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知见波罗密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知见波罗密

 

  [佛心慈悯,悲智双运;菩萨为伴,善巧方便;入群施教,济度沉沦;人间顽愚,耽欲难拔。]

  实在是感觉到佛陀的慈悲,还有诸佛、诸菩萨也是与佛为伴,来人间,悲智双运,就是要来度众生。但是众生就是顽愚,耽着于欲念里,总是很难救拔他。所以诸佛、菩萨辛苦啊!来来回回于人间,不知道何时众生才能很快闻法、接受呢?这实在是很令人担心!

  所以,佛陀永远都是这样的慈悲,无始以来,也没有尽头,永远的永远,无始无终,就是那一念心——悲悯之心。时时倒驾慈航,在娑婆世界、人间中,用慈悲的心,运用他的智慧来教化。既然我们来到这个人间,我们现在就要好好来听佛、菩萨,他现相施设方便,权巧教育。

  所以,常不轻菩萨就将每个人当作佛,我们应该也是要这样。在我们大家的周围,我们要把每个人当作是生命中的佛——活佛。不论他现什么样的相,用什么样的言教,是好听的,是不好听的,是好看的脸色,是不好看的脸色,或者是顺从我们的人,或者是与我们唱反调的人等等,我们要感恩他。

  [菩萨为伴],这都是来我们的身边在教育我们的人,他用种种善巧方便在教育我们,所以我们要感恩。若能如此,我们来的这一辈子,就能够[业]渐渐地消,不好的缘结束。

  每一个人给我们恶的缘,我们用好的去回报。若如此,就如一桶浊水,我们现在知道水是脏的,不能用了,所以要赶紧加清水进去,让浊水不断流掉,浊水流久了,水就渐渐清了。

  所以我们的业,我们与人人在过去都结了善、恶业。是善业吗?他用正面的方式来教育我们、来开导我们、来诱导我们,让我们能向一条好的道路走。这是我们过去与他累积了是好的缘,是清的水。这好的法,[法譬如水],向我们说的都是施教、正面的。

  若是现了不好的相,我们就要自我警惕——感恩啊!这也是一个法,要让我不要犯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且不只是莫作,这个恶已生,赶紧将它断除,不要再继续与他结恶因,或者是又再与他结下恶缘,不可以。恶生速断,若是恶未生时,我们就要提高警觉,不要惹到恶的又再来。所以[已生恶令速断,未生恶令不生],避开了恶因、恶缘。

  我们就要赶紧想,这种恶因缘现前,这是[善巧方便],要让我们磨练我们的心,提高警觉。若是[已生善令增长],是好的因缘,善知识、好友,我们要好好把握。若是有好人,缘未成熟,我们就要用很珍贵好乐的心,能找到这种好缘来让我们有好的方法,这就是[未生善令速生]。

  所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事、在物等等,都含藏着道理在。所以人、事、物、理,我们都要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在人与人之间、做事当中,我们能在这期间会遇到真理。这也就是我们日常[行在法中],无不都是向我们说法。天地万物都是在向我们说法,这就是[善巧方便];[菩萨为伴,善巧方便]。

  [入群],入人群中,我们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是菩萨。他入于人群中为我们施教,所以我们的心要因为周围的环境,让我们增长智慧,不要受到周围的环境反过来将我们拉沉下去,我们要时时提高警觉。

  [人间顽愚],我们若看到我们的同修者,知道这个人如何跟他说都是很固执。

  前面我们不就是说,佛陀来人间就是[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这就是佛、菩萨来教导我们众生,用种种的方便,使我们能离开执着。

  ⊙[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凡夫的执着,小乘根机的执着,这都是在凡夫与已修行者还有执着,这种的执着也就是[顽愚]。佛陀要让我们开这么大的门,我们偏偏就是要在门缝里,在那里穿不过去。

  门已经是大敞开的门了,我们应该要从大门进入。所以佛陀,诸佛、菩萨来人间,就是为了要开,[开、示],将心门打开,让我们了解宇宙天地万物的道理,何况人与人之间,事、物,我们应该更加了解了。

  只是,我们凡夫真的是顽愚,顽愚于何处呢?就是贪欲,在那念贪着欲念开始,真的是难拔,很难拔除。这就是我们要了解,听法,我们要很用心。

  接下来就说:[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密,皆已具足]。

  为何佛陀用这么多的时间,不断不断来人间教育?我们应该要很能体会,为什么?无常啊!人生无常,什么事情在什么时候要发生,不知道!何况,人为什么要执着,执着那么多呢?所以佛陀他来人间,用种种方便。

  是为什么佛陀要这样一直用方便法,一直来教化呢?此处就说:[如来方便,知见波罗密,皆已具足]。世间,这个娑婆世界,堪忍,佛、菩萨都很了解,既然都了解之后,他就无畏,不怕。但是[悲悯众生],所以不断来人间。因为他具足了知见波罗密,他了解,知、见波罗密全都具足。

  什么叫做[知见]?知见,[知]就是从意识能体会到宇宙天下万物真理。这是从他的意识深处。常常告诉大家[八识],凡夫人人都具有八识。佛陀除了八识之外,超越过去就是第九识,这就是清净无染的佛性。所以,他用这种能够了解天下宇宙万物的真理,这样知道了,每样都知道了,叫做[知]。

  ⊙就意识云[知],就眼识曰[见]。又推理名[见],觉了云[知见]。

  就眼识曰[见],眼睛看到就是见。佛出生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现在的人会说:[我又没看见。]有啊!佛陀他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现在的历史记载着,这是用世间传统记录下来的。还有,三藏十二部经,每一个朝代是如何流传下来的,这都能够见证。我们从这些法之中,我们能了解到佛陀的心灵意识,那一分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能超越烦恼、造作。

  藏于我们的内心那种无论是第六识、第七识的思想,或者是藏入于我们的业识中,常常都会想到,过去是什么什么……。这是我们凡夫的意识。

  但是佛陀是清净的意识,所知、所见,所以叫做意与眼的见识,所知道的、所看的,再从所看见的事情向大家分析,就是[推事究理]。现在若在说法时,就[推理就事]要让大家知道,这叫做方便,用这件事来譬喻其中的道理。所以说起来,无论是用事来譬喻道理,或者是以理说事,这都是叫做[知见]。

  已经知见宇宙万物真理,全都能觉悟,人生没有一项事情不知道、不觉悟的,全都觉悟,所以叫做知见(已具足)。将这些事、物、理全都完全了解,了若指掌,如同手掌打开就可以看到的东西。这叫做觉知,原本就全都知道,再看到,向大家说法,这就是知见。

  [知见波罗密],这[波罗密]就是[知一切诸法邪正之见]。一切诸法邪正之见我们都能了解,究竟是邪,或是正,这种邪正之见全都能了解。已经觉悟的人,绝对不会被偏差的邪法迷惑了他,绝对不会。

  我们每个人,每天、每天要做人间菩萨,就要入人群中听人间事,听多了,这事与法会合,自然我们的心就能很清净。见到别人在乱时,我们的心就是很清净的知见,知道这是在乱时,我要用什么方法来接近他。这也是我们学佛者开始要学的。这都是从意识所生,就是知道一切知见。

  ⊙了知一切诸法邪正之见,皆从意识而生,即得知见一切法度彼岸也。

  我们现在也是在学,所以[知见一切法度彼岸],是佛与菩萨的知见,用方便法就是波罗密;波罗密之意就是[度],从迷茫的此岸度到清净无染的彼岸去,所以叫做波罗密。甚至有六波罗密、十波罗密。六波罗密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再加上四波罗密,就是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六加四就是十,十波罗密。用这种方式来度众生,叫做[知见波罗密]。

  我们很了解世间事,所以用种种方法来度化,所以这波罗密,就是我们所用的方法,将他度到彼岸。但是,我们现在要学的就是乘大行之船,就是[度]之意;度,[爱河千尺浪],尤其是茫茫大海中,就要用工具,刚才说过六波罗密、四无量心等等,好像一艘大船般,慈航普渡,由生死苦恼的此岸能度到涅槃安乐的彼岸去,所以叫做到彼岸,也是度彼岸,那就是叫做[波罗密]。

  ⊙波罗密:度彼岸。行者乘大行之船,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度至涅槃安乐之彼岸,即是到彼岸。

  各位菩萨,学佛,真的要学得正见、要正知,我们要时时用心,要学会用种种方便教法,入人群中接近众生。这也是诸佛、菩萨的心愿。所以我们既是诸佛、菩萨的弟子,我们应该也要投入人群去付出。所以人人要时时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