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相关>> 少儿教育>>正文内容

孔门沂水春风景——论语教材特性(上)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05日
来源:明伦月刊366期   作者:三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记得有一次电视报导日本的幼稚教育,拍摄日本一所幼稚园的教学,画面上看到一位老师在黑板上贴著一张壁报纸,用毛笔写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论语学而篇》的经文。老师用日语带领小朋友一句一句的读念。见到那个情景,相当震撼,至今历历在目。日本是外国人,竟然能在幼稚教育阶段,就让幼儿学习中国的《论语》,看在身为炎黄后裔的我们,想想至今《论语》一书,还只是停留在为考试而囫囵吞枣的读念,能不让人省思吗?日本为什么愿意这么做呢?

  诗圣杜甫经过长江三峡,在行船途中,看见这些船夫的生活,作了一首〈最能行〉的七言律诗,诗中有两句是描写当地人的生涯发展,说“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三峡穷乡僻壤的地方,小孩子只学了《论语》,长大后就跟著船到各处作生意了。一个跑船的乡下人,都晓得以《论语》教小孩,可见古来在我国各地方以《论语》当启蒙教育的普及率了。为什么《论语》这么适合当作启蒙教材呢?简略说有两点:

  一、陶冶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纪录著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一切事,时间贯穿悠久的历史,内容博大精深,已经是全人类的宝贵资产了。流著华夏血液的我们,中华文化是自家的东西,怎能自我放弃呢?文化是一个人生活的源头,文化里有可学习的人物风范,有可以观察的典章制度,当中有可以借镜的历史兴衰,还有不同时代的风俗民情。而这些千头万绪的文化资产,从那里可以轻易获得呢?打开《论语》,在五百章简短的经文中就能获益良多。

  (一)熟习人物风范

  《论语》里,孔子为我们举出,人世间最有成就的圣人。有能用无私的大智慧,成功转移政权的尧王、舜王。有生活简单,公而忘私,全心为民服务的大禹王。难得的是,《论语》纪录了孔子这位圣人的生活起居细节,和学习用功的情形。孔子成功的学习经验,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不而学则殆”讲究学习和思考并重,以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学习,这些都是善于学习者的中肯经验。《论语》中提到的这些圣人,以他们的智慧、品德,在世间拥有最高的成就,让儿童从小有一个最佳的学习模范。

  《论语》里出现过三十五位的孔门高足,他们如何研究学习,他们如何生活,他们如何解决困难,他们如何对待父母、师长,乃至于他们如何面对挫折、生死存亡。这三十五位孔门贤哲的智慧经验,足可以让我们一生受用不尽。

  在《论语》中,透过孔子的眼光,让我们认识到许多春秋时代的杰出贤人,例如为官能加惠于人的子产、善于交友的晏平仲,以及谦虚不抢功劳的孟之反。这些贤人都是和孔子同一时代的人,是孔子亲眼所见,他们的所作所为,正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好的学习取向。

  在《论语》中,也有一些负面的人物,例如小器奢侈的管仲,占著职位不肯提拔人才的臧文仲,以及犯上作乱的阳货。孔子不随便批评人,但是这几位的行为作风,都让孔子不以为然。这些人物的缺点,也可以让儿童明辨是非,知所借镜。

  (二)认识典章制度

  生活在现代的社会里,若想立德、立功、立言,有一番作为,眼光不能只停留在眼前短短数十年的时空环境。必需温故知新,宏观古往今来,才能培育出有深度的文化。

  在《论语》中,可以认识到古代留传下来的典籍,例如《诗经》、《书经》、《易经》等古籍。孔子对这些典籍都曾下过无人能比的功夫,在《论语》中他能提出每一部经典最重要的宗旨所在,例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每一篇诗都是至诚的流露。以及“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学《易》贵在培养觉察力,让自己无有大过。透过孔子珍贵的心得,便能掌握《诗》、《书》、《易》等经典的精髓。

  在《论语》一书,我们也能从孔子的体会中找寻到丧礼、祭礼的真精神,所谓“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以及乐器、乐曲的欣赏妙用,和古人的各种服饰,与交通工具。

  古人的典章制度浩翰无涯,不易了解。我们要的是“师其意,而不师其技”,在《论语》中孔子并不详谈典章制度的细节,谈的多是典章制度的原意精神。例如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送礼物,在礼不在物。演奏音乐,在调和情绪,不在敲敲打打的看热闹。这些原意精神,往往是后人最不易获得的形而上的东西,可是它却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能让后人在不同的典章制度环境里,生起无限的启发。

  (三)观察历史兴衰

  家,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国,也是一时兴,一时衰。这一穷一富、一兴一衰的枢杻机关在那里呢?《论语》里头,从孔子的观察所得,我们可以得知,尧舜因为选对人、让对人而平天下。周家因有人才而兴盛,齐国、鲁国因为君臣失礼而生起乱象。卫国有人才,却因领导的国君无道,而失去国家。

  《论语》中,孔子纵横观察上下古今的兴衰原因,给了我们一只生命的罗盘,清清楚楚的指引我们人生努力的方向,在力争上游的当头,也知道如何避开翻船覆亡的险滩。

  (四)比较风俗民情

  现代人因为经济情况改变,人际关系变得十分薄弱草率,自然生出许多不可收拾的乱象。例如:脆弱的婚姻,父母遗弃子女,子女不顾双亲,兄弟相争,劳资互斗,乃至于好朋友都可能变成可怕的敌人,围绕在身边的五伦都出了问题。

  在《论语》里,孔子极力提倡五伦,作好五伦关系的总原则就是要“亲而不疏,厚而不苛”的仁心。成家结婚时,选择对象的著眼点,在于“贤贤易色”,品德的要求,远过家世、财富、相貌。

  父子之间的天伦血源不可弃,有恶则微婉相劝,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在这方面,孔门弟子闵子骞的表现最为人称道,他从小失去母亲,得不到完整的父爱,在后母不公平对待下,他无怨无尤。当父亲得知后母亏待他时,一气之下要休去后母,闵子骞说了:“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这句话打动了父亲,也感动了后母。闵子骞的作风,让父母昆弟的行为都改善了,让外人无闲话可说。

  兄弟要怡怡和乐,不可为些些小过,伤了不可分割的手足之情。朋友交往,全靠一个“信”字,作为连接的触点。

  上下从属之间全是道义之交,孔子教人以礼待下,以忠事上,为了共同目标,各司其职,各尽其分。

  五伦亲厚的古风,贯通中国古往今来几千年,是中华文化中最足以为荣的良好风俗。长年累月在《论语》经文中薰习,就能慢慢陶冶出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君子之风。 (上)


标签:儒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