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莲宗故事(十九)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8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莲宗故事(十九)

 

  现代陈母,住在台湾台南新营。她的女儿在一九六四年跟着丈夫迁居到台中雾峰地区,听到净土法门,信心很坚固,皈依三宝,是台中莲社雾峰布教所的莲友。她一生当中,早晚二堂功课从不间断。

  一九六六年某天夜里,她做梦回到了新营,见到一个恶狠狠的鬼用绳子绑住她的母亲要拖走,她立即抱住母亲,大声叫道:“阿弥陀佛快来救我母亲!”一面拼命念佛,一面把绳子解开。第二天,她忽然接到一封信,才知道母亲昨晚得了脑溢血,还在昏迷中。于是她就立即坐车回家,在途中一心念佛。当车经过彰化的时候,忽然见到西方三圣现在空中,非常明显,她念佛更加恳切。

  到家的时候,母亲的嘴巴和眼睛都已经歪斜了,半身麻木,不省人事,她就在母亲身旁不断念佛。念到第三天,母亲忽然清醒过来,能说话了。于是她每天给母亲喝大悲水,并且劝她念佛。到了第七天,母亲的嘴和眼睛都渐渐恢复了正常,她才返回雾峰。以后每个月回家,都一定劝母亲念佛,而且引导母亲皈依三宝,虔诚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到了一九六八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女儿的助念声中,陈母安详往生。

  现代陆敏君居士,名婷瑛,原籍江苏宝山,她在上海长大。端庄贤淑,从来没有疾言厉色,待人接物一片慈祥。

  一九六二年,她与湖南的张剑芬居士在台北结婚。丈夫劝她信佛念佛,虽然她口里答应,但心里不信。

  一九六七年,忏云法师在莲友念佛团主持佛七法会,丈夫把她送到团里,也同时受了皈依。从此她发起了勇猛心,努力念佛,每天以大悲咒和《普门品》作为常课。每年的腊月佛七她都来参加,精进念佛。平时有讲经,夫妻俩就一起去,从不间断。

  一九七二年,右眼生病开了四次刀,最后在荣民总医院动手术。她的视神经受到震动,牵动脑血管破裂,昏迷了五天就去逝了。当时是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亥时(晚上九点至十一点),时年五十七岁。

  张剑芬因为思念的痛苦无法排解,见家里有盘笔,就去试试降乩,结果写了一个“婷”字。丈夫很高兴她能来,就问道:“你不是误死吗?”回答说:“是命啊。”又问:“你现在住在哪里?”她说:“住在公墓旁边所烧的住宅里。”(因为按风俗会给亡者烧纸钱和纸房子,所以她说住在所烧的房子里。)丈夫又问:“以后你会去哪里呢?”她回答:“会生到人道。”又问:“生到什么地方?”回答说:“海南岛,仍然是女身,而且贫困,会出家修行。”

  知道这个情况后,她丈夫急忙请忏云法师到家里,为她念佛开示,劝导她发愿往生西方,不要再生人天。之后又请念佛团放大蒙山,并且给她念往生咒一万遍,帮助她生西。

  第二天再扶乩的时候,她说:“我已经见佛了,佛对我说:‘三天后会来接引你,得下品上生。’大势至菩萨手里持着银台,观音菩萨洒着甘露,清凉润泽,就像经中所说那样。”丈夫问她:“生西方是真的吗?”她回答:“当然是真的!”又问:“你去了西方后,能不能托土地神告诉我们一声?”她回答说:“可以。”而且嘱咐家里不能设乩坛,防止鬼神来作祟。

  等到念咒圆满,恰巧是第三天,也就是十二月初七。这天晚上再扶乩的时候,土地神来了,说:“陆敏君托我来转告,她已经往生了,望你们用功念佛。”

  下面讲讲明朝袁中道神游极乐净土的经过:

  明朝万历甲寅年十月十五,我(袁中道)做完功课结跏趺坐,身心很是安定清爽。忽然间一合眼,像得了定。不久,心神跑到屋顶上,当时月亮很明亮。不知不觉中,自己像飞鸟那样快速地飘然升起。

  云中有两个童子飞来,招呼我说:“跟我来!”这是往西方走。

  当时在空中飘飞,往下看山川、平原、城市、村落,就像一个个小土块、一杯杯水,又像蜜蜂窝、蚂蚁洞那样。稍微落下一点,就臭不可闻。极力往上飞,才闻不到臭秽。

  不久,两个童子下到地面说:“停!”我也跟着下来。只见道路笔直如绳,平坦如掌。再看地面,不是沙石地,光明闪耀、柔滑细腻。

  沿路都有水渠,用文石砌成,有十多丈宽。水渠中开着五色莲花,非常芬芳。水渠上,宝树的枝叶光明晃耀,灵鸟在和雅鸣唱。

  整条水渠中间,有一道道的金桥,栏楯交相罗布。宝树林中有很多楼阁,整齐秀丽、无与伦比。楼阁中的人相貌清秀美妙,宛如仙人,都在看着我笑。

  童子走得太快,我赶不上,大声叫道:“能不能在金桥那里稍等一下!”童子照我的话在桥上停下来,我这才跟上。

  我们一同倚靠着桥上的栏杆,稍微休息。我作揖请问:“您是什么人?这是在哪里?请为我讲讲。”

  童子说:“我是灵和先生的侍者,先生要跟你面谈。”

  我问:“先生是谁?”

  他说:“就是你的兄长中郎先生,见面时自然会跟你说。快点走!”

  沿着路又来到一个地方,见到上千棵宝树,树叶青翠,花瓣金黄。树下的泉池在汩汩地流淌,泉池上有一扇白玉门。一个童子先进去了,另一个童子引着我经过了二十多重楼阁,都是金色晃耀,灵花异草轻拂着屋檐、房柱。

  这样来到一座楼下。有一个人下来迎接,神情像是中郎,面容如白玉,衣服像云霞,有一丈多高。见面欢喜地说:“弟弟到了!”就带着我上楼,互相礼拜,这时有四五个天人一起来坐。

  中郎说:“这是西方边地,没有成就信解、不能清净持戒的人多半生在此处,这里也叫‘懈慢国’。在此上方有化佛楼台,楼台前有一口大水池,大概有一百由旬宽。池中有莲花,众生托生在莲花中。时期一满,就分散住在池上的楼台里,和有缘的净友相聚。因为这里没有淫声美色,所以容易成就胜解,不久就能进升为净土中人。”(就是处在净土边地,没有淫声美色的扰乱,心清净专注,对于佛法容易成就胜解,很快就能入到净土中。)

  我暗自想:这么好还是边地。就问:“兄长生在哪里?”中郎说:“在生的时候,我净土的愿虽然很深,但还没有净除情执染著,最初短期内生在边地,现在已经入到净土中了。因为我乘急戒缓,所以终究只是地居,不能像诸位大士那样上升在虚空宝阁中,还需要进修。幸亏我宿世智慧猛利,又曾写过《西方合论》,赞叹佛不可思议的度生神力,以这一功行所感,我入住净土之后,飞行自在,能够神游诸方刹土。凡是诸佛说法都能去听,实在是殊胜!”

  中郎拉着我走,冉冉地往上升,顷刻间就经过了千万里。到了一个地方,我跟随中郎下来。这里没有日月、没有昼夜,光明晃耀,没有障碍。地面都是琉璃所成,内外透明,以黄金绳一道道地错杂开来。又以七宝作为分界,界线分明。

  宝林中的行树都是旃檀树、吉祥树等,一行行排列整齐,茎与茎相对,几万几千重,树上一片片叶子都开出很多妙花,放出种种奇珍异宝的光色。下方是宝池,池中水波荡漾,扬起无量的自然妙声,池底纯一是金刚作成的沙子,宝池中很多妙宝莲花,莲叶放出五色光明。

  水池上隐隐约约有一座座高楼,如丝带般回旋耸立,楼阁间有间道相连。楼阁上,栋梁、屋檐相承,窗门交相辉映,台阶、平台、宝栏、房柱等,样样具足。这里处处有无量的乐器,演奏出种种妙法音声。大小《弥陀经》所记载的净土功德庄严,还不到实际中的万分之一。抬头注视,空中的楼阁都像云雾般若隐若现。

  中郎说:“你现在见到的是净土地行众生的情景,过了这里就是法身大士的住处,非常美妙,千倍万倍胜过这里,神通也超胜百倍千倍。我现在能以智慧力到那里游行,但不能久住。过了那里,就是十地等觉菩萨居住的地方,其中的情况我也不得而知;再超过就是妙觉所住的地方,只有佛才知道是什么境界。”

  说完又到了一个地方,那里没有墙壁,周边有栏楯围绕。院落、屋宇非常光耀,不知道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只觉得黄金白玉与此相比,都像泥土一样失去光色。我和中郎一同坐在一座楼下,谈了一些话。

  中郎说:“我没想到这里竟然安乐到极点!假如我在生时能严持戒律,还不至于只得这个品位。一般来说,乘戒俱急的人,往生品位最高;其次是戒急的人,往生最为稳当;如果有乘无戒,多数被业力牵引,流落到八部鬼神中去了,我亲自见到很多同修都是这种情况。(这里,“乘”是指佛所说的大小乘法,“戒”是指佛所制的各种戒律。“缓”是宽缓,“急”是急切。共有四种情况:乘急戒缓、乘缓戒急、乘戒俱急、乘戒俱缓。急切于开发智慧而研习经教、参究自心的人,叫乘急之人。急切于守持戒律的人,叫戒急之人。)

  “弟弟般若气氛很深,但戒定的力量很弱。只是理上悟得佛法,并不能生起戒定功德,只不过是狂慧而已。你现在回五浊世间,趁身体还强健,要真实参悟、真实修持。又要发求生净土的愿,勤勉行持种种方便,慈悲怜悯一切众生。不久我们还会见面。如果不在净土相遇,一旦沦落到六道里,那就太可怕了!如果你不能持戒,现在有龙树六斋法,你可以遵照行持,尤其杀戒要赶紧持。你带句口信告诉同学:没有每天操刀杀生、口贪滋味,还能往生净土的。虽然说法如云如雨,实际没有行持,又有什么用呢?

  “我和你自从空王劫以来,生生世世都是兄弟,乃至在六道里轮转,也都是如此。我庆幸已经得生善地,怕你堕落,才用方便神力把你的神识摄持到这里。但净土与秽土相隔,你不能在此久留。”

  我又问伯修 [1] 等人生在哪里,中郎说:“他们所生的地方都很好,你以后自然会明白。”中郎说完,忽然凌空而去。我起身走在水池上,像是坠落下来。这一惊吓就醒过来了,全身汗水直流。这时残灯还在灯笼里闪烁,明月照着窗户,已经四更天了。以上是根据袁中道所写的《纪梦》而作的讲解。

  --------------------------------------------------------------------------------

  [1] 伯修是他大哥,这是三袁兄弟,伯修是老大,袁宏道是老二,袁中道是老三。相传他们是三苏的转世。

返回目录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