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西域文化――佛教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西域文化――佛教

  ·佛教的兴起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在西域的由盛而衰

  ·吐鲁番的佛教遗址

  ·于阗的佛教遗址

  ·龟兹的佛教遗址

  佛教的兴起:

  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起源于古代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按佛教的说法,佛、法、僧三宝俱备,则构成完整的佛教。佛指释迦牟尼,是佛教的教主。法指佛所教导的教义,即佛法。僧指信奉佛教的信徒。

  释迦牟尼生活的年代大致与中国的孔子同时。据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罗卫国净饭王之子,母亲是摩耶。其父对他多方培养,希望他继承王位,建功立业,成为一个"转轮王"。但释迦牟尼本人却有感于社会现实和人生的无常,他致力于探讨人生痛苦的原因和解脱的途径与方法。据说他14岁那年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门,听到了出家修道可以解脱生死的道理,于是不顾父亲的反对,在29岁那年,离开妻儿来到森林中修道。6年后,他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发下誓言,若不证得无上正觉,决不起座,终于在一天夜里大彻大悟,洞察了宇宙人生的真正本质,获得了解脱。

  释迦牟尼一生传道说法45年,足迹遍布恒河两岸。他在80岁那年在枸尸那加城外的娑罗双树林中逝世。这一天是 2月15日 ,后来被佛教徒尊为“涅磐节”。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原始佛教指的是佛陀及其弟子们所传的佛教。它的基本教义主要有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通和三法印等。这些思想主要保存在后世汇集的《阿含经》中。这些基本教义属于小乘佛教。

  四谛。谛指真理。四谛即"苦、集、灭、道"。"苦谛"说世界就是苦,生是苦,死是苦,生、老病死都是苦。"集谛"指产生痛苦的原因。"灭谛"指痛苦的消灭。"道谛"指消灭痛苦的方法。总之,"苦"要知,"集"要断,"灭"要尽,"道"要修。四谛可以说是整个小乘佛教的思想提纲。

  十二因缘。事物生灭的主要条件是"因",辅助条件是"缘"。十二因缘指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个部分。用因缘来说明因果轮回,从而构成一种缘起的系统理论,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依赖一定条件而存在的。小乘佛教中的十二因缘,也被称为业感缘起。

  八正道。小乘佛教告诫人们,要想解脱世俗诸苦,断灭生死轮回,达到涅磐境界,有八种方法,这就是佛教中的"八正道"理论。所谓八种方法是:正见、正思、正悟、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三法印。指诸行无常、诸法于我、涅磐寂静。

  佛教在西域的由盛而衰:

  佛教是西域最早传入的宗教。自公元前1世纪传入西域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期,佛教在西域得到了普遍传播和信仰,开始出现了佛教图像和寺庙、石窟寺等佛教建筑。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佛教发展到鼎盛时期。当时西域形成了著名的三大佛教中心:吐鲁番、于阗、及龟兹。天山以南,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广大地区,佛教昌盛,因而被称作佛教第二故乡。

  自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喀什,经过六个世纪,天山南北的佛教由西向东逐渐被伊斯兰教取代。

  ◆ 吐鲁番的佛教遗址:

  吐鲁番遗存的佛教遗址相当多。

  交河故城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以及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址,曾经是一座佛城,故城的整个北区都属佛教寺院区。有我国现存最早的金刚宝塔,唯一的地下寺院及众多寺院遗址。

  高昌故城是西域现存最大的古城遗址,据史书记载,高昌城的佛教寺院曾经达50多个,在这些寺院遗址中发现有佛教壁画、各种文字的佛经等佛教遗物。

  吐鲁番还留存有相当多的佛教石窟寺群,已经发现的就有十余处,合称高昌石窟,与新疆的龟兹石窟,以敦煌、龙岗、云门石窟为代表的中原石窟,以及印度最大的石窟遗址阿旃陀石窟齐名,高昌石窟是世界佛教石窟艺术的四大代表之一。

  其他的佛教遗址还有吐鲁番市阿斯塔那的台藏塔、鄯善连木沁的佛教石刻等。

  ◆ 于阗的佛教遗址

  有关于阗佛教盛行的情况,公元5世纪初到于阗的法显说:“其国丰乐,人民殷盛,尽皆春法,以法乐相娱。众僧乃数万人,多大乘学,皆有众食。彼国人民星居,家家人门前皆起小塔,最小者可高二丈许,作四方僧房,供给客僧及余所须。”

  到公元十世纪,喀喇汗王朝对于阗发动伊斯兰圣战,于阗佛教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香烟缭绕的佛教寺院成为历史的遗迹。

  于阗的佛教遗迹包括:位于今洛甫县城西北五十多公里的库拉坎斯曼沙漠中的热瓦克佛寺遗址、位于安迪尔老河东崖的安德悦故城、位于和田市南 25公里 处的买利克阿瓦提遗址。另外还有丹丹乌里克、卡达勒克、多磨柯、牙依拉克、阿克斯卑尔、约特干、尼雅等十多处佛教遗址。这些遗址中有寺庙、有佛塔、有各种佛像、有的还有壁画。这些已经淹没在沙漠中的古代遗址使我们可以想像当年于阗地区寺塔林立,僧徒万千的佛教社会生活画面。

  ◆ 龟兹的佛教遗址:

  龟兹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大国,包括现在新疆的库车、轮台、沙雅、新和、拜城、阿克苏、乌什等地。其势力曾称雄于丝路南北两道。唐开元以后,回鹘日盛,龟兹被其吞没。到公元13世纪,龟兹佛教文明因伊斯兰教入侵而终结。

  龟兹佛教文明的余辉,目前在丝路中道仍有遗存,拂去历史尘埃,从这些遗址中我们仍可以想见龟兹当年佛教盛行的盛况。

  龟兹的佛教遗址有:位于库车县城东南约 60公里 的大故城、位于库车县附近 7公里 的皮朗古城、位于库车县城附近 10公里 的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库车县城东 23公里 的苏巴什佛寺、位于库车县东南约 80公里 的唐王城、位于新和县西约 20公里 的乌什喀特古城、位于拜城县东北约 150公里 的平国治关亭诵石刻、位于新和县西约 30公里 的托浦古城、位于新和县西南约 40公里 的通古巴什古城、位于沙雅县西北约 40公里 的埃格麦里古城、位于沙雅县西北约 35公里 的塔什顿古城,另外,还有遍布库车、沙雅、拜城、新和的克孜尔石窟、库姆吐拉石窟、森木赛姆石窟等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