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缘众生>>正文内容

水月清梅:曹溪南华寺撷影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1日
来源:觉之路佛教博客   作者:水月清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前一阵子陪母亲上南华寺礼佛,有幸打了个禅七,顺便撷了些图影:

 

   南华寺座落在广东省曲法县正南10公里处的南华山畔,南华寺初名宝林寺,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504年),唐代效名中兴寺、法泉寺,宋开宝三年(970年)赐额南华禅寺,沿用至今。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

南华寺内的菩提树

    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西元502年),天竺高僧智药三藏从印度来到广州,在法性寺(今光孝寺)的戒坛旁,亲手种植了一株菩提树。那是从印度来到中国的第一棵菩提树,也可说是中国菩提树的母树。光孝寺的菩提原树,在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6月15日夜间被飓风刮倒,虽官府命人加以培护,但不久树体枯萎。后来,寺僧乔庵到韶关南华寺引种补植,至今枝繁叶茂。而韶关南华寺的两棵菩提树已有265年,时常经历摄氏零度左右的冬春,如今仍长势良好。


    智药三藏后来来到曹溪口,掬水而饮,感於水质甘美,深知曹溪源头必有胜地可建寺院兰若。到了曹溪上源,果然此地山水迴合、峰峦奇秀,山水宛若天竺宝林山,於是乃劝村人建立一寺,名為「宝林寺」。他并预言一百七十年之后,将有肉身菩萨至此地演化得道。
   果然在唐仪凤元年(西元676年),惠能大师至法性寺(今光孝寺),在菩提树下剃髮受戒,并於树下大演东山法门。翌年,惠能大师辞归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大扬宗风,中国禪宗从此地发扬光大,遍地开花,一如智药三藏所预示。而六祖惠能大师入灭之后真身,亦供奉於此,因此,南华寺也被视為中国禪宗第一圣地,长年来朝礼的信眾络绎不绝。
 

灵照塔

  

    六祖真身像供奉在红墙绿瓦、古色古香的六祖殿内。坐像通高80厘米,六祖慧能结跏趺坐,腿足盘结在袈裟内,双后叠置腹前作入定状。头部端正,面向前方,双目闭合,面形清瘦,嘴唇稍厚,颧骨较高。从塑像中可以看出这位饱经风霜的高僧多思善辨的才智和自悟得道的超然气质,表情生动,栩栩如生。据广东省考古学家徐恒彬、韶关市博物馆和南华寺僧人考证和研究,这座六祖造像的确是以六祖慧能的肉身为基础,用中国独特的造像方法——夹纻法塑造而成。这尊中国式的“木乃伊”是由慧能的弟子方辨塑造的。其方法是,在慧能圆寂前,身披袈裟,尽腿盘屈,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体内营养和水分逐渐耗尽,最终坐化圆寂。然后将遗体放在两个对盖密封的大缸之中的木座上,座下有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漏孔。经过相当时问后,内脏和遗体上的有机物质腐烂流滴到生石灰上,不断产生热气,水份被吸干,遂变成坐式肉身干体。然后进行塑造,先“以香泥上之”,然后加布,再“以铁叶、漆布固师颈”。由于方辨是慧能的弟子,不止一次为慧能塑过像,对他的音容相貌、气质神态有深刻的了解,因此这尊塑像很成功的反映出慧能超脱的气质和高僧的形象,成为流传万古的真身像。

供奉在六祖大师左右侧的憨山大师和丹田大师肉身像

 

   寺后有卓锡泉,俗称九龙泉,传为六祖浣洗袈裟之处,泉水甘美,经年不竭。

    几株高达数十米的古老水松,是现在世界上稀有的树木。其中一棵实达40多米 ,据专家考证,这是全世界最高的水松,树龄超过500年。

 

无尽庵内悠闲的猫咪

   无尽庵是中国第一位女禪师─无尽藏比丘尼的修行之地。无尽藏比丘尼是惠能大师的女弟子,在遇到六祖前,已经出家,并读解《大涅槃经》多年。而当时六祖才刚从五祖处得法,出逃至曹溪,还未在光孝寺剃度出家。
    在《六祖坛经》中记载著这段因缘: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
   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识,喝能会义?」
   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
    惠能大师听无尽藏比丘尼读诵《大涅槃经》后,即知经中妙义,而為其解说,但当无尽藏比丘尼拿著经卷要问六祖字义时,六祖却说自己不认识字。尼师奇怪地问:「连字都不认识了,如何会通其中的义理呢?」没想到六祖回答:「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使得无尽藏尼大為惊异,深知六祖為悟道之人,而号召当地曹溪眾人重建宝林寺(今南华寺),请惠能住持说法。
    由於这段因缘,自唐代以来,无尽庵皆与南华寺并存,而无尽庵则作為女性修行道场。明末憨山大师与近代虚云老和尚都曾重建此庵。原来的庵址是在卓锡泉右边,虚云老和尚将之移至寺东约三里处,并依无尽藏比丘尼真身之形貌,塑其身像,供奉於后殿。
 

佛学院

惟因老和尚纪念堂和舍利塔

    本焕老和尚题的字

    惟因法师青年入道,数十年如一日,学修并重,福慧双修,不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而且倾全力培育僧才。南华寺历经「文革」,寺宇破败不堪,他重兴古刹,以续佛慧命。法师生活简朴,淡泊名利,深受四众弟子的爱戴。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南华禅寺的振兴和佛教事业的发展。于一九九○年五月七日安祥示寂,荼毗后,得赤色和银色舍利多颗。

佛学院下课的学僧

 

 

    南华寺的老禅堂比丘师父们在打禅七,每年7个已好多年了。这是新建的四众禅堂,去年才开始打禅七。今年本来客堂安排是打3个七,维那师父发心又加了4个七,我们去的时候已是第5个七了,前面来的人走了一部份,没多少人了!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吧!这儿要比北方的寺院冬天打七暖和多了,很适合我这怕冷的人。环境清幽又是六祖门庭,很容易用得上功,以后要来啊一开始就来,打多几个七才更受用!

大众在跑香

禅堂里望见窗外的一道风景

 

    早课香后居士们在打扫禅堂前面广场上古树的落叶,扫地扫落叶,而我们心里的贪嗔痴何尝不象这落叶呢?

有首偈:
   扫地扫地扫心地,
   心地不扫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
  世上无处不净地。

     就和当年五祖弘忍大师的弟子神秀的偈子一个意思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六祖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二者皆是!如是如是!

注:图原创,部分文字资料来自网络

---------------------------------------------------------------------------------------

更多水月清梅佛教博文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