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九)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1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九)

 

  前面讲了以空性法能净治烦恼的道理,接下来要学习的是以空性法来净治烦恼的方便。

  丁二、明对治净治之方便分三:一、明对治证空性之大义;二、明入彼道之次第;三、明如是得入之果利。

  在这一科里,圣天菩萨阐明以般若空性这个对治法,来净治烦恼的方便。首先阐明以对治法证悟空性的巨大意义,使大家对空性法生起信心;其次阐明入空性法之道次第;最后阐明修般若空性法所获得之果。

  戊一、明对治证空性之大义分二:一、明现前坏实执之大义;二、明究竟得涅槃之大义。

  圣天菩萨从现前与究竟两个方面,来阐明证得空性的巨大意义。现前的意义是能摧坏实执,究竟的意义是能证得涅槃。这些巨大的意义,都需要通过修行空性法才能够成就。

  己一、明现前坏实执之大义

  设问:如果像前面那样进行观察,所有的烦恼都可以被断除,那为何大多数人仍然没有断除烦恼呢?

  答:

  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

  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

  颂文直解

  对甚深义没有信解的薄福之人,对于此甚深空性之法,连怀疑也不会产生。如果有谁对此仅略生怀疑,也将胜伏实执,而摧坏三有。

  释义

  要出离生死轮回,必须要断除烦恼,而断除烦恼,依靠的是甚深的空性法。对于这空性法没有信解的人,就是薄福之人,他们的轮回将没有出期。

  这些薄福之人,从无始以来,一直在作颠倒的串习,因此对如同影像一般的诸法产生了严重的实执,而听到空性,则以为是如同悬崖一样的断灭。因此,当他们听到空性的法,有的根本就听不懂,有的直接就理解成了断灭,因此没有再作思惟,就武断地否定了。他们对于真正的空性法,一点都不会生起合理的疑惑。这些对于解脱的因都已经完全颠倒了的有情,哪里还会有解脱的机会呢?

  如果有福的人,听了空性的教理后,心里生起这样的怀疑:这些万法到底是实有的,还是无实有的呢?从这些道理来看,多半应该是无实有的,是自性空的吧?这种怀疑能引生出合理的认识,因此是合理的怀疑。所以具有合理怀疑的有福之人,听到真正的空性法后,觉得很惊奇,虽然暂时还不能完全接受,但是他们不会武断地下结论,而是会继续去探究。这样他们必定会对空性产生欢喜,从而闻思教理,生起坚固的正见。当正见的力量越来越巩固、增盛的时候,就能断尽烦恼,终止生死轮回的相续,从而获得解脱。

  下面讲修空性法能渐次获得解脱的道理。

  能仁说何法,增长至解脱,

  若谁不重彼,显然非智者。

  难词释义

  何法:即“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的甚深空性之法。

  颂文直解

  能仁导师佛在经中说,这甚深的缘起空性法,在修行中一直增长,直至解脱。若有谁对此法不敬重,显然并非是具有智慧之人。因此诸智者,应当对于空性之义极为恭敬。

  释义

  修行这甚深的空性法,能一直增长功德。佛在经中说:在大乘资粮道以闻思抉择出空性之义,对此在大乘加行道以顺法忍的方式相似修行,因此在一地见道之时,现见自性清净的法性,对于无生之法获得最初的忍。这样的菩萨,从此就见到离垢清净的法界差别,因此从修道二地的下下智慧开始,逐渐增上为下中智慧、下上智慧等等,证德逐渐趋于圆满。其中,在七地末,人无我的证德圆满,而在十地末,法无我证德圆满。在至大解脱佛地之间,布施等的一切相,也以般若度摄持的方式,不失坏而增长。

  导师佛陀在《般若摄颂》中说:“无量盲人无引导,不能见道入城廓,阙慧五度无眼导,无力能证菩提果。”就是说,无量的盲人没有人引导的话,都不可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到达城里。同样地,如果缺少了般若空性慧的引导,布施等前五度也将会像无眼的盲人一样,只能产生轮回的增上生安乐,而无力证得涅槃的佛果。《能断金刚经》中也说:“善现,譬如士夫入于暗室,都无所见,当知菩萨若堕于事,谓堕于事而行布施,亦复如是。善现,譬如明眼士夫,过夜晓已,日光出时,见种种色,当知菩萨不堕于事,谓不堕事而行布施,亦复如是。”“堕于事”就是缺少空性智慧,对事还有执著,这时去做布施等的善行,仍然是如同处在暗室之中,不能产生出世的功德;而证得了空性的菩萨,行持布施等善行时,不会产生执著,就像在日光下,一切都十分明了,因此能产生巨大的出世功德。

  所以般若是佛法的心要,导师佛陀讲法四十年,其中二十二年都在讲般若法门,由此可见般若是多么地重要。所以学佛的弟子都要对般若生起深切的敬重之心。

  接下来讲空性法的究竟意义,即能证得涅槃。

  己二、明究竟得涅槃之大义分二:一、以空力得涅槃之理;二、于彼无胜解则流转三有之理。

  圣天菩萨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明般若空性法的究竟利益。首先论述了为什么证得了空性法,就能证得涅槃的道理;其次论述了为什么对空性法没有胜解,就会流转在三有轮回之中的道理。

  庚一、以空力得涅槃之理分三:一、立空为境之最胜实相;二、明以彼力堪于轮涅进止;三、于彼断诤而结成。

  为什么以修般若空性的力量,就能证得涅槃呢?圣天菩萨首先论述了空是万法的究竟实相;其次论述了以修般若空性之力量,能出离轮回,进入涅槃;最后断除对此的疑问。

  辛一、立空为境之最胜实相

  非不空观空,谓我得涅槃,

  如来说邪见,不能得涅槃。

  颂文直解

  从色乃至一切智智之间的一切法,都住于自性的大空。因此并非在抉择基的见解时,将诸法抉择为非空,而在修道的时候,以诸法无我而修,以此而说我能得到涅槃。在基的时候,将色等法抉择为非空性,而在修道时,却又将色等法的能所二取隐没在法界中修行,这被如来说为是邪见。以这种与境的实相不相应的邪见,是不可能证得涅槃的。

  释义

  有的人心里对万法有很强的实有执著,万法明明是自性空的,但他在抉择基的见解时,总不敢完全抉择为离一切戏论的大空,而要自以为是地把部分或者全部抉择为不空。在修道时,却又不敢违反般若经论中自性空的引导,依样画葫芦地修行,但是这样的修行是不可能有成就的。

  为什么呢?因为佛说具有邪见者不可能证得涅槃,要证得涅槃,是要以正见为前提的。见解中对基的实执没有打破,没有抉择为离一切戏论的大空,这样修的时候,表面上在修空性,实际上还是在实执的邪见指导下修行,这怎么可能证得究竟大般涅槃呢?

  辛二、明以彼力堪于轮涅进止

  “堪于轮涅进止”,意思是能进涅槃,能止轮回,这就是修行般若空性的力量。

  何经说世间,彼即说流转,

  何经说胜义,彼即说还灭。

  颂文直解

  如此的缘故,如来在某些场合,广说世间的自相和共相。为了遮止无因、一因,以及不相应之非因,从无明、行等顺的缘起方式,说了轮回中流转的次第。依靠这顺的次第,能了达苦谛和集谛。如来在另外的场合,主要诠释缘起生以自性空的胜义,宣说由此逆次第而还灭,依于此理,将能了达灭谛、道谛。

  释义

  佛在经中凡是讲到世间的相,诠释的必然是世间的流转之理,即是十二缘起支中从无明到行,一直到生、老死的道理。那么这些诠释了世间流转的缘起,是否与能获得涅槃的自性空无关呢?当然不是的,因为这些缘起的道理,遣除了无因、一因、非因的邪见,完全显示了缘起必然是自性空的道理。所以缘起生,是了达自性空的方便,而离开了缘起生,是无法了达自性的。

  要还灭证得胜义的涅槃,就需要证得般若的自性空。其中,为了证得究竟的大乘涅槃,需要证得一切法的自性空,也就是圆满的法无我;为了自己出离三界,则需要证得五取蕴的自性空,也就是部分的法无我。没有证得无我空性,那么就只能处于轮回,而不能证得涅槃了。

  《般若经》中说:“欲求获得声闻菩提者,当学修此般若波罗蜜多;欲求获得缘觉菩提者,也当学修此般若波罗蜜多;欲求获得无上菩提者,也当学修此般若波罗蜜多。”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也说:“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解脱涅槃道,皆从般若得。”本品在接下来的偈颂中也说:“中应遣除我,后遮一切见。”这都说明了不管要证得大乘还是小乘的涅槃,都需要证得圆满或者部分的自性空。

  辛三、于彼断诤而结成

  对于如此殊胜的般若空性法义,有些人听了之后不能马上理解,提出了一些疑问,于是圣天菩萨针对他们的疑问进行了下面的回答。

  设问:如果一切法都空,那么精勤修道又有什么意义呢?

  答:

  若汝生怖畏,皆非有何为,

  若实有所作,此法非能灭。

  难词释义

  此法:即空性法。

  颂文直解

  如果想,外及内的诸法都不存在的话,那么修道有什么用呢?因此你对自性空产生了怖畏。但是如果作、所作之业、作者以自性有的话,那么即使是此甚深空性法,也不能成为能灭之对治法。

  释义

  实执串习非常深的人,认为万法是以自性真实存在的,然后通过真实的修道,获得自性存在的涅槃。他们觉得,如果万法都没有自性的话,那么实际不存在的修行能有什么作用呢?这样就对自性空产生了怖畏。圣天菩萨回答说,如果万法真的以自性存在,那么以自性存在的法,是不可能被灭除的,这样再怎么用空性法来修行,也不可能灭除自性存在的苦与集了,这反而才是会让人怖畏的地方。

  而正因为万法是没有自性的,而仅是众生的妄想执著增益出来的,所以才有被断除的可能性。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中说:“此中无所遣,亦无少可立,于正性正观,正见而解脱。”在以前讲过的《宝性论》,以及在密续《三布扎》中,也有一模一样的这个偈颂。整个基道果的要点都包含在这个偈颂里了,以前我们也特别喜欢背这个偈颂。就是说,在空性法中,没有可以遣除的世俗轮回法,也没有可以安立的胜义涅槃法。对胜义无自性的法性进行真实的观察,就可以获得远离增减二边的正见,依照这样的无自性正见修行,便能现见真实义、解脱二障,成就正等觉的佛果。

  下面圣天菩萨进一步指出,如果有人贪执空性法,却不喜欢世俗显现中的苦与集,这样是不可能趣入涅槃的。

  若汝贪自品,不喜他品者,

  不能趣涅槃,二行不寂灭。

  颂文直解

  如果不是自性空,而以具实执的世间识衡量,就会贪执自方,而排斥不相应的他方,这样就不能趣入涅槃。因为以贪嗔这二种行,是不可能证得寂灭的涅槃果位的。

  释义

  从世俗的显现这方面来说,虽然众生因为迷乱,可以在世俗中见到各种显现,但对它们产生嗔心,以及对胜义法产生贪心,都是无法趣入胜义涅槃的。因为一方面来说,无论世俗中的苦、集,还是胜义的寂灭,都是没有自性的,对它们产生贪嗔之心,就违背了它们无自性的实相。从另一方面来说,贪嗔本来就是导致轮回的烦恼集,这是轮回的因,而不是涅槃的因。所以想要证得涅槃,就需要具有万法在究竟上是平等的正见。

  无作得涅槃,有作招后有,

  涅槃无碍念,易得余非易。

  难词释义

  作:遮立、取舍的意思。

  颂文直解

  因此,甚深法性中没有遮遣与建立之义,即是以无作如实证悟而得涅槃,而以有作,即有取舍之所缘,将招致轮回的后有。因此,若没有四边所缘的碍念,涅槃将容易证得,相反的话,涅槃将不容易证得。

  释义

  万法都没有自性,所以在甚深的法性中就没有要遮遣掉的,也没有需要重新建立起来的。因此无作是符合实相的,有作是违背实相的。而有情的种种劳作,要么是在遣除,要么就是在建立,所以以有作的方式,只能产生轮回的后有,只有以无作,才能证得涅槃。

  以上讲了以修行空性之力能获得涅槃,下面要讲的是对空性的力量没有胜解的过患。

  庚二、于彼无胜解则流转三有之理

  “彼”就空性之力,对此没有胜解的话,就会流转三有。下面圣天菩萨解释这个道理。

  设问:如果无作将能获得涅槃,那么为什么还要在前几品宣说无常等修法呢,这不是有作了吗?

  答:

  谁不厌三有,彼岂敬寂灭,

  如于自家室,难出此三有。

  颂文直解

  如果有人对三有轮回不厌离的话,他怎么会敬重从轮回中解脱的涅槃呢?譬如,对小小的家也以贪著而难以断除的话,就更难出离此三有轮回了。

  释义

  前面的断除常、乐、净、我等的法,虽然是有作,但对于执著深重的众生来说,却是必要的。因为按照这些方法修行,能够彻底厌离轮回,为能进入方便生的胜义实相作好准备。

  真正的胜义实相中是无作的,确实不需要有前面断除常、乐、净、我等的修法。但是凡夫充满了常、乐、净、我等的执著,如果不放下这些粗的执著,就更不可能放下更深、更细的执著了,就像对自己的小家都放不下,对三有轮回那就更不想出离了,这样就不可能修好方便生的胜义修法。所以这些有作的方便修法,就是修方便生的胜义修法的前行,这是完全应理的。

  有为苦所逼,现见求自死,

  时彼愚痴故,不能趣胜道。

  颂文直解

  有的人被苦所逼,可以现见到他们去自杀。这些人因为不知道取舍,极为愚痴的缘故,不能趣入殊胜的解脱道中。

  释义

  有些人忍受不了病痛、贫穷等的折磨,就去自杀,他们以为自杀了后,病痛与贫穷就都永远消失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苦因是不可能靠自杀来消除的,因此苦果必然还将产生。

  在遭受病痛、贫穷等苦难时,不应该逃避,而应该了知这些苦难自性本空,因此在内心不产生遣除这些苦难的心,也没有对财富、健康等的追求,安住于苦难自性空之中,这样才是有智慧的行为,才能够趣入到殊胜的解脱道中。

返回目录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