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因明>>正文内容

《方便心论》是反逻辑的著作?——(佛教知识论的形成)读后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沈创英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方便心论》是反逻辑的著作?——(佛教知识论的形成)读后
  沈创英(华东师范大学毅授)
  梶山雄一教授在佛教逻辑的研究上造诣甚深,他的论文(佛教知识论的形成) (《普门学报》第十五、十六、十七期译载)令我获益良多,但文中的某些论点却也令我不敢苟同。因限于篇幅,只能就其荦荦大者而言之:梶山雄一教授将《方便心论》说为“反逻辑学的著作”,这是令人难以信服的。下面谨顺著梶山氏的论述思路作一些分析。
  一、关于《方便心论》的著者
  在末版《大藏经》中,《方便心论》具名为龙树所造,然此前诸经录均未说及龙树是此论的著者,只是记此论有二译,第一译出自东晋末年佛陀跋陀罗之手,第二译则由吉迦夜于北魏延兴二年译出。①宇井伯寿在其《方便心论的注释性研究》一书中认为“宋版之说全谬,不足为信”,“此论当出自龙树以前崇奉小乘佛教者之手”,理由很简单,即此论第一品广明八种相时,将“佛正义”界定为卜二因缘,苦、集、灭、道,三十七道品,四沙门果等法,而这样的界定当不为龙树所取。②宁井氏的这一见解后来为一般学者所认可。
  然而梶山氏不同意此说,认为“佛的正义不能够依大、小乘来区分”,而且在列举内、外道诸多“定说”为例证时,其所给出的“佛正义”即使“不是出自著者的自说,亦是无可厚非的” 。
  梶山氏的说法未免有强词为辩之嫌,因为小乘与大乘虽然都持缘起说,但关注的对象和层面有所不同,小乘主张“人我空”,而大乘主张“法、我二空” ,尤其是龙树,按照他的“空、假、中”三谛原理,自不会认可上述侧重于“人我空”的“佛正义”的界说了。
  为厂进—步否定宇井氏的说法,梶山也从《方便心论》中找出二条“反映人乘或龙树空思想”的句段来作例证(《普门学报》第十五期,第60页):
  有人计识是我,以诸行空无我故,非一切行皆定于识。此非道理,行足识因,因无我故,识云何
  我。
  若为愚者分别深义,所谓诸法皆悉窄寂,无我妩人,如幻如化,无有真实,如斯深义,智者乃解等,凡夫若闾,迷没堕落,是则不名应时语。若言诸法有业、有报,及缚、解等,作者,受者,浅智若闻,即便信受,如钻燧籼介,则火得生。
  如言诸法皆空无主,现见万物众缘成故……。
  其实在这三段文字中,只有二、三两段与大乘或龙树所说的“空”有关。但这能说明什么呢?能据此将《方便心论》与龙树联系起来吗?我看不能。何况这其中还包含著一些复杂的因素。如慈齐就认为空论“并非大乘所独有,而且有些内容还寸能是后代加上去的”。③当然,慈齐的话含有猜测的成分,但确实不能完全排除后世增益用例的可能。上述第二、二两例部是论主解释“应时语”的用例,而恰恰在说“应时语”的部分出了问题,按序数,“应时语”位居第六,却窜到第四位“言失”的前面去说厂,这大段文字的移位不知㈩于何因!这样的错乱可能是翻译的失误,也可能是传抄中的失误。文字上既然存在这样的错乱,后世增益用例亦不是没有可能的。但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便心论》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是佛家的逻辑著作,还是反逻辑著作?
  二、关于《方便心论》的性质
  梶山雄一教授说:“此书与《遮罗迦·医道论集》 、 《正理经》不是同一性质的逻辑学著述,毋宁说,它是一部由佛软学者所撰的‘反逻辑学著作’。” (《普门学报》第十五期,第57页)为了说明这一点,他又提出两大理由:第一 、 《方便心论》没有提及五支作法本身,“是著者有意识地不去记载”,“此书并非以记述当时的逻辑学为宗旨,而是为了批判它们才撰写的”。第二、 《方便心论·相应品》 “并非在记述逻辑学的理论,而是对其进行批判”,“通过逆用误难和诡辩来否认逻辑学”。 (《普门学报》第十五期,第63、67、68页)
  梶山氏的上述论点和理由有逞臆之嫌。《方便心论》作为佛家最早的逻辑学专论乃为—般学者所公认,其论法当与《遮罗迦·医道论集》第三编第八章所说的论议原则有不少相同之处,有时连用例亦相似,这说明二者都取材于前人积累的论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取舍和总结而成的。④怎么会一个是逻辑著述,一个倒是“反逻辑”的了呢?仅凭《遮罗迦·医道论集》和《正理经》中正面论述了五支作法,而《方便心论》无此项内容便断言其为“反逻辑”,岂不轻率?须知上述三书毕竟是出于不同学派之手,它们之问虽有相通乃至继承的关系,但在内容上各有千秋,怎能要求《方便心论》必须将五支论式列为专题(>·何况《方便心论》中也说及厂喻,而且还列为八种论法的第一种,其所云与遮罗迦所下的界说别无二敌。如遮罗迦说:一喻就是不管愚者籼贤者对某一事物具有相同的认知·” 《方便心论》卷一也说:“喻者,凡圣同解,然后可说……不知者不得为喻。”二者何其相似乃尔!《方便心论》还将喻分为“具足喻”和“少分喻”两种,只是末作解释,难明究竟,但总是进了一步吧!遮罗迦与《方便心论》关于喻的界说后来被《正理经》所吸收,故1.1.25经说:“实例(譬喻)是一般人和专家具有相同认识的事物。”这也就是“凡圣同解”之意,由此可证,《方便心论》与遮罗迦和正理论的逻辑学说,在性质上是一致的,而非逆反的。
  再来看《方便心论》的二十种柑应是否旨在“反逻辑”。梶山氏认为:“‘相应’虽说相当于‘误难’,但在用法卜则完全相反。” (《普门学报》第十五期,第65页)这一看法是自相矛盾的,既然说“相应”与“误难”相当,又说它们在用法上完全相反,岂个让人莫名所以?梶山氏还说:“《正理经》中的误难是属于针对诡辩错误的反论,而《方便心论》中的柑应,则是作为正当的批判被记述下来。” (同上)这一说法也不符合事实。二十种相应并非都是“正当的批判”,大概只有第五、十二、十六、十七少数几种属于立论者有过,而被难破者子以“正当的批判”;其余则均为难破者所误难的情况。梶…氏曾列表将二十种相应与《止理经》第五卷第三早所论的二十凹种误难加以对照,居然对卜了十一种之多,既然《:这么多定对应的,怎么义说它们在“用法上完全相反”呢?岂非自籼矛盾么?更下要说梶山氏也承认
  《方便心论》的(相应品)是《1《理经》误难理论的先声了!
  其实,《方便心论》作为佛家逻辑的专论,在首颂巾(《大正藏》第二十二册,第二十三页十)即已明言》(旨趣:
  若能解此论,则达诸论法。
  如定深远义,今当广宣说·
  这显然足从方法论的角度立言的,即立论的要旨在“达诸论法”。所谓论法,在当时是逻辑、知识论籼论辩术的总和。各家各派部在运用论法进行论辩,其中也不失诡辞邪论· 《方便心论》的著者站在佛家的立场上,“欲显示善(论)恶(论)诸相,故造此论”。而巳论韦针对问难者所说造论会“(助)长诤论”的话明确指出:“为护法故,故应造论。”这就是说为维护佛教的十法而应该总结正确的论法。论上并概括他所总结的论法云:此论分别有八种义,若有能迪达解其义趣,则能广为其余诸论。如种稻、麦,以水灌溉则嘉苗滋茂;不去梯稗,善谷下生。若人虽闻此八,不解其义,则于诸论皆生疑惑;设有明解斯八义者,决定能达一切论法。
  这里说得最明白不过,《方便心论》所概括的八种论法“决定能达一切论法”,它们是相通的,而不足逆反的。也正足闪为如此,所以《方便心论》并不排斥遮罗迦所总结的论法(遮罗迦是崇奉数论的),也承认胜论的“人句义”为论法,甚至后来被《严理经》所吸收,演化成较为成熟的论法体系。
  三、结语
  《方便心论》的逻辑性质如此明了,为什么梶山氏偏要说它是反逻辑的呢?·原来这与龙树有关。梶山认为龙树是反逻辑的,“如果我们叮以明确《方便心论》在论证方法上与龙树具有类似性或相近的话,就会为前节讨论的《方便心论》的作者及其性格特点等问题提供启示”(《普门学报》第十五期,第册页)。所以除了给㈩前述从反面摭取的两条理由(所谓:㈠没有关于支分的专题论述,㈡相应与误难在用法上完全相反)外,梶山氏又从正面胪列了一些例子来说明《方便心论》与龙树之间的关系。然而遗憾的足梶山所给山的例子并不能说明其所欲说明的问题,卯在《方便心论》中有生囚与了冈的区分,有凹种认识的论述等,龙树在《回诤论》等著作中也有这方面的表述或论述。这样的比照能说明什么呢?梶山意欲通过比照来说明“此书即使出白笼树之于亦不足为怪”,他人则寸以通过这样的比照来说明《方便心论》早于龙树而出,故对龙树产生影响!
  总之,梶山氏给《方便心论》所下的断语缺乏事实依据,不足为训。而宇井伯寿关于《方便心论》的时代及作者的推定,则是颇有说服力的,故为一般学者所认可。
摘自《普门学报》2003年读后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