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绘画>>正文内容

广东省阳春市达摩祖师像的摩崖岩画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29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广东省阳春市达摩祖师像的摩崖岩画

  最近,阳春市春湾镇通真岩发现摩崖岩画一幅,经考证是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像。此画描绘达摩“只履西归”的故事。达摩祖师悠然坐于途中石上小憩,回眸东顾,人物与石壁背景融为一体。画像具现梵相,状若罗汉,额头高广,双目炯然,大耳环,身披僧服。锡杖倚肩,锡杖上端长长的飘带系着的一只鞋,禅意盎然。只履刻意细描,头部及衣着淡彩。线条简括飘逸,气势非凡。画像下端于光绪年间被凿去一块,纵35厘米,横95厘米。

  通真岩洞口位于一座石灰岩的半山上,坐北朝南,上下有两个洞口,洞内可容百人。两个洞口之间是一块横数米、高数丈的岩壁,画像位于岩壁中线。向下1米处,横着一个宽可容行人的石级,是个天然的供台。岩壁最上端是一堵飘出数米的悬崖,由悬崖、岩壁、供台构成天然龛笼的模样。供台南向,相连着一幅约30M2宽阔的石质地面,这是解放后被拆毁古佛堂的遗址。古佛堂是禅寺主要的建筑物,寺名叫德慧禅寺,为隋代已有古禅寺。

  通真岩原名铜石岩,相传唐代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在今阳春春湾这个地方,岩内现遗有刘三姐传歌的歌台。史载,由于刘三姐的歌才和声名影响,宋真宗曾赠“通真”御书,后来铜石岩由此便更名为通真岩。御书藏在刘三姐曾作过居室的一个岩洞内,这个岩洞又称御书室。北宋以来,大理学家、《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等一大批墨客文人,在通真岩留下了丰富的石刻留题。1989年,通真岩以摩崖石刻列入广东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一方石刻是北宋广南东路转运副使许彦先于熙宁十年(1077年)游岩题诗,诗有四句:“壁倚乾宁碣,龛笼大业僧,七年驰使路,两蹑石阶层”。诗的意思是说,他任广东转运副使这七年间,两次游览通真岩,曾读到唐代乾宁年间(894-898年)的一方碑记,又见到隋代大业年间(605-618年)己有的梵僧供像,这两件文物在两次游岩中印象至深。许彦先这时在佛堂看到的供像,也许就是这幅达摩祖师像。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是印度释迦牟尼所传二十八祖的最后一祖,又是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历三年渡海,于梁普通八年(527年)在广州登岸,初居华林寺,驻锡光孝寺,在岭南曾居留过一段时间。后经广州刺史表奏被梁武帝迎见,达摩因与梁武帝语不契机,于是渡江北上北魏国,在嵩山少林寺传禅九年,圆寂后葬于熊耳山,在其圆寂同一年,将衣碎传给二祖慧可。相传,出使西域的北魏大臣宋云后来在回国途经葱岭时,遇见达摩祖师,禅杖上挑着一只鞋。问他何去,达摩说:“回归西天”。宋云回到中原后,知道达摩早已去世下葬了。群臣不信,于是打开达摩坟墓,发现棺材里只有一只鞋。阳春通真岩摩崖岩画里“只履西归”的典故出于这个故事。

  传世的达摩画像多为宋代以下的作品。现存最早一幅“达摩六祖师像”藏于日本京都高山寺,为宋代作品。现存嵩山少林寺一块石碑,纵86.5公分,横69.5公分,阴刻线画达摩祖师像,为金代作品。至于古代摩崖岩画达摩像仍属罕见。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