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社会万象>>正文内容

日全食观测:学校为何“冷热不均”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2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09-07-23 11:05:32) 稿件来源:新华网江苏、海南频道

记者 凌军辉、郑玮娜

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激发了国人空前的天文热,相关地区和有关组织都把此次日全食作为发展天象经济、普及天文知识的良机。然而,与社会各界的热情相比,各地中小学校显得热情不足,甚至有点“冷淡”。

教育界人士指出,此次日全食遭学校“冷遇”,一方面由于观测期正处于暑假,组织难度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很多中小学校对科普教育重视不够,加强学生科普教育迫在眉睫。

7月22日,指导老师指导小学生如何观看日全食。当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大日食奇观。海南不能观测到日全食,只能观测到日偏食。由于月球遮住太阳的面积较大,这次仍将是海南历史上罕见的日偏食。

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7月22日,市民在观测日偏食。

7月22日,一名小学生观测之余阅读日食的科普材料。

7月22日,我国出现了罕见的日全食奇观。虽然海南不是最佳观测地点,只能观赏到日偏食,但群众热情不减,很早便来到海口万绿园进行观测。

新华社记者 郑开君 摄

日全食观测:学生家长热 中小学校“冷”

记者在江苏、海南等地调查发现,22日的日全食和日偏食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其中学生和家长是观测主力军。

“孩子,快看,这就是日偏食。”在中国最南端的城市三亚,来自福建的一对父子正在观看日偏食,正在福建上中学的小文说,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看到日偏食,而近两天他通过网络已经提前“备课”了,已经对日食现象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小文的父亲对记者说:“我认为日食是对孩子进行科普教育的好机会,在美丽的天涯海角大海边能目睹到‘日偏食’的美妙光影,对孩子来说实在非常有意义。”

来自浙江台州新桥中学教初二年级科学课的老师梁小荣,为了让孩子能在海南观测到日偏食,他还专程从浙江带来了特制的日全食观测镜。梁小荣说,如果在浙江我可以带着孩子去看日全食的奇观,但是既然来到了三亚,虽然错过了日全食,就不能让孩子再错过日偏食了,这是让孩子了解天文知识,热爱科学,培养她兴趣的最好时机。

南京市民王兴荣22日上午6点就带着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驱车前往高淳观看日全食。虽然不期而至的阴雨使得观测效果大打折扣,但当日全食出现时,儿子兴奋地叫着“天狗吃太阳了”,让他觉得“不虚此行”。“我上高中时,曾经出现过日食,当时全校师生集体到操场看日食的情形至今仍记忆犹新。”王兴荣说,这次正好处在暑假,虽然学校不组织学生集体观测,但儿子兴致很高,所以赶来亲身体验一下日全食。

7月22日,冰城小朋友在哈尔滨市儿童少年活动中心观测日食。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7月22日,市民在长春文化广场排队观看日偏食。新华社记者 姚琪琳 摄

7月22日,一名小男孩在昆明东风广场上观看日食奇观。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想通过“日食热”这一时机,了解到更多的天文知识,很多家长在22日这一天,宁可请半天假,也不让孩子错过这一增长知识的好机会。

与家长和学生的热情相比,各地中小学校显得“热情不足”。记者发现,除了少数中学举行天文夏令营组织学生集体观测日食外,几乎很少有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观测。在南京,一些小学通过“一线通”校园手机平台,给家长发去提醒短信和观测常识。

多位小学校长表示,之所以没有组织孩子们集体看日食,主要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正值暑假期间,老师孩子都已放假,一些学校还进行了校舍翻修,人员和场地很难到位;二是当前甲型H1N1型流感还在蔓延,组织学生集体观测日食有传染风险;三是很多家长都给孩子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暑期计划,学校不方便干扰。

7月19日,在天津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小天文爱好者们佩戴太阳观测护目镜模拟日食观测。新华社发(李想 摄)

“其实场地、人员问题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是因为暑期就无法组织学生,那为什么很多学校都有大量学生在补课?”王兴荣认为,学校对日食观测反应“冷淡”充分说明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中,对科普教育重视不够。

南京一些小学老师告诉记者,2001年新课改后,关于自然科学方面课程一定程度被削弱。以前《自然》课贯穿小学全部学习阶段,从一到六年级,每学期都有。新课改后,《自然》改名为《科学》,只在三到六年级开课,每周2节,一、二年级不开设科学知识普及课程。“目前,几乎所有幼儿园都开设科普知识相关内容的课程和活动。孩子升入小学后,反而有2年科普知识空挡期。这个遗憾希望有关部门重视。”一位小学《科学》老师这样说。

海口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说,海南进行课改后,初中已没有自然科学这门单独的学科,而是并到了地理课。相对而言,对天文知识的介绍和学习很欠缺,而且初中也是孩子升学的关键时期,由于升学的压力,造成长期以来对天文等科学学科重视不足,使得孩子的这方面教育极其缺失。“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让学生学习天文等科学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各地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知识面广,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不是一味的死读书。”

7月21日,在安徽铜陵新建成的太阳历广场,来自北京的中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调整观测设备。新华社发(郭晨 摄)

海口市青少年宫22日组织文学兴趣写作班的50多位小学生观看了日偏食的整个过程,该兴趣班辅导老师王明丽告诉记者,此前海口市青少年宫也没有涉及天文的相关兴趣班,孩子对日偏食的知识几乎完全不懂。来之前,他们专门给学生们介绍了日偏食的知识,通过现场观看,更有了直观的感受,回去之后将组织学生将观看的经过和感受写成作文,参加作文比赛。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科学》课程的地位远远低于语数外等主课。在南京一所小学教《科学》的张老师表示,在新加坡、法国等国家,《科学》是一门主课,不仅课时多,而且教学方法也偏重实践。新加坡的小学生毕业要考“语、数、外、科”四门,而我国目前只考“语、数、外”三门。“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山区,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内容简单,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难以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

7月22日,三位中学生在济南体育中心用胶卷观看日食奇观。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青少部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很少给青少年提供系统学习和介绍相关天文科学的机会,只是会组织一些科技创新比赛。她认为,科技创新比赛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很多升学考试中,在科技创新比赛中得过奖的学生会加分。而学习天文科学知识却没有这方面的激励机制,所以学习的人也很少。“但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天文科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样观测日食的途径,可以培养青少年学习天文学的兴趣,让他们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从小开展科普教育,除了能提升人本身的素质之外,还对国家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有关教育专家表示,现在科技飞速发展,每个国家都越来越离不开科学和技术。我国人口众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社会需要一大批懂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从小开展科普教育,不单单是为了增加青少年的科学知识,实际上也是为中国培养科技后备人才。

“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一些科学知识,更在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殷飞认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硬件条件有了极大提高,目前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在软件,其中科学教育是重要薄弱环节。

温总理曾在同济大学即席演讲时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虽然这段话不能狭隘的理解为应关注天文知识,但在中小学加强科学教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殷飞认为,一方面,中小学应重视科普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应更多采用实践、实验、游戏等互动方式,尤其应充分利用“日食”等良机,提高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科协和科普基地的扶持力度,拓宽学生获得科普教育资源的途径,鼓励各类志愿者更多从事科普工作。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