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构建双“和谐” 佛教勇为先——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而作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叶小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构建双“和谐” 佛教勇为先——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而作

  这是篇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提交的论文。文中认为,进入新世纪,世界面临“双重紧张”和“双重焦虑”。中国提出的化解之道,是“对内致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呼吁共建和谐世界’’的“双和模式”。为此,必须充分调动各万面的积极力量共同努力。佛教柞为有着深刻和谐思想与和平理念的宗教,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作出独特贡献。

  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发展态势,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快速。发展是硬道理,但“硬道理”后面必然还隐藏着一个人们需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察觉、逐渐认识的问题,这就是快速发展必然引起“双重紧张”:一是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集中表现在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上;二是引起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主要表现在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公正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越发强化,高度的双重紧张必然带来“双重焦虑”:一是社会失范的焦虑,表现在个人心理失衡,社会信用缺失等;二是文明冲突的焦虑,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的对立和冲突,正在挑战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面对“双重紧张”和“双重焦虑”,中国经过多年实践,首先提出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在此基础上,对外提出共建“和谐世界”的主张。由“构建和谐社会”而“建设和谐世界”,崭新的“双和模式”便应运而生了。这一“双和模式”由中国提出,乃是基于中国经济崛起的同时,正在萌动中的中国文化崛起的端倪初露,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中国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各方各面都在为实现“双和模式”而努力。

  对内致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呼吁共建和谐世界,双向互动,内外兼修,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智慧,彰显了中国政府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建设性形象。实践和推进“双和模式”,是一项关乎人类社会未来的系统工程,各种文明都要为建设和谐社会添力量,作贡献;各种宗教要为建设和谐世界出主意、想办法。佛教以追求圆满和谐为指归,有着深刻的和谐思想与和平理念,可以为推进“双和模式”作出独特的贡献。今年4月在中国浙江举办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确定“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主题,就是具体体现。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作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是一个凝聚着世界人民共同关切的题目,一个浸润着佛教深邃智慧和不懈追求的题目。恰与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代表人类未来发展方向、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深相符契。充分体现了佛教的宽广视野、深度洞察、弘大誓愿和慈悲心行,体现了佛教勇于精进、敢于承担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佛教的缘起理论告诉我们,宇宙、万物与人类是相互依存,同体共生,不可分割的整体。其精神内核用一个字表达,就是“和”。顺应“缘起”法则,正确处理好人我关系、物我关系以及身心关系,实现各种关系的和谐、均衡与圆满,此乃人类所能达到之最高智慧和境界。基于现代人类的语境,我们称之为“和谐世界”。建设和谐世界是人类历久以来的梦想,更是当今世界的急切呼唤!

  “和谐世界”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对佛教而言,“从心开始”则是途径、方法。实现“和谐世界”需要内外兼修,内有不和之因,外结不和之果。问题在于我们的心灵被无明所遮蔽,不能看清自我和世界的本质。而心灵是转换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枢纽。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从个体到众生再到世界,人们只有从心开始,心净、心安、心平,只有从平常心、欢喜心、无量心开始,用心去沉思,用心去祈盼,心无挂碍,才能无有恐怖,远离颠倒妄想,才能以内心的和平与安宁来带动外界的和谐与安定。

  “和谐世界”要“从心开始”,但观照自心、修正自心还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更要由“心动”而“行动”,在共同关切中制定目标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世界佛教论坛是为世界佛教搭建的一个对话交流、团结合作的高层平台,也是向所有热爱和平的世人敞开的开放的平台。我们希望,世界佛教论坛将“和谐”这个文明间交往互动的黄金规则,作为人类新的文明依托,努力推进建设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的“双和”模式,藉由“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进而实现“新六和”的愿景:一愿培植善心,发乎善行,则人心和善。二愿亲情稳固,爱心充满,则家庭和乐。三愿真诚沟通,平等互助,则人际和顺。四愿各得其所,相安无事,则社会和睦。五愿彼此欣赏,尊重包容,则文明和谐。六愿将心比心,化怨为友,则世界和平。这个“新六和”的愿景,继承和弘扬着佛教“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慈心悲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果说中国提出和推进“双和模式”,是一种顺天应人、自强不息的追求,那么以和合文化为底蕴的中国,就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气吞山河的“地势”、因而能够厚德载物的“坛场”。现在,世界佛教的高僧们把论坛放到这里来举办,正可谓一时千载,千载一时。一团和气正在华夏上空升起,一股和风正在神州大地吹拂,世界的目光正向着这里聚焦。人称“紫气东来”,今有“和气东来”。彼处“文明冲突”,此地“和风西送”。

  (节录,全文参见《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文集》中《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呼吁共建和谐社会》一文)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