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藏传佛教的重要文化古地-玉树 历史在此创造非凡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6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军财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本报特约撰稿人/杨军财

  汉语用“玉树临风”,来形容一个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在青海玉树4月14日发生地震后,“玉树”这个地名也走进了广大中国人的视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玉树不仅风景秀美,还是藏传佛教的重要文化古地,以及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的美誉。

  近两百座藏传佛教寺庙

  4月20日,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北京西黄寺为玉树地震遇难者举行超度法会。之前,班禅已致电慰问青海各族同胞并捐赠10万元善款。班禅在慰问电表示,希望玉树藏传佛教界人士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协助当地政府做好救灾重建工作。

  十一世班禅的慰问电和超度法会,给玉树的藏民们带去了无限的安慰。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藏族聚居的全民信教区,藏传佛教在这里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玉树以藏传佛教为中心的寺院颇多,宗教色彩浓厚。现全州境内有各类藏传佛教寺院192座。

  藏传佛教寺院过去承担着教育和文化中心的任务,一座寺庙既是一所学校,也是一个文化中心,一般群众受教育只有让自己的孩子当喇嘛、尼姑。解放后,各级人民政府建立了小学、中学、大学,寺庙职能主要是传教和文化交流。虽然玉树各个教派不同,但藏传佛教追求平和、慈悲济人、和谐社会的大的理念没有改变。

  此次地震中,玉树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结古寺桑同加措大经堂被毁,有8名僧人遇难。两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新寨嘉那嘛呢的佛塔、护法殿堂等附属建筑在地震中倒塌,省文物保护单位禅古寺也在地震中全部倒塌,寺院僧人伤亡严重。

  九世班禅在此抗日

  玉树系藏语音译,意为遗址。据传,生活在今天玉树境内的原优秀部落的第一代头人垦布那钦,率领部众在格萨尔王的岳父嘉洛的宫殿遗址上,建立起了他自己的城堡。人们把这一城堡称为优秀,后来则演化为玉树。玉树一带隋朝前后为苏毗和多弥二部落领地。唐为吐蕃孙波如。宋为黎州属部囊谦小邦管辖,后为囊谦千户属下一百户领属。1917年设置玉树理事,1929年随青海建行省改玉树理事为玉树县至今。

  1937年10月,九世班禅曲吉尼玛返回西藏受阻,将行辕设于青海玉树寺的甲拉颇章宫内。当时,日军已侵占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班禅从玉树捐献3万元,购公债2万元,并动员行辕全体同仁,以及当地信众踊跃捐款,慰劳抗战将士及救济伤兵与难民,并在玉树寺诵经祈祷抗战早日胜利。直到当年12月在玉树逝世,班禅心里始终牵念祖国安危。九世班禅在早期与十三世达赖共同领导了抗英斗争,晚年又积极从事抗日斗争,是一位勇敢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战士。

  1949年10月,青海省人民解放军军政委员会驻玉树特派员办公处成立,宣告玉树地区已完全由人民政府行使管理职能。1951年成立玉树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辖玉树、称多、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6县,共10镇。玉树州总人口28.31万,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95.3%,其他为汉族、回族、土族、蒙古族等。该州管辖面积26万平方公里,首府玉树县结古镇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各民族团结共同的家园。

  格萨尔王在此建王国

  玉树位于中原通往西藏的唐蕃古道之上,西藏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及进京纳贡使往内地多经此县,故留有众多遗迹和文物,唐时所建文成公主庙至今保存完好。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玉树这片雪域高原的人民还创造和发展了一部举世瞩目的伟大史诗——《格萨尔王传》。格萨尔在这里创立岭王国。如今,玉树结古镇的中心广场有一座格萨尔王铜像,高22米,是全国最大的格萨尔王铜像。

  《格萨尔王传》是我国古代藏族社会历史、思想、生活的总汇。它涉及到藏族的宗教、神话、战争、民俗、文学、自然等诸多领域,是古代青藏高原的一部百科全书,为我们了解古代藏族人生活形态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料。其以篇帙浩繁,场景壮阔,结构宏伟,诗文绚丽而与《荷马史诗》、《罗摩衍那》、《罗诃罗多》一起被誉为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并于2009年10月1日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玉树每年的赛马会就是当年格萨尔赛马夺冠延续下来的。格萨尔因此登上岭部落首领宝座,从此带领部落联盟众英雄好汉,南征北战,降妖伏魔,使当地百姓过上了安定富裕的生活。(本文作者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