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涿州云居寺初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卫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涿州云居寺初考
  杨卫东
  (涿州市文物保管所,河北 涿州 072750)
  [关键词]涿州云居寺;云居寺塔;释迦佛顶骨舍利;石经
  [摘要]涿州云居寺有神州钜刹之称,始建于隋唐,辽代最为兴盛,金元至明代屡有修缮,香火未绝,清初开始废弃、荒圮。云居寺塔建于辽道宗大安八年,供奉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塔名为释迦佛舍利塔,辽末在塔侧地下秘藏有石经。
  河北省涿州市老城区的东北部,曾有一座遐迩闻名的古庙,名云居寺。此庙创建至今,已逾千载,今天,在世事流迁和岁月风雨的消磨中,当年的殿堂、僧舍、碑幢等文物,早已澌灭殆尽。庭中唯余一塔,以其隆崇的形制、雄健的身姿,凌空傲立在燕赵大地上,使人在缅怀往昔之际,不禁会对这座古刹的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关于涿州云居寺的详细历史,史籍不载,方志记述也多粗略,故研究者往往有“文献无征”之叹。近日,笔者查阅了一些辽、金时期的金石文献,发现了《涿州云居寺供塔灯邑记》等资料,并结合北京地区的一些方志和金石著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考证,自感略有所得,谨将管窥之见陈述于下,以俟博雅。
  一、涿郡云居 神州钜刹
  关于涿州云居寺的始建年代,史无详载,因此学术界流行有两种意见:一说建于辽代,一说建于唐代。前者依据是寺内佛塔建于辽道宗时期(见金正隆五年《云居寺重修释迦佛舍利塔记碑》),后者依据是清代吴尊盘《登云居寺浮屠》一诗,因其中有句云:“经闻辽代供,碑记唐时镌”,意指当时云居寺塔内供有辽代藏经(契丹藏),而塔旁寺内尚立有唐代刊制的碑碣。从考古的角度看,以上所引的两件资料,均为隔代所记,且非直叙其事,只能作为旁证,凭此尚难断定其始创时间。
  检阅历代《涿州志》,虽对此寺都有记述,但大多语焉不详。如康熙(丁巳)年间编纂的《涿州志》卷三·寺观条载:“云居寺,在州东北隅,内有浮屠,高二十余丈,周围三十余步。”其记述重点在塔,而未言及寺庙的其它建筑和历史。乾隆年间修纂的《涿州志》记述稍详,其卷三·祠庙条载:“云居寺,在城东北隅,有浮图高二十余丈,周围三十余步。有《修建碑记》并《续镌石经记》、《秘藏石经塔记》。”其后的清同治、光绪及民国版的《涿州志》《涿县志》,在记述云居寺时,皆因袭上引二志之文,未见有新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版《涿州志》中,记寺内有辽代碑刻二件,即《续镌石经记碑》和《秘藏石经塔记碑》。虽然,这两通石碑早已毁佚,从题目看,涿州云居寺在辽代曾续镌——即刻制过石质大藏经,而且是续刻——即继前代,也就是唐代。换句话说,该寺不仅在唐代就已创立,而且当时就有过刊刻石经的活动。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古涿州的另一个云居寺,即涿州范阳县白带山云居寺(今北京市房山云居寺)。范阳所属的云居寺位于今涿州市西北20余公里的白带山麓,该地自汉魏以至清早期均隶属涿郡(或州)的领县范阳或房山。范阳云居寺始创于唐贞观五年(631年),隋时称智泉寺,唐以后除云居寺一名外,还有“涿州涿鹿山云居寺”、“涿州石经山云居寺”、“小西天”、“涿州范阳云居寺”、“西域寺”、“石经山云居寺”、“石经寺”等多种称谓。该寺是北方佛教圣地,也是神州名刹之一,以刊刻石经而名闻天下:由高僧静琬法师倡导,寺僧们自隋唐间发起刊制石经,历经唐、辽、金、元至明清,数代相继,千余年间共刻佛教典籍一千一百二十二部、三千五百七十二卷,镌刻石经版一万四千二百七十八石,分别珍藏于石经山的九个藏经洞和云居寺地宫内,被誉为中外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涿州云居寺与范阳县的云居寺同名而并存,且二寺南北为辅,相距不过四舍之地,是否为一寺各院(上、下院),或同时创立,尚须考证。然而,据上引方志中所记二碑题目,可知涿州云居寺与范阳白带山云居寺一样,都进行过刊制石经的活动。
  又新见的辽乾统十年(1110年)《大辽涿州云居寺供塔灯邑记》中有对此寺的描述,可资参考:“涿州云居寺,乃神州之钜刹也,佛事严饰,僧徒骈罗,轮焉奂焉,郁为道场。”记文中称该寺规模宏大,为“神州钜刹”,并说其佛事活动隆重有序,僧徒众多,而且殿堂及佛像美轮美奂,当非溢美之辞。如果确如其述,则涿州云居寺当时的这种地位和局面的形成,绝非短时期所能奠定。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对于该寺兴建年代记述的第一手资料,但仅以上引的一些“旁证”,笔者以为,这座在辽代就有“神州钜刹”之称的云居寺,其兴建时间,应不会晚于唐代。
  二、涿州云居寺的兴圮
  涿州云居寺在辽代以前的情况,因文献无征,我们至今所知甚少,但从发现的一些石刻文献中,可知该寺在唐代曾和范阳白带山石经寺(云居寺)一样,镌刻过石经,并以“通都大邑”的地理优势,成为远近闻名的神州巨刹。有辽一代,是该寺的“黄金时期”,不仅殿堂轮奂、像设庄严、缁素礼拜,而且佛教邑社大兴,寺僧与檀越(佛教信徒)们出资印制大藏经(契丹藏)、镌刻石经,并于大安八年(1092年)建造了释迦佛舍利塔(即今云居寺塔)。到了金代,该寺的佛事活动仍兴盛不衰,邑社组织供塔、供灯,施助行为还在继续[①]。金正隆五年(1160年),重修了佛塔,并立碑记其事(见《云居寺重修释迦佛舍利塔碑记》)。
  元代时,云居寺仍为一方巨刹,时有高僧大德来主持寺务。世祖至元年间,名僧万松行秀的弟子无住大宗师(智广)应邀主持该寺寺务。他在“传持之暇,创建佛殿、僧舍、云堂,绘观音洎祖师像。由中及外,灿然一新”[②]。据此可推知,可能在金末元初的兵革之际,云居寺曾遭到过较大破坏,直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才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与增建。
  有明一代,涿州云居寺仍有过几次修缮。乾隆版《涿州志》卷四碑记条,载有“《重修云居寺塔记碑》,嘉靖十二年,王道撰。”“《重修云居寺碑记》万历壬寅年,冯时行撰。”“《重修云居寺碑》,崇祯十六年,唐諴撰。”虽然,这些碑石早已毁佚,记文亦不传,但通过所记条目,仍可知在明代,该寺有过三次大型的修葺,香火仍盛。
  清代是涿州云居寺的衰落时期,遍翻史籍,不仅没发现有关此寺修缮增建的记录,却读到了一些感喟寺院衰落、殿庭荒凉的诗作。如清前期诗人张问陶,在其《游涿州智度云居两废寺》一诗中描述:
  破殿漏斜阳,螺髻昏鸦据。髡奴以黠奴,势落打包去。临风想云构,楼阁空中塑。实像本非真,盛衰弹指悟。两家墙壁通,一片松荫暮。露坐二如来,遥遥相对晤。旧时门户别,欲辨知何处,塔影自双飞,黄金谁施布。地寒佛不灵,境热僧先赴。世尊妙无心,只向西方住。
  据诗中描述,当时(清初)的云居寺,早已僧去庭空,殿堂颓圮,屋顶破漏,佛像头上落着乌鸦,能拿走的可变卖之物已被和尚们“打包”席卷走了,留下的只有塔影松荫与斜阳向暮,清凉之景,使人低徊不已。溥儒《白带山志》卷十辑清吴尊盘《登云居寺浮屠》诗,也抒发了相同的感慨:“城隅藏两寺,霞表见双塔。闲来云居游,界与智度搭(寺在智度寺前,俗呼南寺、北寺)……经闻辽代供,碑记唐时镌。崔嵬崇释曲,荏苒阅僧腊。”诗中充溢着盛景不复、秋风离黍的情绪。看来,曾有神州钜刹之誉的涿州云居寺,确是废圮已久了。据上引两诗,推测该寺在明末清初的易代战乱中,曾遭到过严重破坏,此后,一直失修,逐渐衰废,至今已三百多年了。
  三、云居寺塔——释迦佛舍利供奉之所
  幸运的是,寺庙的其它地面建筑虽然早已无存,但作为主要建筑的一种,佛塔,却保存下来了,而且时逾近千年,仍比较完好地佇立在涿州古城。
  此佛塔俗称云居寺塔,也称北塔,八角楼阁式仿木构砖塔,六层,高55.69米。塔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年),后经明嘉靖、崇祯年间两度修葺,建筑结构及特征仍保持原来风貌。一层下设须弥座和台基,须弥座上使仿木斗栱和勾栏,其上仰莲承托整个塔身。各层檐下施五铺作斗栱,明间施一朵补间铺作,出斜栱;次间不施补间铺作,正心慢栱为隐刻栱;令栱之上施替木托撩檐搏和椽飞。每层立面显面阔三间,明间二柱为小八角柱形,二角柱为圆形倚柱。四正面明间设拱券门,门楣处做砖雕花饰,四斜面明间为破格直棂盲窗,各面的次间为腰串板式装修。
  云居寺塔由于规格隆崇,以偶称奇(六层檐),形制罕见,多年来为研究者所关注。但由于一是没进行过清理发掘,二是未见相关史料,所以对于建塔的缘起、塔内奉祀的内容、物品等,了解甚少。最近,笔者发现了刊制于辽乾统十年的一方佛教刻石拓本,详审记文,知此石原立于云居寺塔下一侧,今已不存,唯拓本(清中晚期拓印)藏国家图书馆。拓做一纸,据拓知碑身高178厘米,碑阳刊记文,碑阴镌邑会题名,阴失拓。可喜的是,记文不仅对云居寺的历史、规模和兴盛的局面有记述,而且对佛塔的兴建缘起、供奉的情形,有细致的描述,这些对于我们今天了解、研究这座历尽沧桑、硕果仅存的古代建筑,无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此碑记文题为《大辽涿州云居寺供灯塔邑记》,撰述者为崇教寺沙门行鲜,沙门圆融书丹,吴志温刻石。记文如下:
  昔我释迦氏出世也,声教被于大千之界。垂方便门,饶益众生,天上天下,世出世间罔不受赐。灭度之后,迨今二千余载,惟堵波以寘舍利。俾见闻之种,能殖梵福,永出迷津,諯臻觉岸。其大抵也,自炎汉而下,迄于我朝,城邑繁富之地,山林爽垲之所,莫不建于塔庙,兴于佛像。欲令居人,率奉常享,实古今大务也。涿州云居寺,乃神州之钜刹也,佛事严饰,僧徒骈罗,轮焉奂焉,郁为道场,爰降圣迹,兴于是处。昔有高僧,从西土来,之于此地。遂开左臂,取出舍利二粒,乃释迦如来之顶骨也。传授数人,椟而藏之,积有年矣。厥后有百法上人,得而秘之,外无知者,临逝之日,方付与众,接响传声,达于四方。遂使远近瞻礼,高低仰慕,如辐辏毂,不可胜数。其间灵异,何可殚言。是时有寺僧文密,与众谋议,化钱三万余缗,建塔一坐,砻砖以成。中设睟容,下葬舍利,上下六檐,高低二百余尺,以为礼供之所。是以灯邑高文用等,与众誓志,毎岁上元,各揆己财,广设灯烛,环于塔上,三夜不息。从昔至今,殆无阙焉。而后有供塔邑僧义咸等,于佛诞之辰,炉香盘食,以供其所。花菓并陈,螺梵交响,若缁若素,无不响应,郁郁纷纷,若斯之盛也。然而为善虽异,于治亦同。盖从人之所欲,固无定矣。噫!末法之代,去圣愈远。沙门则道眼错昧,檀越则信心寡薄,往往陷于饕餮之者众矣!苟孰能与于此乎?所愿邑众等,承是胜缘,俾资遐福,世世生生,恒跻圣处。今具姓名于碑阴,传之无穷,永垂不朽,以俟来哲,见而迁矣。维乾统十年岁次庚寅朔七日壬申辛时建[③]。
  按记文所述,建塔缘起于该寺昔年(大约应是隋唐时期)来了位西土(印度)的高僧,授众僧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二粒。寺僧们将舍利藏于木匣之内供奉多年。其后传于百法上人秘藏,上人临逝之日,又传付众僧,遂达于四方,引远近瞻拜。到辽道宗年间,寺僧文密[④]与众谋议后,集钱三万余缗,建成此塔。另记中所叙塔“上下六檐,高低二百余尺”的形制,与今存塔状完全相符;又言中设睟容——释迦之像,下葬舍利——即释迦牟尼的顶骨舍利,这就使人们明确了这座佛塔供奉的内容和它的名字:释迦佛舍利塔。
  四、絮语
  “神州钜刹”云居寺虽然废弃已久,仅余一塔,但历史上其居于佛教活动中心的位置优势,使它曾对当时中国北方,特别是今北京地区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过特殊的促进作用。限于史料的不足,我们今天对这座名刹的了解和认识还有许多盲点,尚待深入研考。不过,仅就已知的释迦佛塔和镌造秘藏石经的信息,就足以令人欣喜不已:如果这些珍贵的佛教文物,确如文献所记,今日尚存于塔内或地下,无疑会给世界和中华文明的宝库再添一段琳琅。
  注释:
  --------------------------------------------------------------------------------
  [①] 见清《光绪顺天府志》金石志三。
  [②] 杨少山主编《涿州碑铭墓志》载《云居禅寺无住大宗师道公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21页。
  [③] 按,此记文曾著录于向南先生编《辽代石刻文编》一书,但此书误注碑石原存房山(即古范阳)云居寺,致使许多研究者也因袭误引。
  [④] 按,文密僧,金天会五年《云居寺重修舍利塔记碑》中记“当重熙中,有郡守刘公六符,与寺僧可信、智通、文密等,相谋踵兴,至大安八年,屡有兴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