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湖北红安县天台寺率先精准定义佛文化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7日
来源:新浪网   作者:【未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善恶缘起一念间。正是这“一念间”的抉择,让有些人从天堂跌入了地狱;而有些智慧之人,则由此脱凡入圣,以“正道”践行着人类的终极价值追求。俗话说:“念由心生”,也就是说,人的意念不论正确与否,都是由相对应的人的思想层面的因素决定的,换句话说,你的思想是狭隘利己,还是博爱无私,直接决定了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正确走向。常人如此,佛门弟子亦不例外。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不理解这一点,即便是许多佛门中人也和普通人一样,以为佛门乃遁世索居的清静之地,不宜与尘世“有染”。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其实,从古至今,佛门圣地从来未曾远离尘世,未来自然也不会。正因如此,深刻洞悉了佛文化本质的湖北红安县天台寺主张积极入世“普渡众生”,兑现爱国、爱教和济世的佛教美德,引领人心向善,诠释神性与人性的完美统一。

佛法——一脉相承

   许多近年去过天台寺的信众或许还记忆犹新,我们现今看到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天台寺,其实是现任住持释悟乐方丈于2004年受红安县政府委托恢复重建的。

   如今的天台寺是一个有着严格师承的达摩道场,开山住持释悟乐方丈师承藏密的大成就者拉马交香根活佛,活佛口吐三颗舍利安详涅槃;又师承当代禅门泰斗净慧本宗禅师,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世传人;又师承被誉为泰国僧王的广玄上人,为临济喝云派四十二代传人。由此可见,天台寺的佛法师承清晰,呈一脉相承的良性发展态势。”

   如果说天台寺禅宗道场的外在风格可能因时因势而变的话,那么,天台寺永远不变的,是其绵延不绝的佛缘与传承。据悉,早在1400多年前,天台山就有了佛教的踪迹,隋唐时则拥有了庙宇建筑。据信,“天台山”山名就源于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天台宗。天台宗的创立人是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智者大师。众所周知,智者大师祖籍红安,他最初出家得法,并潜心习观的地方就在天台山以北不远的净居寺。之后,智者大师又入浙江天台山苦行修炼,他博学多才,集北方的禅学和南方的义学于一身,然后融合创新,创建了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得道后,智者大师又复归出家地,同时将此山也命名为“天台山”。而外,他又选择在群峰之巅建了一座寺院,并以位于浙江天台山西北三里地的赤城山之名,命名为“赤城寺”。到了明代,赤城寺更名为天台寺。只可惜,该寺在清末民初战火中被毁大半,现仅存部分遗迹。它就是天台寺的前身,千百年来,香火鼎盛,信众遍布天下,从中足见佛事之兴隆!

   红安县天台寺得天独厚,坐落于鄂豫两省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位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台山风景区核心区,亦在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省红安县境内。寺院建于天台山主峰脚下,因而得名。天台山主峰气势恢宏,有万峰来朝之势,自然水源更是直通山顶,四面峭壁雄奇,外形酷似一接天平台,被外界誉为“中天一柱”。若是自天台山放眼观去,简直是望不尽的群峰耸立、壑谷纵横、雾绕溪流、松林叠翠,处处彰显美轮美奂的绝妙山水意境,史上素有“淮南第一峰”的美称。由是,多姿的山水,终究催生了文化的兴盛,因为寺院的长盛不衰告诉我们,自古山水人文相得益彰不可偏废,这为我们解密“天人合一”思想提供了现实土壤及其便利。

佛教——文化圣地

   佛文化源远流长自不待言,但并非所有的寺院都能很好地传承与弘扬,正如我国的传统文化足以傲视全球,可并不是所有国人都能智慧地对其进行创新发展一样。这种基于核心文化层面的理解偏差,直接导致有些佛门弟子以世外之人自居,过着常言所说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生活;也变相导致一些尘世中人以看破红尘为由遁入空门,强行把自己和现实世界割裂开去,给人一种境界超越常人的假象。其实,所谓的“世外高人”是不存在的,大隐隐于市,只有滚滚红尘才能孕育高人异士。

   从某种程度上说,天台寺现任住持释悟乐方丈是真正意义上的当世高人,因为他真正理解了博大精深的佛文化的精髓,并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和现代人的根性一针见血地提出了“以徳成佛”的修行高论,这即便在高僧中也是不多见的。可以想见,“以徳成佛”这一伟大佛学思想的横空出世,使得佛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无关痛痒的“玄学”,而是经世致用的“显学”,它可以和所有人发生关系。毫不夸张地说,释悟乐方丈的佛文化研究成果,可以被认为是佛学迄今为止对人类作出的最大贡献。因为我们从释悟乐住持的研究成果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成佛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要你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天台六德——忠孝礼仪廉耻),你就可以成为人中活佛,这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在现实中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此外,释悟乐方丈还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天台三禅——禅乐、禅茶、禅林”的高端文化主张。自此,天台寺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佛学思想体系建设,亦拥有特色鲜明的文化支撑,这为天台寺成为佛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佛教中的文化圣地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他积极“入世”造福社会的文化主张,铺就了广泛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佛缘——普渡众生

   应该说,天台寺并不是最早践行入世主张的寺院,但却是做得最成功的,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赞赏。这里所说的成功,当然不是用经济效益来衡量的,而是指它的社会效益,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净化人性的伟大力量!

   天台寺住持释悟乐方丈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于是天台寺组建了中国禅乐史上第一支全僧人艺术团——天台寺广玄艺术团,并史无前例地首次推行将禅乐训练作为天台僧侣的修行法门。艺僧们通过心无旁骛地修炼禅乐,抵达内外兼修之目的,在心弦相映中,荡涤五欲六尘,培植仁义礼智。几年来,这群备受关注的年轻艺僧在释悟乐方丈的引领下快速成长,通过展示优美的禅乐艺术来弘扬佛法,进而改良社会人心,忠实执行了天台寺所倡导的“神圣达摩道场,以徳成佛,心系众生,胸怀天下,和谐社会,报效国家”的相关教法,成为国家和社会教化民众的有益补充,也是天台寺以“佛缘之缘”普渡众生的具体实证。

   而外,天台寺的禅茶亦是当世一绝。天台寺自古就被誉为禅脉灵山,拥有专属的百亩茶园,海拔为700—800米左右,正处于茶叶生长的理想海拔高度,更兼地处佛教福地,全寺僧众经常念经加持,也十分讲究亲自采茶、制茶,因而茶的品质极高,每年的产茶季节都会吸引众多文人雅士前来品茶论道。值得一提的是,天台寺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深化禅茶内涵为宗旨,积极倡导全寺僧人和社会大众:于茶道中修行,于品茶中悟禅,随顺因缘,让学佛者领悟茶道与佛学之间共通的“苦”、“静”、“凡”、“放”的思想内涵,并于品茗聆乐中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去转识醒智、转凡入圣……

   另外,天台寺尚拥有千亩核心生态保护区,这在原生态景观渐成稀缺资源的当下,天台寺不负众望地为我们再现了深山梵刹的极致自然美景,与艺僧携禅乐普渡众生遥相呼应动静相宜。

   无数历史经验证明,佛文化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可对于如何才能有效弘扬佛法的问题,则是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弘扬佛法不愧是一门极其精深的学问和艺术。我想,天台寺近年来开展的有益尝试,为我们开启了智慧的灵光,无论对于佛教界,还是世俗社会,都不失为一次强有力的“震撼之旅”,直抵人心,酣畅淋漓,希望这样的尝试越多越好,因为它关乎道德人心正义贤良。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