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三)外相顶礼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三)外相顶礼

 

  【那摩咕茹戴哇杂格呢】

  【那摩】是顶礼的意思。【咕茹戴哇杂格呢】 是指上师、本尊、空行。

  顶礼总分为外内密三种顶礼,从因地直至果位之间的整个修行见解都已在其中圆满。若有行者欲先从外相顶礼入手,逐渐成办内相顶礼,最终圆满密相顶礼,也完全可行,因为最终成办密相顶礼时即为成就佛果。故对于行者而言,若仅从文字上理解“顶礼”,而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修学当中,即便口中能将“顶礼”描述得多么出色,实际当中恐怕也很难获得圆满解脱之见解。

  往昔我们也曾多次做过顶礼,并且认为所谓的“顶礼”,即是五体投地之敬行,除此之外无其它的顶礼可以安立。但这就是密宗的顶礼吗?当然不是。事实上,我们调伏内心的整个过程中,所有运用的方便都没有离开过顶礼。

  首先讲解何谓外相顶礼?五体投地之敬行即为外相顶礼。虽然我们讲解密相顶礼之见解即为成就佛果,但是在平常顶礼过程之中,外相顶礼之姿势也不可轻视。

  往昔密勒日巴尊者在一次为大众传法期间,有一位弟子过来向尊者顶礼,尊者看他的顶礼姿势即知道他是本传承的一位弟子。因此作为后一代传承弟子,首先要知道本传承是如何顶礼的。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也曾清楚地讲解过该如何行持外相顶礼之五体投地之敬行。

  首先在站立之时要挺直身体而不能弯腰,这一点非常重要。如今有些信仰佛教者是驼背,若从信仰佛教的角度来说,能够信仰佛法应该是很有福报的人,为什么是驼背呢?从某个角度而言,可能往昔他在顶礼之时姿势不是很如法,没有站直身体,而是弯着身体做顶礼,因此形成非常不好的习气,并且在后世感受驼背的果报。如是讲解就是告诫大家,我们作为后一代弟子,即便只是一个小小的姿势,也都要尽力做到圆满。

  其次,按照本传承的要求,在身体挺直的同时,要将两手合掌放在胸间,这是净观皈依境的前行。合掌后内心开始观想皈依境。皈依境的观想方式有重楼式、珠宝式和陈列式,自己在家磕头时最常用的是观想珠宝式皈依镜。

  所谓珠宝式皈依境也叫摩尼宝式皈依境。摩尼宝是一切财物之精华,祈祷摩尼宝即能赐予世间一切财富。上师就如同摩尼宝般,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之总集,当我们顶礼之时,将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对面,就称之为摩尼宝式皈依境。

  如是观想的前提是我们要很清楚其中的道理: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之总集。若内心时时带着一种分别心,觉得自己对上师非常有信心,但上师就是上师,与他人无关,如是信心偏袒之故,恐怕很难得到诸佛菩萨的圆满加持。因此,如是观想顶礼之时,信心之门必须敞开。

  第三、内心观想皈依境后,首先将两手合掌置于头顶,然后依次置于喉间与心间,随后双手、双膝以及头匍匐于地,即以五体投地的姿势进行礼拜,这样算完成一个大礼拜。

  顶礼之时尚可契合观想:当双手合掌置于头顶之时,观想消除身之业障得到宝瓶灌顶,获得上师身金刚即化身之加持;双手置于喉间时消除语之业障,得到秘密灌顶,获得报身之果位;双手置于心间则消除意之业障,得到智慧灌顶,获得上师意金刚的加持,即法身果位;五体投地时,消除习气障,得到自性身果位。五体投地礼拜时若能观想消除一切业障,得到四种灌顶是最圆满的。

  有时由于磕头太快的原因,觉得每一步都如是观想非常复杂。故于初行者而言,顶礼时只要对上述传讲之道理有个印象,不需要每次都逐一观想。如同我们都会叫母亲,当我们叫母亲时,内心知道为什么要称呼她为母亲,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称之为母亲。当懂得这些道理以后,我们每次叫母亲时,是否还要再次观想一下这些条件?不需要了,因为内心已经有了这样的印象,但是这需要有一个熟练的过程。

  在磕头的时候,专心也很重要。有些人在礼拜时,眼睛喜欢东张西望,或者一边礼拜,一边将两手合掌放在自己的脸上等等,这些都是不如法的行为。所以我们在修行期间,无论任何行持,都要尽可能做到心不散乱。

  为了做到心不散乱,修行者应尽可能在没有他人干扰的兰若处修行。若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即便周围环境喧嚣,内心也要时时护持正念,不能让心外散。无论见到什么样的境,听到什么样的声音,都要将心拉回来,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顶礼也不例外。这就称之为外相顶礼。

  以上所讲虽然是修行的起步点,但我们也不能轻视,只有认真圆满每一点,才能将自心逐渐趋入解脱。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