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广结善缘 行菩萨道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广结善缘 行菩萨道

 

  学佛,希望我们能发大心、立大愿,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这是我们修行者应该人人拥有的一念道心。

  说[大道心],我们常常在念[摩诃菩提萨埵],叫做大道心。摩诃译作[大],菩提就是[道],萨埵就是[心]。将它翻译为中文,意思就是大道心。

  ⊙摩诃菩提萨埵:摩诃译作[大],菩提译作[道],萨埵译作[心],即大道心。

  尤其是发菩萨心的人,我们一定要有[求广博大道,又成熟众生]。这叫做自利,也同时利他。

  ⊙发菩萨心者,求广博大道,又成熟众生。

  在修行的过程,就是求广博的大道。就如我们在开路,从无路开到有路,明知起点到终点的方向,我们就要开始用功来开路。

  若只开发自己能过的路,这样也是要付出一番功夫,不如同时把它开大一点,我们前面走过,我们铺过的路,后面还能让更多人同时来走这条路,能走得安全又迅速,能到达我们所期求——佛的觉道,这个目标。

  所以我们修行者就好像开路的人,[发菩萨心者,求广博大道],所要追求的是很广、很深,广博深远的大道,我们就是要发大心、立大愿才做得到。不只是我们自己能到达那个终点,同时也能成就别人。所以[成就],能成熟众生,自己成就,同时也能让别人成就。

  就如我们说过,虽然修行中,路途遥远,有时候道心若是没照顾好,懈怠,[弃舍所习诵,废忘不通利]。修行,我们若没有好好用心,自然道业就会荒废掉,若荒废掉,道理我们就无法通达。

  在妙光菩萨八百弟子中有一位名字叫做求名,就只是在求名,多游族姓家,就是弃舍所习诵,这就是懈怠者。不过,他是[亦行众善业,得见无数佛]。也就是要说,这一念心还是善,对人还是很广结善缘,也是同样[供养无数佛],供养很多佛,对佛、对菩萨、对法,还是很恭敬。也是懂得与人随喜,随喜叫做功德。[随顺行大道],大道就是发菩提心,也就是大道心。

  即使是过去的修行者,难免也有这样的,弃舍所习诵的人,这种废忘不通利的人。不过,他就是有这分坚定的道心。不知道大家能够了解吗?有的人会觉得,他就是懈怠,就是贪求利养,怎么还有这个因缘能见那么多佛呢?这应该就是,佛性人人本具,这念道心、本性还是在,从久以来就是这么尊重、这么恭敬,而且还是随顺佛陀的教法,他听进去、他认同、他相信,只是那个习气就是懈怠。

  这是要教育我们,修行者要时时提高警觉,不要有一点点的散失,让我们的习气又浮现出来。在大菩萨是现相人间,在做教示、警惕的形象。所以我们有说过了,若是凡夫,初修行的人,若是要发心修行,道心若不坚固,懈怠,或者是贪求,这在末法中是一种污行。污染,污染修行的团体。

  我们要修的行就是清净行,不要认为经文里都有这样的菩萨了,为什么还有机会能在这么大的团体中呢?告诉大家,这位菩萨他来扮演的角色,就是要提醒大家不要懈怠。修行团体中,大家都这么精进,其中只要有一位懈怠、贪着,情、戒等等不清净,也就是污秽行,这是一种警惕大家。人生舞台,菩萨也是在人生舞台扮演人生的形态,所以这是一种现形教化。

  在这段经文,很担心有的人慈悲,凡事都要包容。对,包容,就是我们学佛中[慈无量],有很大无量。但是,在人间法里要有规则,所以佛陀就开规戒。有了犯错,就是要[忏摩],要懂得忏悔,僧团中叫做忏摩,要叫他及时回头,要叫他赶紧忏悔,改过自新,这才是叫做慈悲。

  人人真的要自我警惕,将自己的道心照顾好,不要不守戒、不守规。这种犯戒、犯规,就是一种污秽行。发菩提心就是大菩提道,就是大觉道,这条大路,我们要好好用心向前开路,用心向前走。不要开了岔路,否则会迷失掉,一念差,就是事事错。所以这念心很重要。

  所以我们大家要好好,犯错要及时改过,这样才真的能[随顺行大道,具六波罗密]。

  [今见释师子,其后当作佛,号名曰弥勒,广度诸众生,其数无有量。]

  ⊙[随顺行大道,具六波罗密,今见释师子,其后当作佛,号名曰弥勒,广度诸众生,其数无有量。]《法华经序品第一》

  这段经文就说,因为过去那位求名菩萨,后来他也是能随顺大家的修行,他的善根也是具足,同时他也懂得行六波罗密,那就是行菩萨道。具足六波罗密之后,[今见释师子]。

  [释师子],这就是佛陀,释迦牟尼佛的德号。佛在三界之中无畏自在,好像兽中之狮子。

  ⊙释师子:释尊的德号。因佛在三界之中无畏自在,好像兽中的师子王。

  狮子就是众兽之王。在森林中,大树林里,各种各种飞禽走兽都有。在这么大的丛林里,所有的生物都在里面,但是唯有狮子就是最被尊重,所有的动物若听到狮子吼的时候,大家都很畏惧。因为狮子在森林中的威力强大,所以将释迦佛比喻为在山林中众兽之王,所以叫做[释师子],是一种比喻。

  (佛陀)在人群中智慧之上,(狮子)在丛林中是众兽之王。三界之中是智慧之上,三界导师、四生慈父,所以释迦牟尼佛的尊称、德号,称做[释师子],是一种尊重的意思。

  这位求名菩萨,最后一定会作佛。所以,那时候的妙光菩萨弟子中的这位弟子,是现在释迦佛弟子中即将接受释迦佛授记(的弥勒菩萨)。文殊菩萨是这样说的。所以,[其后当作佛,号名曰弥勒,广度诸众生]。未来他也能成佛,名字叫做弥勒,将来也能度很多众生,其数是无有量。

  弥勒菩萨,我们大家都知道,[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这也是佛教徒都了解的。现在弥勒菩萨在哪里呢?现在就是在兜率天宫。[弥勒] 译作华文是[慈氏],就是他的心量很大很大,慈悲的心很大。我们刚才有说,他广结很多好缘,做很多善事,这是这位菩萨的特别处。

  记得我们过去曾经说过,两位菩萨之中,一人是专修智慧,另外一人是专修慈悲。专修智慧的是弥勒菩萨,专修慈悲的是释迦菩萨。一位是专门为自己求智慧, 一位是不顾自己,完全用爱心在付出。所以,一位因缘已成熟,他能提早成佛;一位只是为自己,众生缘还不够,他成佛的时间较长,所以还要再等,再等未来才能成佛。这就是要众生缘具足才能成佛。

  这个时候,弥勒菩萨开始补修[慈],所以在兜率天宫,叫做兜率天的内院,那就是菩萨的道场,很多菩萨在那里和弥勒菩萨共修,如何能完成这个[慈]。

  大家会想,天堂不是很快乐吗?在那么快乐的地方要如何修慈心呢?虽然现在他是在兜率天宫弥勒内院,其实时时在人间在度化众生,所以来人间就是他的功课,现在他是在弥勒内院。

  ⊙弥勒菩萨:华译为慈氏,现住在兜率天内院,是一生补处菩萨。

  可见弥勒菩萨,现在他是在兜率天宫。兜率天宫的意思是,内心完全发菩萨心,现在都是在菩萨的道场中在修行,所以专修慈悲行。

  我们若再想想,[兜率天宫]又是另外一个地方,告诉你们,兜率天宫就是菩萨的道场。人人都有个兜率天,人人都有菩萨的道场。你显出了慈悲,那就是未来成佛的补处的菩萨。也就是说,你愈是慈悲,机会愈多。这位弥勒菩萨同样来到人间,同样投入在苦难的人群中在做救济的工作。所以他的名字叫做[弥勒],[弥勒]意译是[慈]。

  我们学佛,四无量心[慈]字为第一,慈、悲、喜、舍,所以在培养这个慈悲心,众生缘要具足。常常说,[未成佛前,先结好人缘]。若要结好人缘,就是这个慈,这个慈心。

  [亦行众善业],才能[得见无数佛]。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我们若能时时培养慈心,慈心就是[无缘大慈],任何人,跟我们毫无关系的人,我们都要让他欢喜,就是要和他结一分好缘,这就是菩萨。人人心中都有菩萨心,菩萨要启开无缘大慈,任何一个人,我们都要和他结好缘,这叫做慈,慈氏。[兜率天宫]是在我们的内心里。弥勒菩萨是[一生补处菩萨],再下来就是成为弥勒佛。

  这是文殊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入定的期间,叙述在日月灯明佛的时代有这样的菩萨。这种菩萨,他也曾在这种环境中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有失念过,但是很快又和大家结很多好缘,所以他未来能成佛,所度的是无量众。因为结很多的好缘,人人看了欢喜,听了接受。

  所以,与人结好缘,每一句话都是法;结不好缘,每一句话都成是非。这是我常常向大家说的话。没有度众生,没有好因缘,绝对无法成佛。所以大家要时时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