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西藏佛教简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西藏佛教简介

  一
  在佛教传入之前,西藏盛行苯教。一直到最近,西藏仍有苯教研究中心。苯教最早还不是一个有力的宗教,后来深受佛教思想和法门的影向。公元第八世纪左右,弃宗弄赞王将佛教引进西藏。此后,佛教稳定的广传开来。其间,许多印度学者来到西藏,翻译经典、密续法本和论疏。
  公元第十世纪朗达磨王在位期间,大肆毁佛,但不久佛教即告复兴,在藏西和藏东宏传;印度和西藏学者又忙着翻译佛经。随着西藏佛教学者增多,入藏的印度学者逐渐减少。
  因此,在西藏佛教的后期,就脱离印度佛教后期宗派而独立发展,虽然它仍保留佛法的基础。就其核心思想而言,西藏佛教从未在西藏喇嘛手中遭受更改或增加。他们的论疏都有明显标记,为了权威起见,他们都会引用佛陀的主要教法或印度学者的著作。因此,如果认为西藏佛教有别于原始的印度佛教,或把西藏佛教称为喇嘛教,这是不正确的。
  四圣谛
  佛陀说:“这是苦谛;这是集谛;这是灭谛;这是道谛。”他也说:“了解苦的性质; 断除苦的原因;证得苦的息灭;修持真实的道。”“了解苦,虽然没有什么好了解的。断除苦的原因,虽然没有什么好的断除的。真诚追求苦的息灭,虽然没有什么好息灭的。修持灭苦的方法,虽然没有什么好修持的。”这是四圣谛的因上见、道上见、果上见。
  公元第三世纪,印度哲学家龙树宣扬中道哲学,后来成为大乘佛教各宗派的中心思想。根据中道教法,“苦谛”:苦来自生死轮回,轮回则是无明所引生的业报;“集谛”:业和无明是苦的真实原因;“灭谛”:业和无明的完全消失;“道谛”证得灭谛的道。
  小乘
  为了证得涅槃,必须修持四圣谛。小乘和大乘代表修道的二个思想宗派。小乘只求自己证入涅槃,行者必须生起出离心,勤修戒定慧,以清静无明和无明的因,最后证得涅槃。修行的过程分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证道。
  大乘
  大乘行者旨在证得究竟涅槃:成佛。成佛不只是为了自己,还为着一切众生。大乘要发菩提心,悲智双运。大乘道几乎与小乘道相同,但也修六度等方便,藉以净除无明和烦恼,究竟成佛。大乘的修行过程,也和小乘一样分为五道,但有质上的差别,强调利益一切众生的动机。证得涅槃的小乘人,终必增上成佛。
  密乘
  以上所言属于经乘,是修密乘的基础。西藏佛教在介绍密乘教法之前,都非常小心。上师都要勘验某一教法是否佛说。具格上师会先诉诸逻辑分析,并以经验检验,才肯定某一教法真实不虚,而后采用。这个过程是必须的,因为许多非佛教密法表面上类似佛教密法,极易混淆。
  密乘分四等,法本相当多,不及备载。质言之,恶业是苦因。恶业来自无明,无明则是未调伏心的产物。所以,心必须用修行加以调伏和控制,才能停止恶念的流动。观心可以止息恶念和妄想。
  住心于外境也可以减少妄念,这时需要强大的念力。佛像被发现是最合适的所缘境,结果产生密乘的许多佛像。修行的进步,有时是藉助坚强的信心和恭敬心;但大体说来,还是要透过理性的力量。修密乘的超越道者,理性本身可以启发感人甚深的信心。
  佛教修行梗概
  佛教修行的圆满,不仅靠表面的改变,如出家或诵经。甚至于连这些活动是否可以称为修行,都还有待商榷,因为修行必须修心。如果心态正确,一切行动和语言都可以是修行。但如果缺少正确的态度,亦即不知道正确的思考,纵使一辈子都花在出家读经上,还是一事无成。所以,佛教修行的第一要件就是转念。修行人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深信因果业报,培养利他心。
  真诚发心出离世间法,可以带来大喜悦。许多西藏佛教的修行者,以这种方式出家,拥有无法描述的身心满足。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出家,因为出家需要极大的牺牲。我们能够为一般人设计什么样的法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在家也可以解脱成就。俗话说得好:“不修心,即使山中闭关,也只是造地狱因。”
  有一个古老的西藏故事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多隆的喇嘛,远近驰名。一天,他看到有一个人在绕塔。“你在绕塔,很好,”多隆说:“但如果你能够修行,不是更好吗?”那个人就对自己说:“既然如此,我最好读经。”于是他就开始勤奋读经。一天,多隆又见到他。“读经当然很好,”多隆说:“但如果你能够修行,不是更好吗?”
  那个人想:“读经似乎还不够好,打坐如何?”不久之后,多隆看到他在打坐,就说:“我承认打坐很好,但如果你能够修行,不是确实更好吗?”
  那个人被搞胡涂了。“你所谓的修行是什么意思?请你告诉我如何修行。”
  “把你的心,从世间转到修行。”多隆告诉他。
  简单说来,佛教的修行就是戒定慧三学。
  增上戒学
  戒是一切修行的基础,它有很多层面。戒以不作十恶业为基础:身三、口四、意三。
  身的三恶业:
  一、杀生:直接或间接杀生,上自人,下至最微小的昆虫。
  二、偷盗:直接或间接未经同意就偷取别人的财物,不论价值如何。
  三、邪淫:不适当的性交对象或方式。
  口的四恶业:
  一、妄语:给别人假的或错误的劝告,讯息或肢体暗示。
  二、两舌:破坏团结,加剧分裂。
  三、恶口:使用粗暴和辱骂的语言。
  四、绮语:出自贪嗔的无意义语。
  意的三恶业:
  一、贪:希望拥有别人的财物。
  二、瞋:想伤害别人。
  三、疑:怀疑有关轮回、业力和三宝的教法。
  定学
  禅定帮助行者制心一处,增长“心的宁静”。禅修的方法:心不攀缘外境和不起妄念,因而变得不动、稳定和宁静。这种心可以放松地专注于任何善法的所缘境上。
  让心宁静的要件有很多。简言之,弥勒菩萨认为行者要避免五种过失,发展八种内观的心。
  五种过失:
  一、昏沉:对禅修无趣。
  二、失忆:遗忘禅观的所缘境。
  三、散乱:分心,通常是贪。
  四、掉举:无法预防散乱。
  五、妄想:想象性的干扰,使用假的对治方法。
  八种内观的心:
  一、深信心:深信禅定的功德和识别过失的能力。
  二、真诚心:真诚希望禅修,并有能力禅修。
  三、安忍心:毅力和欢喜心。
  四、柔软心:身心柔软。
  五、精进心:努力住心于所缘境。
  六、警觉心:察觉任何昏沉或掉举的征兆。
  七、对治心:一察觉散乱就立刻予以对治。
  八、轻安心:一达成目标就放松对治。
  九住心:
  一、内住:住心于所缘境。
  二、等住:努力延长专注。
  三、安住:心若散乱就立刻察觉,并将心带回住于所缘境。
  四、近住:清晰觉知所缘境之细节。
  五、调顺:了解精进之功德而精进不懈。
  六、寂静:去除任何对禅定的负面觉受。
  七、最极寂静:去除干扰,令心等待。
  八、专注一趣:发展专注到最高极限。
  九、等持:不必藉助忆念或作意而能任运等持其心。
  慧学
  慧学旨在发展二种智能:
  一、世俗智:了解诸法相对性的智能,即经验性的知识。
  二、胜义智:了解诸法绝对性的智能,即超越性的知识。
  此处特别简介另一种智能:摧毁恶戒、俱生烦恼和非俱生烦恼的空性慧。
  空性
  空性是一切诸法的终极实相。空性既不受诸佛之力的影响,也非依于众生的业果。空性只是存在,遍布一切法界。因此,一切法自性空。经云:「诸佛出不出世,法性毕竟常空。」否定永恒的自我和独立的存在,即是空性。

  二
  佛教传统上有小乘、大乘之分。就后来的发展而言,前者以信奉巴利语圣典的东南亚上座部为代表,后者则包括依汉译佛典发扬的远东佛教和以藏文释典为主的西藏佛教。这三系传至今日,已弘扬到全球,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普润五洲众生心灵。
  涵摄大小乘
  公元七世纪起,佛教由印度、中国、于阗等地传入西藏,历经前、后二弘扬期,在无数译师、行者、学者、艺术家与施主的努力下,变成了西藏文化的主流,进而也成为蒙古、不丹等诸多民族的主要宗教。拜历史、地理条件之赐,西藏佛教所接受的是整体的印度佛教,换句话说,无论是译出的圣典抑或传进的法门,都包括大乘跟小乘(即声闻乘),只不过普遍视大乘尤其是中观为究竟。
  至于小乘的部分,以出家僧尼持守的戒律最为明显。所有西藏的出家人,不管他属于那一派,受的都是根本说一切有部传承的戒,也就是就僧尼的戒法而言,出家人是声闻乘行者。此外尚有「念无常」等诸多小乘法门,在所有西藏佛教的宗派中,都是在家、出家一切弟子共同的入门工夫,是修习大乘不可或缺的基础。而大乘的教义和法门则分成经、续两个部分,也就是所谓的波罗蜜多乘和金刚乘。前者主要讲菩提心的培养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能等六度的修持,后者则必须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修的,以本尊法门的行持为特色。
  显密并圆融
  西藏佛教既然包括了声闻乘、波罗蜜多乘和金刚乘,且将整个佛法融会成周密的体系,就并不是“密宗”一词所能涵盖,更不是披着红黄色佛教三衣的外道。它是释氏三大系之一,代表一个历史悠久,多元丰富的佛教文化。西藏佛教文化把灿烂的宗教美术、严谨的逻辑训练、山洞里的苦修、僧院里的研究、令人震撼的梵呗与清晰的佛理等等,交织成一幅极其独特的画面,将佛陀自利利他、悲智双运的精神善巧地付诸实践。
  在雪乡西藏发扬光大的佛教,承袭了印度佛教,非常重视传承,也十分强调如法依止善友的必要。如法地跟善知识学,本来就是大、小二乘共同的要求,在《阿含》、《华严》等众多大、小乘经典里,处处可见,而西藏佛教也正因为严谨地遵守世尊此一教法,一点都不马虎,才有办法清净地维持法脉。由佛法来看,善知识被尊称“上师”(西藏话为“喇嘛”),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外人扭曲真相,把西藏佛教说成“喇嘛教”,暗示它并非佛教,而是西藏喇嘛发明的另类宗教,实属憾事。
  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传承不同的关系,西藏佛教内就形成了若干宗派,主要是宁玛、噶举、萨迦和格鲁,而这些宗派多半又分出若干支派。由于所学习的续有别,有时依续的翻译年代早晚,将宗派分为新、旧二系。前者包括噶举、萨迦与格鲁,后者仅有宁玛一派。
  格鲁派大兴
  西藏四大宗派中,达赖喇嘛属于戒律严谨著称的黄教格鲁派,格鲁派是十四世纪明朝初年,由宗喀巴大师创立。宗喀巴大师主张显密圆融,学与修并重,以持戒修德为本。在修习顺序上,主张学佛先从学显教入手,对有资格学密法者,则必须在学习显宗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学习,四部密续的理法仪规,闻、思、修全面结合,不允许只重视某一个方面。由此,在他的倡导下,一个学修佛法的系统实施起来,使得藏传佛教避免走向巫术、幻术的死胡同,而且避免了重蹈印度佛教衰落的覆辙。宗喀巴大师以身作则,严守戒律─这是他锐意进行宗教改革的第一个措施。他头戴黄色僧帽,表示他与以往僧人的不同以及坚守戒律的决心。无论显宗还是密宗僧侣,都必须严守戒律,以严守戒律来表示对佛的真诚信仰。而他所创的格鲁派也被广大信徒所接受。
  不过要注意的是,西藏佛教表面上虽五花八门,但实际上各派行者往往也参访他宗的善友,彼此有道情,互相尊重,而无纷争,甚至有大师提倡“无派别”的理念。
  菩提道共同
  西藏佛教传承之繁多,主要是为各种不同根机的人提供实修法门,好让他离苦得乐。而系统虽多,其中却有明显的共同点:即善巧运用次第的概念,方便学人一步一步在修行道往前走,透过闻、思、修,成就戒、定、慧,先破除对此世安乐的贪恋而关心来生的安乐,然后突破对生死的执着而追求解脱,进而超越只关怀个人的狭窄心胸而平等怜悯含识,然后在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的基础上,为尽速证得佛果而入金刚乘。足见,西藏佛教忠实地继承印度佛学的全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