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社会万象>>正文内容

教育要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09年06月25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取消统考,这种只问结果不管过程、闭塞眼睛捉麻雀的“教育”,岂能“化解全民教育焦虑”

  ◆ 以“抄7遍”作为“经验”加以宣扬,那我们是否也要让学生把政治、地理、语文也抄它个天昏地暗

  ◆ 老师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唤醒本来就缺乏自控力的未成年孩子,每天像考试一样地完成平时作业这种“自觉”

  《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把教育和教学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用“教育”涵盖了几乎全部办学行为,包括教学。而教学问题,据说均可沿书中所指路径一一打通,不禁令人深感玄虚之至。至于此书将“颠覆现行教育观念”、“化解全民教育焦虑”、“拯救孩子,解放家长和老师”诸说,尤有忽悠之嫌。

  内行人都明白:教育,主要关注学生生命培育,教学则以培养其学科能力为己任(它也关注生命培育,但非“主业”)。前者偏重人文,后者注重科学,二者有着不同的理念、方法、流程、艺术手段和目标指向等。据此,书中诸多论说对教学是无意义或基本无意义的。

  比如考试,该书特别强调“素质好,何愁考(中高考),为了好,偏不考(过程中的统考)”,并认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瓶颈就在于区域性和学校统考……管理者往往借助这种评价方式防止质量下滑,实现教育活动主体之外的人对学习者的把握和监控,从而使所有教育中人疲于被动应付,失去了激扬生命主动性的改革热情”,因此,“关键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下决心取消平时的统考,以中高考终端考试为目标”。这就有两个问题需要探讨:其一,所谓“素质好”的标准是什么,内涵是什么,该书并没有告诉读者。我们知道,孔夫子门下尚且“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可见人的“素质”不可能一样“好”。既然如此,那些素质“不好”的学生面对高考怎能“何愁考”?又怎能做到“为了好偏不考”?学校必要的、阶段性考试对这些学生、包括所谓“素质好”的学生又有何妨?其二,现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一般是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考,其实替代了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可见,即使教育行政部门不统考,学校也必须“自考”。这种正常的期中期末统考何罪之有?何必欲除之而后快?学校以统考“实现教育活动主体之外的人对学习者情况的把握和监控”错在何处?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总得有起码的、最基本的考查手段,这是教育之必需。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怎能革了正常统考之命?取消统考,即可“化解全民教育焦虑”?

  统考无罪。恰恰是泛滥成灾的月考、周测验、单元测验等让学生苦不堪言,恰恰是作业太多,许多作业太无意义、太无聊让学生不堪重负,恰恰是因学业负担过重、体育锻炼时间太少使学生体质体能下降。这些亟待强力关注的热点问题,该书却忽略了。

  所以,无论应试教育也好,素质教育也罢,取消统考,只让学生天马行空,中高考时潇洒走一回,这种只问结果不管过程、闭塞眼睛捉麻雀的“教育”,岂非幽天下之大默?自中高考恢复以来,有谁听说哪一所学校哪一个学生“为了好偏不考”?西方许多国家崇尚教育自由,但又有谁听说哪个国家取消正常考试?更何况,该书不是也承认“学生时期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成绩,谁的成绩好,谁就是胜利者”吗?没有统考,哪来成绩?

  书中特别强调“越是聪明的人越是要下笨功夫”,并言之切切号召“聪明人”做“有决心下笨功夫的愚公!”(叹号为原文所有),然后,隆重推出本书作者“经验”:当年“学文科,曾经把历史教材抄过7遍”,“抄过7遍之后,发现很多历史上的细节题目都可以轻松答出来”。呜呼哀哉!果真如此,那么,其一,作者显属“素质好”的聪明人无疑,聪明人尚且甘做“有决心下笨功夫的愚公”,那些“非聪明人”的“笨功夫”该下到何种程度?他们该如何去“激扬生命主动性热情”?他们在取消统考的情况下该怎样去面对高考?其二,把历史书抄7遍,若是老师的硬性布置,那这位老师必定是疯子。如是自愿,那作者堪称“勇士”无疑。因为不管如何,这都比“教育中人疲于被动应付”更残酷、更可怕、更令人毛骨悚然。其三,以“抄7遍”作为“经验”加以宣扬,那我们是否也要让学生尤其是那些素质“不好”者把政治、地理、语文也抄它个天昏地暗(据说,许多年来许多老师就是这么做的,许多年来许多学生对此深恶痛绝)?该书宣扬这种“经验”,宣扬“越是聪明的人越是要下笨功夫”,到底想要说明什么?说明这样即可“激扬生命主动性热情”?这样即可“拯救孩子,解放家长和老师”?岂不又是幽默一场——当今许多人把“拯救孩子”越喊越时髦,搞得我们这些听众反倒越听越糊涂了:我们到底该怎样去“拯救孩子”?

  与该书主张不同,我们提倡,越是聪明人越是要学会下巧功夫,要让青少年一代在科学的教育中少一些“笨愚公”,多一些“蓝精灵”,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所在、希望所在,这才能“激扬生命主动性热情”!

  更有趣的是,该书在“作业的阶梯”部分,特意列出完成家庭作业的“五级”要求:认真完成、提高效率、自我评审、经验作业、发展作业。这五级内部又有十分复杂的程序和十分严格的要求,然后作者说,完成这些作业,必须“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精神”,“不仅需要孩子持之以恒,更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要持之以恒,”否则,“都是没有意义的”。人们不禁要问:对绝大多数未成年孩子而言,完成这繁琐的五级作业,如果离开老师和家长持之以恒的监督检查,他们凭什么精神能支撑下去?这不同样令其“疲于被动应付”?这五级要求(加上“抄7遍”)下的“教育”,如何能“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实现“以心灵感应心灵”的教育?又怎能避免书中所云“孩子的本性不愿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当孩子意识到他是在受教育时,教育的意义就已经失去了”?教师和家长捆绑在一起的这种“教育”,正是一直深受社会诟病的错位家教陪读!它如何能“拯救孩子,解放家长和老师”?该书又何必悲天悯人,大喊“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太累”?

  书中还特意谆谆告诫学生:必须“要像考试一样去完成这些作业”。人们又是一头雾水:其一,所有统考全无,学生何处体验“考试”之感?其二,学生天天置身于考试的心理环境中,何谈学习之乐?书中一直呼吁唤醒孩子的自觉,可任何一位一线教师都会再明白不过:老师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唤醒本来就缺乏自控力的未成年孩子,每天像考试一样地完成平时作业这种“自觉”?可见,上述种种“教育”,恰恰是该书所抨击的“教育实践在孩子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的最真实的写照。据此,我们必须指出:

  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是一门科学。不是普天下都可以对教育指手划脚的,只作一些“调查”、搞一些“座谈”者不可以,不长期踏实工作在教育第一线者不可以。

  解决当下中国的教育问题,需要冷静和理性,需要极具价值意义的教育实践和理论建构,它排斥浮躁和喧哗,拒绝虚拟和随意解构,而忽悠更是教育之大忌。

  只要存在高考,统考就是必需。统考,关键不在取消而在适度。我们要口诛笔伐、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是滥考(考试次数多)和烂考(命题质量差)。

  高考时代,“为了好偏不考”,断然成不了教育的经典话语,因为它缺乏内涵和典型性。诸如“教育是没有用的”此类调侃,可以是一线教师针对某一“劣性”顽童偶发的牢骚,它绝不应当成为教育论著堂而皇之的书名。若是,则有哗众取宠之嫌,而哗众取宠正与教育水火不容,应大力排斥。

  教育论著需要严谨和缜密,切勿处处矛盾而不能自圆其说,切勿令人疑窦丛生而失去应有的公信力,它靠实力取胜,鄙视用廉价的溢美之词里外包装。如果论及实验成果,更要用翔实的过程和数据说话,否则,便不能取信于众。

  在出版物泛滥成灾的今天,我们呼唤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要耐得住寂寞,淡化功利,留一片教育研究的蓝天碧野,则于国于民,善莫大焉。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