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日本佛教>>正文内容

天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天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
  一、唐代天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
  天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始于中日两国交往高潮的唐代,这主要是中国佛教天台宗东传日本。天台宗源于北齐、南陈,创立于隋代,鼎盛于唐朝,与华严、禅宗是隋唐时期势力和影响最大的三大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建立,是中国佛教史上真正建立宗派的开始。最早在日本弘传天台教义的是唐代高僧鉴真和弟子台州开元寺僧思托。
  鉴真(687—763),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曾从中国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的弟子、荆州玉泉寺的弘景法师学习戒律和天台教义,因此鉴真实际上是章安灌顶(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岂页)的弟子)的再传弟子。 7 4 4年冬,鉴真第四次东渡日本,从明州(宁波)经宁海,来到天台山国清寺,带去天台宗三大部(指《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等主要佛经典籍(见《唐大和尚东征传》)。754年春,鉴真第六次东渡告成,他在日本大力弘扬天台教义,奏响了天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的序曲。
  鉴真的弟子、台州开元寺(今废,即临海粮食机械厂一带)僧思托,他作为第一位台州高僧,为天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俗姓王氏,山东沂州(山东临沂)人。自幼出家,入台州开元寺,习天台教义。后跟鉴真研习律疏,成为鉴真的高徒。他随鉴真“始终六渡,逾期十二年”(《唐大和尚东征传》),深受鉴真的器重。鉴真东渡日本后,协助鉴真建立唐招寺,并在该寺宣讲天台教义,兼弘律宗(《唐招提寺缘起略集》)为了反击日本旧教派对鉴真的攻击,思托撰写《大唐传戒师名记和尚鉴真传》,驳斥旧教派的谰言。此传已轶, 日本名作家淡海三船于779年写成的《唐大和尚东征传》,就是以思托的《鉴真传》为底本。鉴真逝世后,思托制作的鉴真干漆夹苎坐像,是日本美术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被称为“唐招提派”。今已定为日本国宝,受到特别的珍视和保护。
  鉴真逝世后不久,他播散天台教义的种子,却在日本京都比睿山破土而出。这“一号种子”,就是日本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最澄。
  最澄(767—822),近江国(今滋贺县)滋贺郡人。19岁受具足戒(即正式取得僧人资格)。781年在京都比睿山靖草庵修行,研习鉴真东渡时带去的天台教典,萌发了入唐求法的愿望。804年,最澄带着弟子兼翻译义真,兼坐日本第十二次遣唐使藤原葛野磨吕的使船入唐,当年9月26日,到达台州。最澄向台州刺史陆淳献上黄金与珍宝,陆淳婉言辞谢。最澄只好“卖金货纸”,抄写天台教典。接着,最澄从天台宗第十祖道邃学习天台教义,并与义真受菩萨戒。后来,他又投拜天台佛陇山的行满学习。又从天台禅林寺僧潇然受牛头禅(中国佛教禅宗一派,因法融居金陵牛头山修禅法而得名)。
  805年,最澄学成回国,台州刺史陆淳、司马吴(岂页)等人均赋诗相送。诗题都是《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诗前有序,介绍最澄入唐求法的经过。诗则描绘了最澄功成归国的喜悦心情,并期望最澄回国后能大力弘扬天台宗。这些诗见最澄的《传教大师全集》。最澄回国后,极得天皇的赏识。807年,他上奏朝廷,加立天台宗,当时,把持日本佛教界的旧教派反对创立天台宗,最澄写下《显戒论》、《内证佛法血脉谱》,驳斥了旧教派的非难。
  822年6月4日,最澄圆寂于比睿山中道院,终年56岁。他死后第七天,嵯峨天皇批准在比睿山建立天台宗大乘戒坛,改比睿山寺为延历寺。866年,清和天皇追赐最澄为“传教大师”谥号。这是日本有“大师”称号之始。
  此后,义真、圆仁、圆载、圆珍、慧萼等继承了最澄的衣钵,为发展日本天台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圆仁(794—864),下野国(今枥木县)都贺郡人。15岁入比睿山投最澄门下,深得最澄赏识。838年,随藤原常嗣的遣唐使船入唐,抵达扬州,申请去天台山未获批准。840年5月,巡礼五台山大华严寺,从志远、玄鉴等天台高僧学习天台教义。847年,圆仁携费教经疏等700余卷回国。854年,敕封为延历寺座主,为日本文德、仁和两天皇授菩萨戒,后在比睿山设灌顶台,建总持院,弘传天台宗教义,使日本天台宗迅速得到发展。864年,圆仁逝世,终年71岁。866年, 日本清和天皇追赐“慈觉大师”谥号。
  圆仁不仅发展了日本天台宗,还留下一部史料价值极高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四卷。60多年前在京都东大寺发现,现被定为日本国宝。此书与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游记》,并称为“世界三大旅行记”。这是一部研究我国唐代政治、宗教、文化和中日关系的极其珍贵的史料。
  圆载(?一877年,),幼入比睿山从最澄学梵典,兼习儒学。838年,率弟子仁好、顺昌、仁济等入唐, 自扬州入天台山,巡礼国清寺,将比睿山诸法师提出的有关天台教义疑问题50个,提交国清寺的广修、维蠲二高僧解答,并从二师学习天台宗。843年,圆载令弟子仁好、顺昌回国送“唐决”(即中国天台宗对日本天台宗所提疑难的问题的解答)。圆载在唐颇受朝野人士的尊重,唐宣宗非常赏识他的才能,特诏请他到宫中讲经,赐以紫袍。853年,日本天台宗高僧圆珍入唐,带来日本仁明天皇敕牒,表彰圆载“勤求圣道”,赐以“传灯大师”称号。这是日本高僧生前荣获“大师”称号之始。
  圆载在唐学习40年,与当时著名诗人皮日休、陆龟蒙、颜萱等人关系密切,临行时,陆龟蒙、皮日休、颜萱等人均赋诗相赠。陆龟蒙诗云: “九流三教一时倾,万轴光凌渤(氵解)声。从此遗编东去后,却应荒外有诸生”。
  877年,圆载携回40年来搜求的数千卷九流三教典籍,乘唐商船回国,不幸遇风暴殉难。
  圆珍(814—891),赞歧国(今番川县)那珂郡人, 日本天台宗第五代座主。15岁投比睿山座主义真门下,20岁受戒。32岁时,被推为比睿山真言宗学头。853年8月,他乘唐商人钦良晖之船入唐,至天台山国清寺,从物外高僧学习“止观之教”,抄得天台教义300卷。接着,他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市)开元寺,从良(王胥)学天台教义。856年后,圆珍又至天台山国清寺,在国清寺止观院建“止观堂”,题名“天台山国清寺日本大德僧院”。858年,圆珍携带1000余卷经疏,返回日本。868年,55岁的圆珍被敕封为日本天台宗第五代座主,成为日本天台宗寺门派始祖(山门派始祖为圆仁)。877年,又敕封为御前讲师。891年12月29日,圆珍逝世,终年78岁。927年, 日本醍醐天皇追赐为“智证大师”谥号。
  天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史,还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的观音道场,系日本夭台宗高僧惠萼所开创。据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续日本后记》、《头陀亲王入唐略记》载:惠萼曾于841年、844年、862年三次入唐,至少是两次朝拜过天台山。最后一次入唐,他从五台山求得观音圣像一尊, 由明州(浙江宁波市)航海准备回国,船行到普陀山不能前进,便下船奉像于山结庐供养,渐渐兴建补陀山寺(普陀又名补陀,补陀山寺即今普济寺),今普陀山尚有“不肯去观音院”,相传是慧萼卜庵之地。(见《普陀山志》)
  天台宗东传日本,促使日本由城市佛教向山岳佛教发展,并出现了对天台山的朝拜热。这种友好往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唐代天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主要是:
  文化 日本“智证大师”圆珍,回国时带回20多部诗文集,其中有白居易的《白家诗集》六卷,惠萼亦曾带回《白氏文集》。白居易的诗在日本最负盛名,成为日本上至天皇,下至文人学士竞相摹仿的对象。
  书法 最澄回国时,曾带回《王羲之十八帖》、《欧阳询书法》、《褚遂良集一枚》等17种书法碑帖,促进了日本平安时期书法的发展。
  茶叶 最澄回国时,还从天台山带去天台茶籽,播种比睿山麓的日吉茶园,成为日本种茶的先导。每逢6月4日最澄忌日,日本比睿山僧众在延历寺(亦称为日本国清寺)举行献茶仪式,并采新茶于宫中,作为最澄引进茶种的纪念。
  历法 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僧(张遂),为编制《大衍历》,曾到天台山国清寺求师问学。出天台山,声名大震。 (见《宋高僧传》)他编成《大衍历》后,753年,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从唐带回此书。是年八月,日本改用《大衍历》。一行还是日本台密派的第二祖。当时梵僧善无畏来华弘传密宗,一行根据天台教义加以发挥。后传八日本,形成“台密”一派。他们尊善无畏为始祖,尊一行为第二祖(见《国清高僧传》)。
  二、吴越、两宋时期的文代交流
  自唐会昌法难后,天台宗的教典散失殆尽,而日本和朝鲜的天台典籍却十分完整。天台宗第十五祖羲寂,通过天台名僧德韶建议吴越王遣使日本寻求天台教典。据日本《皇朝类苑》卷78记载: “自吴越王处越海带来一信,谈及天台智者教500卷中缺失多卷,据闻日本存书完整无缺,钱(亻叔)遂令客商出金五百两购求该抄本,以献国王。”(转引中村新太郎《日中两千年》)于是, “去珠复还”,为北宋天台宗的中兴奠定了基础。吴越王钱(亻叔)是一位信佛的人物,为仿效印度阿育王塔的故事,造“宝箧印塔”8400座,中藏佛经分送各国。天庆年间(838—946), 日本比睿山延历寺僧日延(肥前国人)来天台求法,归国时带去一座“宝箧印塔”。 (今日本东京帝宝博物馆藏有此塔),后来, 日本僧人道喜特为此撰写《宝箧印塔记》。此书在中日关系史上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北宋间, 日本僧人来天台山等地求法的有(上大下周)然、寂昭、绍良、成寻等人。
  (上大下周)然(?一1016),俗姓藤原,京都人。自幼出家,学三论,密教等。983年8月,他与弟子成算、嘉因等6人乘宋人陈仁爽商船抵达台州。他们登上天台山,朝拜了山中的圣迹。在台州时达半年之久,翌年3月,在台州使者的陪同下,至汴京(河南开封市)谒见宋太宗。宋太宗礼遇甚隆,御赐紫衣及“法济大师”称号。此事,《宋史·日本传》中记载较详。985年,他携回宋太宗御赐的5000余卷新版《大藏经》(即《开宝藏》),仍由台州乘宋人郑仁德商舶返回日本。曾写有《入宋日记》四卷,今佚。
  源信(942—1017), 日本佛教天台宗僧人、净土宗教祖之一。俗姓卜部,大和国(今奈良县)人。幼丧父,投比睿山师事良源。15岁任讲师,精通显密。他主张“佛教无国境”,986年将所撰《往生要集》三卷托宋商带往中国,由台州商人周文德持赠天台山国清寺。周文德曾给源信写了回信。《往生要集》送到天台山后,深受国清寺僧众的欢迎。并求取源信的画像,供于国清寺。《往生要集》为日本净土宗的重要教典,源信的净土思想为镰仓时期新佛教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1003年8月,源信的弟子寂昭(?一1034)等入宋法。1004年,宋真宗接见了寂昭和他的七名弟子,赐紫袍,授“圆通大师”称号。后游历天台山,谒天台宗第十七祖知礼。把源信委托带来的有关天台宗教义的27个问题,请其答释。知礼惊其造诣之深,遂作《问目二十七条答释》以解之。寂昭后来没有回日本,在中国任苏州僧录司,住杭州吴门寺。《宋史·日本传》说他擅长书法。1034年,寂昭长眠在杭州清凉山麓。他的七名弟子之一念救,在1015年重建天台山大慈寺时,曾任“知识使”(负责筹资的职务),一度返回日本。在得到日本左大臣藤原道长等人的捐赠后,又重登天台山。
  1028年, 日本高僧绍良奉师命以有关天台宗旨的疑问10条,致问于天台宗第十七祖知礼的嗣席广智,并献金字《法华经》为进见之礼。广智详为解答并留受学,三年后,绍良学成归国,弘台教(见《四明教行录》卷四)。
  日本天台宗大云寺主成寻(1011—1081),素有入宋之志。1070年,他上奏朝廷请巡礼天台、五台圣迹。获准后,时已62岁,家中尚有老母,成寻排除干扰,于1072年3月15日,乘宋商孙忠之船入宋,同行有徒众赣缘、快宗、圣秀等七人。他们朝巡了天台山、五台山南北佛教圣迹,历访诸方尊宿。宋神宗赐紫衣,授“善慧大师”称号。1073年,成寻弟子赖缘、快宗、惟观、心贤等五人归国,携回400多卷佛经典籍。宋神宗托其带回《回赐日本国书》并赠予金泥《法华经》。成寻留住中国九年,著有《参天台五台山记》八卷。1081年,成寻圆寂于汴京开宝寺。敕葬于天台山国清寺,并为建塔题称“日本善慧国师之塔”。
  中国的南宋时期,相当于日本的镰仓幕府时代,佛教在日本渐趋大众化。由中国传入的禅宗和依据善导的念佛法门而形成的净土宗等以及由天台法华教义而分衍的日莲各宗,勃然兴起。天台山与日本的文化交流由天台宗文化而转向禅宗文化。
  禅学在日本,以往虽有道昭、道璇、最澄、圆仁和唐僧义安等由唐传入,但禅宗正式的弘传,始于入宋参学归国而首创日本临济宗的明庵荣西。
  荣西(1141—1215), 日本佛教临济宗创始人。全称明庵荣西,号叶上房,通称千光国师。备中(今冈山县)吉备津人。19岁至比睿山学天台教义,并受密教。宋乾道四年(1168)四月,荣西渡海入宋抵达宁波。先访广惠禅寺,旋登天台山,遇日本东大寺重源师,两人同登万年寺(是南宋禅宗活动中心之一),从禅宗大师虚庵怀敞受临济宗黄龙派禅法,并对此“罗汉供茶”作了纪录。同年9月,荣西应重源之约返回日本。1187年4月,荣西再次在宁波登陆。先到杭州后至天台山,重建万年寺的山门和佛陇山真觉寺智者大师塔院。在天台两年内,每逢春夏,荣西到天台茶区考察种茶和采制技术,对民间饮茶习俗作了调查。1191年,荣西学成回国。先后创建圣福寺、寿福寺和京都建仁寺,作为弘扬台、密、禅三宗的基地,并融三宗创日本临济宗。著有《出家大纲》、《兴禅护国论》等。
  荣西归国时,曾带回大量的天台山云雾茶籽,播于筑前国(今福冈县)的背振山和博多的福寺山,还将茶种赠给山城国的明惠上人。明惠上人播茶于(木母)尾山(今宇冶)。后来(木母)尾发展成为日本茶名地, “宇冶茶”被称为“真正的茶”。1192年,荣西著成《吃茶养生记》两卷,宣传茶的提神健胃功能和利眠利食的好处。遂开日本茶道之先声,荣西也被尊为“日本的陆羽(即茶神)”。
  继荣西之后,他的再传弟子道元又是天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的一位新秀。
  道元(1200—1253), 日本佛教曹洞宗创始人。俗姓源,号希玄,京都人。14岁就比睿山天台座主公圆出家,于延历寺戒坛院受戒,遍学天台教义。1214年到建仁寺谒荣西,习临济宗。荣西寂后,师事明全。1223年,与师明全入宋求法。登天台山万年寺,拜谒元(上弋下鼎)住持。历游天童、阿育王、径山等著名寺院。后于宁波天童寺师事长翁如净。如净是中国曹洞宗第十三祖,曾住持台州瑞岩净土寺(今浙江黄岩县)多年,又从台州瑞岩寺调任宁波天童寺住持。道元从之受法,随侍三年。得法衣及《宝境三味》、《五位显法》等回国。1233年在日本深草建兴圣寺,为日本最初的禅堂。1243年,在越前(今福井县)开创永平寺,后成为日本曹洞宗大本山。卒后, 日本孝明天皇赐“佛性传东国师”谥号。著有《正法眼藏》、《永平清规》等。今有日本学者村上博优数访天台山,追寻荣西、道元遗迹,撰有《天台山平田万年寺遥拜记》,《云游的足迹》等书。
  自荣西、道元来天台山求法之后,其弟子法裔出现了寻访祖根的“朝拜热”。
  荣西法孙圆座辨圆(即圣一国师),1225年入宋,受天台教于杭州天竺寺的柏庭善月,后登径山,嗣法于无准师范。1241年回国,开创东福寺,弘扬教禅一致之学。他在天台山带回茶种,播于日本静冈,开静冈种茶之先声。1988年3月,静冈电视台还到天台山拍摄了《茶叶之路》的专题片。
  圆座辨圆弟子无关普门,1251年入宋,在宋参学12年,得法于无准师范弟子、杭州净慈寺的台州黄岩籍高僧断桥妙伦,1262年归国,开创南禅寺。无象静照,1252年入宋,登径山、师事石溪心月,历游天台、天童、净慈诸刹。1262年归国,开创佛心寺。道元弟子彻通义介,1259年入宋,参径山、天童、天台,曾登历万年寺,画下万年寺的平面图,此图保存在村上博优的《天台山平田万年寺遥拜记》书中。
  日本律学方面, 自鉴真东渡,曾一度兴盛,后渐趋衰微。1199年日本高僧俊(左亻右上艹下及)与弟子安秀、长贺等入宋,历访天台、雪窦、径山等两浙名刹,学律兼习天台教义和禅学,在宋10年。1211年携2000余卷典籍归国,开创泉涌寺,重兴日本律学,被誉为“天台律宗的中兴”。
  宋代中国天台宗的教义也先后对日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宋代起,天台宗兼弘净土宗,出现“教在天台、行归净土”的局面。从知礼起就很重视智者大师的《观经疏》,用天台宗“观佛三味”的理观方法来组织净土宗,并结念佛净社。由唐宋传入日本的净土念佛法门,也逐渐得以发展。12世纪初,出身于日本天台宗的高僧良忍、法然、亲鸾、日莲等,分别创立了日本圆通念佛宗、净土真宗、日莲宗。日莲宗又分衍出许多新的流派,它们的兴起,使佛教与日本文化习俗融合在一起,更趋于大众化。
  三、元明清时期的文化交流
  元代初期,中日友好往来曾因元世祖东征而一度中断。重新打开14世纪中日文化交流友谊之门的则是台州籍高僧一山一宁。
  据《一山国师妙慈弘济大师行记》、《元亨释书》卷八、《定海厅志》、《普陀落迦新志》记载:
  一宁(1247—1317),俗姓胡,号一山。台州临海人。出家后先在临海鸿福寺师事无等融公,后入四明山从普光寺处习《法华经》等,又受律宗及天台教义。元成宗铁木耳即位后,决定恢复中日睦邻关系。就派时任江南诸路释教总统一山一宁出使日本。出使前,元成宗又赐“妙慈弘济大师”称号。
  1299年3月,一山一宁和弟子石梁仁恭及曾到日本游化过的平山万寿寺禅僧西涧、士昙等,乘坐日本商船到达九州博多港,受到日本朝野人士的欢迎。初居伊豆(今静冈县)修禅寺,后历任建长、圆觉、净智及京都南禅诸寺长老。一山大师博学多才,又工书法,因此交游十分广泛。日本后宇多天皇曾下诏关东,邀他住京都南禅寺,亲询法要。对一山大师访日,澄清了元廷的本意,促使中日战争状态的结束。他留居日本18年,为日本佛教界造就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人材。1317年10月,一山大师圆寂于日本京都南禅寺。一山一宁患病时,后宇多上皇亲往省问。花园天皇赐予“一山国师”谥号,并敕令建塔纪功。塔祠在南禅寺,又赐“法雨”匾额。亲撰“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的像赞,以表达一山大师的怀念之情。花园天皇还特派日本高僧月山友桂专程护送一山大师灵位来中国,安放在宁波阿育王寺。他在日本所传的禅学,其法系为日本禅宗24个流派之一,号“一山派”。1989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编《临海县志》为立其传,以示纪念。
  一山大师圆寂后,他的高徒龙山德见、雪村友梅、无著良缘、嵩山居中、东林友丘等,都曾入元寻师求法,礼拜祖庭,归国后各化一方,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详见《中国佛教》第一辑,王辑五《中国日本交通史》)。
  元代天台山除国清、万年诸刹外,华顶善兴寺(即华顶寺,今为华顶林场部所在地),也是日本僧人朝巡之地。当时,台州仙居籍无见先睹住持该寺,声显海外。据村上博优《天台山平田万年寺遥拜记》载:在他住持该寺期间, 日本临济宗、曹洞宗名僧(不含随行者)求道问法于无见先睹的有:
  孤峰觉明, 日本临济宗法灯派僧人。1311年入元,诣天台无见先睹、天目山中峰明本等名宿。归国后,创云树寺于出云(今岛根县)。 日本后醍醐天皇、后村上天皇皇后亲受其戒。赐“国济国师”、 “三光国师”称号。
  祖继大智, 日本曹洞宗明峰派名僧。1314年入元,历谒天台无见先睹、古林清茂、中峰明本诸禅师,在元十年。归国后建祗陀寺于加贺(今石川县)。
  别源圆旨, 日本曹洞宗宏智派僧人。1320年入元,谒华顶无见先赌、古林清茂、中峰渚宿,在元10年。1330年归国。
  不闻契闻, 日本曹洞宗宏智派名僧。1326年入元,巡游天台华顶、杭州灵隐、净慈诸刹,历访各方尊宿。1330年归国,历任静冈县清水市兴津清见寺、镰仓圆觉寺、建长寺住持。
  古先印元, 日本禅宗名僧。1318年入元,历事天台华顶无见先睹、古林清盛、中峰明本等,1326年邀同中国僧人清拙正澄赴白弘化。历主诸大名刹,为普应寺、长寿院之开山。明文学家宋濂为之撰塔铭。
  寂室元光, 日本临济宗大觉派名僧。1320年,与可翁宗然,钝庵俊同时入元,历参华顶天见先睹,元叟行端(台州临海人,元代著名诗僧,顾嗣立的《元诗选》辑有其诗集《寒拾里人稿》。因唐代诗僧寒山、拾得隐居台州,行端亦是台州人,故自称“寒拾里人”)等诸德,1326年归国,为永源寺开山祖。
  古源邵元, 日本临济宗圣一派(即圣一国师圆尔辨圆)名僧。1327年入元,谒华顶、天目、龙山、五台诸山,在元20年,长于文学,曾撰《息庵禅师行道碑文》、《新(扌然)玉佛殿记》等。归国后任大圣、等持、东福寺住持。
  友山士(亻思), 日本临济宗圣一派名僧,1328年与正堂士显同时入元,历诣天台华顶两浙名宿。在元17年,1345年归国。
  还有日本临济宗圣一派僧人正堂士显,于1328年入元,诣华顶无见先睹等名僧。1364年,又有日本僧人观中谛八元求法,来到台州。因遭时乱,遂暂留而归,著有《青嶂集》。
  明清时期, 由于“闭关自守”等原因,天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已非往昔可比。比较著名的明代天台教僧无逸克勤出使日本及清末日本学者南条文雄的来访。
  元末明初,相当于日本南北朝代(1336—1393)。 日本南朝太宰府怀良亲王曾遣日本人祖来至中国修书通好,于1371年到达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即命禅僧祖阐、天台讲僧无逸克勤(克勤为元代天台宗高僧澄性湛堂的法裔,时任南京瓦官寺住持)等送祖来归国(《明史·日本传》)。1373年抵达日本九州时,怀良亲王已出奔,新任地方官怀疑祖来乞师中国,就把克勤等拘留在九州太宰府。后经京都王朝得悉此事,遂派舆马来迎。足利义满欲请祖阐、克勤等主持天龙寺。因未得到明太祖之命,克勤等只为日本僧俗宣讲佛法,并与日本五山僧侣交流诗文,为他们诗集作序,对“五山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374年5月,克勤等回南京。明太祖以其不辱使命,给以嘉奖。并令华毅(克勤之父)给克勤蓄发还俗, “加冠出仕”,后封为考功监丞(见明·宋濂《送无逸勤公出使还乡省亲序》及《日本梦窗正宗普济国师碑铭》)。
  与日本有交往的还有一位台州籍名僧无愠。无愠(1309--1386),俗姓陈,临海人。从少师事元叟行端(亦临海人)。居台州瑞岩寺(在黄岩县,今废)时, 日本怀良亲王仰慕他的声望,于1374年遣使请往日本传教,明太祖把他召到南京,但无愠却以年老多病加以婉辞。后卒于四明唐岙山(见明·黄宗羲《四明山志》卷二)。
  此外,明代中叶, 日本天台宗名僧智惠来天台山求法,归国时从桔乡台州黄岩带回蜜桔苗木,从此,黄岩蜜桔在日本繁衍生根。
  清代天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有中国天台宗名僧敏曦(1827—1899),他曾去日本教
  察佛教。归国后曾住天台佛陇真觉寺、苏州报恩寺,著有《苏州报恩塔寺志》。 《苏州府志》有传。
  南条文雄(1849—1927), 日本佛教净士真宗大谷寺派佛教学者。幼名恪丸,美浓(今歧阜县)人。23岁时为越前僧人南条真兴养子,改称南条。通汉诗,常作汉诗代替日记。1876年,大谷派本愿寺送他去英国留学。1884年回国,任东京大谷教授。1885年,任东京帝国大学讲师,教授梵语,为日本大学教授梵语之始。1887年访问印度,巡礼佛教圣迹。归国途中,特地来到天台山高明寺,抄写相传是智者大师所传的贝叶经。与人合编《大日本佛教全书》、《硕果诗草》、《怀旧录》等,还与凯伦合作校订天台宗的主要经典《梵文法华经》。民国初年,还协助中国佛教学者杨文会搜求中国已散失的佛经。为晚靖至民国初年的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建国以来的文化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日邦交虽未恢复。但是,天台山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却远胜元明清三朝。
  1957年9月, 以全日本佛教会长高阶陇仙为团长,以日莲宗管长增田日远等为代表的“日本佛教访华亲善使节”18人,访问天台山。增田法师将一尊日莲上人雕像赠给国清寺作为纪念。该团参加国庆观礼,其中四人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64年4月, 日本日莲宗务长西川景文与净土宗名僧大河内隆弘等,为在天台山国清寺举行的日本慈觉大师(即圆仁)圆寂1100周年纪念法事,来到天台山。在纪念法会上,赵朴初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将微楷精书的《法华经》,赠与日本天台宗总本山延历寺作纪念。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后,天台山与日本的交流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75年10月25日, 日本天台宗友好访华团13人,在总本山延历寺座主山田惠谛的率领下, 由赵朴初陪同来到天台山。此后90多岁的山田惠谛座主,又分别于1982年10月、1985年10月两次访问天台山。并在国清寺内建造了祖师碑亭,内竖智者、行满、最澄三座巨碑, 以作为天台山与比睿山的永恒纪念。
  1987年7月, 日本大正大学讲师多田孝正又率170余人,访问天台山,纪念日本天台宗开创1200周年。
  现日本天台宗信徒有三四百万,办有大正大学、睿山学院,刊物有《天台宗报》、《睿山学报》、《信徒必携》等。寺院有3200多所,教会有250多所。
  除日本天台宗外, 日莲宗和日莲宗新教派立正佼成会、创价学会、曹洞宗的法系也往来频繁。日莲宗在国清寺内新建了“妙法莲花经幢”,立正佼成会长庭野日敬在80年代曾多次访问过天台山。1988年4月, 以菊田昌代女士为团长的立正佼成会访华团,又朝拜了天台山圣迹。创价学会在国内外有会员1710万人,其政治势力是日本公明党。1972年, 日本公明党竹入义胜委员长,连续三次来访中国,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接见他。为恢复中日邦交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睿台承相照,万古兄弟情”,赵朴初先生的两句名诗,道出了长达1000多年天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的真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