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医方明>>正文内容

拈花悟怀让养生读张道——代《安康佛教》前言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永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拈花悟怀让养生读张道——代《安康佛教》前言

  张永强

  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是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佛教、道教文化就是其中有机的组成部分。佛、道源远流长,相互融摄,兴衰迭变、绵延至今,形成独特的思想文化风貌,数千年来,以其旺盛的生机和强大的优势,雄居世界思想文化之林,深受世人景仰。

  佛、道思想文化系统,各有根系,互有流变,既标新以立异,又涵化以趋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佛家尊佛性,道家明自然,长期共存,竞长争高,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道家长于玄思宇宙,洞见本根,立论恢宏,气派博大,显示了中华思想文化的智者气象。佛教虽为外来宗教,但经过以儒道思想为主流的传统思想的长期认同与涵化,终于充分中国化。这种趋同,也为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有益的贡献。研究佛、道文化,就是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枝干。很有必要。

  自2006年我主编的期刊《安康文化》创办以来,因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我对张会鉴、李厚之二位先生从久慕大名到日渐熟悉。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编辑他们送来的稿件,对他们的敬重之情日增。二位先生都年过六旬,尤其是会鉴先生身体尚处在大病初愈的恢复期中,但他们仍日复一日地对安康地域文化进行多门类和广角度地梳理、研究、创作。他们矢志不渝的勤奋和努力之程度,常使我和我的同事们感佩不已。我也常怀一种为安康地域文化多存一些史料、多出一些研究成果的紧迫心情,以抢救和扶持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创作。为此,我曾几次真诚地告诉他们,我争取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为安康人民出几本有利于解读和完善安康地域性独特人格核心价值内涵的专著,包括宗教文化研究专著。起初,二位先生兴许对我的允诺似信似疑,哈哈而已。直到年前,二位先生到我办公室征求对《安康宗教文化研究之安康佛教文化》一书封面设计的意见时,我才知悉二位先生合著的书已付梓了。因为经费问题,他们准备申办内部发行书号。我觉得太可惜了,庶几既委曲了作者,也委曲了成果,也把一次宣传安康地域文化成果的好机会丢了。于是,我随即主动提出《安康宗教文化研究》(上·“安康佛教文化”)、《安康宗教文化研究》(下·“安康道教文化”)两本书,列入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二○○七年“安康地域文化研究成果重点扶持课题”,扩大印数,国内公开发行,全国新华书店经销。所有关于申办国内公开发行手续和印刷等费用由我负责筹集解决。委托我单位冯佳随先生为出品监制,直接负责同出版社和印刷企业的衔接。我在一周内与二位先生签署了扶持协议书,他们如释重负。我就背上了筹款的行囊。也许是我筹款的动因和目的本身对安康文化建设所具有的价值,或许是我们在创办《安康文化》期刊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或许是我在筹款的语言表述和文字表述中所流露的真诚感动了对安康文化之根感情深厚的朋友们。我很快基本筹齐了所需费用。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陕西省盐务局长丁义安先生,感谢安康市盐务局长汪小卫先生和该局的同志们,是他们给了张会鉴、李厚之二位先生和我的无私帮助,也是给了安康文化人和安康文化建设的巨大支持。我还要感谢安康市民政局长谭书宝先生和该局的所有领导成员,我只是就这两本书的价值和意义向他们简要陈述了一下,便获得了他们“一定给予经济扶持”的承诺。有这么多人关注生于斯长于斯浸润于斯的地域文化,安康的地域文化之树一定会万年长青。好了,因为感动,把本应由会鉴、厚之先生在后记中表达的意思,让我在前言中先说了。也对,因为我是感动中的当事人。

  话归正题。会鉴、厚之先生是安康的著名文化人,二位先生潜心研究安康文化著述颇丰。特别是《安康文化概览》和《兴安谭丛》四卷,从文化角度研究安康,甄采考索,梳理坠绪,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既体现出学术性,又体现出趣味性,既得到学者赞赏,又受到一般读者的喜爱,实在是于现实,于历史,于所有想了解安康的人都大有裨益的好书。这次推出的《安康宗教文化研究》(上·“安康佛教文化”)、《安康宗教文化研究》(下·“安康道教文化”)两本书,继续保持了这种风格,不仅填补了我市地域文化研究的空白,也为读者开拓了新的欣赏和认识的空间。从发展经济角度看,此书更具济世功能,通过介绍安康的的名刹宝殿,丰富了旅游文化景点,对安康旅游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有力地推动作用。当然,二位先生毕竟不是宗教学专家,他们的着眼点也不是在于系统阐释谈佛,讲经说道,而是立足安康佛道遗存的史料中,分章设节将他们多年搜集、甄别、整理的重要史料介绍给读者。即使这样,细读全书,如入金谷之园,斑斓满目、美不胜收。处世真言,玄妙哲理,可点燃玄思人生意义的智慧火花。这对于研究安康地域文化,构建安康新文化,完善安康人文化人格,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