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社会万象>>正文内容

贪官缘何屡生“侥幸心理”?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7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09年06月16日14:2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重庆邮政涪陵片区局副局长兼重庆市南川区邮政局局长刘善文,在忏悔自己的犯罪行为时,表示侥幸心理是自己犯罪的根本原因。认为一方面“小金库”是小范围的人才知道,自己又是以拜年送礼这一堂正之言蒙骗财务人员,大家都不会怀疑自己会贪污这个钱;另一方面上级主管机关不知道局里有“小金库”。殊不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6月16日 《检察日报》)

  又是“侥幸心理”惹的祸。大凡贪官东窗事发,在反思和忏悔自己的堕落轨迹时,总声称抱有“侥幸心理”,这似乎已成了落马贪官的一种说词。对此,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一种避实就虚的狡辨而已。其实,贪官的“侥幸”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深思和警示的真问题。

  俗话说,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的本质具有趋利性和自私性,而当监督一旦处于真空,权力就会出现滥用、乱用和寻租现象,这已是不可质疑的事实。

  由此,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官员,特别是单位的“一把手”,在监督机制脆弱不健全的情况下,往往身处监督的边缘地带,“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因而,当其抵挡不住权力的诱惑而走上犯罪道路时,就会滋生那种人不知、鬼不觉的“侥幸心理”,认为监督的触角不会“伤”及自己,以致于在犯罪的泥潭中越走越远、越陷越深。

  曾有腐败官员在庭审中这样感慨:反腐败就如同“隔壁扔砖头,砸着谁算谁”,将自己的腐败怨于运气不好。虽然贪官的执迷不悟让人发笑、可悲。但其揭示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这就是反腐败监督机制的种种漏洞。事实上,正是监督机制的滞后和不健全,使得某些人胆大妄为、肆无忌惮。

  尽管我们常用“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来警示掌权者,但“腐败官员10年不倒”、“财政局长5年输公款800万”等等事实,又说明了对权力的监督并非及时跟进、全方位覆盖,存在着令人担忧的薄弱环节和缺口。只有让薄弱环节变得厚实起来,将缺口坚决堵住,伸手肯定会被捉,官员就不敢心怀“侥幸”。

  而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完善制度。用制度保障监督的目光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保障权力阳光运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