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文化>> 说法教化>>正文内容

等念怨亲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3日
来源:中台世界·禅林衲子心   作者:文/见恁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生存于世间,绝大多数过着群体生活。不论是食衣住行的物质生活,还是自我实现的精神生活,皆须在团体当中完成。从家庭、学校、公司,到社会、国家,乃至世界,都是藉由彼此的分工合作来完成个人及大众的生活目标。即使是一个离群索居的人,所立足的自然环境,仍然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在这样一个息息相关的网络式生活中,“广结善缘”便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方向。如果与人和谐相处,互相协助,必能处处逢源。

  世间法如此,出世间法中“广结善缘”更为重要。修行人若欲行菩萨道,弘法度众,应与众生结下善缘。佛经上记载了一则发人深省的公案:一次,相好庄严、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到瓜园化缘,看守瓜园的女子不但拒绝供养,还斥骂尊者。但是年老的迦叶尊者来到同一瓜园化缘时,年轻女子立刻以欢喜心供养尊者最香甜的瓜。这样悬殊的差别来自前世的因缘:此女子前世是一只猫,因病往生而曝尸野外。阿难尊者与迦叶尊者前世也是修行人,一同经过死猫身边,阿难尊者嫌其臭秽而避走,但迦叶尊者则慈悲地将死猫埋葬,并为其授三皈依,祝愿它超生善道。由于过去结下不同的因缘,致使看守瓜园的女子今生看见迦叶尊者便欢喜恭敬,看见阿难尊者便心生厌恶。这则公案真实地说明了“未成佛道,先结人缘”的重要性。

  《八大人觉经》阐明诸佛菩萨为成就自利利他之道业,所思虑觉悟的八件事,其中第六觉知为:“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当人们遭遇逆境时,经常怨天尤人,不但增长嗔心,更因怨愤而与他人结下恶缘。佛法教导我们因缘果报之理,即是“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若是贫穷困苦,必是今生或过去生中未能广行布施;若是诸事不顺,得不到贵人扶持,必定是过去在他人急难危厄时,没有伸出援手之故。既是如此,怨天尤人又于事何补?除了直下承担、惭愧忏悔外,更应该积极修善培福,福德具足才能事事顺遂。

  “广结善缘”即是累积福德。和众生结下的善缘、清净法缘,便是自己的功德法财,可作为立身处世及成就道业的资粮。与众生结缘的方式莫过“布施”,供给众生一切所需。无论是财施、法施,或是无畏施,皆应本着第六觉知中“怨亲平等”的精神来实行。世人的积习便是爱着亲眷、憎恶冤家,但是,亲眷之间依恋深厚,一旦遭逢变故则反目成仇,受到的伤痛也最大。因此,亲即是冤,爱即是恨。远离对特定对象的爱着,便能远离日后的怨憎之苦。相反地,“冤家”或“仇敌”也不是永远不变的,如果外在的环境变迁,或是内在的心境转移,则可能解冤释结,化敌为友。从另一方面来说,今生的亲眷可能是过去生的冤家,今生的冤家亦可能是过去的亲眷。在累劫的轮回中,我们已与无量的众生结下善恶不等的因缘,为什么还要执着一时的亲疏远近呢?俗语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当自己对旧恶记恨不休时,受苦最大的其实还是自身。

  “怨亲平等”不是冷漠,而是以广大的心量和开阔的胸襟来对待一切众生。《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由于智慧尚未开显,无法了达累世的因果,所以只能识得今生的亲眷。其实一切众生皆曾是我们的亲眷,因此当以慈悲心饶益众生,以平等心和合共处。在这样的心境下,才能避免对冤、亲的偏执,真正与众生结下深厚长久的善缘、法缘。

  佛法中的“贫苦”并非单指财物的短少,还包括功德法财及智慧光明的匮乏。若能遍行布施、广结善缘,便能增益自身的福德资粮。资粮具足,人生就会稳健踏实,不但能远离恶果、烦恼,亦能利益众生,回报众生累世的恩德,这才是最真实的自利利他之道!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