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宗派法门>> 净土宗>>正文内容

圆光大师法然上人的《七个条起请文》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1日
来源:美佛慧讯 第一四六期,2013年 9月 6日   作者:圆光大师法然上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英文撰稿人:盖瑞.爱德华.林克(Gary Edward Link)

  中译者:舒灵(Soula Lo)


  第一部

  法然上人《七个条起请文》(Shichikajō no kishōmon)中的开示。

  参考资料:《阿弥陀佛的大誓愿―法然上人的极乐之路》,英译者:Joji Atone & Yoko Hayashi。版权所有人:日本佛教大学智慧出版,2011年发行。

 

  后人认为这些开示是形成今日佛教净土宗信徒思想的主干。虽然纯粹是口头宣讲的教义,日后却成为净土宗基本修行和宗教信仰的指南。

  法然上人在《七个条起请文》宣讲起始中,做了如下的开示:“虽然有很多重要的教法能让人往生极乐净土,但我们最重要的传统教法是建立在三心的理论基础上。”

  法然上人接著针对修行做了更大胆明确的开示:“没有这三心,即使我们日夜孜孜不倦地精进努力,也无法往生极乐世界。”法然上人的意思是说,除非我们“拥有”这三心,否则即使我们从现在开始,一直念佛到临命终时,也无法往生极乐净土。那么,法然上人所说的“拥有”是什么意思?拥有是指持有或能够控制某样东西。那要怎样才能拥有这三心呢?唯有精进修行和虔诚信仰才能得到这三心。许多人对净土宗怀有错误的观念,认为净土法门不需要努力精进,也不需要认真修行。然而,为了虔诚信仰并拥有三心,我们必须要努力培养这些特质。法然上人的《七个条起请文》便是培养净宗信仰的关键秘诀。我们将深入了解净土宗的要义,知道如何努力修行和坚定信念,并观察这些法语开示,对那些遵从他教诲和信仰净土宗的一般信徒具有何种意义。

  法然上人在他的文章之初,首先就提到了三心,这是为后来的《七个条起请文》法语开示铺路。这三心就是:至诚心、深心、愿生心。第一个是至诚心,他起先引述了善导大师的法语:

 

  “……真正的至诚心是毫无虚伪造作,不会变化无常的。如果我们的心很虚伪,就会生出贪嗔,也会失去求生净土之心。”法然上人说:“世间所有的欲望都来自贪和嗔,两者被视为最惹人厌的欲望之母。”

  贪、嗔、痴是罪垢、烦恼。从佛教徒的观点来看,这些心理状态会蒙蔽人心,产生不健全的行为。因此,修行是为了能控制、止息,并期望能摆脱这些欲望烦恼。如果我们的心因贪嗔痴而起伏不定,又怎能真正的安心呢?法然上人的意思是说,为了往生净土,我们必须要从这些罪垢烦恼中解脱出来。那我们要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呢?首先,法然上人会分析什么是贪与嗔,然后教我们去除这些欲望的修行方法。

  法然上人把贪欲拆成了两大类:

  一)获得微小的事物就能满足的贪欲。

  二)即使获得很多满意的事物也无法满足的贪欲。

 

  他接下来继续说道:“念佛能防止我们追求后面这个贪欲:也就是指这个,即使获得很多满意的事物也无法满足的贪欲。净土宗信徒念佛时,心中应该谨记这点,这才是真念佛。”

  获得微小的事物就能满足的贪欲是可被容许的。那么两者有何差别?首先,我们来定义何谓贪欲。贪念源自于自私、欲望、喜爱和想从自身之外取得快乐与满足感。我们的贪念是燃烧不尽的欲望,一种无法止息的渴求,热切的期望和强烈的欲望。我们想获取渴求的事物,得到持续不断的满足感,好让我们感到满意、圆满和完整。我们的贪欲所呈现出来的另一种面貌是不肯布施,对他人缺乏慈悲心。在大乘佛法中,有时会把贪欲描绘成饿鬼。

  我思索过法然上人所说的“微小事物就能满足”的含意,可惜他对这句话并未提出明确的解释。如果以佛教广义的观点来思维的话,可能是指不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的贪欲,或者不会让人长期痛苦的贪欲。

  至于嗔恨,“只要能尊敬长辈,爱护晚辈,嗔恨是可以被容许的。”嗔恨的表现方式为愤怒、敌意、厌恶、反感或恶意,想伤害他人或想让别人痛苦的心念。法然上人在这里讲得很实际,他很清楚嗔恨在凡夫中是很普遍的心理现象,因此他选择简化他要表达的教义,说只要我们对待父母、师长、同侪和困苦之人,能控制好自己的怒气就可以了。这是法然上人的教义在日本受到一般大众欢迎的众多原因之一,因为他的教法很能引起一般在家俗众的共鸣。

  接下来,法然上人谈到无明。有趣的是,前面并未提及无明,反而被摆在文章下方。但无明在佛教的罪垢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法然上人却把它摆在最后面。贪、嗔、痴在佛法中也被称之为“三毒”。“世俗的无明代表无知的心,我们需要努力成为更有智慧的人。如果我们厌弃了虚幻的娑婆世界,渴望往生净土,珍惜我们宝贵的净土宗信仰,愿意尽形寿奉献自己、服务大众的话,那我们就能从无明中解脱。微细的无明并不会成为往生净土的障碍。”

  针对无明的部分,法然上人要求净土宗信徒努力成为更有智慧的人。厌弃这个虚幻的娑婆世界,就是厌弃生死轮回。我们应该永远贡献自己,服务众生,应该试著追求菩萨道,遵守戒律,诸如此类的。但也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由于种田的农人能力有限,净土法门遂成为一盏希望之光。“培养这样的态度,能让我们摆脱因贪嗔二欲所生起的虚伪和浮躁之心,因此能得到至诚心……”

  三心中的第二个是深心。法然上人说:“这是指深切地相信念佛法门之心,也表示专心一意地念诵佛号,不修持其他法门。如果念佛同时又兼修其他法门,那就是缺乏深心的净土宗信徒。”

  法然上人鼓励信徒要一心专念佛号。今日我们或许有更多的机会发现佛教有许多不同的传承和修行法门,经常都是混合或同时兼修其他法门。这样通常会引起混淆的情况,对我们的修行和信仰毫无助益。建立坚定的念佛修行法很重要,法然上人要我们一心念佛,就跟道元禅师叫禅宗弟子要专修禅宗法门一样。全心全意专注修持单一的法门很重要,混修其他法门会产生混杂的效果,以我们修持净宗法门者为例,就是要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培养三心,并期望将来能往生净土。

  法然上人为我们提供了培养深心的指南:

  .要深入了解释迦牟尼佛为专修念佛法门者所传授的三部净土大经。

  .相信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精华,就是要人专修念佛法门的誓愿。

  .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名号。

  法然上人在他的〈净土三经评注〉中说,四十八大愿:“就是专为第十八大愿所设立的:誓愿让所有众生只要透过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往生净土。佛在第十八大愿中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最重要的誓愿,因为如果没有人往生净土,其他誓愿,如净土中的所有众生皆具紫磨金色身,形貌无有差别[第四大愿]等,就不可能实现了。”

  法然上人是首位提倡将第十八大愿中的“专心”,解读为纯粹修持诵念佛号之意的人。他这样解读的道理在于,阿弥陀佛本身就代表大慈大悲。身为代表大慈大悲觉者的阿弥陀佛,誓愿拯救所有一切众生。而众生处在不同的境遇中,可能无法靠自力解脱,念诵佛号对所有众生来说,是最简易的修持法门,因此,这是阿弥陀佛发此誓愿唯一的原因。

  第三心是“愿生心”。法然上人再次提供我们修持愿生心的指南:

  .真诚的将无始劫来所做的善根,悉皆回向,求生净土。

  .一心只愿求生西方。

  .持续不断地念诵佛号。(源信大师,生卒西元942~1017)

  法然上人在他的〈三心集〉中表示:“这句‘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意指一个人全心全意将所有身口意所造的善业回向,一心只愿求生净土。如果确实依此法门修持,必定往生西方净土。”

  法然上人也提到,要不停地称念佛号或“毫无间断地修持”。源信大师在《往生要集》中也有解释说:“无时不刻称念佛号,把心专注在往生净土上,一生毫不间断,不让自己分心,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投注在往生一事上。”

  法然上人提醒我们,要确实了解三心的本质,并持续不断的念佛。如果缺乏这三心,修念佛法门之人便无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在娑婆世界所有的行为都源自于贪嗔痴。要了解当贪嗔痴的欲望浮现时,妄念生起,就会导致我们堕落三恶道,所以应该竭尽所能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当这些世俗的情绪生起时,只要把它们想成心中的过客,把念佛当作心中的主人。这样才有可能往生净土。相对的,如果把这些世俗的情绪看作主人,把念佛想成过客的话,念佛就会变成混著欲望和虚伪的善业,这样便不可能往生净土。

  基本上,即使世俗的情绪在念佛前和念佛后的刹那间生起时,也不要让这些情绪跟“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相混。”

  法然上人所说的意思是,我们要净化内心,诵念佛号时,应该要专注在自己的意念上(念佛前、念佛时和念佛后),当世俗的情绪生起时(通常都会这样),把它们当成迟早会离开的过客。它们就像在晴朗的蓝天中飘过的云朵一样,所以要让它们离开,不要执著于它。持续做这样的练习,日后就会发现越来越容易掌握,因此,要把神圣的佛号当作常驻在我们心中的宿主、住户和主人。

 

  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谈《七个条起请文》中本文:

  第一章

  法然上人在他的起请文中指出,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和相信念佛能往生净土的人,不应该“看轻他方佛菩萨的慈悲愿力,也不该恶意诽谤妙法莲华经或般若波罗蜜经之类的经典。”他接著提到,那些诽谤他方诸佛以及怀疑佛陀经典教义的人,“与阿弥陀佛的悲心不一致,”且说,“这种人就算念佛,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自然也无法接受他这样的行为。”

  那些读过日本佛教史的人都知道,不同的教派恶意诽谤或看轻其他宗派是很常见的事情,法然上人和他的徒弟亲鸾上人经常教导僧俗二众,不可诽谤其他宗派的教法和经典。时至今日,表面上看来,我们对其他宗派的资讯似乎更加了解,也较能容忍,但看到有这么多人对自己的教派如此执著自负,仍然令人惊讶。因此,法然上人对这一点极为坚持,即使我们专修净土法门,也绝不该认为其他宗派的信徒比自己低下,或轻视他们的修行法门。妙法莲华经和般若波罗蜜经都是不可思议,而且充满慈悲与智慧的。

 

  第二章

  法然上人表示,“似乎有很多人说,为了不犯下不善的业,时时行为谨慎,竭尽所能成为一个好人,这样会贬低阿弥陀佛的大愿,或者每天念佛六万遍,尽可能不停地重复念佛,就是在怀疑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大家千万别听信这种错误的知见。首先,所有经文中,在哪里能看到阿弥陀佛鼓励你犯罪?”

  如果读过净土宗的经典,就会发现这些经文中到处写满善行、功德、慈悲与智慧。这些经典都在鼓励净土宗信徒一生要努力修持善行、积功累德、修习慈悲与智慧。法然上人也说,我们不应该听信这种企图误导我们,要我们放弃修持善业和德行的错误知见。

  他明确的表示,“称呼重复多遍念佛的人为‘自力修行的念佛人’是严重错误的观念。”法然上人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只念佛一两遍,全靠自己的力量修行,确实是应该称他为靠自力修行的念佛信徒。“反之,如果有人每天日夜不断地念佛一千遍或一万遍,这样持续修持一百天或一千日,完全仰赖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这样每次用心口念诵佛号的方式,就不是靠自力,而是靠他力的念佛法。”

  因此,即使我们在一天之中持续念佛很多遍,我们所仰赖的,始终都是阿弥陀佛和祂的慈悲愿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