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传喜法师:佛教中国漫谈之58.滴水入海,心心相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2日
来源:   作者:传喜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传喜法师:佛教中国漫谈之58.滴水入海,心心相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平常心是道。

  修行不能急的,也不能外求,外求叫头上安头。

  我们虽口里念着佛、心里想着佛,但真正的佛要靠“心”才能感通。只有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佛才会现出来,“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四弘誓愿,从事相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到理体、究竟的“自性众生誓愿度”,佛道也是这样“自性佛道誓愿成”,所以,“心”要保持着清明、宁静、祥和。

  我们这个“心”是有很多层次的。

  在第六意识上,我们要合理地保持着人天乘;通过持戒、诵咒、入定才能涉及到第七意识;开悟之后才能悟到第八意识。

  —— 解脱是靠对三宝的信心,而不是自己修得有多么厉害;如果着相、有好胜之心“我要快点成道”,说明没有降伏自己的心,这样反而偏离了佛教的修行,正如文殊菩萨所言: 当执着生起,正见已丧失。

  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曾言:“入定则一尘不染,出定则万善并行。”

  出定了,第六意识的状态,人天增上的心灵状态还是需要的,还要好好遵循、践行人天这个所谓好的准则,遵守社会秩序;若周遭的人对学佛不太理解的话,还要以有相的为主,要照顾到大家的感受。

  当你入定的时候,超越了第六意识,乃至能缘于第七意识破我执; 不要说人、天没有了,“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心上的执着,都是让你见不到佛的,恰如广钦老和尚所言:留恋娑婆一根草,极乐世界去不了。

  —— 按照物理学上的虫洞理论,“虫洞”是宇宙中的隧道,可超越时空,是无量光无量寿,你怎样进入虫洞?

  靠心,这个“心”若有一点障碍则进入不了。

  所以,要慢慢训练。这世上的一切,你既生活其间又要看破、超越,否则没有这种警觉,当下被迷惑,内心还被缠缚。

  生命就是这样一种虚幻的种子,会不停地再制造下一个。这个业力就永远在你的脑子里脱不开,“五蕴”色受想行识,万缘牵扯,所以就连续在三界六道内流浪,经验痛苦。

  如何改变这种现况?

  简言之,就是改变我们“心”的立场,或说是习惯思维的方向: 一个是向外看,一个是向内看;凡是“内观”,方向改变一下,这看起来是小事一桩,结果却迥然不同,甚或还有可能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一个内省的人,就是觉者 —— 是一个从内而非从外寻找真理的人。佛教的一切教法和训练,都是为了达至一个目标:往内看心性,帮助我们体悟生命的真相,从而找到那个不生不灭。

  —— 当我们遇到境界时,里面有没有我见、我执?

  就像面对镜子,“汉来汉现,胡来胡现”,你有真修就能无我见;反之,你当真,是因为你执着自己是真的,“我是真的,众生是真的,业力是真的”,就是我执。这是没有正知正见。

  要时时调整“我”作为人的悲悯心,同时还要有空性,空性才是通佛国的,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就会对立;在面对境界时,马上就用佛法来超度自己。外在都是考验,考验你修行到底是真是假。

  了解如来真实义是很重要的。

  ——  以前“迷”在境界里;现在境界来了,马上回光返照。

  这就是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我们每个人的觉性,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接引, 就靠这个。

  阿弥陀佛就是按照这个修,圆满了,再发愿度众生,让我们也圆满;然后我们这个“因地心”“入”佛之果地心,就靠这个往生,这个“觉”若迷掉了,阿弥陀佛也救不到你。

  既要自净其意,还要求愿往生佛陀的愿海果地。

  我们的因地“心”是很脆弱的!

  佛是功德圆满,福慧两足;我们还业障如山,《地藏经》云:“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若有形象,尽虚空亦不能纳受。

  所以,一定要牢牢记得自己的心,同时又要知道佛跟我们的心毫厘不隔,那佛圆满果地的心就会印在你的心里,心心交融,这样就会与佛相应。

  —— 或说是要把我们生命、人格当中好的发展起来,达至极致也就成佛了。

  修行就是这样: 由一滴水,渐渐,汇聚成小溪,我们的善根渐成小溪,你如是清净守护,渐变为大溪、大江、大河,直至汇入无际的蓝色法性大海,这样就跟佛见面了。

  ——  那时,你也可像祖师一样了。

  沩山灵祐禅师曾说:老僧五百年后,到山下人家,作一头水牯牛。

  有的祖师说:“哦,下一世我到鬼道去。”

  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到地狱去。”

  请问:这个靠什么?

  行菩萨道,作众生的不请之友,要靠雄厚的积累,厚积薄发。

  这些都来自我们当下的分分秒秒、点点滴滴的修行积累。

  —— 这个“因”不要错掉,我们当下的“觉”,此心是能成佛的。

  而在没成佛之前,就是果地的佛来救我们,否则没有佛菩萨来救,我们连佛教的一个字也不知不闻。

  你所有点点滴滴的觉悟都来自于佛菩萨的慈悲展现,我们所有的修行,不要离开果地的佛。若离开了,就会傲慢狂妄,就会着魔,又偏掉了。

  这个工作没有人可以替代,只有你自己去修,“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自己要好好把握,念念守护住。

  阿弥陀佛!

返回目录

---------------------------------------------------------------------

更多传喜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