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教示菩萨法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5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教示菩萨法

 

  ⊙『佛慈开示教菩萨法,饶益众生皆得安乐,闻修悟入植众德本。』

  我们能了解吗?佛陀的慈悲,不断就是『开、示』,希望我们众生人人能够体会佛心、佛知、佛见。偏偏众生就是这么执着、沉迷。有时候说千千万万的譬喻言辞,众生能够体悟到的到底有多少?说不定千千万万次的种种因缘,示现在我们的面前,尽管我们听过很多经,听归听,但是日常生活又是回归日常生活。

  这种人、事、物的烦恼,『法』不能应用于及时,这就是我们众生。哪怕是一件事情,提醒再提醒,把这个心意表达再表达,但是,是不是能够了解呢?还是不了解。

  佛知、佛见、佛的心怀,我们怎么有办法了解?唯有一项,那就是佛陀的方法——开示菩萨法。来开示,教导我们行菩萨法:唯有你自己下去做。

  何谓『佛心』?平常的凡夫,你是你,我是我,互相无关。佛陀开始教育我们:发挥你的爱心,众生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天地之间众生是共业、共生息,与天地共生息,我们这念爱心的付出,其实是利益我们自己。知道吗?这样了解了。来啊!哪里有困难,去啊,去与在困难中的人会合在一起,如何去帮助,去体会。

  真正去接触,去帮助,去体会了,感觉很好。面对苦难的众生,才知道自己平安的幸福。别人的困难,我们去帮助他,让我们体会到,所以彼此感恩。这就是教我们行菩萨道,启发我们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众生那种同理心;现代话叫做同理心,能够了解他的苦,以他的立场来设想。

  除了以他的立场来想,我们还要再启发我们的大心,发大愿,不只是对有限的人间,我们要对无量无数的人间,『饶益众生,皆得安乐』。众生的苦难,你要如何去安慰他,如何安呢?心,让他安得下来,你就要起行动,肤啊,肤一肤。

  菩萨对待众生,就像在对待幼小的孩子。『哎唷,你又犯错了,来。』牵过来,再好好教导他。更幼小的,把他抱起来,在哭,哄一哄,肤一肤,让他先安下来,再来教育。所以『饶益众生』,就是这样的心。苦,众生的苦,『苦既拔已』,我们还要让他能够在安乐自在的境界里,这叫做『饶益众生』。让众生人人知道佛法的好,他会起欢喜心,听,欢喜听,多听、多了解、多得。

  在国际间,慈济人都是及时,哪个地方有灾难,及时到那个地方去。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他们对这一群人间菩萨起欢喜心,菩萨合掌,他们也懂得赶紧合掌,开始用爱的付出这个形态引导,自然我们变为这些众生的典范。

  看看缅甸,他们彼此之间也懂得,哪个地方有淹大水,当地的人就赶紧张罗准备,救济的方式与慈济完全一样,同样到受灾难的地方,所付出的形态,与慈济人当初为他们付出都一样。这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教育,互相饶益,互相安乐。

  这全都是要听,听法,听了之后,互相的接触,彼此之间,我们的修养成为别人的典范。自己要修,自己了解,然后我们从修的当中叫做修德,『内修外现』,我们修于内心,对外就现出典范。

  所以我们常常说,内修『四弘誓愿』,外行『四无量心』。我们内修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等,这些誓愿,在我们的心不断、不断地好好内修。你在外面的境界,自然『慈、悲、喜、舍』的形态就出来了。这种典范的形态,这是『内修外现』,你内在有这样的修养,外面就展显出这种的德,德相。

  这叫做闻、思、修。你能够听了之后,用于内心,行于外面,自然『悟、入』,你就能够去体会到佛的慈悲本怀,就能够了解佛所开示、教育的精髓,就能够法髓入心。所以叫做『悟、入』。

  『植众德本』,将这粒种子已经深深植入我们的内心里,就如髓,法髓植入我们的慧命中,所以说法髓入慧命,如此我们的慧命才能成长。

  各位,我们真的要深深体会佛的慈悲。佛陀来人间无不都是为了『开、示』教菩萨法,我们人人要好好接受。

  所以我们前面这样说:『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

  现在,『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的佛土中』,到底佛土有多少?百千万亿。我们现在要用什么方法来譬喻呢?浩瀚无穷无边际是宇宙,宇宙有无量数的世界。其实,佛陀出现于人间,他的慈悲,对我们就是说与佛都平等,人人心灵的世界。我们若用这样来解释,其实『佛心看人,人人是佛』。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每一个人的世界,所以百千万亿,在现在,无论在哪一个世界,都有无量数的诸佛在那里教化。就是现在无量数的世界,就有无量数的佛。

  同样的道理,都用相同的道理,同样众生根钝,诸佛菩萨同样要设种种方便来教育,都是一样。因为我们所见的,『多所饶益、安乐众生』。可见众生苦难、烦恼偏多,所以诸佛世尊,在无量亿的佛土中,无不都是对这些无量数有烦恼的众生,对他们有所饶益。

  我们若没有不安定,就不需要如何去饶益。从这一句经文,我们若好好想,佛对众生『多所饶益』。若人人都没有烦恼,就不需再有佛来设法饶益众生了。这个『饶益』就是对『有所损』;『有所损』就是烦恼,这个智慧所损,烦恼丛生,不安定,所以需要佛来设法饶益,来教育,来安慰,启发,这样饶益。

  所以,在这一段(经)文中看起来是浅显的,其实你用心去体会,『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其实人人本具智慧,就是我们让它损了。到底智慧还在吗?在,就是无明覆盖着。这就是诸佛都一样,在这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的诸佛世界,都是在饶益众生。希望人人就是在无量佛土中,不只是已经被佛饶益,我们也能去饶益他人,能够去安乐他人。这就是我们在学的过程。

  接着又说:『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

  这些文字,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听?是啊,每天在听。重复不断一直提起,我们是不是有体会到呢?这我们要常常问自己。因为佛的经典中,尤其是在《法华经》,这么多,已经说了这么长,这么一大段(经文),全都差不多绕在我们的内心世界。

  看看『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的诸佛,同样以无量无数的方便,可见『佛佛道同』。每一个世界的众生都是同样烦恼覆心,这个烦恼覆蔽了我们的心,所以要了解的事情,好像很难。

  佛不断用种种的因缘。其实,世间万物无不都是『说法相』,并非一定是释迦佛来到我们面前说话才叫做说法。我们要如何突破烦恼、无明,来看到佛知、佛见现前,我们自己要如何去突破无明。

  看,所以同样,眼睛张开了才能看到周围的境界,若你将眼皮合起来,眼睛闭起来,外面的境界都没有看到。不过,外面的境界是存在。是不是永远存在呢?我们的『如理智』,眼睛闭起来,知道外面有这样的境界,但是这个境界永远是无常的,『行蕴』,随着行蕴这样一直过。

  就如我刚才走,走到外面时,抬头看天空,所见远远的天有灰色的云,云层后面好像有一点点粉红、浅浅的橘红,一点点,很淡的,这样在灰色的云层后面,好像要浮出来。比较前面的,好像一堆黑云。再靠近过来,好像淡淡的蓝天。但是,这样看了之后,心念又一转,眼光看看周围的树木,这样看着这些树木,静静地听鸟叫声。只是这样而已,要回头进来时,再抬头看天空——喔!短短的时间,灰色的云已经变成了白色,尤其是蓝蓝的天空,范围已经更大了。

  我自己在转个身,念头一下感觉:奇哉!奇哉!这个景象无常,变化何之速,怎么那么快呢!这就是境界在为我们说法,而且是瞬息无常变化,变化无常于瞬息间。这就是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来看大地周围的境界,无不都是在说法中。

  所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这是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世界,所同样具足的。诸佛菩萨是用周围所有的境界,恒常都在为我们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

  各位,这样听起来会很深吗?是啊!是很深。就是因为很深,所以人人才要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