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其它>>正文内容

山南歌舞艺术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山南歌舞艺术

  山南雅砻是藏民族的文化发祥地之一,该地区的文化艺术在藏民族的文化及艺术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争奇斗艳的藏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歌舞

  羌姆:"羌姆"是至今广泛流传于藏区和蒙古族部分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歌舞表演形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桑耶寺。公元8世纪,桑耶寺建成后,为庆祝佛教在与本教斗争中取得的胜利,莲花生大师创作并排练了这种头戴面具、身穿神服的舞蹈,并在桑耶寺竣工落成的盛典上首次表演。这种舞蹈不久即从桑耶寺传遍雅砻,再传至西藏各地,后又传至蒙古等地。

  藏戏

  卓谐:是一种将长柄扁鼓系于腰间,用两根弯曲的鼓槌打击起舞的广场舞蹈。这种舞蹈在公元17世纪左右就已盛行于雅砻以至西藏各地。该舞蹈除在桑耶寺落成典礼上有过表演并有文字记载外,相传在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仪式上也出现过这种表演。一千多年来,这种舞蹈表演经久不衰,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吉波卓嘎:表演时演员们头戴面具,或赤手空拳,或手执刀剑、弓弩,以各种造型来表现古代壮士们英勇御敌的悲壮场面,很早就流行于雅砻一带。

  藏戏:雅砻是藏戏的故乡。500年前,香巴噶举派高僧汤东杰布为普渡众生集资建桥。为了筹措资金,他把琼结宾顿村的青壮年组织起来进行募捐演出,并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表演形式──藏戏。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白面、黄面、蓝面、黑面四大派系,藏戏也从最初没有一个完整的剧目发展到今天经久不衰的八大传统保留剧目。山南乃东的"扎西雪巴"、琼结县的"宾顿巴"白面具藏戏由于其历史悠久,在藏戏流派中占有重要地位,远近闻名,并成为每年西藏雪顿节的首演节目。此外,还有流传于山南各地的劳动歌舞、婚礼歌舞、酒歌、情歌、丧葬时的"洛朗夏卓"、喜庆场面上的谐钦大歌、庆祝丰收时表演的"雅羌"牦牛舞、月光下篝火旁群众自娱的"果谐"等等,形式多样,色彩纷呈。山南"果谐"独具特色,在西藏全区颇有影响。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