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七慢障圣道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七慢障圣道

 

 『佛心护念一乘实法,久默斯要不务速说;虑增上慢因疑生谤,不唯无益更增有损。』

  也就是要告诉大家,佛陀的心本来所护念着这一乘实法,但是佛陀久默斯要,他一直想要告诉大家的法,考虑到众生根机还不很成熟,所以佛陀还是久默。

  这样四十多年间,为什么佛陀不能赶快,将他内心所要说的话畅演本怀?那就是考虑到增上慢的人,他们因为疑心,所以会生毁谤。佛陀考虑到还不是时候,所以还没有说。再者,若说出来,恐怕对这些增上慢的人不但无益,他无法接受,反而又对这些增上慢的人有损害。

  到底这是什么道理呢?当然,佛陀的慈悲,护念着这样一乘实相之法,却是众生若不对机,无法接受,不只是对自己不受用,反而会生起了毁谤。所以他还是『久默斯要』,无法畅演出来。所以『不务速说』,不是不说,就是不急着说。因为恐怕对他们,若说了之后,不只是无益,更加对这些增上慢的人又有损。

  就如知道大家体虚,要为他们开补药,不过有的人不堪吃补药。补药虽然对人的身体有帮助,却是对那种病症不对的人,恐怕吃了这个药会再有副作用。这是佛陀的慈悲。

  所以我们下面来看这段(经)文,又是这样说:『尔时世尊重说偈言: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佛陀就说『止!止!』因为舍利弗的恳求,佛陀还是连续:停吧!不要再说了,不必再说。『不须说』,不必再说了。『我法妙难思』,又再一次,佛陀又强调,让大家了解,我所得到的法,那一乘实法是非常的微妙,不是普通人有办法了解。

  『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我若要细细分析,可能有一些增上慢的人不耐烦,他们无法听进去;听了,他的心会起烦恼,不能起恭敬心。所以,这个时候不是再说微妙法的时候。

  ⊙此佛第三次止说,盖此品说法,乃佛称本心而说,非坚固深信乐闻而予与开示必召惊疑;又将使增上慢之比丘等不惟不获利益反因疑谤而生过失。

  这也就是要告诉大家,佛陀已经在经文中有三次『止!止!』。三次连续的『止!止!』不必再说了,还没有要说。舍利弗三次、四次不断地请,恳请佛陀来说。

  佛陀三次止说,这就是说,『佛称本心而说』。本来佛陀成佛之后,他一件大事,一大事因缘,就是要说这个法,这本来佛就要说了。不过,『非坚固深信乐闻』这样的人,佛陀若说了,那就是『必召惊疑』。有的人就是增上慢的人,他听了,因为做不到,所以他会怕,所以他会怀疑,难免他就会生毁谤。这种信心不坚固的人,在会中,佛陀担心的是他们惊疑、毁谤。

  增上慢,不只是在天、人、阿修罗有,其实比丘、比丘尼,四众弟子中同样有增上慢人。不只是无法得到利益,反而生疑毁谤,犯了这样的过错,这是佛陀所担心的。

  增上慢,这个『慢』,『七慢八憍』,我们人光是这个『慢』有七种,『憍』有八种,这就是我们人生心理的烦恼。也就是在人间之所以做人无法圆满,做人常常在人群中制造烦恼,就是因为有『八憍七慢』的毛病存在。

  『七慢』是什么慢呢?好好看,我们自己好好来反省,我们有这样吗?

  ⊙七慢之一、通常之慢。自谓智慧功德过人,是为慢。

  第一、『通常之慢』。一般的慢,什么叫做一般的慢呢?『自谓智慧功德过人,是谓慢』。这是第一慢。常常觉得我的智慧,我修行的功德,我比他多,比他高。这是一般人。

  ⊙七慢之二、过慢。智慧功德与人相等,而自高以轻人,慢上加慢,是为过慢。

  第二就是『过慢』。是超过人的慢。智能、功德与他人一样,差不多,不过他觉得,不,我应该比他的大。开头就是这样。我们人,对方的才华和我们差不多,不过我们自以为比别人还高,这叫做『过慢』。

  ⊙七慢之三、慢过慢。智慧功德实不及人,而反自谓过人,是为慢过慢。

  再一种、『慢过慢』。这个『慢过慢』,就是智慧功德实在是不及人。刚刚是与人平齐,我们还要以为超过他。现在就是确实我们的智慧比别人低,别人已经比我们高了,却是我们还有慢;我们自己不及人,却是那个慢还存在。

  ⊙七慢之四、我慢。即我相之最著者,例如自命甚高,因有此我相,遂独见己之优胜,而益显他人之不己若,是为我慢,为诸慢之根本。

  第四、就是『我慢』。『我』,放大了我自己,这种的『我慢』。我们都常常听到『我慢』,这是这个慢的代名词,就是通称为『我』。因为有『我』,就是我相之最着,只执着在我相里,就是自命清高。

  有了我相,所以就自己独见,好像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种独见,世间唯我,唯有我,没有我就是不行。这种优胜的人,这种人就是感觉所有一切的人都不及我,这种唯我独尊,这叫做『我慢』。他人就是不若己,这就是『我慢』,就是在诸慢中之根本,因为全都是以自己为中心。

  ⊙七慢之五、增上慢。谓已证阿罗汉,其实烦恼并未尽除断,如是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是为增上慢,恒为修行者之通病。

  第五、就叫做『增上慢』。也就是自称已证阿罗汉,未尽除烦恼,如是『未得谓得』,他自己还没有尽除微分烦恼,但是他以为他已经得了,『未证谓证』,这叫做增上慢。佛陀担心的是这一类的人,『未证谓证,未得谓得』,这是在佛教中是最严重的烦恼,增上慢,这是障碍修行的方向。

  ⊙七慢之六、卑劣慢。自谓我不如人,然亦不必求于人,以是任意慢人,是为卑劣慢。

  第六、叫作『卑劣慢』。『卑劣慢』就是自谓我不如人,自己一直想,我就是不如人,不过,能干是他的事,和我无关,我不需要去求他。这种人叫做卑劣慢。这种很放任自己,不会尊重别人,自己知道自己是不如人,但是他觉得我不需要去求人,以为自己永远是这样,这叫做自我堕落,这叫做『卑劣慢』。不求上进的人,这就是叫做自卑感,自卑感里也会生出了这种慢,我慢心,所以『卑劣慢』也是会断自己的道根。

  ⊙七慢之七、邪慢。于一切是非曲直不加审察,而自执着于先入之邪见,慢侮一切,由是因果报应都不之信,是为邪慢。

  第七、就是『邪慢』。就是说在一切是非曲直不加审察,这种『邪慢』。就是我们求佛法,我们应该要用智慧,修行有是、有非,对的道路,那就是正知、正见、正念、正思惟等等,这是我们修行者应该要很认清楚的。

  但是,有的人修行,一念偏差,可能步步行错。对正法不能坚定他的信心,这种偏差,毫厘之偏差,这种不加审察,这种修行也是很危险。不只是没有好好思考法之邪正,没有好好去思考,反而自执着先入之邪见。

  有的人说他已经在修行了,一开始就偏差。这一开始偏差,遇到正法,真正的法,有人要纠正他,他还是我行我素,他不肯改变自己过去信仰的偏差。『自执着先入之邪见』,过去已经偏差,现在又不改过;或者是现在在正法中,但是又有什么样的因缘,邪魔的境界来诱引,这样就偏差向邪。若这样,这种慢侮,慢侮一切,侮辱自己,也是侮辱了法。对这真实的法,他看不起,或者是反过来毁谤正法,这全都是『邪慢』。

  『由是因果报应都不之信』,像这种的『邪慢』。过去不也跟大家说,我们应该要正信,世间真空妙有、妙有真空,我们要相信,相信妙有中的真空,微妙的道理。这些道理在哪里呢?佛陀说,因缘果报。在佛法里,因缘果报中,就是在真空妙理中。我们若是拨无因果,不相信因果,这样就是堕落邪见。

  如是修,如是得,『德者得也』。修行用功要从内心好好自我净化,我们不要有这种慢心,我慢或者是增上慢。增上慢就是自己断除了我们的道根;『我慢』是所有凡夫普遍所有的,因为有我相,所以就会去分别别人的种种。『七慢』中,这二项就是最普遍,也是会断道根。

  所以,在这『七慢』,无论是『过慢』,或者是『通常之慢』,或者是『过慢』等等,这都是我们憍慢的起头;但是『我慢』和『增上慢』,这就是最根本的。所以我们人人要用心,慢心稍微生起,我们要自己救拔回来都难,连佛都没办法。

  所以,佛陀因为众生有了这个慢,尤其是增上慢,障碍了佛陀要畅演本怀,障碍那么大。我们大家要自我警惕,真实法,在我们人人的恭敬心、信仰心,才能生出真实法。所以人人要时时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