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和谐新世界 美好“中国梦”——在“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上的演讲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叶小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和谐新世界 美好“中国梦”——在“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上的演讲

  2006年4月,按照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的提议,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几所大学举办“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从一个国家在迅速发展的转型期,既面对机遇,也面对挑战,无论国家和个人都需要有理想支撑的角度出发,应邀发表了主题演讲。

  中国梦,始于大家都熟悉的《礼运·大同篇》中的一句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中国自古就有追求人类大同理想境界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为实现“大同”的理想孜孜以求。大同的“梦”中有“我”。大同世界,是一个圆满的世界,人人都有相同发展的机会。所谓“大同”,就像一个圆周形,圆形代表均衡、无限的机会。每一个人从圆心出发,都有相同、平等、不可穷尽的机会,只要努力,都可能成为被选择的“贤”与“能”。这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理想境界。(见右图)

  这样的“大同梦”, 的确是美梦,乃“美”之“极”。这样的“大同梦”,的确“圆梦”,乃“圆”之“梦”。“圆”的状态尽管美好、圆满,却只能是人们不断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这种绝对的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将“圆”变成“椭圆”,建设一个虽然不是“大同”,却能“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形成鼓励人们去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样的“梦”,却未必不能“梦想成真”。(见右图)

  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而非“大同”,就是一种“椭圆”。这是指日可待的“中国梦”。

  在13亿人口的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顺利实现,谈何容易。天道酬勤,我们可以加倍努力,以勤补拙;加快发展,后来居上。殊不知,就是这个“加快发展”,却引出了一系列麻烦问题。

  我们不能不严重关注这些问题。

  快速发展引起“双重紧张”

  一是快速发展引起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但快速发展的脚步却不能停止下来。因为就业是靠就业扩大的,富裕是靠富裕带动的,繁荣是靠繁荣支撑的。我们只有一条出路——改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一个选择——千方百计地缓解快速发展引起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而发展必然会引起与环境的紧张,这种紧张的加剧和缓解过程,有其一定的基本态势。如果我们以经济的增长程度为横坐标,以生态环境受到压力和破坏的程度为纵坐标,观察二者的关系,就会看到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发现的“环境倒U曲线理论”或“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现象,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GDP的增高,环境污染和环境压力也由低增高,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随之增长(倒U曲线的左侧);只有人均GDP增长到一定程度,环境污染和压力才能到达临界点或转折点(倒U曲线的“拐点”),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倒U曲线的转折点,开始向倒U曲线的右侧逆转)。

  达到这个拐点需要人均GDP达到的数量,美国是11000美元,日本是8000美元,德国是7500美元,中国人口多、基数大,也要到4000美元。我们现在正处于人均GDPl000美元到4000美元的快速增长阶段,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也正处于倒U曲线左侧的爬坡阶段,且处于一个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相对紧缺的资源环境:

  中国的平均发展成本,高于世界平均发展成本。我们要在保持经济增长势头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减轻环境压力,尽量避免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中国的“十一五”规划明确了两个基本指标:一是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二是通过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持GDP年均增长7.5%,实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这就是要在“倒U曲线左侧”的阶段,缓解因发展提速引起的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把“倒U曲线左侧”的“陡坡”趋势变成“缓坡”趋势。

  二是快速发展引起的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程度,可用反映一国社会财富分配状况的公认指标——基尼系数来衡量。0.3—0.4之间为“正常”,超过0.4为“警戒”。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表明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基尼系数一时尚难降低的情况下,不少人难于安居乐业、安分守己。社会心理处于危险的“冒火”状态。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社会充满诱惑与活力。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社会又处于躁动不安、防不胜防的“多事之秋”。

  对全世界的社会分配状况,难以用一个指标衡量,但明显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正进一步拉大。不平则鸣,穷则思变,太不平就造反,极贫困就拼命。这不仅是国际社会动荡不安甚至发生危机动乱的直接原因,也是当代恐怖主义不断滋生、越演越烈的一个重要根源。

  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双重紧张”,两者之间又相关联与互动。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加剧了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反过来会给人与自然的关系带来更大的张力与变数,由此造成双倍叠加效应。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 ’

  高度紧张造成“双重焦虑”

  一是社会失范的焦虑。国内“社会失范的焦虑”,主要表现为快速发展造成的一系列二难抉择:社会心理压力具有既要促进平等竞争、又要促进共同富裕的双向作用;社会心理预期具有既要参与竞争实现先富一步,又要节制竞争、避免两极分化的双重风险;社会心理互动具有既要靠竞争激发心理活力、又要以协调来融洽心理氛围的双重功能;社会心理取向具有既要求得效率提高、又要求得社会公平的双重使命。(参见下篇《变革社会中的社会心理:转换、失调和调适》)这许多“双重”,在制度规范相对不健全的社会现实中,往往使人无所适从。但人们的心理期望值很高。当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政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有着强烈的期待,同时也引起社会失范的焦虑。这种失范在个人层面,表现为强烈的不幸感,形成越轨的心理铺垫;在社会层面,表现为威胁基本秩序;在意识层面,表现为大众精神低落、漠视理想和未来的心理倾向。

  我们有“二难”选择,世界更是焦虑无奈。从世界范围来看,尽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主流之外暗流汹涌,波诡浪急。环境污染加剧、生态失衡日重;贫富差距拉大,穷困饥饿增生;飓风海啸骤起、莫名疫病流行暴力冲突不断,恐怖袭击频仍。

  二是文明冲突的焦虑。社会失范,要靠社会文明来支撑和重建。但社会失范的焦虑后面,往往弥漫着心理的焦虑、文明的焦虑。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的对立和冲突,正在挑战人类的智慧与文明。近百年来,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扩张,自我中心主义、西方至上主义思潮招摇于世,“单边主义”便随之滋长,与之相抗衡的“恐怖主义”也就相伴而来。“恐怖主义”和“单边主义”相伴而来,各执一端;横冲直撞,相克相生;冲突不断,争斗迭起;恶性循环,几无宁日。“单边主义”和“恐怖主义”相与争锋,造成了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和冲突,有人将之称为“文明的冲突”。美国要改造伊斯兰,这是一个美国梦,这个梦可追溯到11—13世纪,叫做“十字军东征”。9·11事件突发后,布什在一次讲话中脱口而出,要用“十字军东征” (Crusade)打击恐怖主义,遭到穆斯林国家的抗议而不得不道歉。改为“正义无限行动”(Operationlnfinite Justice)。穆斯林国家仍然不满,认为冒犯了真主的权威,遂再次改为“持久自由行动”(Enduring Freedom)。白宫表白此乃总统“口误”,另外通过其他各种途径设法减小和消除消极影响。其实,这个“口误”事出有因,美国有些人总是企图用美国的价值观,去改造拥有13亿人口的伊斯兰世界。当世界提起阿拉伯的时候,是要向他致敬的,可美国就是要去改造他。就算伊拉克有种种问题,由一国去“改造”一国,由一种文明去“改造”一种文明,就是更大的问题。

  记得2003年4月3日,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到国家宗教局拜访我。时值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刚刚打响,我对雷德大使说过这样一段话:

  听说这次战争中,美国的军事家们常提起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孙子。他们是否知道,中国还有一位哲学家叫老子?他们是“只知孙子,不知老子”。伊拉克是有问题,但这些问题应由联合国去讨论、帮助和督促伊拉克解决,也完全可以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美国偏要代替联合国去行使职权,还要诉诸武力。说来也巧,美国5月20日开战,3月17日中国道教协会正在举行老子的纪念会,我应邀到纪念会上讲话,当时我就说:“对正陈兵三千万,虎视耽耽、摩拳擦掌,马上就要向伊拉克发起进攻的美军,我们不妨也说一段老子的话,‘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矣’,小心砍伤你自己的手!”现在美国士兵每天都在伊拉克流血,看来你们已经斫伤手了,后面的麻烦还会更多。赶快停手吧!

  手莫伸,伸手必被斫。美国这只伸向伊拉克的“手”伤得不轻啊,尽管有压倒的军事优势,在伊拉克死去的美国士兵也已超过两千人了。但这个“手”要停下来、收回来,也颇为不易。结果会如何呢?我刚在《洛杉矶时报》上看到一篇美国记者戴维·里夫的文章《美梦落空》,其中说道,“伊拉克战争已经打了3年,现在仍不清楚美国是像许多批评家和记者一直认为的那样输掉了这场战争,还是最终可以避免在伊拉克引发一场灾难。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布什政府战前雄心勃勃的计划——将伊拉克改造成一个现代的民主的中东国家样板——已经失败。”

  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其实是一对孪生兄弟,不是冤家不聚头。美国以强大的美钞、美资、美援、美军为支撑,既要反恐,也要称霸。“美国称霸,越撑越怕”。国际恐怖主义以伊斯兰复兴运动中原教旨主义崛起的大潮为背景,前仆后继,此起彼伏。“世界反恐,越反越恐”。于是冲突迭起,争斗陡生。继纽约“9·11”之后,马德里“3·11”,伦敦“7·7”及“7·21”连环大爆炸,沙姆沙伊赫“7·23”大爆炸……世界一次又一次被恐怖的声浪所震惊。

  由于文明冲突的焦虑,心理承受力越来越脆弱。几幅无聊、卑鄙的漫画,看似一场“口舌之争”或“茶杯里的风波”,却激起十几个国家的抗议浪潮乃至疯狂的打砸烧杀。世界在不断上演谁也难以预测的、冤冤相报的悲剧。

  在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愈演愈烈,屡发不止之时,亨廷顿的哈佛大学同事弗格森教授撰文指出:现代世界的文明之间不仅会爆发冲突,而且更有可能崩溃。(英国《星期日电讯报》2月26日报道)

  文明的破坏是“礼崩乐坏”的无奈,文明的焦虑是“高端焦虑”的悲哀,因为“哀莫大于心死”。人类已几近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高端焦灼和深度忧虑之中。

  积极回应提出“双重模式”

  不可否认,现在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与发展。讲和平,至少从目前来看,世界大战打不起来。讲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人类的前途一片光明。但为什么前面要讲那么多的“紧张”和“焦虑”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面对社会的失范和文明的冲突,我们也不必悲观失望。回应和解决“双重紧张”和“双重焦虑”的“可持续发展观”,就始终贯穿着“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人的平等”这两条主线;人类向自然的索取,必须被人类对自然的回馈相平衡。人际关系、代际关系、区际关系、利益集团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获得互利和谐与共建共享。同时,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也必须有深刻的思考和前瞻的对策。中国对“双重紧张”的缓解之道,对“双重焦虑”的回应之策,是在国内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向世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双和模式”——对内致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呼吁共建“和谐世界”。

  这个“双和模式”,就是不仅要为中国画一个“椭圆”,也要为世界画一个“椭圆”。为便于理解,我们形象地用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概有四种社会形态,如右图:

  这幅图中,一种是“高压社会”——正三角形,少数人在顶端,绝大多数人压在社会的底层,少数人压迫多数人,少数特权阶层享有发展机会;

  一种是“革命社会”——倒三角形,把颠倒的社会再颠倒过来。“革命,就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要整个地翻个过,来它个底朝天,让多数人去踩着少数人,“还要踏上一只脚,令其永世不得翻身”。革命是砸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必须经过的阵痛。但翻过来的“三角”需要逐步变成“随圆”,否则,挤在上端的多数人都“平均地”享有发展机会,但实际上都难有机会;

  一种是和谐社会——椭圆形,更多的人居于中间阶层,都有发展机会;

  一种是理想社会——圆形,每个人的发展机会都是一样的,是为大同。

  理想社会是“大同”,高压社会和革命社会是“大不同”,和谐社会则是“和而不同”。

  “大同社会”——中国喊了两千年,这个梦毁于鸦片战争以来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高压社会”。

  革命,就是把“高压社会”再颠倒过来,成为“倒三角形”的状态。翻身解放了的劳苦大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极大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建设着新社会。“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谁也不能否认,中国巨大的生产力、中国劳苦大众的创造热情,像魔术般一下子就从地下给呼喊出来,调动出来,凝聚起来。我们迅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前无古人的成绩。但有一段时期,我们过于陶醉于迅速取得的成绩,相信我们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虽然三年自然灾害可以让我们挨饿,但是中国仍然搞出了原子弹。我们的理想,是通过“大跃进”,实现“中国梦”,也就是尽快把“三角”变成“圆”。我们自信可以创造人间奇迹,自信很快可以“超英赶美”,自信中国将第一个实现共产主义的“大同社会”。(见右图)

  这哪里是一两位领袖个人的兴奋和激动,这是整个民族的兴奋和激动。这哪里是用一个“左”字可以去简单描述和责备的,这是百年沉睡的巨狮苏醒后,向世界发出第一声呐喊。

  经过一番痛苦的周折,我们才懂得,“革命”,只能把颠倒的三角再颠倒过来。“革命”,并不能代替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当我们前仆后继,英勇牺牲,投身于革命的时候,我们唯一的信念是“造反有理,革命万岁”。当我们已经进入建设的时代,艰苦创业、勤奋劳动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社会长期处于三角形状态,底端大,顶端小,大部分人虽然翻身,均平富、吃大锅饭了,实际上仍处于飘浮在上面的“底端”,这样的状况,大家都贫困,大家都发展不了。长此以往,社会仍会动荡不安。(见上图)

  历史的实践证明,“革命”不能代替“建设”,“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文化大革命”一度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告诫我们,“三角形”变不了“圆”,只能逐渐拉成“椭圆”。邓小平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要打破“三角”的僵局,开始向“椭圆”发展。(见右图)

  现在,中央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是进一步明确、清晰了我们的目标定位:要把“三角”状态变成“椭圆”状态。这个目标看起来比“实现大同”低得多,却现实得多了。要达到这个目标——建设和谐社会,也非常不容易。

  和谐社会需要团结与活力。社会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组成的。社会的和谐首先是人的和谐。如果总是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成见,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是和谐的根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和谐社会需要效率与公平。既要高效率的经济发展,又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一个缺乏公平和正义的社会,肯定不会和谐,所以首先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和谐社会要有矛盾化解和社会稳定的有效机制。要善于应对、妥善处理和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只有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才有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要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切实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跛脚的社会,发展越快越危险,跳得越高摔得越重。

  和谐社会的内涵,就是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环境友好(也就是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和”的精神,对今天缓解“双重紧张”十分有效。例如,工业感谢农业的支持、反哺农业,人类感谢自然的恩赐、回馈自然,不就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吗?中国“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传统,必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得到继承和创新。

  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涉及到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西方世界在崛起的过程中为满足这种需求,以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和奴役他人来掠夺资源。这虽造就了西方世界近代以来的繁荣,也埋下了它与世界其它国家、民族的仇恨。中国显然不能重现西方这条“血与火”、“羊吃人”的发家史,必须走出一条与邻为伴、以邻为善、双和共赢的和平发展之路。但是,谁想因此就欺负中国,强迫已经站立起来的中华民族,再回到积贫积弱、忍气吞声、割地赔款的时代,吞下损害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也是办不到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和谐离不开世界的安宁。中国是在经济全球化、扩大对外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建设。如果世界秩序一片混乱,只有中国“风景这边独好”,恐十白也会“好景不长”。中国决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正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大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大战还打不起来的冷静判断。同样,今天的中国要构建“和谐社会”,也不可能在一个“天下大乱”的世界中“你斗我和”、“你乱我安”。内和而必求外顺,内和而必致外和,“和为贵”就不仅是中国,也应成为世界的追求。

  为此,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庄严发表《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讲话,在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时刻,向全世界郑重提出了“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发表了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当今世界局势的深刻洞察,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关于世界发展的正确主张,是我国一贯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论升华和高度概括,也是中国在内部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时,坚持和平发展,对外部和谐环境的基本诉求。

  由“构建和谐社会”而“建设和谐世界”,“双和模式”便应运而生。这一“双和模式”由中国提出,乃是基于中国经济崛起的同时,正在萌动中的中国文化崛起的端倪初露;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中国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一团和气正在华夏上空升起,一股和风正在神州大地吹拂。昔称“紫气东来”,今有“和气东来”;人叹“文明冲突”,我有“和风西送”。我最近总在写以“和气东来,和风西送”为主题的文章,力图为中国文化阐发“和”的内涵,为民族复兴探求“文明依托”。

  “One World,One Dream",这个共同的梦就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这就是我们所盼望的,为了对内致力构建和谐社会,还要对外呼吁共建和谐世界。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使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只有实现了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类文明才能持续发展。

  以上所谈的结论是,中国正在持续、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实现“中国梦”有三个必要条件:

  ——为了缓和发展引起的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要在“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左侧,把“陡坡”趋势变成“缓坡”趋势,避免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了缓和发展引起的人与人的紧张关系,要在基尼系数一时尚难降低的情况下,把社会心理的“冒火”状态变为“熄火”状态,避免出现社会不稳定;

  ——为了对内致力构建和谐社会,还要对外呼吁共建和谐世界。

  “双和模式”带来圆梦机会

  今天的研讨的主题是“中国梦与和谐世界”,我想改三个字,“我的梦与和谐世界”。“我的梦”应该包含在“中国梦”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梦”的实现必然为“我的梦”的实现提供机遇和条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如前所述,和谐社会,就是要把不稳定的“三角形”拉大,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椭圆”。处于一种椭圆状态,比较合理和现实,这样的社会上下差距缩小,可以让更多的人处于中间状态。且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其成功的概率也增加了。在追求和谐发展的大趋势中,机会将不断增多,不再是过去极少数精英高居塔尖,更不是“倒三角”,大家都飘浮在“上面”吃大锅饭,鼓励懒惰、培养懒汉的时代一去不返了。正像今天会议的主持人吴健民先生所说,当今时代“中国成功人士的规模将是史无前例的”。用“规模”这个词,成功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是一代人;用“史无前例”这个词,就是说无数的机会正在向大家招手。也正像何振梁先生所说,奥林匹克的精神,就是大家可以在一种公平、合理、友好的秩序中激烈竞争,实现“更快、更高、更强”,这就使更多的人可以抓住机会,实现“上升”,能有更大作为的梦想。如果这不仅仅限于是体育精神,而成为全社会的精神,又当如何呢?建设和谐社会,有望在全社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已经居于“椭圆”的“中层”的青年朋友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在一个“椭圆”的社会里,你不妨问自己四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我能上升吗?”“我会下沉吗?”

  不要埋怨,不必嫉妒,也无须仇富。在一个和谐社会里,能够创造提供机会的条件,通过努力,会有更多的机会,成就无数的英雄豪杰。但不努力,还是上不去,还得下来。当然也有人会成为“上不去下不来”的“梁上君子”,但请谨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忠告。

  总之,社会越是趋于“椭圆”,走向“和谐”,就越是能够建立公平竞争的秩序,遵守“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规则。只要你努力,就应该会有机会,就有希望实现梦想。

  这是一个“有志者事竟成”,鼓励人们去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

  这是一个虽然还不能完全做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却能够做到“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的“以人为本”的社会。

  至少在理论上讲是如此,至少从规律上看是如此,至少按概率统计是如此。

  中国有志青年个人的梦想,将在“中国梦”的实现中得到实现。

  “Build a Dream and the Dream will Build you!”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