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名满洪都的文杏庵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名满洪都的文杏庵

  明代以前,我市沿江路北处原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庵,这个临江而辟的俺内园中植了一些杏树,其中一株因其高大粗圆名满洪都,嗣后庵主更庵名为“文杏庵”。

  据明朝文人陈弘绪编纂的《江城名迹记》书载:“龙沙之侧有一小庵,俺内文杏一株,为南浦树之长,故以文杏为庵名。”后游人纷至沓来,这里留下的诗文不少。“一枝文杏绿荫浓,依作庵名问五宗,不见泰山吹茵阁,有时疏雨滴桐峰。邻多古寺兰沙净,门对西山爽气重。日暮江声催鼓栈,明朝言访又支筇。”即明代文人刘月升为文杏庵题的诗。

  文杏庵的杏树不仅粗壮高大著称,每年春末夏初,俺内的杏树,花攀花、枝连枝,密密层层,色彩纷呈,游人进庵如置身“杏花天”世界,美不胜收。南昌以杏命名的胜迹还有明宁王朱宸濠之娄妃的梳妆台,即今市区南湖边的“水观音亭”,也曾以“杏花楼”命名。明洪武中,黄德文所辑的《朱善记》曰:“豫章郡庠有杏寸焉,多隐君子。”学者除陈仲易外,还有文人昆季、仲善、仲夷等,仲善死后,其子德文,可治在此辟一室,曰“杏花小寓”,见《江城名迹记》。

  无杏不成园林,被称为“园林三宝”之一的杏,不仅是时景的点装物,在食用、治病方面有它的多种作用。杏属果木类,蔷薇科,果肉黄色,味甜多汁,初夏成熟,杏树可活百年之久,果除生食,还可制杏干,果仁也可使用、榨油、酿酒和药用。相传三国时吴国董奉为人治病不受报酬,对治好的病人只要求他们每人在其房前屋后种杏几株,几年后杏树蔚然成林,故后人常用“誉满杏林”和“杏林春满”来称赞医学名家。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