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玄奘故里、唐僧寺、唐僧墓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玄奘故里、唐僧寺、唐僧墓

  在玄奘故里,到处都遍布着他的圣迹。主要有玄奘故居、唐僧寺、唐僧墓、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恭陵、和陵等。当地人很少用法号称呼他,通常都称他为唐僧。走入偃师境内,求人问路若问唐僧的老家,要比问玄奘故里容易的多。

  在我国,提起《西游记》里的唐僧,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玄奘这位唐代高僧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北约1公里处的陈河村。他13岁时跟随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他远游印度,精心钻研佛教经典。17年后,他回到了长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著书译经。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记》、《会宗论》、《制恶见论》等,翻译印度佛经75部,共1335卷,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玄奘故里,到处都遍布着他的圣迹。主要有玄奘故居、唐僧寺、唐僧墓、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恭陵、和陵等。当地人很少用法号称呼他,通常都称他为唐僧。走入偃师境内,求人问路若问唐僧的老家,要比问玄奘故里容易的多。人们习惯这样称呼,因为这样既通俗易懂,又能表现出家乡人的特殊感情。

  玄奘故里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玄奘故居、陈家花园、西园墓地。玄奘故居,坐落在陈河村中部,座北朝南,大体为一南北长方形院落,分前后两院,远远望去,一组具有隋唐风格的建筑群别致优雅。白墙灰瓦在阳光的映照下端庄秀丽,洁白的汉白玉过街门楼和殿前回廊清新洁净。由季羡林先生题写的“玄奘故里”的标志碑矗立在故居门前,潇洒劲秀的碑文为古朴的故居增色添彩。

  穿过门楼,是一座古香古色的院落。后堂慈恩堂金碧辉煌,斗拱飞檐,耀眼夺目。它是玄奘祖父的会客厅,玄奘的父亲也曾在这里研修古文,谈经论儒。东厢房是陈家管家居住的地方。西厢房是玄奘大哥大嫂的书房和卧室。院落中的每间屋子都陈列着玄奘的文物、书籍和他到天竺取经的连环壁画。置身于其间,细细观赏玄类的著作和文物,无不为他往返50000公里,历尽艰险、百折不回的事迹所感动。在东厢房里,悬挂着一幅从石碑上临下来的玄奘取经图,图上的玄奘慈眉善目,双眼平视,呈现出乐观向前、无所畏惧的神态。他身背藏经篓,竹篓的每一格里,都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卷卷经书。藏经篓高过玄奘的头顶有一尺左右,上覆一顶竹笠,竹笠的一端系有一盏油灯,油灯直直地悬在玄奘面前。就是靠了这盏油灯,玄奘才夜以继日地走过了110个国家。这幅图再现了玄奘西行奋斗17载的形象,使人在参观故居时,对这位唐代高僧更加热爱和敬慕。

  陈家花园,位于玄奘故里正南,座南朝北,背靠风凰台,面对玄奘故居,占地面积约1公顷;西园墓地,位于玄奘故里西南陈河村南800米,为玄奘父母的合葬墓地。除上述遗迹景点外,在玄奘故里,还保留有陈家古井、诵经斋、凤凰台、凤凰咀、马啼泉、晾经台等遗迹遗物。陈家古井,现存玄奘故居内西侧,井旁古槐树 、皂角树相抱生长。相传玄奘因自幼饮此井水,智慧早开,终成一代伟人。

  出得玄奘故里,南行百余米,就是安葬玄奘父母的西原墓地。墓地简朴幽静,墓碑是近年新立的。这就是657年正月十三日,玄奘在随唐高宗来到洛阳时,经高宗同意,与自己仅存的姐姐共同为父母迁葬的墓地。

  此外,在玄奘故里,至今还保存有诵经斋、凤凰台、马蹄泉、晾经台等与玄奘有关的诸多遗迹。南距故居4000米处,还有一玄奘寺。该寺又名唐僧寺,初建于北魏,原名灵岩寺。隋大业年间,幼年的玄奘曾多次至该寺听高僧讲经。取经归来后,玄奘曾至该寺看望僧众,改寺名为兴善寺,唐太宗、武则天均赐地重修。明代以后,大约受小说《西游记》的影响,称为唐僧寺。1996年,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来此,提议更名为玄奘寺,并亲题寺名。玄奘寺西边10多米处,为后人建造的纪念性墓冢——玄奘墓园。园内除玄奘墓外,还有玄奘弟子的纪念碑刻数十方。

  玄奘纪念馆占地150亩,投资1500万元,以举世名著《大唐西域记》为题材,再现唐玄奘印度取经史实。馆内设置了“凤鸣陈河”、“净土寺剃度”、“遍访名师”、“西出玉门”、“高昌结盟”、“沙漠酷度”、“密林遇险”、“山寨歌舞”、“天崩地裂”、“阿富汗民俗”、“尼泊尔王宫”、“那兰陀寺”、“印度风光”、“声震五印”、“唐王接见”、“雁塔译经”、“五百罗汉堂”等40个大型场景。采用高科技控制,声光电兼备,游客置身其中,可领略中原民俗,三峡奇景,古城雄姿,塞北大漠,以及中亚、南亚等异国的名山大川,宫廷殿堂,原始森林,佛国风情。

  玄奘生平

  玄奘的前半生几乎消蚀在西行求法的路途上,他的事业成功在对佛典奥理的不懈追求中。而他的出生地就位于今洛阳市东南40公里处的偃师县缑氏镇。

  缑氏之称,由来已久。最早传说此地为西王母修道之地,因她姓缑,故名缑氏。又一说是周灵王的皇妃封邑于此,缑氏由此而来。缑氏镇在古代为缑氏县城,建于隋大业二年(606)。那时的缑氏城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深得北宋欧阳修和苏轼等文人雅士的喜爱,留下了许多壮美的诗篇。唐代的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两任礼部尚书武元衡等亦为缑氏人。隋开皇十九年(589),玄奘就诞生在这个钟灵毓秀的中原小城。

  玄奘本姓陈,他的高祖陈湛,为北魏清河太守;曾祖陈钦,为北魏上党太守、征东将军,爵封南阳郡开国公;祖父陈康,出仕北齐,历任国子博士、礼部侍郎,食邑河南,此后就定居于缑氏;其父陈慧,曾任隋朝陈留、江陵县令,605年辞官回乡,且耕且读,对儒家学说颇有研究,为时人所敬仰。陈慧夫妇共育有四子一女,玄奘最小,原名纬,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名。

  玄奘出生的时代,正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的时代。玄奘一家全都崇尚佛教。他的二哥陈素很早就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做了僧人,法名长捷。玄奘自幼聪明异常,有很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在家族和哥哥的影响下,8岁多就开始诵读佛经,并且在父亲的影响下,养成了广泛研究各种学问的兴趣。除佛学外,他对儒家经典也颇有研究。当时洛阳有许多讲经场所,其中有不少对于佛学研究有很高造诣的大德高僧。哥哥陈素很关心弟弟的学业,经常把玄奘带到洛阳前去听高僧们讲经。久而久之,玄奘遂萌发了出家为僧的想法。恰在此时,隋王朝要在洛阳剃度27名和尚。报名的人有好几百,但在玄奘的努力下,大理卿郑善果破格录取了年仅13岁但悟性极高的玄奘。中国和世界佛教史、地理探险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就这样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此,他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偃师缑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玄奘此后的人生轨迹可以说是尽人皆知:

  617年,玄奘与哥哥离开洛阳,先后游历四川、湖北、长安等地10余年,遍访名山大寺,质疑问难,寻求佛学真谛。在他发现各种佛学流派中所存在的对佛典精神的不同理解后,遂产生了前往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求取真经”、以探求佛学本来面目的想法。但由于当时唐王朝刚刚建立,面临着西突厥入侵的威胁,因此限制私人西行,朝廷没有批准玄奘西行的请求;

  627年,28岁的玄奘与一秦州(甘肃天水)和尚为伴,离开长安,开始了他的万里孤征;

  629年,玄奘经过九死一生,横越玉门关外的莫贺延碛,到达西域高昌国,停留数月,讲经说法,在得到高昌王文泰的大力帮助后,顺利西行,经过了西域20余国;

  631年,玄奘终于抵达印度著名寺院那烂陀寺,在此求学5年;

  636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周游印度,随处求学;

  641年,玄奘在羯若鞠国首都曲女城举行的学术大会上,被推举为佛学辩论大会论主,名震印度。随后,玄奘婉谢了戒日王等印度国王和众多僧俗百姓的恳切挽留,决意回国;

  645年,玄奘在历经千难万险,西行求经18年之后,终于在46岁时回到了长安,受到朝廷和百姓的热烈欢迎。当年2月在洛阳谒见了唐太宗,随后在长安弘福寺开始了规模宏大的译经活动;

  646年,玄奘在弟子的记录、整理下,完成了关于记述西域和印度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游记《大唐西域记》12卷,它是迄今研究中亚细亚、巴基斯坦和印度古代历史、地理不可或缺的书籍;

  648年,唐太宗为了表彰玄奘的功德,亲自撰写了长达700多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由书法家褚遂良书写,刻在碑石上。长安慈恩寺落成,玄奘奉旨入住,专心译经,并于寺内西院开始营建大雁塔,以收藏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佛像等;

  657年正月,唐高宗至东都洛阳,敕命玄奘陪从。玄奘乘回洛阳之机,就近回乡与惟一尚存的姐姐张陈氏晤面。这是他自617年离家后首次回到家乡。在姐姐的帮助下,玄奘至父母坟茔祭扫拜谒,并求得高宗批准,改葬父母坟茔至故居西原,洛阳僧俗万余人参加了迁葬大典,之后返回长安,继续译经;

  663年,玄奘不顾年迈体弱,终于译成了卷轶浩繁的《大般若经》600卷;

  664年农历二月初五日夜,疾病缠身多年的玄奘,终于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与世长辞,终年65岁。

  玄奘故里旅游小贴士

  从偃师县坐中巴车南行约有20多分钟,就到了这个人口不多、颇为安静的中原小镇缑氏。207国道从镇中穿过。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