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相关>> 文化教育>>正文内容

杨佳案的教育反思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25日
来源:中国母亲教育网 2008-7-6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长期以来,我们对儿童的教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要懂规则,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可是谁也无法告诉孩子们未来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未来的社会都会遵循什么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是否人人都能遵守,是否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人们普适的。如果有这样的规则,是什么?为什么中国传统教育中“听话”一词的频率奇高。这个词是否成为了家长老师在无法或不能概括出种种规则的情况下的替代?的确,守规矩的孩子是令人喜爱的,也有可能会交更多的朋友,有可能会面临更少的人际冲突,从而有可能容易在社会上成功或立足。这是一般成人的逻辑。而成人却忽视了对当前中国社会现实的思考。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大家都平等地守规则的世界吗?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些规则,它们是什么?如果我们的社会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不同文化中都倡导的黄金法则都无法实现,成人要如何为孩子们立这些和那样的规矩?

  电视屏幕上的杨佳有一张初涉人世的面孔。他的目光是那样冷漠。似乎还有着一丝释然,在他身上,在他内心,他有着怎样的挣扎,社会对此关心过多少?

  一个从小被教导得唯唯诺从,知书达礼的孩子,为何心中会有着疯狂的仇意,外戴冷酷的面具?

  在父母自责之余,在社会谴责之余,我们还有什么是可以做而不知做的事情?

  孩子们被眩目的品德光环照得睁不开眼,身处一个价值观混乱离析让德育成为笑谈与空谈,腐败处处破坏着职业道德的社会,他们在规规矩矩地长大。父母老了,老师的话也成为回忆。他们要自立了,自主了,而他们却在一个不讲规矩的社会里无所适从,从一次两次三次的欺压中,盘剥中,孤立中,侮辱中,他们滋生出仇恨、厌恶、嫉妒、冷酷等等反社会情绪,一次偶然事件成为种种反社会情绪的导火索。这时,社会不想发生的事情发生了,谁也不想看到的成为现实。我们难道可以简单地归因为“教育”吗?归因为“人性”的罪恶吗?我们又有多少人在反思这个不讲规矩的社会?荣格说过,我们现行的教育得到这样一种类型的人:他是教育规则、原则和方法上的一个完美典型并且能够很好地适应在其受过教育的领域里出现的一切情况和问题,但是在所有那些必须做出个人判断而不能求助于规则的事物面前,他会显得惊恐不安。

  我倡导:中国的教育家们,道德教育家们,一起行动起来,研究一种尊重人性,反思社会文化,提升个体自我意识,学会解决种种冲突的实现人性之自由的道德教育,以至于教育吧!

标签:道德|教育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