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世界 从心开始——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和谐世界 从心开始——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5年1 0月23日,世界佛教论坛筹备组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研讨会。海峡两岸四地及新加坡近百位佛教界代表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论坛的主题、进行了充分研讨和交流,一致同意将“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作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该主题恰与胡锦涛主席不久前在联合国6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紧密呼应。本文是在会上所作的总结发言。
为如何办好世界佛教论坛,大家出谋划策、踊跃发言、贡献智慧。发言都很精彩,充满了真知灼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这样的场合,这么多高人和善知识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共商举办论坛大计,令人很受教益和启发,也很受鼓舞。
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研讨会,也是一次动员会,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有这么多高人指点和参与,我们世界佛教论坛这支蕴涵和平和智慧的“火炬”一定会越烧越旺,传遍四方。会后,我们将尽快确定大会的主题和各项分议题,向各国发出邀请函。
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和知名佛教学者今天齐聚一堂,因缘殊胜。听了大家的发言,深受启发,借此机会我也谈几点意见,求教于方家。
紧扣“和”的主题,高扬“和”的精神
这次研讨会上大家谈了很多关于“和”的思想,提出了很多关于如何从佛教中挖掘“和”的理念的建设性意见。很多与会者也都认同首届佛教论坛应该“紧扣‘和’的主题,高扬‘和’的精神”。我个人也认为“和”的精神应该是首届佛教论坛的主旨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和”的思想,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如老子提出“知和日常,知常曰明”;孔子提出“理之用,和为贵”;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是一种东方文明的智慧,是世界思想园圃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一个贡献。
佛教自印度传人中国后,经过两千年的融合与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自然而然氤氲着一团“和”气,蕴涵着一股“和”风。佛教的慈悲、平等、圆融的理念,源自“和”,是“和”的一种表现和形式。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但精神危机、文明冲突、地区纷争,霸权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仍在局部横行,急切需要注入“和”的精神,辅以“和”的智慧。佛教中蕴涵着丰富的“和”的思想源泉,是一座包含“和合”智慧的宝库,我们不能到了宝山却空手而回。世界需要和平,而佛教与和平相伴而行,要积极发扬佛教思想中崇尚和谐、和平的精神和主张慈悲、平等的智慧,为人类福祉和世界持久的和平提供精神动力和理念支持,服务于构建一种多元、开放、包容的世界性文化。
目前,各国佛教界都十分重视以佛教理念改善现实人生,积极致力于文化教育、慈善救济、环境保护、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事业,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关切当前人类困厄的根源,推展佛教理念,发挥慈悲精神,为“文明的冲突”寻找“文明的出路”,是佛教的内在诉求,也是时代的要求。让佛教的和气被全世界吸纳,为世界吹来一股和风,带来一团和气,理应成为论坛的责任所系,目的所在。
面向国际社会,具备世界眼光,突出中国特色
世界佛教论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在祖国大陆召开的第一个宗教多边国际会议,其宗旨是要为世界佛教徒搭建一个平等、多元、开放的高层次对话平台,是要“本着智慧、中道、慈悲、宽容、和合、平等、圆融的精神,抉择正信,弘扬正法,交流分享弘法利生的经验;探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宣示佛教的主张,以求得人心安宁,促进社会和睦,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这充分表明了论坛的国际胸襟。
既然是国际论坛,就要在论坛主题的普适性和代表性、邀请国家和地区的多寡、参会人员的权威性等方面下功夫;就要着力于凝聚全球华人佛教力量,整合全球华人佛教资源,发扬中国佛教优良传统,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贡献一份独特的力量。既要立足中国,又要放眼天下。通过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不仅要向世界佛教徒展示中国佛教大国和文化大国的风范,更要展示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姿态和与世界齐头并进的步伐。
与此同时,作为举办地,一定要凸显中国元素,突出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是指中国内地作为世界大乘佛教中心的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兼容并包的气度和闪烁东方古老文明魅力的特色,是一个正在不断和平发展、吐故纳新、充满生机的特色。世界性是一种延展性,体现一种包容和认同;民族性是一种坚持,体现一种内在的精神和操守。论坛要兼顾二者,令其和谐统一。
集中众人智慧,整合社会资源,和合办好论坛
世界佛教论坛,是两岸四地的中国佛教界,集成大家意愿,共同倡导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喜满乾坤、乐满华人、普利十方、普天同庆的盛事。论坛的举办将真正实现佛教界“佛光普照于世界,法水常流乎全球”的宏大愿望和虔诚祈盼。虽是一件大事、好事,但我们是第一次举办这样大规模的国际会议,经验不足,需要大家的支持与参与。只有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集中两岸四地以及海外华人的集体智慧和力量,群策群力,精心设计,组织实施,才有可能办好论坛。请在座的各位始终给予论坛高度关注,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佛教讲因果,只要我们种下群策群力之因,就一定会结出功德圆满之果。
今天的中国,对外奉行以邻为善、和平共处的睦邻友好、和平外交政策,对内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对中国佛教界“吹送和风,带来和气”的宏愿,作为为宗教信徒和信教群众服务的政府部门,我们十分赞赏和支持。希望世界佛教论坛能为世界佛教共建平台,同住和谐,书写“和”的理念,传达“和”的气息,成就“和”的典范,能够真正成为世界佛教徒的灵山盛会,成为净化人心、化俗导世、呼唤和平的精神高地。
尽快明确主题,发出通知,作出鼓动
大家的讨论很热烈,对论坛的期待、要求、建议很多,不能只是空谈,还得有“妙有”,如办医院、办学校等。聚则一团火,散则满天星。当务之急,是定下地点、时间、主题,特别是主题,要当机对机,当定则定。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必须发出通知;我们不能期待更多的专家,在座的都是专家。大家见仁见智,商定一个相对统一的提法,未必是最好的,但应该是多数能够接受、能够理解,甚至能够欢迎的。
大家对主题有很多种设想,如和合创造新世界;世界需要和平,佛教与和平相伴而行;佛教向往和平,和平需要佛教;佛教需要世界,世界需要和平;共创因缘,共创幸福和平;慈悲和平,四海一家;心灵环保与世界和平;共存共融;大干世界,平等一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等等。
我倾向于用“和谐世界,从心开始”(Harmonious World,begins in
the Heart)这个题目,这也是对今天讨论会上多数人意见的概括。因为今天的会达成了两个共识:不管怎么谈,一是不能离开“和”,二是不能离开“心”。
“和谐世界”,是前不久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纪念60周年的大会讲话中提出的,即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佛教僧团的“六和敬”规则——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对我们的启发是:构建和谐社会,不能空喊,而要以坚定的信念为前提,寻找一切可能之方式和手段,甚至形成规则和制度。进一步说,今天人类精神的提升和社会进步的加速,需要新的六“和”,即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
“从心开始”,诸法意先导,诸法因缘生。北京奥运会展示人类的体魄,上海世博会展示人类物质的成果,而我们的世界佛教论坛的特色在哪里?究竟怎么定位?我看应该是展示人类的精神和心灵。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向外拓展,侧重于关注外在的东西,我们的世界佛教论坛则是要向内挖掘,是向内的一种探求。
这个题目,通篇未见“佛”字,通篇都有“佛”字。对“和”有鲜明的追求(以和为贵,以和为尚)。追求和谐世界,目标容易设定,但路径、方法往往不明,常常可望而不可即,所以有“同一个世界;同;个梦想”的说法。而佛教认为,只有内心平和与安定,才有外在的和谐与安宁。内有不和(不平)的心因,外有不平(不和)的事缘,彼此相互影响,推波助澜,就会形成冲突和纷争。“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经》),只要心净了,佛就在心中。
怎么“从心开始”?
心净佛上净(If one's heart is pure,I's a spiritual land of Buddha),
心安世界安(If one's heart is puiet,I's a quiet of World),
心平天下平(If one's heatr is equal,I's a equal of under the sun)。
佛教的特点,佛在心中。要有自身建设,要从我做起。这个题目,有佛经的出处(但不“唯经是举”),更有现实的关照。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