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经论讲记>> 楞严经>>正文内容

讲楞严经緣起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28日
来源:净土专页ocr   作者:会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各位善知识:从今天开始,我们大家来研究大佛顶首楞严经,要讲之前,先说明讲经因缘。我是第一次以客家母语讲这部大经,之所以讲的原因,第一 、以报恩心说:也就是为报初出家时,亲近斌宗老法师,得闻佛法之恩。记得民国三十六年八月,在狮头山,首次听闻斌宗法师讲地藏经。十一月二十日,新竹东本愿寺,请斌公讲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了一个月,只讲第一卷。当时,我在那儿当侍者,新竹地区,虽然闽南语较普及,但客家听众也不少,尤其有几位从狮山去的长老大德,如元光寺的悟宗长老,年纪已五十多岁了,劝化堂的达真长老也参加,因冬天寒冷,新竹风大,老人家体弱,可能没听圆满就回狮山了。我有始有终的听了一个月,但只听一卷,虽仅一卷,真正爱乐佛法,想研究佛法的心,是由这卷楞严经而生起的,假使不是听了这卷经,我在数理方面,不见得肯下功夫。因十几岁出家後只会赶经忏斡资罗,听地藏经,只是对佛法作个启蒙,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至十二月二十日,这一卷楞严经,才真正启发我研习佛法,步人佛法的堂奥。
  可惜,听了一卷,就没得再听,本计划一年讲一卷,因缘不具足,无法继续。这一停,停到民国四十四年,屏东东山寺,请老法师讲楞严经,也是打算一年一卷,十年圆满。四十四年正月开始,以讲大座的方式,每晚须迎请法师,唱香赞,开经偈,结束时唱回向偈等,我当维那,教一个初出家的当侍者,也是讲一个月,也只讲一卷,有计划却无下文,经过二、三年,斌宗法师也往生了!
  ——斌公於四十七年农历二月十九日示寂——
  因此,出家至今,我没听过一部完整的楞严经,第一卷听了两次。奇怪的是,我在佛学院教了十多年书,民国五十四年到六十九年,十六年时间,大多在佛学院上课,也不曾讲楞严经。有间佛学院热切要求,也只说一卷,学生毕业了,没机会再讲。当时,学生们计划毕业後,找时间说,也成空话,直到今天,仍未实现。
  古德云:「开慧楞严,成佛法华。』欲开智慧,须学楞严,研究楞严经,才能开智慧。法华经是讲成佛之道的,所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 。这两部大经,在中国佛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既然我之智慧,研究佛法的心,始於楞严经,但几十年来,却没机缘介绍,总觉心愿未了。从学讲经开始,请讲经的都是讲小部经,时间或七天、十天,顶多半个月,也没办法讲大经。十几年前,某地方请讲楞严经,我很高兴,心想:机会到了,要好好发心;结果,因缘仍未成熟,讲前一个月,对方送个小冰箱来,告诉我说:「真不好意思,寺要重建,不能讲经了,待盖好,再请法师。』我房间里的小冰箱,就是这么来的,结果,把楞严经也冰进去了!现在,冰箱差不多快坏了,若再不讲,恐要带到西方去了,所以,这次我下定决心,非讲不可,以报佛陀及楞严经启发的恩德。
  第二、斌宗法师用闽南语讲楞严经时,许多客家听众,乎常用闽南语讲话没问题,但听经便有困难,许多道理因语言隔阂而无法领会,记得斌公在劝化堂讲阿弥陀经时,曾说一句:菩提心就「布牙』了,达真长老出来一直问我,什么叫布牙(台语)?我也不知道,因为当侍者比较方便,就去请教法师,法师在纸上写「发芽』两字,也就是菩提心萌芽的意思,我才恍然大悟,也学会了一句「布牙』 。因此,客家同胞听闽南语讲经的确很困难,所以,斌公希望我将来能用客家话弘法,利益客家同胞。这点心愿是达到了,几十年来,我多数用客家话讲经,当时没录音计划,最初,也无录音机问世,否则,累积起来,不在少数!
  斌公两次讲楞严经,两处地方都有不少客家听众,大家都盼望我以後能用母语重讲,尤其在东山寺时,善妙老和尚慨叹说:「我要发心盖讲堂,讲堂盖好,请你讲楞严经,闽南语这么不易听,我又听不懂!』企盼我讲楞严经给他听,不料,讲堂盖好,他也往生西方了!这就是我要用客家话讲的原因,为满自他心愿故。虽然,当时想听的人大多数已往生极乐世界了,我还是要讲,因为客家人仍须听客家话。这几年,自从录音带流通後,许多客家地方的人或写信、或打电话,一再要求我讲这部经、讲那部经……等等,好多好多,我的愿也许了好多好多,不知何时才能还尽?因此以客语讲经,对目前台湾来说,仍旧相当需要。所以,每周抽出星期六早上时间,打算长期奋斗,祈愿 三宝加被,有始有终,将这部经讲圆满,以满自他心愿。
  首先,谈谈本经在中国佛教所占的地位与重要性。太虚大师说:「这部楞严经对中国人的根性有甚深因缘』。怎么说呢?本经未传来前,隋朝智者大师曾於天台山讲摩诃止观,由弟子章安尊者笔记流通,有位梵僧赞叹大师说:「你这部摩诃止观的内容和印度楞严经有许多相似之处,未见此经,以己智慧有此见地,实属难得!—大师听了,殷勤礼求,希望楞严经早至中国,证明己说。
  又大师讲法华经,第六卷六根清净处,六根中有三种是八百功德,三种具干二百功德,却找不到相差的原因,没经文为依据,梵僧告诉他:楞严经有,惜未传来!於是,大师在天台山筑拜经台,向西顶礼,日日如是,愿高僧大德早日将楞严经传来我国,拜了十八年,直到往生,仍无缘亲见,甚感遗憾!师示寂於隋开皇十七年,此经直至唐中宗神龙元年,由般刺密谛法师冒生命危险,才传译广州。
  从拜经到传译,相距一百多年,以西历言,智者大师约入灭於西元六OO年,唐中宗神龙元年是西元七O五年,今年一九九二,离现在一千二百多年前。楞严经传来以後,历代高僧大德、在家居士,甚至儒家学者,都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所以,在所有经典注解中,法华经最多,其次是般若心经,心经文短,仅两百余字,注多不奇,六万多字经文,而有这么多种注解,只有法华经。我当时阅藏,法华经的大小注疏,或全经或部分,或详或略,共有六十三种。楞严经注解,以我所翻阅过,列在大藏会阅里的,不论广略,也有五十四种之多。
  自唐朝以来,唐时注解少,宋朝永明禅师著宗镜录,百卷宗镜录中,有许多是节录楞严经而加以注解的,而明末清初钱谦益居士著楞严经疏解蒙钞,便有许多地方出自宗镜录。可见本经传来,历代祖师弘传至今,甚为普及,在中国佛教史上,随顺因缘,利济众生,不论根性利钝,人人可学,我曾说过晒蜡法师的故事,愚到晒蜡烛,根本不识字,一日一句学楞严,十三年後,不但能读诵,并且能复讲。
  在所有中文佛典中,本经文字看来最深、最简洁、最微妙,最不易了解。但根性不论利钝,一样可由此入门,就好像净土法门,利钝兼收,三根普被,故流通甚广,尤其在明末万历年问,直至清朝,更是盛行,注疏之多,可以说是百家争鸣。这部经微妙的地方,是不论你站在哪个立场,哪个角度看,都有他的一套道理,春兰秋菊,各擅其美!而各部注疏的说法都不容易推翻,各各有理,如同摩尼宝珠,用什么颜色看,就显现什么色彩。蒲益大师阅藏知津说:「此经是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宗,宗门。教,敦下,如贤首、天台等。无论宗门、教下都要依靠楞严经,以楞严经为指南。佛法不出性宗、相宗,性说空,相显有,陆相空有一切法门,莫不以楞严为总纲。是世尊一代时教,谈经三百余会的精华骨髓,欲成佛作祖,都要从此下功夫,是成佛道作祖师的正印。由此,可知楞严经的重要。
  民国初年,太虚大师对本经至为深入,从古至今所有注疏,以我个人看法,虚大师真正做到发前人所未发,将性相空有,显密禅净统统融为一炉,说得最圆满周到,不偏任何一方。其他教下注解多少有门户之见,如贤首宗站在贤首宗立场讲话,所注解的楞严经,变成了贤首宗的楞严经,天台宗、禅宗等也一样,各站在自己立场,认为楞严经是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经典。将楞严经融通等视的,唯有太虚大师的楞严经摄论及楞严经研究,才真正达到这个目的。虚大师於摄论中说:「本经於震旦佛法,得大通量(吾别有论,尝谓震旦佛法,纯一佛乘,历代宏建,不出八宗:曰少林、曰庐山、曰南山、曰开元、曰天台、曰清凉、曰慈恩、曰嘉祥,约其行相别之,则禅、净、律、密、教是也。然一部中兼该禅、净、律、密、教五,而又各各专重,各各圆极,观之诸流通部既未概见,寻之一大藏教盖亦希有:故唯本经最得通量。虽谓震旦所宏宗教,皆信解本经、证人本经者可也),未尝有一宗取为主经,未尝有一宗贬为权教,应量发明平等普入。』虚大师认为本经义理最广大通彻,含量最广,为什么?因中国佛教,纯一佛乘法,历代祖师大德弘传建立,不出八宗,八宗综合言之,不出禅、净、律、密、教。一部经兼具禅、净、律、密、教,而又各各专重、各各圆极,无论站在哪一宗立场看,都觉得义理深广圆满,若说中国佛教一千多年来,只信解证人本经,一点也不过分,也可以说,一千多年来,就此一部楞严大经支撑著中国佛教的门面,影响著中国佛教的发展。从古至今,没有一宗取为主经,如贤首宗以华严经为主,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三论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主等,却没任何一宗将楞严经列作本宗的专门经典,因其中含括禅净律密教,性相空有具足,圆括各门精髓,非阐扬某一部分道理而已。也不曾有任何一宗将楞严经视为权教,看作初学,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部最殊胜究竟的教典,「应量发明、平等普人』,应各宗需要,平等普徧弘扬,使众生得入本经堂奥。故本经在中国佛教及各法门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近千车来,能广为流传,必有其原因,很值得我们研究。至於楞严经在中国佛典中的位置,太虚大师在楞严经研究一书里,提出六点,在此,略作说明:
  一 、在宗义上本经相对位置:即在八宗宗义上,本经相对位置属哪一种呢?依照虚大师的看法,这部经有密咒(楞严咒),有坛仪(第七卷重述楞严咒前,有结坛的方法,修持的仪轨),有咒有坛仪,可说是属於密部的经典,因此,别名叫做「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於灌顶部录出别行』 。灌顶部是密宗五部之一,是那兰陀寺藏经中,密宗灌顶部里的一部经典,特别录出来单独流通的。虽然属於密部,但其显敦教理异常精严圆满,在显教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若约宗义言,出自密部,属密部经典。
  二、在教乘上本经相对位置:「教』三藏教典,「乘』大小二乘。小乘经如阿含经等,大乘经典有显有密,显密中有共、不共的分别。通於三乘共修的,是共修大乘法。只有大乘根性才可领纳的,谓之不共大乘法。太虚大师认为圆觉经、楞伽经皆属不共大乘。华严、法华则颇有异论。虽然自古以来,皆以华严为不共大乘,但华严经人法界晶也通摄二乘乃至人天善行。法华经会三归一 ,应属共与不共,三乘是共,会归一乘是不共。在大乘数典中,又可分作会归、普为两类,法华经属会归大乘。 「普为大乘—即普徧为三乘乃至含有五乘共修的教典。虚大师认为本经属普为乘,乃大乘尊胜经典,但通声闻、缘觉。本经当机是阿难,阿难为声闻乘人,舍小乘回归大乘,证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乃至性比丘尼证四果阿罗汉,便是通声闻乘的证明,所以,在教乘上,本经正属普为出世三乘大乘数,兼通於普为世出世五乘之大乘数。
  三、在化导众生教法上,本经相对位置:大乘菩萨道,约有三类:一 、先出世自度後济世度人,这类经典较多,属智增上菩萨所修,虽有悲心,较偏重智慧,因此,先自求解脱再入世度化。二、重在度人济世,而在其中完成自度功德,这类属悲增上菩萨,如地藏大士,即救世而出世。三、同时自度度人,两种并进,属悲智同时增上,也就是悲智均等者。三类中,虚大师认为本经属第一类,先出世後济世的大乘数典,兼通二、三。待讲经文时仔细体会即可明白,如阿难尊者清楚自己遭魔难的原因,是因为不知自己的真心理体,所以,先求证果,到第三卷末开悟後,又发愿「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於此取泥洹』,就属第二类,愿平等普度一切众生,悲智同时增上,又属第三类了。本经圆具三类教义,故能普徧弘扬,不过,中国佛教多偏於第一类——先出世後济世。
  四、行人上的本经相对位置:佛弟子有出家之比丘、比丘尼,在家之优婆塞、优婆夷,通称四众弟子。四众弟子中,比较属於哪一类弟子修呢?按照经文内容及当机之请求,主要对象是比丘众。当然四众弟子都可修,但以出家男众弟子为目标,针对比丘说,故经中多偏向比丘,因当机是阿难。就如优婆塞戒经为善生说,善生是在家优婆塞身分,所以,内容都以优婆塞为主。本经主对比丘,尤其是回小向大的比丘说,实则四众弟子都可修学,尤其教义更是四众必须了解。明其目标,看经文才不会产生误会。
  五、观境上本经相对位置:本经观行修法建立在哪呢?经中列二十五圆通,二十五位圣者介绍自己亲证圆通的方法,从十八界到七大,各从一门深入,得证圣果。二十五圆通中,本经著重在耳根圆通,以耳根为入门,第六卷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时再详说。第五卷叙述二十四位圣者的圆通果德,虽然门门皆可人道,但本经针对阿难,选给他修行的法门是耳根,同修耳根者,都必须从本经入门。
  六、修门上本经相对位置:本经教人如何修行呢?经题「首楞严』就是大定之总名,故本经重在修定,以奢摩他,修止观、修禅定下功夫,中国祖师禅的参话头,学自本经,因此,有研究禅宗者说,本经除属真言宗外,也应该是禅门教典。近代虚云老和尚,乃参禅开悟者,定境甚深,一生劝人看经,就是劝看楞严经,不管修如来禅、祖师禅,都须研究本经,作修行的指南,对参禅有大帮助。见虚云和尚年谱法汇可知。虽然著重在禅,但对念佛人也很重要,前曾讲过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出自本经第五卷,本来根大圆通应在识大圆通前,可是,二十四圆通中,根大列在第二十四,而将识大提前,六根圆通便是念佛圆通,表禅、净法门是中国佛教的两大法门,显本经对净土行者的重要。印光大师文钞里提示说:楞严经若会看,是念佛行者非常好的善知识,念佛人除以念佛圆通章为指归外,整部楞严经对修净土法门者都有非常大的帮助。除禅净外,其中四种清净明诲,即是律宗。大凡禅、净、律、密、教,都概括无遗。
  上依太虚大师楞严经研究,略示全经要义,下面正式解释经题。
  本经十卷,没分品目,共六二O二七字,卷数较法华经多,字数则较少,法华经有六万九干多字,後再增加普门品的重颂,便将近七万字了。楞严经一卷约六干多一点,文字简洁,增一字不得,减一字不可,在我阅读过的藏经中,这部经文字最好,没有一部经能加以超越。鸠摩罗什法师所译经典,文字虽好,但比较近似当时的口语化,句数长短,相差很多,有的二、三字一句,有的十几字一句,本经则大多四字一句,文简义深,讲起来很费时间,我打算深入浅出,尽量浅白,方便接引初学。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