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看甘南藏戏“南木特”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8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看甘南藏戏“南木特”

  甘南藏戏藏语称“南木特”、即“传记”之意。是流传于甘南夏河县一带的民族民间地方剧种之一,它产生于甘南拉卜楞寺,故又称“拉卜楞藏戏”。它兼顾了京剧与藏戏之优,是一个既不完全同于西藏戏,也不完全同于其它藏区戏剧的剧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南木特”藏戏

  “南木特”藏戏在产生之前,经历了较长的孕育时期。拉卜楞寺自1709处创建后,逐渐成为甘肃、青海、四川藏区的政治、宗教、文化的中心。寺内丰富的佛教文化艺术及该地区独特的民间歌舞,奠定了"南木特"藏戏产生的客观文化基础。1946年,第一部"南木特"藏戏《松赞干布》在拉卜楞寺内演出。

  “南木特”藏戏的真正发展是在解放以后。目前它已发展到九个剧目,并且形成了丰富完整的艺术表演手法。剧目有《达巴旦保》、《智美更登》、《召哇桑姆》、《诺桑王子》、《罗摩衍那》、《阿德拉茂》、《赤松德赞》、《降魔》、《松赞干布》等。

  甘南藏戏的演唱,系说唱形式。一般采用“连珠韵白”加诵唱,有些剧目还有念诵加“拜歌日”的说唱形式。具有表演细腻,韵白清晰,绘形绘色,唱腔时而高亢爽朗,时而低缓悲凉等特点。甘南藏戏其演出色彩、风格、情趣等也与西藏戏有所不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米拉日巴劝化记》取自索代《拉卜楞寺佛教文化》

  甘南藏戏的剧目,主要以民间的故事、佛经故事、历史故事、古典小说为原本改编而成,是甘肃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民族戏种。

  甘南藏戏虽以歌舞性为特点,但歌舞表演往往又同剧情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甘南藏戏在继承和发扬拉卜楞歌舞精华,如歌舞动作中的闪、跳、甩、摆、转、抵、顺等舞姿的同时,十分重视将这些舞姿自然而巧妙地运用到剧中不同性格人物身上,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南木特”藏戏场面

  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顺步”,即同一侧的臂和足同时朝着一个方向的动作身段,大量运用到各剧中大臣、仪仗队等人物步法表演中,其速度缓慢,动作文雅,俗称甘南藏戏“金刚乌鸦自豪步”。据说这种动作是模仿乌鸦在空中飞翔时,翅膀向上运动的同时胸部向前冲击,和其它鸟的飞法完全有别而得。这是从民间歌舞中的顺步和寺院“哈贝木”动作相揉合形成的一种变形动作。场面设计上,一般采用歌舞队列中的圆圈、半圆圈,群舞则直接将民间歌舞搬上舞台,如“赛有合龙贝”、“拉茂嘎倩木”、“依牙瑞克”、“嘉木贡丝谢”、“扎西”等。

  甘南藏戏与传统的西藏藏戏相比,在剧本、剧目、表演、伴奏、甚至演出场地上都遇然不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甘南藏戏中的演员,除神怪角色戴有面具外,其余演员一律不戴面具,而是化妆。其服饰头百讲究、道具新颖别致,这是和传统的"假面歌舞艺术"--西藏藏戏的区别之一。

  甘南藏戏的演出,通常分开场、正戏、结尾仪式等三个部分,其中正戏部分一贯到底,不分场次。为连贯剧情,戏中专设一名“解说人”,以韵颂表演承上启下。演员上场前,有笛子、扬琴、龙头琴、四胡、擦、鼓等乐器伴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南木特”藏戏

  演员出场后,则不配伴奏,由演员剧情的变化,细腻地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和内心世界。甘南藏戏的演出,大多采用舞台表演,这是和传统的"广场剧"--西藏藏戏的又一个不同之处。甘南藏戏的演唱,系说唱体形式,一般采用"连珠韵白"加诵唱,有些剧目还有念诵加"拜歌日"的说唱形式,表演细腻、韵白清晰、绘形绘色,唱腔时而高亢爽朗、时而低缓悲凉。

  甘南藏戏的剧目,主要以民间故事、佛经故事、历史故事、古典小说为原本改编而成,具有故事完整、情节曲折、脉络清晰、联想丰富、比喻生动、语言朴实等特点,以及较强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是甘南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民族戏种

  甘南藏戏剧目分宗教仪式剧和世俗剧两种。世俗戏剧占主体,主要有《松赞干布》、《达巴丹保》、《智美更登》、《卓娃桑姆》、《诺桑王子》等。这些剧目通过宗教性的阐释,表达了追求和谐、正义、和平、团结的永恒主题。其杰出代表作当为《松赞干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场面设计上,一般采用歌舞队列中的圆圈、半圆圈

  “南木特”藏戏运用戏剧手法刻划人物形象,运用说唱艺术形式进行表演,运用各种乐器进行伴奏,把具有地方色彩的唱腔音乐、舞蹈音乐、伴奏音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之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剧种。

  甘南藏戏以成熟的文学剧本、独特的舞台艺术表演风格,色彩亮丽的演出服装和多元文化融合的艺术特征在众多藏戏剧种中独树一帜,并影响深远。甘南藏戏是藏、汉文化艺术交流、融合的成果,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