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汇>> 南传佛教文集>>正文内容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及注疏(阅读)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5日
来源:   作者:菩提长老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沙门果经及注疏

菩提长老 英译

德雄比丘 不成道人 中译

  编译这一部著作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英译本《沙门果经》及从庞大的巴利注疏文献中摘取与该教法相关的资料。《沙门果经》是整个巴利圣典里的第二部经,是佛陀最有教益的开示之一。此经内容丰富,而且也是文学上的经典之作,拥有风格清雅与诗词优美的特点。

阅读目录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Ⅰ 经文篇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群臣之言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耆婆之言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禅那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沙门果之问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外道六师及其教理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第一种可见的沙门果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更殊胜的沙门果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戒律章节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守护诸根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正念与正知 I. 向前行与返回时的正知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正念与正知 II. 向前看与向旁看时的正知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正念与正知 III. 屈伸肢体时的正知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正念与正知 IV. 穿著袈裟等时的正知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正念与正知 V. 吃与喝等时的正知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正念与正知 VI. 大小便利时的正知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正念与正知 VII. 次要姿势的正知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知足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弃除五盖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漏尽智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阿阇世王自誓为在家弟子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前往归依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观智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意生身智

菩提长老译: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神变智等等

----------------------------------------------------------------------------------------------------------------

英译序

  这一部著作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英译本《沙门果经》及从庞大的巴利注疏文献中摘取与该教法相关的资料。《沙门果经》是整个巴利圣典里的第二部经,是佛陀最有教益的开示之一。此经内容丰富,而且也是文学上的经典之作,拥有风格清雅与诗词优美的特点。在杀害父王、争夺政权的背景,在美丽的秋天月圆夜里,在雨停后、水仙花绽放的时刻,佛陀开示当下可见的沙门果,描述弟子从开始对如来、圆满觉悟的导师产生信心,直到灭尽烦恼、证悟涅盘而达到巅峰的进展过程。导师在晚年开示的《沙门果经》是他一生中所教之法的全面概要。

  由于它提供对比丘修行最充实的圣典陈述,《沙门果经》吸引诸论师的注意力。这些论师对佛陀在该经里开示的各层次主要修行阶段作出广泛的文学著作。《沙门果经》的主要注释记载于《善吉祥光》(Sumangalavilàsina)──《长部》的完整注释(annhakathà)。当然,这是印度大论师觉音尊者(Bhadantàcariya Buddhaghosa)的著作──根据第五世纪时,斯里兰卡大寺(Mahàvihàra)的常住僧团交托给他的锡兰文古代注释而编译的著作。据说疏钞(nakà)是大约第六世纪时、来自靠近马德拉斯(Madras)的巴达拉帝达(Badaratittha)的护法论师(acariya Dhammapàla)所著。疏钞的目的是为了阐明注释里隐晦不明之处,进一步分析与解释它们,以及阐明一些被注释略过不提的经文课题。由于护法论师的疏钞时常很简略,因此在十八世纪后期,缅甸的乌.智史大长老(Sayadaw U ¥àoàbhiva§sa)编着了批注《长部》第一部份的新疏(abhi- navanakà)。这部著作名为《善美》(Sàdhuvilàsina),包含旧疏钞的内容,但更进一步解释它们,使它们更清楚,而且还增加许多批注来解释被旧疏钞略过的注释课题。

  如果觉音尊者更深入地批注禅那与各种神通,《沙门果经》的注疏文献能够比现有的更庞大。然而,这是不必要的。由于觉音尊者已经在《清净道论》里很详细地解释了这些课题,他可以在此略过它们,而建议读者参考他的巨著,以获得完整的解释。

  我从注疏文献选取数据以纳入本书的标准,是跟我以前翻译「经文及其注疏」的准绳一样:涵盖一切我能够从注疏文献中找到有关主要教义或在实修上很重要的数据,但省略了比较不相关的离题数据,也省略了对英文读者来说没有意义的许多(巴利)语法与词源批注。读者被引导去注意非常实在且具指导性的批注,那就是有关正知、知足、舍弃五盖、漏尽与归依的批注。也希望此书跟我以往的著作一样,能够向那些太急于批评注疏的缺点、却忽视它们帮助了解与修行佛法的巨大价值的人证明注疏的效益。

  此著作的格式跟我以前翻译的格式一样。首先呈献没有批注的经文篇,只为一些需要立刻说明的经文作了脚注。接下来是以剪接方式编成的注疏篇,从所有三部注疏文献选取批注来解释所讨论的经文。从注疏选取的批注依照经文的分节来排列,因此任何经文的批注都可以依照分节号码在注疏篇里找到。所批注的经文的主要文字采用大写书写。

  在翻译经名及「沙门」(samaoa)一词时,我跟随以往的众译者采用「隐士」(recluse)这一词。虽然有些译者不愿意采用这一词,我想这个选择是完全无可排斥的,如果指出在此「隐士」只是指已经舍弃俗家生活、以便全心全意地从事宗教修行的人,而不是指完全离群及断绝一切人际关系。

  最后,我要感谢尊敬的向智大长老(Ven. Nyanaponika Mahàthera)鼓励及指导我着手翻译(这部著作),也感谢他为我提供他在五十年代准备、有关《沙门果经》的注疏的一些译文。我也要感谢智瑞戒女(Ayyà Nyanasira)耐心地打出这部著作的原稿,以及给予一些有关风格的小建议。

  菩提比丘Bhikkhu Bodhi

  丛林寺院Forest Hermitage

  肯地Kandy.斯里兰卡

  1988年5月

----------------------------------------------------------------------------------------------------------------

中译序

  此书中文版的主译者是尊敬的德雄比丘(The Ven. Bhikkhu Guoavara),在翻译了大部份的内文之后,法师决定专心修禅,以期证悟至上的沙门果,因此由不成道的助译人来完成剩下的一小部份翻译工作。不成道人在此感谢法师给与翻译此书的机会,以累积导向成道解脱的资粮。

  当然,阅读佛书也能够累积导向成道解脱的资粮。举例而言,有一位斯里兰卡在家佛教徒懂得英文,但不懂得读锡兰文,也不懂得佛法。有一天,有一位大长老叫另一位在家信徒教他佛法。这人就把一本英文版的《沙门行果》借给他读。细读该书之下,他开始真正地了解殊胜的佛法,结果从一位无知的所谓佛教徒,蜕变成为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这项重大蜕变的主因就是阅读了一本书──《沙门行果》。

  对于能够有机会翻译如此殊胜的佛书,在此要感谢尊敬的菩提比丘(The Ven. Bhikkhu Bodhi)允许翻译。也感谢协助此书顺利出版以利益大众的所有法友。

  愿一切众生速离苦海。

  助译者:不成道人

  2002年9月

  序于思危小轩

----------------------------------------------------------------------------------------------------------------

菩提长老简介

  菩提长老是来自纽约市的一位美籍佛教僧人。西元1944 年出生于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1966年,取得布鲁克林大学哲学学士之学位。1972年,于克莱尔蒙特研究所完成哲学博士学位。

  当他廿多岁时,就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完成博士学位后即赴斯里兰卡,追随当代僧人学者先驱---已故的阿兰达麦崔彦长老(Ven. Balangoda Ananda Maitreya),在其座下于1972年受沙马内拉戒,并于1973年受比库具足戒。

  长老深入巴利经律论三藏,着作等身,深得佛教界诸长老及各学术研究机构的推崇,主要着作为A Comprehensive Manual of Abhidhamma(阿毘达摩概要精解),1993; The Middle Length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中部尼柯耶英译),1995; 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相应部尼柯耶英译),2000; 及In the Buddha’s Words: An Anthology of Discourses from the Pali Canon (佛陀的教诫:巴利经文选集),2005。

  长老曾在锡兰隐居林(Forest Hermitage)与向智尊者共住多年,曾负责锡兰佛教出版社(BPS)社务十多年,出版众多英文与巴利佛教书籍,嘉惠学者。长老目前驻锡于美国纽泽西州同净兰若,为同净兰若僧团会议主席。长老于2006年二月应邀在台湾讲经。

----------------------------------------------------------------------------------------------------------------

更多菩提长老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