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饶益安乐众生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5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饶益安乐众生

 

  天,它是一个宇宙。宇宙的实体是如如不动,动的、所变化的是气,气流。

  学佛,我们就是要去学,什么是不动的本体,而来应多变的形态。这就是我们应该要学的。所以说,『根本智为知,后得智为见,并照真俗二境,合名为佛智见』。

  ⊙根本智为知,后得智为见,并照真俗二境,合名为佛知见。

  记得日前我们说过,『如理智』与『如量智』。『如理智』就是『根本智』,我们本来就具有,与生俱来。知道,我们全都知道。但是,我们知道,却是多变化,这个多变化就要用『后得智』,那就是『如量智』;我们知道有这样的事情,但是多变化,要如何去适应。

  就如菲律宾,因为苏拉台风外围环流,竟然造成菲律宾大水灾,面积之广,实在是造成很多人的灾难。虽然人都平安,但是非常多房子都被淹了,很多人苦不堪!那个地方贫穷的人偏多,菲律宾慈济人的人手不够,在那么大片受灾难的人需要帮助,那么大的环境需要及时打扫,不必去看,就在脑海中都能知道。

  台湾一群菩萨,越洋跨国去到菲律宾,到现场去协助他们。看到他们在打扫,大家都是没穿鞋子,赤着脚在泥泞、脏水中清扫。到了那里,亲眼看到了,不行,万一脚若受伤,这种泥泞充满了脏污,万一若感染呢?赶紧建议,发放给他们雨鞋,保护他们的脚。这叫做『如量智』,也叫做『后得智』。

  来到这个环境中,看到那个环境,真实需要的是什么,赶紧行动为他们付出,这叫做『后得智』。

  佛的知见,他能了解如如不动的本性,以及根机不同的境界。所以,佛的『如理智』与『如量智』都已经具足,所以也是称为『一切种智』。

  我们现在在说的,用我们凡夫的境界来说『知』与『见』,『知』都知道,还没有去就知道,知道菲律宾那个地方有灾难。但是,要到了现场才知道这个地方,及时需要的是什么。就如我们的本体自性,这是人人本具,不过,我们还无法体会。所以佛陀就是为我们量身订作,何种众生,何种根机,用何种方法来教育他,这叫做『后得智』——随后分根机去施教,让大家知道。所以,『后得智』就是『世间智』,『根本智』就是『出世间智』。

  总而言之,就是最根本,是人人本具,而后才要用心来学习,用心来看。

  这一次他们受灾,政府为他们建筑起来的房屋,一整排看起来是不错,不过,到现场去看,很简单,只用空心砖砌迭起来,用锌片盖顶而已。每一间四坪半,一家子几个人住?七个人住。房子里空无一物,什么都没有。外观,远远地摄影起来,从外面看过去,不错啊!很整齐,一整排很多间。原来是七个人住四坪半的房屋,空无一物,土地泥泞。这外面看的是这样,要进到里面亲身体会,所以说『后得智』;就是现场了解,知道要什么东西,测量大小,我们才能了解。

  所以『照』,佛陀的智慧已经是知见,他知道有如如不动的本体,以及外面众生随业所得到的千变万化不同、无常的境界。他都了解,都看得见,知见。所以『知』是真知,『见』是真见,透彻了解。

  所以『并照真俗二境』,『真』就是『根本智』,『根本智』是真如本体,如如不动。就如天空,种种的气象,这样让它变动,但是本体还是不动,这叫做『真』,真如本体。『俗』,『俗』就是世间,世间的万象境界。世间人来人间,就是随着与父母的因缘,缘着这个境界来人间,在人间短短的时间几十年,我们招惹来了多少的业,个人的业力各不相同,这叫做『俗』——凡夫的境界。

  佛陀了解『四圣』的境界,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缘觉、声闻的境界,全都了解。尤其是『六凡』,这种不同的环境,佛都了解,了如指掌。所以,『合名为佛智见』,佛的智慧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大家学佛,愈来大家愈要愈细密,要缜密,好好去密切了解真如的境界,以及人间世俗的生态,我们要很了解。这是我们学佛目标。

  佛陀既然来『开、示』,我们怎能不『悟、入』呢?一定要好好悟入。所以,佛知见就是在『根本智』、『后得智』,『如理智』、『如量智』;名称虽然不同,其实回归为一体。我们若能了解,我们才能分别得出这如如不动的本体,以及千变万化的因缘果报,所以佛陀不得不譬喻言辞。

  我们上面的经文也说过了,『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人人若有那个因缘『从佛闻法』,从已经先知先觉的佛陀,已经觉悟过来的人,为我们『开、示』,我们能够用心,用真实的求法之心。不是多少听,不是随便听,不是听一听『知道,知道』这样就过去,不是;要很认真。这是与我们的慧命息息相关。

  人生的苦难,六道的轮回,很多都是由不得自己。我们常常做这样的凡夫,常常就是这样由不得自己,这是不是很可怜呢?所以我们难得闻佛法,我们要认真来修行。

  所以,有缘听到佛所说的法,我们现在能够听法,也是我们过去有这个闻法的缘。过去释迦佛,说不定我们曾与释迦佛同世说不定,甚至释迦佛随着无量百千万亿诸佛的道场修行,说不定我们也是随着释迦牟尼佛在百千万亿诸佛法中听过法。只是,释迦佛发心认真修行,闻法,闻、思、修,身体力行,生生世世明明了了,这样在人间『开、示』众生。

  而我们就是永远都是众生,从诸佛闻法,无法究竟。这是在过去这样,那我们现在呢?我们应该要下定决心,我们从佛闻法,要究竟皆得。要很究竟,究竟就是彻底,彻底要了解,彻底用心受法。不可以又是随便听一听,听完之后就过去,绝对不可。听,听完后要好好考虑,考虑之后,了解、体会,身体力行。我们不能再等了,来不及了,所以要赶快,能够得到『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就是佛智。『一切种智』如如不动,不动应万变。外面到底是如何的变化,他本身还是如如不动。

  所以(经文)接着说:『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

  佛陀再向舍利弗说,『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就是在现在。我们常常说过,我们人人全都是佛,过去已经无量无量百千万亿诸佛,这是一种形容。过去,很长久的时间;过去,很开阔的空间;过去,无量数的众生。『众生、心、佛,三无差别』,现在也是承过去无量数的时间长河,无穷尽的时间一直流过,在我们现在承着过去,现在还是要延伸于未来。

  『现在』,『现在』就是在这个剎那间的现在来说过去,也就是于剎那间的现在,延续于未来。这种过去、现在、未来,不断于这一秒钟、这剎那间不断。所以在说过去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也能说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很多的佛、世尊,都是为了饶益、安乐众生。这都是诸佛出现人间的一大事因缘,就是要『多所饶益』一切的众生,不只是人类,是天地万物一切众生。

  所以我们一直说,不要杀害众生的命,我们要守护、尊重生命。所以我们最近一直说素食,不食众生肉,这就是多所饶益。我们不只是疼惜人类。佛陀要说很多道理让我们了解,了解我们在这六道轮回,同样的,众生皆有佛性,我们现在为人间,在人间我们懂得用佛心来疼惜一切众生,这就是在饶益,『多所饶益』。佛陀既然『多所饶益』,我们学佛者更是要一样,『多所饶益、安乐众生』。

  众生有苦难,哪一个地方有苦难的地方,我们要赶紧设法如何去帮助他,去救助他,去安稳他,让他能够身心安乐。这就是佛陀来人间一大事的因缘,就是要『开、示』众生『悟、入』佛的知见。佛陀既然来到人间,过去无量百千万亿诸佛的佛土中,与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在这娑婆世界释迦佛的佛土中,全都是一样,佛佛道同,『多所饶益、安乐众生』。

  各位,我们大家不就是要学佛吗?佛是这样的心态来教育我们,我们就要用这样认真的心态来接受。接受佛陀这样教我们,我们要身体力行,要实行于人间,如何能够『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所以我们学佛要时时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