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宗派法门>>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土在佛法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28日
来源:转载   作者:印顺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净土的信仰,在佛法中,为一极重要的法门。他在佛法中的意义与价值,学佛人是应该知道的。一般人听说净土,就想到西方的极乐净土,阿弥陀佛,念佛往生。然佛教的净土与念佛,不单是西方净土,也不单是称念佛名。特重弥陀净土,持名念佛,是中国佛教,是承西域传来而发展完成的。现在,从全体佛法的观点,通泛的加以条理的说明。

  我时常说:“戒律与净土,不应独立成宗”。这如太虚大师说:“律为三乘共基,净为三乘共庇”。戒律是三乘共同的基础,不论在家出家的学者,都离不开戒律。净土为大小乘人所共仰共趋的理想界,如天台、贤首、唯识、三论以及禅宗,都可以修净土行,宏扬净土。这是佛教的共同倾向,决非一派人的事情。站在全体佛教的立场说,与专宏一端的看法,当然会多少不同。

  先说净土的意义。土,梵语Ksetra,或略译为刹。刹土,即世界或地方。净土,即清净的地方。净,是无染污、无垢秽的,有消极与积极二义。佛法说净,每是对治杂染的,如无垢、无漏、空,都重于否定。然没有染污,即应有清净的:如没有烦恼而有智慧;没有嗔恚而有慈悲;没有杂染过失而有清净功德。这样,净的内容,是含有积极性的。所以净是一尘不染的无染污,也就是功德庄严。

  西洋学者,说“真”、“美”、“善”;或约宗教的意义而加一“圣”。真,佛法是非常重视的,如说实相、真如、胜义。善,是道德的行为,即佛法所修的种种功德行。美,在佛法中,似乎不重要。如美妙的颜色、音声,每被指责为五欲境界而予以呵斥的。其实、佛法的清净,实含摄得美妙与圣洁的意义。西洋学者,以为圣是真美善的统一,而有超越性的。佛法中,离错误的认识即真;离罪恶的行为即善;离染污的清净即美。而此“净”,也即能表达真美善的统一,又是超越世俗一般的。宗教的宏扬在世间,要求(认识的)真,要求(意志的)善,更要有含摄得合理化的艺术性的(情感性的)美满生活。在过去,佛教的音乐、图画、譬喻文学、佛像雕刻、塔庙建筑等,在佛教的发展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佛教的流行人间,必须理智与情意并重,适合众生的要求,才能得合理的发展。偏于理智,冷冰冰的生活,每不免枯寂;偏于情感,热烘烘的生活,又易于放逸,失却人生的正轨。唯有智情融合而统一,生活才有意义,才能净化人性而成贤成圣。佛法的庄严或严净,实有非常的意义。佛学的研究者,特别是阿毗达磨论师,每忽略了这一意义。如从譬喻者或大乘学者来说,即能肯定严净的伟大意义。

  净土,即清净的地方,或庄严净妙的世界。佛法实可总结他的精义为“净”,净是佛法的核心。净有二方面:一、众生的清净;二、世界的清净。阿含中说:“心清净故,众生清净”;大乘更说:“心净则土净”。所以我曾说:“心净众生净,心净国土净,佛门无量义,一以净为本”。声闻乘所重的,是众生的身心清净,重在离烦恼,而显发自心的无漏清净。大乘,不但求众生清净,还要刹土清净。有众生就有环境,如鸟有鸟的世界,蜂有蜂的世界;有情都有他的活动场所。众生为正报,世界为依报,依即依止而活动的地方。如学佛而专重自身的清净,即与声闻乘同。从自身清净,而更求刹土的清净,(这就含摄了利益众生的成熟众生),才显出大乘佛法的特色。所以、学大乘法,要从两方面学,即修福德与智慧。约偏胜说,福德能感成世界清净,智慧能做到身心清净。离福而修慧,离慧而修福,是不像大乘根器的。有不修福的阿罗汉,不会有不修福德的佛菩萨。大乘学者,从这二方面去修学,如得了无生法忍,菩萨所要做的利他工作,也就是:一、“成就众生”;二、“庄严净土”。使有五乘善根的众生,都能成就善法,或得清净解脱;并使所依的世间,也转化为清净:这是菩萨为他的二大任务。修福修慧,也是依此净化众生与世界为目的的。这样、到了成佛,就得二圆满:一、法身圆满。二、净土圆满。众生有依报,佛也有依报,一切达到理想的圆满,才是真正成佛。了解此,就知净土思想与大乘佛教,实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净土的信仰,不可诽拨;离净土就无大乘,净土是契合乎大乘思想的。但如何修净土?如何实现净土?还得审慎的研究!


  净土的类别

  “净土为三乘共趋”,是各式各样的,大乘只是特别发扬而已。净土在佛法中,是贯彻一般的。所以可分三类,即五乘共的、三乘共的、大乘不共的。

  五乘共土:这不仅是佛法的,一般世间人,都可有此净土思想。在印度,如四洲中的北俱卢洲,梵语郁怛罗俱卢,是无上福乐的意义,即顶有福报顶快乐的地方。印度人,都承认有此世界。在中国,儒道所传的思想中,也有同一意境的说明。

  三乘共土:这是佛法大小乘所共说的,最显著的,即兜率净土。佛在人间成佛以先,最后身菩萨,在兜率天,从此而降诞人间的。释迦佛是如此,将来弥勒佛也是如此。兜率内院,为最后身菩萨所依止的地方,经常为天众及圣者们说法。天宫--天国,本来就是极庄严的;有最后身菩萨说法,比一般的天国就更好了,这是一切声闻学者所共说的。从声闻佛教编集的教典看,弥勒当来下生,实现人间净土,为佛徒仰望的目标。弥勒在兜率天的情形,将来如何下生,这在“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等,都有详细的说明。除一般共传的弥勒净土外,与有部、犊子部有关的“正法念处经”,说夜摩天有善时鹅王菩萨,经常为天众说法。天宫清净,有菩萨说法,与弥勒兜率说法的思想是一样的。“入大乘论”,引述大众部的传说:青眼如来,在光音--色界二禅天,为了教化菩萨,与无量声闻大众,无量百千大劫,在天宫说法。还有分别说系中的法藏部说:在此世界的东北方,有难胜如来经常说法。又汉译的“增一阿含经”,说到世界之东,有奇光如来说法,目犍连以神通到奇光如来处;此说也见于大乘经。这可见,各派声闻学者,都含有此界天宫,或他方佛土的思想。这比对于此界人间的秽恶不净,有清净世界,有佛菩萨经常说法,都是具体而微的,表达出大乘净土的肖影。

  大乘不共土:大乘不共的净土,多得不可数量。古典而最有名的,是东方阿閦佛净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然其后,为中国佛弟子所重视的,与西方阿弥陀佛土相对,有东方药师如来净土,这都是他方的。后来,密宗传说,此世界将出现香跋拉净土。这都是大乘佛教所不共的,不见于声闻佛教的传说。

  上来所说,或为世人所共知的,或为三乘所共知的,或为大乘者所共信的。在大乘不共的佛土中,如约修行的境界浅深来说,还可分为四类:一、凡圣共土:有凡夫也有圣人。二、大小共土:没有凡夫。这是声闻、辟支佛、大力菩萨同得意生身,所依托的世界;天台宗称此为方便有余土。“法华经”说:声闻入涅槃,到另一国土,将来授记作佛。这另一国土,就是意生身的净土。依“楞伽经”说,这应是与有心地菩萨——有相有功用行菩萨,同得三昧乐正受意生身所得的净土。三、菩萨不共土,或可称为佛与菩萨共土。这一类净土,与声闻不共;天台宗名此为实报庄严土,“密严经”名为密严净土。秘密(不可思议)庄严,为菩萨不共二乘的净土。四、佛果所得的不共土,如“仁王经”说:“三贤十圣居果报,唯佛一人登净土”。这或名法性土;天台宗称此为常寂光净土。名称、地位,各家或有不同;大体上,都是有此四级分别的。然大乘经中所说的佛净土,并不这样明显的判别。如西方极乐净土,有看为凡圣共的;有看为大小共的;有以为凡夫是示现的,声闻是约宿因而说,现在都是菩萨。究属何土,实不必限定,因为经文也有互相出入的地方。然约修证浅深来说所依的净土,确乎可分四级。凡圣同的,可通摄五乘共;大小同的,可通摄三乘共;佛菩萨共的,或唯佛净土,为大乘不共。

  这样的类别,即说明净土一门,为佛法——甚至可说为人类的共同的企求,不过大乘中特别隆盛。修学大乘佛法,不应当轻视世界的清净要求。应该记著:只重身心清净,所以小乘不能达到究竟;由于大乘能清净身心,庄严世界,才能达到究竟圆满的地步。

标签:净土|净土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