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相关>> 儒道诸家>>正文内容

孔子的现代价值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7日
来源:新浪论坛_新浪网 2009-09-15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孔子思想在现代仍然具有突出价值,其中荤荤大者,至少有以下方面:

  一、自强不息。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玫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讲完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一睦、谋闭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易传》中多次提及的“刚健”、“有为”,《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

  二、与时俱进。孔子执着于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他绝不是愚顽不化。人们人们误解《礼运》篇,以为孔子向往的大同社会是所谓“原始共产主义时代”,其实,认真对读《孔子家语》与《礼记》的该篇,就会发现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时期。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帐“时变”,主张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大学》引述古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中庸》、《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三、天人和谐。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贯思想止。在《易传》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賁·彖传》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观念。孔子认识到客观规律不可杭拒,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言行中包含有丰富的天人和谐等生态意识,认为人应当自觉认识与遵守自然规律。《论语·述而》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说:“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之类,都包含有注重生态平衡,遵从自然规律的意义。

  四、德主刑辅。如何处理德、法关系是古今中外政治家、思想家都要面对的问题。基于渊博的知识和对社会的深刻体认,孔子认为德治是政治的根本,盛德薄刑才能使天下大治。孔子重德,但不排斥刑法,以刑罚作为德治的重要补充古代文献留下了孔子这方面的大量精到论述,如《左传》昭公十年记孔子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于猛。猛则民残,民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政是以和。”《孔子家语·刑政》记孔子说:“大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开」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贝划谷,于是乎用刑矣。”用刑以德为前提,刑只使用于愚顽不化的人。如同古罗马谚语说:“没有社会道德,法律有什么用!”

  五、推己及人。1993年8月,“第二届世界宗教议会”通过并发表了《世界宗教议会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其核心内客是把传统“金律”作为世界各主要文化类型共同的最基本道德准则之一。该《宣言》指出:“数千年来,人类的许多宗教和伦理传统都具有并一直维系着这样一条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隔膜和复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世界许多宗教的教义都有教人向善的类似表述。在中国,孔子继承中华上古文化的传统德,才比早就明确提出的推己及人、待人如己的原则,最具典型意义。仅仅在《论语》中,就记有两次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个人行为方面,孔子极力反对损人利己、乘人之危、欺诈残害他人,渴望一种和谐满的人际关系。

  六、和而不同。在继承春秋以前‘和”、“同”概念的基础上,孔子提出了“和而不同”的命题。“和而不同”是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西方学者汤因比等称其为中华文明的精髓。“和而不同”孔子还表述为“和而不流”(《礼记·中庸》),它可用来处理各种矛盾关系,它不仅主张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也主张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协调。.

  【原载《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第28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