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以戒为师>> 忍恶无嗔>>正文内容

修行忍辱是为佛子行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9日
来源:摘自《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五)   作者:年龙上师父母讲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希求受用善果佛子众 作恼害者皆与宝藏同

故于众皆了无憎恶心 修行忍辱是为佛子行

 

  为了获得究竟成佛的一切佛子,就是菩萨道的随行者们,对于我们来讲,一切违缘对我们作的恼害都好像是永不穷尽的宝藏。前头已经讲过,这是我们修行忍辱之境;如果没有忍辱之境的话,自己的心是非常难以坚定的。因此,于菩提道中如果产生这样的忍辱境的话,都是真正的宝藏,就像无价的摩尼宝一样。所以,对我们来讲,一切为我们作恼害的人,对他们我们心中应没有丝毫的憎恶之心,而是以之成为自己修行忍辱之境。如果能够这样的话,这是一切佛子稀有的行径。

 

  就忍辱来说,自己应从内心深处来好好观察自己的心境。什么样是忍辱呢?就是真正观察外境当中,是否对自己做恼害,而你自己的心该如何生起,这些都要仔细的观察。那么,观察之后,你会发现,能够对你作恼害的这些全部与善知识无异。所以,要生起这样的信心,就像过去《经庄严论》中所说的那样,倘若是遇到了恼害自己的人的时候,要知道这正是你修行忍辱之境。在阿底峡尊者和他的弟子仲顿巴《师徒问道录》中阿底峡尊者是这样子说的,遇到恶人这正是应该修行忍辱的时候;恶人要杀你,这就是杀生的果报;认识到果报的话,当然马上就能接受,不管是杀戮或是任何的侮辱,都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我们真正要懂得忍辱的自性是什么。忍辱的自性有三种。第一种忍辱,就是说你要知道这一切为你做恶的,全部都是他们应当这样做的,你要受取这种恶业,发心要生起,并且能够受取。这是第一种忍辱。也就是说,产生任何不顺、违缘的时候,任何外境都是自己的果报,自己能够生起一种受取这种恶报的发心。第二种忍辱,是于法产生决定信的忍辱。于法产生决定信,这就表示对佛法中所讲究竟的空性义,都能现量的了知,并能现前通达的缘故,那么一切的显现是不生不灭的,在自性当中能够让自心获得坚固和把握,果能如此,这是一种于法产生决定信的把握。第三种就是说一切恶业没有不出现的必要的,也就是允许它出现的,这种忍辱就是任何一种因缘、任何一种出现都是可以的,认可这种出现,这是一种忍辱。过去阿底峡尊者还有寂天菩萨他们所说都是这个样子的。出现忍辱之境的时候,自己当下要观察自己的自心,并生起一个增上的意乐。这样的话,才称得上是忍辱。

 

  修行忍辱是非常重要的。在戒经上也好,还是在其他论著中也好,都再再的提到了忍辱的功德。因为一切功德由忍辱而得以出生;如果不忍辱的话,那我们的烦恼就会十分的粗重。就像无著菩萨所说的,忍辱能降伏嗔恨心。如果产生嗔恨心的话,忍辱就能把它破坏掉。而且,寂天菩萨还讲,如果没有忍辱的话,就没有一个僧人。就是说僧众是忍辱的自性。就比如说,你是一个僧人,但只是嗔恨心大些。没有这种说法。只要是僧人的话,那一定是能安住于忍辱的。因为自心有如大地一般,可以安住于忍辱当中。

 

  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观察自己的心是否能安住于忍辱当中。忍辱就是相对不起我慢。因为我慢心的缘故,才能不忍,才能发起嗔恨心;所以我慢是最大的敌人。抛弃自己的我慢,就是修行忍辱。所以说忍辱是非常重要的。在其他经典故事中也一再提到了忍辱的功德。如果不好好修行忍辱的话,一切的功德都为之摧毁。我们平常修行的布施也好,修行的任何的善法也好,如果自己不忍的话,都可能因一念嗔恨心得以摧毁。续经当中,再再地提到过忍辱的功德和利益,比如说你经过百千劫修行的福德和善根,如果你不忍的话,瞬间的嗔恨心就能把你所有的善根摧毁。因此,于一切的善根能损害者就是嗔恨心。那么,你自己要想得到真实的功德,并于解脱有把握的话,不修忍辱是不可以的。所以说,我们从内心深处。要对忍辱生起一种定见,并确认在自己的心中。知道安住在三种忍辱当中,如果能这样安住的话,一切的功德,自然能出生;如果不忍的话,所有的过失就由此而产生。所以说,嗔恨心就是无边过失之门,而忍辱是无边功德之门。因此,修行忍辱是一切诸佛佛子的稀有行径。

 

 

标签:功德|忍辱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