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西藏佛教徒眼中的死亡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伊卡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西藏佛教徒眼中的死亡---伊卡柴
  观想「死」,就可以体悟到一切皆非「我」或「我的」,因为包括我们在内,万事万物都只不过是其他力量的聚合而已,终究是要分解的,因此也是虚幻无常的。这种智慧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待人接物。
  死亡的那一刻,会发生什么事?
  死的感觉如何?要如何才能死得安祥?
  如果死后真的有来生,要如何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来生?要怎么做,才能与我们所爱的人再会合?
  安波切仁波切,这位西藏最尊贵的喇嘛之一的四辈转世,在曼谷达摩沙大学的一场演讲会上,对座无虚席的听众开示:「死亡、临终和来生」,就碰到这些问题。
  十九世纪初的苏南·丘贝,是安波切仁波切的前世。他在三岁时被认出是喇嘛转世的灵童,接受过密集的西藏佛法教育,对于这个地老天荒的死亡问题,了若指掌。
  不过,这位四十六岁的修行人,一开始就提醒听众,虽然了解死亡的过程,可以让我们不对神秘的事物产生恐惧,但如果对这一世还不能免除情感上的执著,死亡还是会带给我们非常痛苦的失落感。
  而且,如果是因为希求永恒而相信轮回,也会严重妨碍到贪痴的灭除。
  因此,死亡和临终的问题,必须透过颠仆不破的缘起论来理解,才能够减轻对自我的执著,否则无法获得佛教的目标——破迷除欲。
  他说,死亡其实是一种过程,而非突发的独立事件。
  「广义而言,年岁增长就是迈向死亡的过程。」他说。在根除贪、嗔、痴的修行旅程上,死亡只不过是连接前一世与后一世的过程而已。
  换句话说,死亡并不足惧。每一个终点代表一个新的开始。死亡只不过是下一世的开始,其目的在完成尚未实现的修行任务。
  「佛教认为,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风、火、空五大所组成的。」
  「生命脆弱得很。如果这五大能够平衡,我们就是健康的人。如果五大失调,就会产生疾病。」
  「在因病而死的一般过程中,可以让人注意到这五大如何逐
  渐分解。」
  「地大先分解成水大,水大分解成火大,火大再分解成空大。」
  「这个时候,临终者将经验到白光和红光逐渐减弱,最后一片漆黑,生命的迹象完全停止。」
  「临终者将感到头晕目眩,醒来时,会有空茫的感觉。那就是我们所说的死亡经验。」
  他说,一位禅行功深的修行人,当他的身体在进行分解时,可以深入禅定,如如不动好几天,因而保持清新,不会产生臭味。当白色或红色的液体从鼻孔流出时,就可以确定「意识」(第八识)已经离开身体了。
  「体悟无常,可以帮助我们有比较好的机会选择善业。」
  紧接而来的是中阴身。中阴身是一种「能」的形式,其存在时间久暂不一,大小也因人而异。中阴身能够穿透任何固体的东西,一直到它投胎转世为止。
  他形容这种意识是心、感觉、记忆、智慧和知识的集合体,可以生生世世传递下去,除非开悟解脱生死。
  安波切仁波切说,这种「能」的形式,依其下一世的形式而定,而下一世的形式又取决于前一世的「业」力。
  他说,一生中的任何动作,都将储藏于意识,产生强大的业力,把人牵引到下一世。
  中阴身要经过多久时间才会投胎呢?这要看每个人业力的大小,但最长不会超过四十九天。
  在这段期间,每七天就会改变形式,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要为死者作七七的功德了。
  即使是对深信轮回观念的泰国听众而言,仍然是一头雾水。
  如果意识是轮回所必须的,为什么当今世界会面临人口爆炸的问题呢?
  如果真的有前世,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记得呢?
  如果真的有来世,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出生为百万富翁,而不致沦为流落街头的狗呢?
  这位高大、庄严、声调温和的喇嘛,面带宽容的微笑,谨慎地回答,唯恐说得太简单了,会使修行人穷毕生之力才能搞通的主题,变成怀疑人士眼中的笑料。
  他说,在各种层次的生命形式中,人类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因此,目前的人口成长,导因于其他形式生命的意识,藉著业力而转为人身。
  人为什么会忘记过去世呢?这是由于人死时身体分解会严重干扰和破坏记忆力。
  「我们在做梦时,意识没有被破坏,所以可能会记得比较多。」他说:「死时深入禅定的人,下一世能够记得比较多,也能够忆起前世的某些事情,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了。」
  至于下一世到底会转生为人或狗,就不是他所能回答的问题了,因为这完全要看每个人的行为而定。
  在死时,某种业会现形,因而决定了下一世的形式和条件,这时候再想改变轮回的方向,已经太晚了。
  不过,这并不表示;在根除贪念的修行路上,我们不能够未雨绸缪以求得比较好的来世。
  「我们可以藉愿力控制业力。事实上,佛教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选择和激起善业,以便获得比较理想的修行生命。」
  他说,佛教把佛教徒分为三类:一、只关心自己下一世的人,二、关心自己解脱生死轮回的人,三、既关心自己又关心别人的人。
  不管是那一种人,都须要好的来生,才能净化心灵。然而,如何获得好的来生呢?
  在泰国,做功德已经走入偏锋,被当成求取来世大福大贵的一种「投资」。安波切仁波切的回答,就有如当头棒喝了。
  他不谈做功德,反而建议大家不要执著这一世。
  「死亡是恐怖而令人困扰的,因为死亡并不能使人解脱生死。越执著生命,就越千方百计财享乐。」
  「一旦造恶业,就会激起另一种恶业,生死流转于焉不停。」
  「因此,我们必须小心,不管目前我们是在经验什么样的乐趣,都是非常短暂的。如果我们能够察觉享乐的虚幻无常,就比较能够做明智的判断。」
  观想「死」,就可以体悟到一切皆非「我」或「我的」,因为包括我们在内,万事万物都只不过是其他力量的聚合而已,终究是要分解的,因此也是虚幻无常的。这种智慧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待人接物。
  就拿友谊做例子吧!
  「每一个人都有朋友。但如果我们知道友谊并无法永恒存在时,就不会起爱慕执著心。因此,不管产生什么变化,就不致于太伤心。」
  「当你了解人际关系的无常性之后,就可以做比较睿智的判断,因为你已经不再那么多愁善感了。」
  「对于我们的身体和生命,也应该抱持同样的态度。体悟身体和生命的无常,可以帮助我们拥有比较好的机会选择善业,最后导引我们获得好的来生。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彻底认识死亡的原因。」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