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泰国佛教>>正文内容

吴建华:泰国佛教文化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吴建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泰国佛教文化

  文/吴建华

  在阳光分外灿烂的午后,我去访问泰国文化专家黄玉发先生,我想知道佛教文化与国民素质之间的关系。

  从前,我不敢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片微笑的国土,现在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昨天一下飞机,就看见跪成一排整齐的泰妹。她们身穿泰国风情服装,是蓝底白花而工艺细致的那种,其上又披着角状的红色肩饰,肩饰上同样绣着白色的藤纹和花朵,是那么素净而安祥。泰妹们的眼珠又黑又大,目光炯炯。她们的跪姿不是装装样子的,而是和霭可亲地微笑着,让你真真切切地感到她们真诚的跪拜礼节,然后才起身给你献上一串紫红色的鲜花,那鲜花朵是用线绳串成的一个花环,她那么热情的、大方的和虔诚地给你戴在了脖子上。就在这一霎间,有人给你拍下了泰妹献花的仪式照片,等你下榻不久,就会有人给你送上门来,是那瞬间即永恒的你与泰妹的合影照,并且装置在一个有漆花的圆盘上,他声明只需要一百泰珠,你如果看不上照片,完全可以拒付,丝毫没有强收强卖的意思。我的那张装在漆花盘上的合影照,至今还保留在书房的博古架上。

  在泰国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身穿黄袍的僧人,金碧灿烂的寺庙,精美玲珑的佛龛,以及千姿百态的佛像。举目四望,真是无处不寺庙,户户是佛家,人人是佛徒。我问黄先生,佛教在泰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黄先生本来在寒喧之后,已经宽松地坐下,但一说起佛教,他就先去净了面手,然后站着向我介绍说:佛教是我们国家的精神支柱,是每个社会团体和家庭的道德规范准则,佛教认为生命是循环不断的,一个人的一生不是以生为始,以死为终的,而生死只是人生轮回中的一个环节,每个人都有前世及来生。使人联想到自己贪欲的结果只能招致痛苦,相反,怜悯与关爱别人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只有戒除欲望才能得到心灵上的平静,经由涅 而至臻圆满,这种教义,自西元前三世纪传入就非常符合泰国人的本性。

  现在泰国约有4万余座寺庙,50多万僧人。并且和尚十分受人尊敬,连国王见了也要合十膜拜,但和尚只是受拜而不还礼。他们的生活靠“化缘”,曼谷平均500人养活一个和尚。

  黄先生扳着指头数着,生怕我忘了似的,说僧侣们只有八件必需品,这八项是外面双层的袈裟,上身的袈裟,下身的袈裟,化斋的钵,缝补袈裟的针和线,束袈裟的腰带,剃刀和出游时间的滤水器。

  我说他们托钵化缘是不是有乞讨之嫌?

  黄先生瞪大眼睛,摇头道:他向谁化缘就是给谁植福或积功德,怎么是乞讨呢?

  我说我想知道佛教寺庙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先生当下就很兴奋,有点如数家珍的样子,说寺庙不光是佛门之地,它充当着乡村宿舍、职业介绍、学校、医院诊所和民众联络中心,当然还有旅游的效益价值。而僧侣总是忙忙碌碌承担学习教义、潜心修行,并传播教义。泰国人热情、宽厚、善良的本性是与自己的宗教信仰分不开的。教育追求“自净其意”,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就是别做坏事,多做好事,这跟你们中国人的宋明理学“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说法一样,主张善恶的问题,人心总是自有分辨能力的。

  黄先生居住在湄南河水上人家旁边的一坐红色的小楼上,透过临水的窗口,可以尽览宽阔的湄南河上往来的各种大小船只,和船只上各种不同肤色的游客,他们从泰妹的手中买到各种喂鱼的面包,像抛球似的扔了出去,立即就能看见数尺长的大鱼像足球运动员顶球似的从水中跃起,张大嘴巴在空中接个正着。还有同时跃起数条鱼来的动作,让游客只感到手中的东西远远不够丰富。可是游客太多,喂鱼的总量总是不会少的。

  黄先生见我看得入神,便说这些鱼是万万不可捕捉的,因为这里靠近寺庙和王宫,鱼的身上就有了一定的灵性,在这里喂鱼是对自然生命的尊重,更是对泰国文化的敬重。

  我笑着说:这里的鱼真是太幸福了。

  黄先生也笑着说:这是佛教文化的力量。

  他在说话之后,就去给家中佛像上香。黄先生敬的是四季佛,烧的是平安香,空气里弥漫着印度檀香的香气,使我陶醉在佛教王国美好的境界之中。

  在以后的访问中,我逐渐发现泰国的大象也活得非常幸福,一问才知道,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无论什么人只要捕了大象,都要交给国王来定级,并且可以获得一份大奖。

  我在巴他耶看见一群驯化后的大象,它能分辨出游人给它的钱是泰币,还是外币。如果是外币,它就用鼻子接过交给了背上的主人,如果是泰币,它就送到水果摊上去买来香蕉吃。我还看见一头小象,它会打篮球,如果投中了篮框,会兴高采烈地摇头摆尾。使人不由地想到佛教文化对万物生命的珍惜和敬重。连同街头上大大小小的石雕像,木雕像,统统都没有因为它是公共场所的公有财产而被人为的乱画乱写,甚至打乱和推倒。

  由于佛星高照,泰国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总是充溢着生命的和谐美,真是一片微笑的土地,其笑容总是自然而真诚的,就连收取许多服务性的小费,只要过得去,他们决不计较。我在以后的日子,每每想起这段生活的情景,脑子里总是弥漫着一种扑鼻的檀香的味道。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