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藏传佛教>> 菩提道次第>>正文内容

三主要道讲述(九)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1日
来源:摘自《三主要道讲述》(校对)   作者:洛桑成列·确吉坚赞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六、菩提心

  我们在前面讲了《三主要道》中的序言和出离心。《三主要道》虽然文字极为简略,蕴涵的内容却非常深广,摄集了一切佛法的心髓要旨。我们有了这三主要道,就相当于有了一把万能的钥匙,能打开一切佛法的大门,能够开启一切安乐的宝藏。离开了这三主要道,我们即使修持甚深的金刚乘无上密法,也仍然会流转于生死轮回之中,不会有解脱成佛的希望。

  这是宗喀巴大师以其文殊的智慧,为我们抉择的佛法心要。否则的话,我们即使在浩如烟海的佛经中遨游,也将如同瞎子摸象一般,找不到正确修学的头绪。所以,三主要道是显密共同要修学的,它是诸佛菩萨共同走过的康庄大道。每当想起诸佛菩萨因为修学三主要道而成就无上菩提,如今我们也能修学这殊胜的教法,我们应该感到无比的幸运。

  在开始教授菩提心之前,我再次强调一下,菩提心的基础是出离心。我们不论是想解脱生死,还是究竟成佛,出离心都是必不可少的。小乘的解脱与大乘的成佛虽然是不同阶段的目标,但起点都建立在出离心的基础上。

  为什么要修出离心呢?因为我们要解脱,要解脱就必须生起出离心。如果连出离心都没有,对解脱的向往没有,又怎么会有解脱的可能?就如同生活在牢狱中的人,他不思考如何出离牢狱,又怎么会有出牢狱的可能呢?那为什么没有产生对解脱的向往?这是因为对世间的安乐抱有幻想。为了解脱,就必须消除对世间的贪著。如果不消除贪著,则任修一切法都是世间法,都不会给我们带来解脱。

  如何才能消除对世间的贪著呢?用什么方法来破除这种错误的观念?这就需要思考“人身难得;生死无常;业果不爽;轮回苦多。”要在禅定中用智慧来观察,深刻认识到人生的真相,认识到我们自身的真实处境,由此激发对轮回的厌恶和对解脱的向往。因为世间这种所谓的安乐,是欺骗我们的一种虚妄假相。通过如理思维,进行智慧的观照,识破这种假相,你就会对轮回产生厌倦怖畏。进而思考怎么跳出这个轮回,一心一意地追求解脱。这时就生起了出离心。

  我们生起了出离心,渴望解脱,那什么是解脱之道呢?获得解脱的途径是戒定慧三学。首先要持戒,由戒才能得定,由定生慧,证得无我的空慧,我们就能斩断无明,斩断这生死轮回的祸根,断除烦恼障而获得解脱。

  但是不能仅仅自己一人跳出轮回,天下还有那么多的如母众生,他们不都和我们一样在轮回中受苦吗?怎能坐视不救呢?于是就生发起菩提心,希望能帮助所有众生都获得解脱。因此,我们接下来讲三主要道的第二支——菩提心。

为什么要修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要修菩提心呢?宗喀巴大师说:出世之心若不与正发心相结合,就不会变成获得无上菩提,实现圆满幸福的有力基因。因此智者要发菩提宝心。

  如果仅仅有出离心而没有菩提心,也不能达到真实的意义,不能成佛。因为出离心只能让我们获得初步的解脱,仅仅跳出了生死轮回,还有微细的所知障没有断,没有得到彻底的证悟。唯有成佛以后,才能断除一切习气和障碍,才能实现圆满究竟的幸福。所以出离心修持合格之后,下一步就要和正发心相结合,和菩提心相结合,进入大乘道的修持。

  大乘的菩萨在不贪著世间的的同时,又能不舍弃如母众生,就是在于菩提心的驱使。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出离心,而应当一开始就进入大乘道,将两者配合起来修持。若仅仅以出离心为动机,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烦恼,以求取一己的解脱,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出离心摄持下的一切修持,都只是解脱的因,仅仅能断烦恼而已,既不能断除一切所知障,也不能圆满一切功德,不能获得最究竟的解脱成佛。所以我们应当生起菩提心,发愿成就无上菩提,把自己和一切有情从生死轮回中彻底解脱出来,才能获得究竟圆满的自在安乐。

菩提心的含义

什么是菩提心呢?菩提心是为利益众生而欲证佛境的心愿。它源於心灵深处那种自我奉献的萌动。就是当你深入观想慈悲的时候,为救度众生离苦得乐,必然会生起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并体悟到:如果想要彻底帮助其他众生,唯一的途径是自己要证悟菩提,如此才有真正帮助他人的能力。这时就会生起求证菩提的强烈决心,发愿成佛是为了究竟利乐一切众生。

  正如《现观庄严论》中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菩提心是由两种心态构成的,一种是利他心,一种是成佛心,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仅有利他心而没有成佛心,只能算是世间的一个好人而已,谈不上是大乘修行人。仅有成佛心而没有利他心,这是一个自私的佛,这个世界上也不需要这样的佛。只有二者皆备,才是完整的菩提心。如果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为利有情而愿成佛”!这是愿菩提心。我们未来成就的方向和果位,是由现在追求的目标所决定,菩提心的这种慈悲大愿,决定了我们将来必然成就佛陀的果位。

  但仅仅有愿心还不行,还要把愿望变成动力,实际行动起来,沿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走下去,最终才能真正到达目的地。所以,在愿菩提心的推动下,我们付诸於实践,行持六度四摄等菩萨行,在菩提道上向成佛的目标迈进。这是行菩提心。它和前面的愿菩提心合称世俗菩提心。

  随着对菩提心行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在慈悲和奉爱中净化和完善自我,我们的生命将充满了喜悦——“乐在奉献中”。在这无比的大乐之中,我们的洞察力将变得敏锐,我们的我执将消融,直接透视世间万象的本质,从而爆发出一种现观直觉智。在这种智慧的光辉照耀下,一切事物都不再是实有的存在,而是犹如梦幻般地呈现出来。“在看到事物实有的同时,它当体即空”,如同镜中花、水中月一样不真实。这时即证悟了空性。这种菩提心摄持下的空性被称之为胜义菩提心。

  我们通常所说的菩提心,在不加说明的情况下,一般是指最初策发其心求证菩提的愿心。依照心力的大小,菩提心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国王式的发心。就是自己先争取成佛,有了救渡众生的智慧和能力后,再倒驾慈航渡一切众生成佛。如同先争取自己登上王位后,再尽君主的责任施恩於民众。

  第二种是船夫式的发心。就是争取自己掌舵,带领众生共渡生死苦海,自己和一切众生都能同时成佛。如同在江河上摆渡的船夫,他的目标是带领乘客一起到达彼岸。

  第三种是牧童式的发心。如同地藏菩萨的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那样,不为自身着想,先帮助众生走出苦难牢笼,自己最后享受成佛的涅槃乐境。这就像牧童放牧羊群,永远把羊群放在首位,先让群羊饱足后才考虑自己。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发心,都是把利乐众生当作终极目标,自己成佛仅仅是一种利众手段。最终都能趣入佛位。按照菩提心的修持仪轨如理观修,真实地产生强烈的愿心时,我们就踏上了成佛之路。但根据发心的强弱,成佛的速度会有所快慢。据经典上讲,在这三种发心中,国王式的发心成佛最慢,船夫式的发心较快,从发心到成佛需要七大阿僧祇劫的时间,而牧童式的发心最快,仅需三大阿僧祇劫就能圆满佛位。

  如此看来,最强有力的发心是牧童式的发心,它能让我们快速证得佛位。但你千万不要造作地去想:“既然这种发心能让我快速成佛,那我就发这种心吧!”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实际上已经失去牧童式的发心了,因为你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先成佛。菩提心应当是从心灵深处真切发出的,完全是出於悲悯轮回中的苦难众生,是一种无我奉献的心,不掺杂一点点自利的念头。只有这样的发心,才会产生无以伦比的巨大心力。

按照发心的特点和次序,菩提心还可分为二十二种发心。它贯穿於我们修行成佛的始末,伴随五道十地的每一过程。作为整个大乘道修持的心要,从最初的发心到最终的成佛,都是在不断圆满这个菩提心。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菩提心的修持。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在讲授菩提心的修法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其功德利益。我们以前之所以不太重视菩提心,是因为不知道它的重要性,不知道它能带来什么利益。只有了解菩提心的种种殊胜功德,知道有什么样的好处,我们才会生起一个希求的心,才会付诸于行动去精进修持。

修证菩提心究竟能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呢?经典中讲了菩提心有许多殊胜的功德,下面就给大家一一介绍。这都是祖师们用智慧为我们抉择的。

  一、进入大乘门

  菩提心能使我们进入大乘。我们都希求金刚乘,认为它能够即身成就,但金刚乘是建立在大乘的基础上,我们要想进入金刚乘,就必须要先取得大乘这个通行证。而判断是不是大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菩提心。宗喀巴大师说:“身心中什么时候生起了菩提心,即使没有其他功德,也是合格的大乘法子;什么时候舍离菩提心,纵使通达空性等功德,也堕入了小乘,不再是大乘行者。所以,大乘是以有无菩提心作为判断的标准。”

如果生起了菩提心,即使仅仅诵一句嘛尼咒,都是大乘法。我们所作的任何善业,哪怕施给鸟兽一把米,都会成为大乘法,成为菩萨行,从而积聚成佛的资粮。如果不在修心上下功夫,没有生起菩提心,仅仅诵咒虽然也有一定功德,但是并不圆满究竟,对于成佛没有太大的意义。没有菩提心,即使你能修出种种神通变化,能上天入地,对不起,并不能归入大乘的行列。没有菩提心,即使你去修持金刚乘的无上密法,本尊坛城观得再清楚明晰,也如孩童观宫殿般毫无意义。

现在许多人都很重视亲见本尊,获得神通变化之类的事。但是你要记住一点:如果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即使能亲见本尊现身,获得种种神通变化,最终仍旧可能堕入恶趣。阿底峡尊者时代,就有一个修怖畏金刚的印度瑜伽师,因为没有好好修心,结果死后变成本尊形象的恶魔,来到藏地。尊者为了不让它危害众生,就抛食子把它赶了回去。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藏地以前也有一位瑜伽师,精进专修怖畏金刚法,人们认为他应该成就了。可是当他圆寂后,其生前的弟子有一天作烟供时,发现一尊怖畏金刚前来应供。弟子感到很奇怪,怖畏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化现,一切众生的怙主,连掌管三界众生寿命的阎罗王都是他的眷属,这样一位威猛无比的本尊,怎么也有饥渴之苦呢?于是去向上师请教。上师观察后说:“那不是别人,正是你已过世的那位师长。他一生中修学怖畏金刚法,把自己观成本尊的形象,但没有具备本尊的悲心,内在的证量没有生起来,所以没有成就本尊的果位,而是投生为本尊形象的饿鬼。”

  这些典故说明了什么?说明成佛与成魔就在一念之间,对不对?在于如何运用修证来的能量,而不在于修持的法门。如果用来利他求解脱,你就成佛;如果稍微有那么一丝一毫的自利,你就成魔。特别是大家修持密法,能快速地积攒资粮,就更要注重菩提心的基础,它决定了你将来成就的方向。帕绷喀大师说:“纵使修密法生圆二次第非常娴熟,如果没修菩提心,不但不能成就佛位,甚至连资粮道也不能进入。密乘二次第之所以能速得佛位,就在于菩提心的修证,这是密法能快速成就的根本。”

  如果不注重修心,那么我们所修持的一切生起次第,所观修的一切本尊法,就和演戏没有太大的区别。演员扮演一个角色,他演什么像什么,穿上龙袍就像皇帝,拿起大刀就像将军。但他再怎么演得像皇帝,也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帝王,他仅仅是外表相似而已,而没有作为一个帝王的内在功德。同样的道理,我们修生起次第自观本尊,如果不注重在修心方面下功夫,即使你能观得历历在目,清晰明了,也只是一个假扮的本尊,正如演员扮演本尊的角色那样,并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因为本尊应有的心态你没有。

  大家观修本尊法都知道要“三密相应”,却往往只重视本尊的形象,而不去探索本尊的内在本质,忽略了更重要的内在相应,即真正获得本尊相应的要诀。用通俗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要“心心相应”。本尊的心是慈悲利他无我的,他以大悲心恒时关照着每一个众生。而我们总是“我”字当头,每起一个念头都先考虑自己。自利的凡夫心和利他的佛心,这是互不相干的两种心,不管你再怎么观想本尊的形象,也不会产生真正的内在相应呀。不修菩提心,你即使能把本尊身观得清晰明了,心还是一颗凡夫心,形似而神非,怎么能产生感应道交呢?除了获得少许外在的加持外,决不可能成就真实的本尊果位。

  “既然没有菩提心而修生起次第是如此的危险,那么我修圆满次第风脉明点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菩提心和风脉明点也有直接的关系。如帕绷喀大师所说:“没有菩提心而修圆满次第,不过如青蛙一样。”青蛙也能鼓气轻身,但是没有什么用处,并不能成为佛位的资粮,只会荒废生命!并且从次第上来讲,圆满次第是在生起次第的基础上起修,没有前面的生起次第,就不会有后面圆满次第的成就。这是一个程序问题,你越级而修怎么能取得成功呢?

  菩提心是一切密法的命脉。生圆次第的一切修持,统统都离不开菩提心的摄持。菩提心犹如一个催化剂,密法的迅捷特色,只有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来。章嘉·若贝多杰曾经向昂旺降巴求法,他后来赞叹说:“喇嘛降巴在传大灌顶的时候,其灌顶开示完全是‘道次第’的内容,在别人看来,上师所讲的似乎不是密法,其实这正是通达道要之语。”这也是格鲁派一贯的传统,每当进行大灌顶的时候,必然要先开示道次第的内容。

  阿底峡尊者听说一个修“喜金刚”的瑜伽师仅仅证得小乘的果位时,为之感到庆幸。他说:“这是因为没有修菩提心的原因所致。甚至有修喜金刚而堕入地狱的,他能证到一个小乘的果位已经值得庆幸了!”假如这位瑜伽师有菩提心,他修喜金刚就是即生成佛之因,可现在却只得到一个小乘的果位,你说这是多么的冤枉!

  总而言之,不论修持什么法门,不论是修显还是修密,是不是大乘,完全取决于是否具有菩提心。有菩提心即有大乘法的根本。除非不想成佛,否则都必须以菩提心作为修持的中心。

  常常有人问我们主修什么,我们多半都会自豪地回答:“大威德金刚”、“大圆满”或“大手印”等等。然而,许多人实际上是以烦恼作为修持的中心!难道不是吗?许多人越修贪嗔痴越重,越修越贡高我慢,自认为已经修到了无上密,了不起呀,目光向上把“我执”发挥到了极点。诸佛菩萨的目光都是向下的,因为慈视众生,感恩众生无始来的养育之恩,无时无刻不生惭愧。圣者尚且如此,我们还能目中无人吗?离开了修心的教授,对治不了烦恼,而被称为披着密法皮的外道,并不冤枉。

  阿底峡尊者虽然已善巧所学的一切法,掌握了当时印度的一切显密教法。甚至连胜乐金刚、度母等许多本尊都亲自现身,劝请他弘法饶益众生,你想想他当时的成就该有多大!但就是这样一位尊者,他仍然要历尽艰难险阻,前往金洲求取菩提心的教授,并以菩提心作为修持的中心,视传授菩提心的金洲大师为根本上师,可想而知这个菩提心是何等重要!我们自诩为修无上密的大修行者,大瑜伽士,却无视于菩提心,像这种偏离成佛之道的人实在太多了。

我们要想成为真正的大乘行人,就应当诚实地审视自己,看看能不能在相续中生起“无造作”的菩提心,如能生起,那是最好不过了。否则,也要看看能不能生起“有造作”的相似菩提心。再不然,就看是否已经通达菩提心的教授,是否对菩提心生起了坚定的信心。如果心中连一点菩提心的影子都见不到,连一座菩提心都不修,仅仅勤修本尊,猛念密咒,那是徒劳无益的!

二、得佛子名

  我们只要真实地生发起菩提心,刹那间就进入了佛的家族,就可以称为佛子了。诸佛会像转轮王得到太子般地欢喜,十方菩萨也将视我们如手足。如寂天菩萨说:“即使是系缚在生死牢狱中的苦难众生,只要能生起真实菩提心,那么立刻就可以尊称为诸佛如来之子。”“现在我因为生发起菩提心,而诞生在佛陀的家族中,欢喜地成为继承如来家业的佛子。”

  我们一旦真实发起菩提心,大地都会震动,十方诸佛的宝座也会颤动。因为大地是众生的共业所感,发起菩提心者,将引导无量众生走向解脱,从而动摇轮回,大地将无法承受而产生震动。菩提心一旦生发起来,无论是谁,哪怕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也是诸佛菩萨欢喜的佛子,他们也会惊喜地过来赐予加持,照看我们的成长。因为真实生发起菩提心的人,终究有一天是会成佛的,终究是要加入诸佛的队伍中去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三、映蔽声闻功德

  声闻、缘觉等圣者已经超越轮回,拥有广大神通,现证空性等功德如金山般巍峨。但是只要我们一发菩提心,刹那间凝聚的功德就远远超越于他们。犹如太阳升起的时候,群星的光芒顿时被映蔽。

  正如金刚宝石即使破裂成碎片,也不会失去金刚宝石的特质,它依然胜过各种金饰,能消除一切贫穷。同样的道理,心中发起菩提心的人,纵使不能修学菩萨行,不能广行六度四摄,也由于这一念的菩提心,依然不失为“佛子”之名,超胜于一切声闻、缘觉的功德。

  在佛陀的时代,有一位阿罗汉出去化缘,他的小徒弟背着包袱走在后面。路上遇到许多受苦的众生,徒弟看到后,流下了悲悯的眼泪:“这些众生实在可怜,我要成佛来度化他们!”阿罗汉因为有他心通,观察到了他的想法,就把包袱取过来说:“来!您走在前面,包袱让我背!”于是,徒弟就很高兴地走在前面。路上的苦难众生越来越多,他渐渐感到害怕了。“这么多众生,我怎么可能度完呀?算了,还是先解脱自己吧!”阿罗汉知道后,把包袱还给他:“现在你还是走在后面吧!”徒弟迷惑了,不明白师父的举动。阿罗汉告诉他说:“刚才你发了一念的菩提心,功德已远远超胜于我,所以我只能给你背包,只能走在你后面。可是你后来退转了,当然还是我走在前面!”

  因此,如果想认识什么是八万四千法蕴的心要,除菩提心外别无他法。阿底峡尊者说:“应当舍弃现世,专修慈心、悲心与菩提心!”

  四、成就最胜福田

  福田就是能生长福德之田。犹如农夫种田会有收获一样,如果对此福田播下礼敬供养等善业种子,就可以收获福德,感召人天的善业乐果,反馈回更多的东西。我们只要发起菩提心,就会成为最殊胜的福田,能为一切众生培植福德。寂天菩萨说:“一旦生起菩提心,即成诸佛之子,世间人天都应礼敬。”任何一个有情众生,哪怕是临刑的死囚犯,不管他如何十恶不赦,只要能发起一念的菩提心,他的人格也会因此而变得高尚,就可以称之为佛子了。一旦成为佛子,就能接受人天的恭敬供养,让众生借此培植无量福德。 

  正如转轮王的一个三岁皇太子,尽管还什么都不懂,百岁的大臣见到他也要恭敬礼拜。为什么呢?因为种族不一样!太子是皇族中的一员,终究有一天是会成为国王的,终究有一天会为众生带来利益的。同样地,只要我们发起菩提心,种族就不一样了,立刻就进入佛的家族,成为了佛子。十方世界都要震动,天上的帝释、梵天、四大天王等天神,都要过来礼敬和供养,使我们容光焕发,帮助我们实现一切善愿。因为我们已经是佛子了,虽然还是一介凡夫的形象,尚未具足种种功德,但种族已经远远超胜于他们,连佛菩萨都要来给我们作加持,作为世间的天人,又怎么能不来礼敬供养,为自己培植福报呢?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只要你生发起菩提心,就可以接受他们的供养,而且他们也应当恭敬供养。可是,天人的身体不同于我们这样的物质肉身,我们的肉眼无法见到呀,怎么能接收他们的供养呢?别着急,所谓天人的供养,就是圆满你心中所想的事,圆满你的善愿。因为天人有他心通,能知道你的起心动念。所以真发菩提心的人,往往能做到心想事成,愿望成真!

  不仅仅是天人应当恭敬供养。据说,就是佛也要恭敬发菩提心的人。因为佛是从菩萨中产生的,而菩萨是由菩提心而来的。佛在《华严》、《宝积》等经中说:“譬如应当礼敬新月而非满月那样,你们敬信我者,也应当礼敬佛子菩萨,而非如来。礼敬佛子即等同于礼敬诸佛,二者的功德并无差别。并且礼敬我只能获得礼佛的功德,若礼敬初发心的菩萨,则因为他将来必定成佛的缘故,既能获得礼佛的功德,又能获得礼菩提心的功德。”

  像目犍连那样的圣者阿罗汉,纵然拥有种种神通,纵然能经劫入灭定,如来却不会因此而恭敬他。但是,我们一旦发起了菩提心,即便没有任何神通成就,诸佛也会像父母宠爱子女而趴在地上给他当马骑那样,假如我们坐在车中却没有骡马拉车,佛也会将拉车的绳索套在自己肩上。这是经典中讲的。你看看,菩提心是多么的殊胜,有了它,我们的身份就截然不一样了。佛说:“哪怕在我头上嬉戏,亦无不可!”你想想,佛陀是那么的尊贵,能趴在他的脚下顶礼膜拜,我们就很有福报了,谁还敢让佛来拉车?谁还敢跑到佛的头顶上嬉戏?不过没关系,只要你具备了菩提心,这一切都不会成为过失。因为你已经进入佛的家族,是诸佛欢喜爱护和加持的佛子了。

  五、速速圆满资粮

  我们知道成佛需要积攒很多资粮,就像一幢建筑是由许多土木材料构筑而成的那样,我们成佛也需要足够的福慧资粮,才能建造出圆满四身的佛陀果位。积攒资粮的最佳方法无过于菩提心,菩提心是诸善之王,在菩提心摄持下的一切善行功德最大。

  宗喀巴大师说:“转二资粮如金汁,摄纳众善为福藏。”菩提心犹如福慧资粮的点金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有什么言行,只要发起了菩提心,这一切都会被转化为成佛的资粮。乃至于打骂咒杀等世俗恶行,都可以转化为成佛的资粮。因为有菩提心摄持的缘故,一切打骂咒杀等粗言恶行,就不会再像世俗常人那样是受烦恼驱使,嗔恨对方,而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慈母之心,为了消除对方业障,断除对方造恶的行为,其中没有掺杂任何私欲,完全奉行慈悲利他的原则。

  密法里就有一些威猛的降伏法,比如能致人于死地的诛法。有人可能会怀疑:“佛法不是以慈悲为怀吗?为什么会像外道一样伤害众生?”是的,慈悲是修行人必须要贯彻于修行始终的生命线,但对于大乘来说,缺少智慧指导的“好好先生”似的慈悲并不足取,唯有慈悲和智慧相结合,悲智双运才能真正发挥利益众生的作用。因此在圣者眼中,慈悲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比如以利乐众生为出发点,愤怒威猛的降伏法也是慈悲的一种表现。对于那些罪恶深重者,如果能断除他造恶的思想言行,那么不仅对众生有利,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救度的方便。

  修大威德金刚的成就大师热罗·多吉扎,他一生中就诛杀了许多法师,甚至包括玛尔巴大师的儿子达玛多德。但他在诛杀后,紧接着和大悲结合在一起,把对方的心识直接送往文殊佛国。有的人不理解,认为修持正法不应该杀生,对众生应当慈悲度化。他解释说:“对于那些刚强难调的众生,善法良言是听不进去的,我本来是教导解脱的甚深捷径,却被他们视为邪法恶言诽谤。他们造下谤法重罪后,只有堕入恶趣受苦的悲惨结局,对此,我心中生起难忍的悲心。像他们这样长期造恶业,难以用善法度化的恶劣众生,除了强行送到佛国净土外,实在没有其它办法。所以这是我度化众生的方便!”

  从这里你能体会到菩提心的重要。做同样一件事,所带来的是功德还是恶业,关键就在于你的发心,而不是由外在形式来决定。如果没有菩提心,施展这些威猛的大法只能给自己带来恶业。反之,如果是出于菩提心的摄持,就能为自己积攒成佛的资粮。就像密勒日巴尊者,出于仇恨的心理而咒杀了三十三人,他为此而付出的代价,是用了九年的苦行来净罪。密勒日巴咒杀的仅仅是凡夫,都那么恶业深重。而热罗·多吉扎诛杀的对象中却有许多成就者,包括十三位大师级的人物,那他的处境岂不是更危险吗?如果是为了一己的私利,确实会积下恶业,但他是在大悲心的摄持下,为了众生的利益而行诛法,因此并没有感召恶业的果报。

  修行能不能成为大乘道的资粮,过程、形式并不是主要的,完全是取决于我们有没有菩提心。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前,有一次受生为船长,运送一批商人出海。在旅途中,他发现其中一人是由海盗装扮而成,准备抢劫这批商人,商人们对即将发生的危险却全然不觉。他想,如果告诉商人,商人会杀死海盗,不告诉吧,海盗会杀死商人,无论如何都会让众生造业。于是他毅然决定:“这个业不如让我来承担,由我来杀死海盗,他们就不会有人造业了。”这样他解救了双方,既挽救了商人的性命,又阻止了双方造作恶业。在这种慈悲利他的菩提心摄持下,他不但没有因杀人而堕地狱,反而圆满了无量功德。

  因此雍陇巴说;“此菩提心一旦生起,就能藉之积集资粮,能藉之净治罪障,也能藉之消除障难。”菩提心能转化一切。一切善行有了菩提心,功德就会无限增值并转为成佛的资粮;一切恶行有了菩提心,罪障就会获得净治,并且能转化为成佛资粮,产生无量功德。

  现在不是做什么事都讲究效率吗?我们的修行也同样要讲效率。那么,如何使一件善行能圆满更大的资粮呢?唯有依靠菩提心。经中说,菩提心的福德要是有形状有颜色,恐怕整个虚空都容纳不下。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个穷人以清净的菩提心供佛一盏小灯。这盏小灯燃了很长时间,一直不灭,目犍连发现后想道:“现在已不是应该点灯的时候!”但用尽一切方法,都无法把灯熄灭。佛陀告诉他说:“因为那人发了菩提心,福德增长的缘故,就算是劫末的狂风,也难以将这盏灯吹灭,更不要说以你的力量了。”

  所以说要想迅速圆满福德资粮,没有比发菩提心更殊胜的方法了。《入行论》中说:“何时为度尽有情众,坚定地受持菩提心,那么从这时候开始,纵使是睡眠或放逸,福德也将不断生长,广大无边犹如虚空。”就是说什么时候真正发起了菩提心,受持菩萨戒,则从那一刻起,我们即使是在放逸的时候,在睡眠的时候,犹如虚空般广大的福德也会源源不断地生长。这就更为难得了吧。我们不用那么辛苦地去做事,就蒙头大睡吧,说不定一觉醒来,资粮就积攒圆满了,就接近成佛了。对不对?我们有时懈怠,喜欢睡懒觉,那就赶快发菩提心吧,因为恒不忘失菩提心,睡眠时功德也会自然增长呀!

  六、速除恶业罪障

  菩提心能迅速地消除我们的恶业。恶业的对立面是善业,所以在生起忏悔心后,恶业可以通过善业来对治。而一切善业之中,以菩提心摄持的善业力量最大。

  我们平时积累功德很少,大部分都是恶业。起码而言,大部分念头都是围绕自我而运转的,很少有为他人考虑的时候。菩萨尚且时刻忏悔自己,阿底峡尊者说:“尽管我每天严守戒律,但所犯的还是如同雨点一样多。”这样的一位大成就者,尚且说自己的业如同下雨一样,那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吧!恐怕用倾盆大雨都难以形容。连菩萨都要忏悔恶业,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忏悔呢?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种业障,我们才会有种种烦恼和苦痛,种种疾病和灾难,才会有种种的不如意。因为有了业障,我们修法才会生不起道用功德,才会精进修持多年,仍然得不到感应和加持。这一切过患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自身业障的不清净。因此,我们要想消除身心的烦恼痛苦,修法要想获得成就,就必须进行忏罪净障的修持。

  忏悔业障最有效的一种方法,莫过于菩提心。菩提心能刹那间把恶业连根拔除。如《入行论》说:“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世界毁灭前的劫难之一是火劫,劫火一起,三千大千世界也将化为灰烬。我们的罪业再庞大无边,纵使会入极苦的无间地狱,如果用菩提心来对治,就像用劫火烧柴般容易,刹那间能焚毁一切罪业。

  在各种净罪法中,没有比发菩提心更殊胜的。其它忏罪法难以清净的严重罪障,发菩提心都能轻松地消除。如果有菩提心,就如同和勇土结伴而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哪怕是业果已经现前,都能使我们化险为夷。因此帕绷喀大师说,为了消灭我们的罪业,与其历经百年勤修缺乏菩提心的净罪法,还不如修一座菩提心更为殊胜。

  无著修习十二年的善业,抵不上刹那之间生起悲心的力量,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当年,在印度大乘佛法衰微之际,无著发心整顿弘扬,但仅仅依靠自己的智慧显然是不够的,于是他就到鸡足山的一个山洞中闭关,专修弥勒法,希望能够得到弥勒菩萨的加持。可是苦修了六年,没有任何成就,他感到很灰心,就放弃了闭关。下山之后走了没有多久,看见一个人在磨一根铁棒。“你这是在做什么?”无著问道。那人回答:“我想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无著心想:“铁棒要磨成针是多么的艰难,人们对待这种事都这么认真,而我所做的是真正有意义的修行,怎么能如此没有恒心呢?”于是回去继续闭关。又是六年的时间过去了,修持仍然没有一点进展,连弥勒菩萨的一点影子都没有见到。这下子他彻底绝望了,决定永远离开闭关房。就在回家的路上,他见到路边躺着一只癞狗,整个下半身都腐烂了,长满无数蛆虫。癞狗已经奄奄一息,用悲哀的眼神望着他,无著顿时感到无比悲痛,他蹲下来想把狗身上的蛆虫弄掉,但又怕用手会伤害到它们,于是就决定用舌头去舔掉。正当他闭住眼睛,伸出舌头的时候,奇迹发生了,他感觉舌头碰到的是地面。睁眼一看,狗已经消失不见了,出现在眼前的是庄严的弥勒菩萨。

  无著感到非常激动,他问道:“弥勒菩萨呀!为什么我满怀希望地多年苦修,都没有见到您的任何踪迹。而在我已经放弃的时候,您却反而出现了?”弥勒菩萨告诉他说:“真是冤枉啊,这十多年来我一直没有离开过你,只是你被业障蒙蔽无法看到我而已。现在经过多年的苦修,你的业障有所净化,终于能看到我显现为狗的形象,又由于你生起了真诚的悲心,一切业障都完全净化了,才能够真实地看到我。”弥勒菩萨接着又说:“其实诸佛时刻都在众生眼前,但是如果没有缘分,就见不到佛陀那光辉的形象,这是因为业障挡住了众生的视野。纵使我有大悲之力,并亲自站在他们的面前,也不见得人人都能看到我。”无著不信,就请弥勒佛坐在自己的右肩上,问遇到的每一个人:“我的肩膀上有什么?”“什么也没有呀!”多数人这样回答。只有一位业障轻微的老太太说:“你这是怎么了?把一只腐烂的老狗放在肩膀上?”无著这才明白了弥勒菩萨的教诲:业障未除、没有悲心的人,是见不到一切佛陀的。

  这个故事带给了我们两点启示:第一,业力决定了我们看到的一切;第二,发菩提心能速除恶业。

  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亮只有一个,但随着水的清浊程度,却能显现出不同的影像。同样的道理,佛性只有一个,却能随着众生的不同业力,而显现出不同的形象。业障已经清净的无著见到了弥勒菩萨,业障有所净化的老妇人见到的是老狗,其他人则什么也没有见到。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恶业要是不忏净的话,以不清净的三业,如何能与三业清净的本尊相应?正如黑暗不会和光明相应一样。按照经中所说,佛的光芒不知比太阳强烈了多少倍,可我们由于长期处于业力的黑暗之中,而感受不到佛光的温暖。佛陀是非常慈悲的,平等对待一切众生,不管我们是不是信佛,是不是虔诚的佛弟子,在每个人死后,诸佛都会前来接引。然而由于业障的蒙蔽,我们不会认识到佛的真容。如同长期在黑暗中的人突然见到阳光,会目眩得睁不开眼睛,我们甚至会产生恐怖而逃避,只好与诸佛失之交臂,一生又一生地流转于生死之中。

  我们这个世界是众生共业形成的世界,在这个业力的世界里,我们眼中的景象都是自身业力的投影。有什么样的业力就投影什么样的景象。比如我们人类见到的水,在业力深重的饿鬼看来却是脓血,在业力稍轻的天人眼中反而是甘露,业力扭曲了一切事物的真相。从这个道理来看,我们在定中见到的本尊,绝大部分都是假的,要是真的本尊出现了,可能反而会吓我们一跳。因为本尊在我们眼中会被扭曲变形。就如同在那个老太太的眼中,弥勒菩萨被视为一只老狗,而不会真正显现为本尊的形象。

  曾经有一位格西,在修行至初夜的时候,看到了喜金刚的曼荼罗法会。可是法会的神秘仪轨是从未见过的。因此,他认为这不是自己修持有成而感召的本尊现身,很可能是遇到魔障了。第二天向萨迦法王请教,法王告诉他说:“这是白哈尔魔示现的神变,我已经为你祛除了,不然你可能得一场大病。”由此可见,魔也完全可能幻变成本尊的形象来欺骗行者。是不是?有的人自称能见到佛菩萨,能得到他们的放光加持,甚至能得到本尊的灌顶传法,这根本不可能是真的。除非是已获得证悟的圣者,才能见到诸佛本尊的清净身相。对于我们凡夫来说,最多只能见到现为凡夫相的化身,而没有能力亲见诸佛菩萨等圣众。因为我们的眼睛被业力所覆盖染污了,扭曲了一切事物的真相。这也是格鲁派不注重梦中或定中所得本尊灌顶传承的主要原因,因为大部分都是不真实的。

  我们不管是想证悟空性,还是现见本尊,消除恶业后都能迅速实现。在消除恶业的方法之中,唯有菩提心最为殊胜。只要你的菩提心生发起来,刹那之间就能把恶业连根摧毁。

  七、成就一切善愿

  我们只要生发起菩提心,就能实现眼前和究竟的一切善愿。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诸佛历经多劫深思熟虑,发现菩提心的利益最为广大。如果众生能依止菩提心而修学,必定能顺利获得最殊胜的安乐!”

菩提心一旦真实生起,我们就能做到心想事成。哪怕一吹气一抚摸,也是在给别人加持,能给别人带来净化,因为有菩提心的缘故。只要菩提心在相续中生起,常人难以修成的密续中所说的明咒与事业法,都能轻易地获得成就。我们有的弟子也修了不少事业法、除障法、财神法等等,虽然精勤苦修,却往往难以奏效,这正是由于缺少菩提心。要想消除自己和他人的疾病障碍,乃至获得神通,成就悉地,就应当重视菩提心的修持。阿底峡尊者有一个弟子,修悉地很长时间没有进展。尊者就告诉他:“从今以后,你要改修菩提心。”于是他改修菩提心。有一天,其他僧人都出去应供了,只留下他一个人,他在禅房里没有什么事做,就进入禅定,刹那之间到了他方世界游玩。

  对于有菩提心的人来说,仅仅说一句谛实语就能成就事业,而不一定要依靠种种威猛咒语。西藏过去曾经发生过一次水灾,雅鲁藏布江的江水泛滥,洪水甚至快要淹到了拉萨。许多僧人念经修法,但一连几天都没有效果,洪水继续上涨。这时,正在闭关的杰·蒙朗贝瓦走了出来,写了一张纸条贴在石头上,洪水立刻就消退了。人们认为他可能懂得一种厉害的咒术,或者拥有很大的神通。结果打开纸条一看,上面就写着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的菩提心生起来,则以此谛实语请你速退!”

  因此,如《明灯颂》摄经义所说:“菩提心为如意树,又如最胜如意宝,有情依此获义利,密咒依此得成就。”上至作为终极目标的佛位,下至世间的微小事业,我们都能以菩提心而得以实现。

  八、诸害不侵

  世间的有钱人常常在身边带有一两个护卫,用来保护他们的安全。我们现在是处于动荡不安的浊世,在这充满灾难的时代,是不是也需要护卫的护持?我们只要真实生发起菩提心,身边就会聚集许多免费的护卫,他们忠心耿耿,寸步不离地护持着你。让你远离一切灾害祸患。

  对于常发菩提心的人来说,身边一般都有许多护法在护持。据说转轮圣王在睡觉的时候,金刚手与梵天、帝释、四大天王等善神都会随时保护,而菩萨则能得到双倍于他的保护,昼夜六时都受到保护,一切魔祟灾害决不会发生。如果没有菩提心,纵使你精勤地供奉召请护法,护法也不一定会来。反之,如果生起菩提心,毗沙比等四大天王也会不请自来,随时保护。

  所以菩提心能保护我们免受侵害,如果菩提心真实生发起来,一切的灾害均与你无缘,包括魔障在内也远离于你,甚至连你所住的地方也灾害不侵。它就像一把大伞,能护持一方水土,只要是所在之处,一切都会变得安宁祥和。

在这方面有许多典故。以前有个格西康陇巴,他修菩提心的时候,当地的非人联合起来想要加害他,就派一个厉鬼去打头阵。结果厉鬼回去报告说:“他关爱我们的程度胜过爱他自己,常常为了我们而伤心流泪,所以我不能够害他。”我们要消除修行道上的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修菩提心,建立在大悲心基础上的菩提心,是一种最好的护持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