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藏传佛教>> 大圆满加行>>正文内容

大圆满法加行 因果不虚(1)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9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达真堪布 开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上师 达真堪布 开示

本课视频下载地址

http://www.dymf.cn/jiaxingyinpin/ygbx1.wmv

本课WORD文档下载地址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要学习因果不虚。学修因果不虚,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不相信因果的人,不是信佛的人;不懂因果,不懂三世因果的人,就是不懂佛法的人;不取舍因果的人,就不是修行人。因为佛讲的三世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三世因果的道理只有佛能讲,其它人谁也讲不了。因果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三世因果,只有佛才能解释,佛才能了知,所以佛是最伟大的。

我们都是学佛的人,都是修行的人,首先要懂得因果。因果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做善事了,就一定会有善报。你做恶业了,一定会有恶报。这是丝毫不爽,不会有一点点的差错,不会有丝毫的浪费的。

现在在社会上,有些人心地非常的恶劣,不择手段地到处造业,但是暂时没有恶报。有的人心地善良,竭尽全力地行善积德,暂时没有得到好报。这个都要知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因缘果报有过程,不是当下就报,也不是很快就报。有的是现世现报,有的是来世再报,有的是经过很多生生世世以后才能报。

因果不可思议。因缘果报有各种各样的。要现前,要承受,但是有过程。很多人都怀疑。不用怀疑,不是不报,还没有到时候呢,到时候了一定报。报应不会有差错,如是因,如是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不种因不会有果;种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这个不会有差错,善恶也是同样。

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呢?能结善果的因叫善因,能结恶果的因叫恶因。做善业了一定会得到善报,造恶业了一定会受到恶报,这个不会有差错。所以一定要相信因果,一定要取舍因果,不能随随便便的。

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我们所经历的、所感受的都是往昔我们所做的业,现在才有这样的结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都是有因缘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种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什么样的果。

前几天我们学过轮回过患。六道轮回中,处处都有痛苦,没有丝毫的安乐。六道众生,站在不同的角度里,要感受不同的痛苦;处在不同的环境里,会遭受不同的折磨。

这是什么原因?没有别的原因,不是其他什么救世主、其他众生给我们造成的,都是自己的业力,都是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自造自受。没有人让你烦恼,也没有人让你痛苦,都是自找的,应得的报应。没有什么可怨的,没有什么可恨的。你怨谁恨谁?如果有怨恨,你就怨你自己、恨你自己,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是自己给自己制作的。自己可以给自己制作快乐,也可以给自己制作痛苦。

我们都是根据往昔所造的恶业善业,然后感受这些不同的果报。有时候善业成熟,我们升天或者投生为人,享受人天的福报。有时候恶业成熟,我们堕落恶趣,投生为傍生、饿鬼或者下地狱,感受恶趣的痛苦。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业力所现所感,没有别的原因了。根本不是天主,或者其他众生给我们惩罚或者制作的,都是自己的事。佛教不承认这些,佛教就是讲因果。都是自己的因果,自作自受,跟别人没有关系。

你真想解脱,想摆脱这些痛苦的话,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超越因果,去了解诸法的本性,了解诸法的实相、真相、真理,这就是开悟,证悟,明心见性。心能够达到如如不动,那个时候我们不会受任何因果的影响,这就是超越因果。这是最好最好的方法。想解脱,想摆脱这些痛苦的话,就得这么做。

第二个办法,也是最起码的要求——断恶行善,转变因果,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这样我们才能转变因果。我们可以转恶业为善业,转恶果为善果,这叫转变因果。只有这两个办法,一个是超越因果,一个是转变因果,别的没有办法。如果这两个你都做不到,你想逃脱,无法能够逃脱。只有面对,只有承受,没有别的出路。有病了,生活上有坎坷,工作上有挫折了,逃脱不了,只有面对,只有忍受,没有办法。

善恶有很多种,但是总集起来有十种恶业,十种善业。我们要断除十种恶业,行持十种善业。那什么是十种恶业呢?有身三种恶业,口四种恶业,意三种恶业。

身三种恶业:杀生,偷盗,邪淫。

第一个是杀生。杀生有特大杀生,有大杀生,有一般的杀生。为什么这么分?因为果报不一样。

特大杀生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杀害大成就者。为什么说特大?因为父母恩德大,罗汉、大成就者、上师善知识功德大。一个是恩德大,一个是功德大,所以如果杀害了他们,罪业也非常大,都是属于犯无间罪。犯无间罪没有中阴身,不用经过阎罗王的审判,死后直接下无间地狱,后果非常严重,罪业非常严重。所以是特大杀生。

然后是大杀生,杀人。杀人不仅仅是断掉他的性命,还断掉了他的慧根慧命。为什么这么说呢?得到人身,就得到了解脱的机会。人有成佛的可能,其他道的众生没有这个机会。你没有珍惜,然后杀害他的生命,就等于杀害他的慧命,所以罪过非常大,也有严重的后果。

断除他的命根,使他的神识和身体分开,这就是杀生。普通杀生,除了杀人之外,杀害其他众生的生命也一样。其他众生也一样有生命,所以不能杀害。包括苍蝇,蚊子,蟑螂,这些小含生都是。都有生命,都害怕死,都不愿意死,所以不能杀害。杀害这些畜生,还有杀害那些鬼神,都是杀生。所以不能轻易杀害这些众生的生命,杀害任何一个众生的生命都是杀生。

杀生罪业也非常严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一个众生都一样,对自己来说,生命都是最珍贵的。没有比生命还珍贵的东西。每个人在生命遇到威胁的时候,都能付出一切代价来换取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自己的生命。

所以生命对每个人、每个众生来说都非常的珍贵,所以不能轻易杀害生命。轻易杀害生命,这是对众生最大的伤害,所以罪过也非常严重。

众生都是非常害怕死,特别不愿意死。你看蚊子在我们面前飞来飞去,它咬我们不是为报仇而来,也不是有其他目的,只是想吃点东西。它为什么要吃我们的肉?它为什么要吃我们的血呢?它实在是饿了,实在是受不了了,但是它为什么不直接来咬我们,而是飞来飞去的?它也知道非常的危险,不敢轻易咬,飞来飞去找机会。找到机会了,它就来咬了——这个时候我们一下子把他弄死了。我们不能轻易这么做,太不公平了!它来咬我们只是一顿饭,我们打死它是一条命!你要好好地思维一下。假如自己实在饿了,受不了了,然后就去吃他的东西。吃一口他的东西,他一下就把你弄死了,这样的话,你心里能踏实吗?你能不怨、不恨吗?你不觉得不公平吗?这些苍蝇、蚂蚁,都是一样。它们死的时候,是怨着我们、恨着我们死的,然后大部分都成为我们的冤亲债主了,将来一定会报复的,一定会报仇的。

我们不能轻易杀害它们。苍蝇也好,蚊子也好,你能接受就接受,实在接受不了,就想尽办法把它轰走,尽量别杀害。想办法,会有办法的。如果你的发心到位了,你的慈悲心到位了,你给它做火施,给它念咒,都行。

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有的居士发心非常到位,给它做火施,给它念咒,就都走了。然后家里面都没有蚊子,没有苍蝇,也没有老鼠了。真的,这种情况也非常多。你就发心,发慈悲心,善待众生,任何时候都善待众生,这是唯一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轻易杀害。杀害众生的生命,这个罪过非常严重,你将来要感受不可思议的痛苦。

一个完整的杀生,要具足四种支分。如果没有具足四种支分,不是一个完整的杀生。四种支分,第一个对境,第二个动机,第三个行为,第四个结果。

对境是你要杀害的众生。你认准他了,这就是杀生的对境。动机是念头,你想杀害他。无意当中伤害的不算杀生。有意的,故意的,有想杀害他的念头,这就是动机。行为是你所采取的方法,所采取的行动,杀他的过程。断掉他的命根,让他的神识和身体分离,这就是结果。

比如说你要杀一只鸡,你首先看准了,就要杀这只鸡。这就是对境。然后决定杀它的这个念头,就是动机。然后杀它所采取的行动,杀他的过程,这就是行为。最后把它的命根断掉了,使它的神识和身体分离了,这就是结果。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杀生过程。这四种支分都具足了,才是一个完整的杀生。你仅仅有这个念头,也不是杀生。你无意当中杀害众生的生命,这也不是一个完整的杀生。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动机。采取行动,这个不一定是要自己亲自做。自己亲自杀或者让别人杀都是一样,没有区别。现在很多人自己不亲自杀,而是让别人杀,然后随喜他人的杀生,这也算是杀生,这个要明白。

杀生有因贪心而杀生,也有因嗔恨心而杀生,也有因愚痴而杀生。如果你贪他人的财物,贪动物的肉、血、皮毛而杀掉它,这些就是因贪心而杀生。为了报仇,或者突然一生气,一下就把它弄死了,这就是因嗔恨心而杀生。还有因愚痴而杀生,现在很多人都是因愚痴而杀生。天天都在杀那些鸡、鱼、虾、蛇这些动物,还不知道它们有生命,也不知道他们有知觉,然后随便杀。还有一种情况:很多教派都以杀生为善,以杀生为解脱道,因为这个而杀生。这也是因愚痴而杀生。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贪心,贪动物的血肉、皮毛、骨头等有价值的东西。还有贪别人的财物、地位、名誉,然后去杀害众生,这都是因贪心而杀生。

还有因嗔恨心而杀生。很多人都是报怨、报恨、报仇而杀生。我们很多时候也是这样的,一生气就把他们弄死了。蚊子一咬,就生气了,然后一下子就把它打死。苍蝇飞来飞去,讨厌得不得了,生气得不得了,然后把它弄死。这都是因嗔恨心而杀生。

杀罗汉,杀父母,杀大成就者,这都是五无间罪,罪业都非常严重。然后就是杀人。老人、成年人、婴儿、胎儿,都是人,你杀哪个都是杀人。你有这个动机,有这个行为,有这个结果,就是杀生。不能杀人啊,这个罪过非常严重!

杀害生命有什么样的结果?大部分、大多数人都下地狱,要感受地狱的痛苦,很难出来。即使从地狱里出来了,不一定能转生为人。即使转生为人了,那个时候还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现在很多人经常生病,就是杀生的果报。

有的人寿命特别短,几个月就死了,有的几年、几十年就死了。这都是短命,都是杀生的的果报。还有杀一条命,要还五百条生命,这些都是报应,都是杀生的果报。

然后第二个,就是偷盗。偷盗也就是不予取。它也可以分三种,强权不予取,盗窃不予取,欺诳不予取。

什么叫偷盗,什么叫不予取?不属于自己的,属于他人的东西,想占有归自己。在对方不同意的情况下,你通过什么手段都一样,将它占为己有,这都是偷盗。

第一个强权不予取。有的人有势力、权利,然后通过自己的势力权利,占别人的便宜,把属于别人的东西归自己,用强硬的手段夺占别人的东西。比如君主不依靠合法税收,而是通过自己的权利势力,非法收获。凭借暴力手段,甚至通过军队来掠夺别人的财物,这些都属于强权不予取。主要就是靠自己的权利与势力,通过暴力,通过强硬的手段,将属于别人的东西夺占归自己。这就是一种偷盗。

第二个就是盗窃不予取。就是在暗地里偷偷摸摸地窃取别人的东西。这样的情况很多。别人看不见,就赶紧拿,放在自己的兜里。在别人不能发现的情况下,偷别人的东西归自己,这都是盗窃不予取。

第三个就是欺诳不予取。通过欺诳的手段,诈骗的手段,然后把别人的东西归为自己。现在很多人都做买卖。做买卖的人很容易犯这个戒。通过欺诳的手段,通过诈骗的手段,然后去占别人的便宜,将属于别人的财物归自己,这都是偷盗。

偷盗也有因贪心而偷盗的。比如贪心别人的财物,贪心别人的拥有,然后去夺、去抢、去偷,这就是因贪心而偷盗的。也有不仅仅是为了财物,而是因想报仇,想伤害他人,为了这些然后去抢,偷、夺,劫。这些都是因嗔恨心而偷盗的。还有因为不明白、不知道,然后去偷别人的东西,因愚痴而偷盗的。

偷盗主要就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属于别人的东西,在没有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手段将它归自己,最后自己确实得到了,这就是偷盗。动机。心里有想法,抢、偷他人的东西,通过欺骗占有别人的东西,有这种想法,这种念头,都是动机。然后是行为。不管是自己亲自去抢、偷、骗,还是让别人这样做都一样,采取行动、方法、手段,这个过程都属于行为。结果是自己占有了,得到了,这是结果。

如果这四种支分没有具足的话,不是一个完整的偷盗过程。四种支分都具足了才是一个完整的偷盗的恶业。然后大多数人都因偷盗转生为饿鬼,感受饿鬼的痛苦,很难出来。出来了,转生为人了,那个时候还要感受贫困的果报。然后自己拥有的也容易丢失,容易被别人抢、偷。这都是偷盗的果报。

我跟你们讲过,偷走了就偷走了,别再怨恨。抢走了就抢走了,别再怨恨。骗走了就骗走了,别再怨恨。你再怨恨就又结恶缘了;结恶缘了,将来还要还,还要感受恶果。怎么办呢?既然偷走了,抢走了,骗走了,都是因果,应该的。应该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这样我们才能了缘,才能不再造恶业。

你自己多想一想。这么多人都没有被抢,只有你一个人被抢了,难道这不是因果吗?这么多人没有受到欺骗,你自己一个人受到欺骗了,这不是因果吗?这么多人,这么多家,都没有被偷,你们家被偷了,这也是你自己的因果,没有别的什么。

业力现前了,就是报应,应该承受,应该面对,应该再把功德回向给他们。发心发愿,将来救度他们,这样才能了这个缘,了这个债。否则你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开始怨恨,然后说别人的坏话,这样你又跟他结上了一个恶缘,将来还要感受恶报。真的,不要这样。勇敢地去面对,去善待这些众生,善待我们的怨亲债主,这是最殊胜的方法,

不能再跟他们结恶缘,否则的话我们将来还要感受苦报。能够善待,这样才能够了缘了债。我们把这些缘都了了,债都还了,将来我们再也不用感受这样的果报了。

业力现前的时候,受到这个报应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习菩萨。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什么意思?菩萨就重视因,不会重视这个果报。果报一成熟就结束了。这个因不能再种。如果种了,你将来还要感受。凡夫畏果,什么意思?特别重视报应,在乎报应,害怕报应,根本不在乎种因。到处造业,这就是凡夫。菩萨不是这样,菩萨不害怕感受果报。对一个菩萨来说,业力现前了,得到报应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机会,消业的机会,还债的机会,修行的机会。这都是好事。

比如说,今天东西被别人抢走了,骗走了,机会来了。第一,忏悔往昔所做的恶业。因为我们以前肯定做过很多的恶业,如果没有做恶业的话,哪有这个恶报啊?如果明白这个道理,相信这个道理,就会统统地忏悔。业消了,这个结果立即会消除。

第二,还债。我们以前伤害过对方。如果你没有伤害过对方,对方哪能伤害你?你以前没有欺骗过人家,现在人家能欺骗你吗?就像敲鼓一样。你不敲它,它能出声吗?它出声就是因为你敲它;你敲它,它才能出声,一个道理。你没有欺骗过人家,人家也不可能欺骗你。别人伤害你,欺骗你,还债的机会来了。你要善待对方,把功德回向对方,发愿将来能度化他,救度他,这样才能了这个债,你看多好啊!

第三,修行的机会来了。消业还债,这都是修行,而且还可以修忍辱,没有人欺骗,没有人伤害,怎么修忍辱啊?还可以修自轻他重菩提心。机会多难得啊!对菩萨来说是个机会,好事来了,所以他一点点也不会在乎这个果报。所以说,菩萨不畏果只畏因。他在乎种因,他知道不能再结恶缘了,如果结恶缘了,将来还要感受苦报。不能再做恶业了,做恶业了将来还要感受果报。

比如说我们杀害一条命,将来还要还五百条生命,这个后果太严重了!他害怕这个,他非常非常的在乎这个。所以他不会造恶业,所以他不会结恶缘,这叫菩萨畏因。

凡夫畏果,凡夫特别在乎这个结果。有什么不好的,比如说遇到顺境了,就高兴得不得了;遇到逆境了,就伤心的不得了,一会高兴一会伤心,一会好一会坏。这本身就是个痛苦。凡夫就是畏果,不畏因,一点点也不在乎造恶业,一点点也不在乎跟其他众生结恶缘,到处瞎说,到处评论,到处骂人。

我们要学习菩萨,不能学习凡夫。把业统统地消掉,把债统统地还掉,否则将来我们还会感受很多很多的恶报。这是偷盗。

然后第三个,就是邪淫。跟夫妻之外的人不能有不净行为,否则就是邪淫。夫妻之间也是,在佛教的纪念日和持斋日,受持八关斋戒的时候,如果夫妻之间有不净的行为也是一种邪淫。在上师三宝所在的地方,比如说寺庙里,佛堂里,僧人住的地方,有不净的行为,也是一种邪淫。有病的时候,孕期,经期,产妇未完全恢复的时候,有不净的行为,也是一种邪淫。还有跟近亲属,跟未成年人有不净的行为,也是一种邪淫。通过不正当的部位交合,都属于是邪淫。

邪淫有很多种,夫妻之外有不净的行为,那就不用说了,肯定是邪淫。然后夫妻之间也是,场所、时间、双方的身体情况,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是这样,都是一种邪淫。邪淫还有很多种,这里没有讲很多。

你们这些汉地居士们,有的时候情况不同,想做到也有困难。比如说有些夫妻,双方不都是信佛学佛的。有的是男的信佛学佛,但是女的不信佛不学佛。有的是女的信佛学佛,但是男的不信佛不学佛。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很难做到,但尽量去做。如果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心里就多忏悔。

夫妻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如果夫妻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家里内部的关系搞不好,对你的修行会造成很大的障碍。所以说,修行没有障碍,这也是大事。你为了这样的大事,默默的忏悔,随顺家人,随顺对方,也不会有太大的罪过。这都要注意啊。其他方面邪淫还有很多,但是我们这里是简单地讲,尽量不要犯这些戒。

杀生,偷盗,邪淫这都是身的三种恶业,要统统地断掉,这就是断恶。能够断恶行善,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身体不好,我们可以忏悔往昔所做的恶业,尤其是杀业。然后我们可以爱护自他的生命,这样可以摆脱病苦,会得到健康长寿。

我们忏悔往昔所造的恶业,尤其是偷盗,然后多修布施,这样我们能够摆脱贫困的痛苦,能够得到财运滚滚的果报。

夫妻不和,老吵架,闹离婚,遇到这样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忏悔往昔所做的恶业,尤其是忏悔邪淫罪。这个时候更不能犯邪淫戒。有的人这个时候把握不住,又继续造这种恶业,这样的话将来会越来越不好。想转变因果,就要统统忏悔往昔所做的这些恶业,尤其是邪淫罪。然后受戒,持戒,护戒持戒。这样慢慢夫妻能和睦,相亲相爱,白头到老,家庭能够幸福美满,这都是转变因果。

我都跟你们说了,这就是转变因果。如果你做不到,那就得忍受,没有别的办法了。这就是身三种恶业,主要是通过身而造的三种恶业。

今天就讲到这里。最后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共同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它,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