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觉照的心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5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觉照的心

   觉照的心—一 海涛 辑

  1.修行的要点之一就在于思维。不思维,智慧就不会生起。佛陀教导我们去思维并测试事物,直到能够亲自清楚地认知为止。唯有如此,我们才有一个合宜的皈依处。

  2.佛陀从来没有教导我们去皈依那些自己看不到或做不到的事物。

  3.我们必须思考:该如何运用觉照与觉知,时时向内观察。因为没有其他人能代替我们认识这些,我们必须亲自去认识。

  4.当事物湿软时,就会流走;当事物坚固不动时,就不会流动。当心虚弱而没有力量时,总是随时像水一样可以流走;可是当心有觉照与觉知时,当心是坚固而且具有真实努力的时候,就能抗拒烦恼之流。

  5.约束感官的目的,在于去看看这颗心的活动,也就是眼、耳、鼻、舌与意的感官触是如何地转变成其他感受。

  6.如果你真的想从痛苦中解脱,就必须付出真实的心力去修行。你必须放下,从外在的事物开始,然后向内用功。你必须让自己从追逐诱人的喜悦那种迷惑中解脱。

  7.如果要放下任何事物,首先必须看到它的过患。如果你只是告诉自己「放下,放下」,心并不会轻易服从。你真的必须从这个紧抓不放的事物上看到过患,之后心才会自己放下。

  8.就好比用手紧握着火,当你感受到炙热时,便会自行放开,再也不会想要抓取了。看清楚执着的过患,你就能真正放下。

  9.贪爱的病毒就是让我们继续轮回生死的因素。贪爱感官乐的过患,很难察觉出来;可是更微细的东西,譬如像觉得有一个「我」的我执之心,就更不容易看出它的过患了。

  10.当强而有力的欲望生起时,要运用你的坚忍力将欲望停住。当你能够忍耐一阵子之后,洞见就会得到所需要的力量,培养出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么做之后,你就可以看到忍耐的价值,这真是一个好东西!

  觉照的心—二 海涛 辑

  1.一颗没有自己的家的心,也就是一颗没有以正法为家的心,必然跟烦恼同住。当烦恼生起时,心便去追逐;一旦这个烦恼消失了,另一个烦恼又在那儿生起,于是心又去追逐那一个了。因为心没有自己的住处,只能四处游荡胡为。

  2.了断烦恼与痛苦的修炼,是一种高层次、渐次的修行,就好比耕种前必须先整地,并令它井然有序,才能开始播种。不要以为你可以什么准备都不做就能够修行。

  3.一旦你为了嗜好而生活,所想的就只是要得到事物,以满足自己的胃口。如果你在初步阶段不培养知足的或惭愧的心,要修炼高层次的法就会有困难。

  4.在修行的起步阶段,必须学习在戒行的层面控制自己的言语与行为,才能将言语与行为保持在正常状态,平静且受着约束,这样,心才不会屈服于粗重烦恼的威力。

  5.戒律是一种长远又宽阔的视野,它给予我们智慧,以超越欺伪、混乱的方式活在人间。戒律能让人看到善行与不善行之间的关系。

  6.戒律是为觉悟的行为预留空间,它明白我们何时会有自私行为,何时又能无私地付出。它了解我们的作为所遭遇的障碍,并能运用适当的对治之道。

  7.对这个世界的勇士菩萨而言,最基本对治消极的方法,就是散发出爱与慈悲的热力。

  8.具有大悲心的人,即掌握了佛陀的所有教法。悲心不仅止于怜悯他人而已,悲心意指无人我区别地全然开展。

  9.所谓的悲心是一种跟所有生物自然相连无区别的感受,你的经验我感同身受,我的体会你也感同身受,你我之间毫无差异。

  10.行善时,就让它是与其本性相顺的善,而不要执着于认为「你」是善的这种念头。如果你执着于这个念头,就会引起其他更多的执着。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