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社会万象>>正文内容

乡村难找活蹦乱跳的教师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0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09-06-09 03:5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耒阳农村年轻教师出现断层

  “基本上,口水都讲干了,学生喊我爷爷老师。”54岁的邓育成在湖南耒阳上架中心小学当了32年老师,身体一直不好,脑动脉血管硬化,一天上两节课就累得不行,记忆力下降、视力衰退,学生的名字都喊不出。

  在上架中心小学,像邓育成这般年纪的老师占了一半儿。5月19日,记者在学校采访时,校长谢枭文正在为老师的身体发愁。学校总共65名教师,其中5个已经不能正常工作,其余60名教师中,还包括在后勤工作的3人,实际任课的只有57人。

  从耒阳市区前往上架中心学校,沿途可以看到一辆辆拉煤的货车和一座座煤渣堆成的小山。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行驶一个多小时才抵达目的地。

  “进去难,留住难,教师年龄老化很严重。”谢枭文说,学校所处的地方比较偏僻,上架中心学校下辖有7所学校,26个班,993名学生。学校里50岁~59岁的老师共33人,占总数51%;40岁~49岁的教师占了28%,也就是说,这个年龄层次老师占到了79%,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总共只有4名。

  据了解,这4名年轻教师,均是教师子女,经过培训和考试后进入该校,“其中有两名比较好,还有两名不怎么样,即便如此,他们也算学校里面的主力军了。”谢校长说。

  不只上架中心小学一所学校有大量的“爷爷奶奶老师”,自从中等师范被“一刀切”以后,耒阳农村40岁上下的教师几乎出现了断层。“你可以招聘,但是来的人你想要的不多,能留下的也少。”教育局一工作人员称,愿意留下的常常是年岁已高的“本土”老龄教师。

  然而,在一些乡村学校校长看来,老龄教师已经不适合继续教学了。

  一名校长介绍,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也不会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比方多媒体电脑教学,“年轻教师能够把这些带到课堂并应用,一些老教师还是填鸭式教学”。而且,很多老教师身体也不行了,有些老教师上课中途常需要坐下休息。

  另外还有一个背景,大部分乡村老教师都是原来的民办教师转的,学历不高,难以适应新环境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年轻教师因为学习能力强,频频获得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于是老龄教师在教学方面进一步老化。以三都镇中心小学为例,人数只占22%的年轻教师成为教学主力,而这个学校年轻教师的比例算是相对较高的。

  于是,在“爷爷奶奶老师”唱主角的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与城市学校的差距日益加大,许多农村家长选择了撤离乡村。据《耒阳报》报道,城区公办小学学位缺口达7358个,初中学位缺口2346个,两者相加近万,一个班七八十名学生的“大额班”已经不是新闻。

  当地一位官员向记者透露,他老家的村子里一户人家宁肯在城市里收废品也要带孩子到城里求学。“不论穷爸爸还是富爸爸,都想让孩子有受好教育的机会,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就他们这个群体来说,绝大多数孩子都在城区里读小学,初中高中则往省会长沙飞。

  后果在高中阶段更为明显。耒阳三都中学校长李卫东说:“2003年时,学校还有1200名学生,这几年的人数是一年年下降,很多学生都进城读书了,农村与城里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这样的师资状况显然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但教育部门却没有太多办法。耒阳市教育局人事股股长解释说,农村学校学生分散,按照班级安排教师,确实存在着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但以每个班的学生数量考核,又存在教师超编的情况。

  城乡教育出现四个怪圈

  耒阳的情况到了难以为继的边界。不断涌入的学生让城区教师苦不堪言,并带来一系列问题:校园面积狭小,学校安全隐患突出;学校人满为患,学生身心健康受影响,教师工作负荷沉重,这些已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孩子与其说是受教育,不如说是遭罪。”耒阳教育局局长王宗江说,城区学校班额达到了70~80人,最多的有108人。有的老师只能利用扩音器来上课。

  矛盾的加剧在2009年初的市人大会上得以宣泄——一号议案不再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而是《关于加大教育投入统筹发展城乡教育的议案》。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委书记袁延文表态说,扩大学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需要加大投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决定投入1000多万元扩容改造13所城区学校,新建、兼并、整合一些中小学。

  相比增加教育投入,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让教育部门负责人更为担心。耒阳市教育局党委书记李乙平在今年政协会议上提出的一份建议称,2008年底,耒阳市教育局对全市农村小学教育状况进行摸底,重点调查农村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以及人员补充等情况,发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日益严重。

  耒阳市现有农村小学教师4343人。全市农村小学教师处于“教学黄金期”(31~40岁)的只有790人,仅占18.2%;51岁以上的教师却多达1941人,占了全市农村小学教师总数的47.6%,几乎占了整个农村小学教师总数的半壁江山。同时,在51岁以上的1941位教师中,53岁以上女教师达94人,58岁以上男性教师达281人。这表明近两年内耒阳市将有375名教师退休。这将进一步导致耒阳市农村小学教师青黄不接的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制约了耒阳市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对于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语文、数学之外,其他学科也进一步得到重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要求开设英语和综合实践等课程,这些变化对农村教师的专业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耒阳市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语文、数学教师占总数的89%,而音、体、美、英语、信息等其他学科教师总共只占11%。由于教师学科结构失衡,致使绝大多数农村学校的音、体、美、信息技术等课程不得不安排非对口专业教师进行教学,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升。

  同时,在耒阳市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占33.4%的是民办转为公办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往往年龄偏大,虽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但知识结构与现代教育改革和创新要求有一定差距;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1448人,约占33.3%,目前,这部分人有的已经拔高使用担任初中教师,有的正挑起全市农村小学的教学重任;以补员、军转、双招等方式进入教师队伍的1445人,约占33.3%,尽管他们通过函授或自考方式提高了学历,但由于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素质参差不齐。

  “现在形成了四个怪圈:城区的堡垒圈,周边的挤压圈,交通发达不平衡圈,边缘山区的奇缺圈。”王宗江说,考虑到现在初中教师多一点,就安排初中的一部分教师下到了小学,根据不同区域,对口支教;从比较富裕的乡镇,抽派优秀的教师,以学校为单位,到缺编的学校支援、对接。经济待遇上也是适当的补助,每个月100元,学校也给支教的教师适当的补助,一年后,在评优上还会倾斜。

  据悉,这几年耒阳招考了100多名教师,并且从30多个乡镇采取了抽选好的初中生进入高校定向委培5年的方式来运作。但耒阳市教育局一官员承认,效果不是太理想,一个是农村教师这几年要退休的人数太多,而委培的人员比起以前的中师学生素质有差距;而且5年制小教大专班周期长,现阶段的燃眉之急也难以化解。

  即便提高工资很多老师也不愿意到农村去

  农村学校师资不足,还有一个被提得很多的原因是,招考来的教师往往难以在农村留住。

  由于村小和城区甚至镇乡隔得太远,条件艰苦,少有人愿意来。即使招来了老师,他们看到当地的条件,很多又选择了离开,一些本专科院校的毕业生更不愿意来。“来了的很多就是过渡一下的‘飞鸽牌’。”耒阳一位乡镇书记抱怨说。

  “这是可以理解的,一天三餐都需要自己做饭,一个学校也就是一两名老师,找个说话的人都难,年轻教师怎么能够待下去?女教师的生活就更艰难了。”谢枭文说,此外,经济成本是环境之外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在读完大专或本科,没有七八万元拿不下来。”耒阳市教育局局长王宗江认为,大学生在学校阶段付出的成本很高,毕业后月收入也就是1200元,这样的收入水平要还清为读大学欠下的账,太难了。而且这些年轻老师还要成家立业,他们在农村看不到希望。一些老师即便留下来了,做出一点成绩后,也都往城里去了。

  一名校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耒阳市,如果夫妻双方都有工作,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要养父母、小孩,再加上生活费用、人情往来,根本不够用。他以自己为例,夫妻两人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可每个月下来,基本没有钱剩下。“我们的房子还是父母上世纪90年代买的。”这名校长说,他作为校长,条件已经算很好的了。

  如此一来,很多有能力的农村老师纷纷迁往城市。

  教师不愿下乡,不光是经济上的考虑。落后、缺乏活力的乡村对年轻教师已经没有了吸引力。一名乡镇领导说,即使每个月多给1000元,很多老师也不愿意到乡下去。“城市仍然在飞速发展,乡镇发展却很缓慢。很多乡镇的人都到城里面住了。”

  基层呼唤中师回归

  基于农村教育状况的现实,很多人开始怀念有中师的年代。“中等师范为农村基础乃至初中教育,都做出了很多贡献。”耒阳市教育局局长王宗江说,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目标很清晰,能力很全面,各种特长均有,唱歌、跳舞、打球,文体皆能,这样的教师很受学生欢迎。

  据了解,教育部在本世纪初出台了师范院校布局调整计划,针对师范院校设置存在高师院校总量不足,中师学校布点过多、办学层次重心偏低等缺陷,教育部“调整计划”规定,到2003年,中等师范学校500所左右,到2010年左右,师范院校只保留本科、专科两个层次,取消中等师范教育。

  在湖南,这一过程显然走得更快。耒阳师范前党委书记张子龙介绍,原有的师范学校在地市设立的,多并入当地高校,在省城的则升为大专本科,在县市一级设立的就只有转行自谋生路或者解散。以衡阳市为例,原来的湖南三师并入了衡阳师院。曾在1958年到1999年中为湖南省湘南地区输送了数万名教师的耒阳师范,则更名为湘南职业中专学校。里面的专业从电脑、文秘、模具设计等不一而足。

  今年年初的耒阳市政协会议上,政协常委、教育局党委书记李乙平专门提交了《关于恢复农村中等师范教育的建议》。他认为中等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最适合农村小学教育,所培养的师资最适应农村小学教育实际。目前,农村教育战线上的骨干教师,大多是农村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因为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知识,在这方面中等师范教育能起到独特的作用。中师教育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为没有高考升学压力,所以它开设的课程在提高任教能力上极为实用。比如体育、舞蹈、音乐、绘画、三笔字(毛笔、硬笔、粉笔)、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手工劳动、信息、综合实践等课程,涉及面广,能力要求高。一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教师,更适合儿童活泼的天性,更能适应小学教育的需要。而在这一点上,直接从高中考入大学师专的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难以相争。

  同时,之前的中等师范学校一般都设在地、县级城镇,而不在大中城市。在中等师范求学的学生,少有考研究生的理想和留在大城市的奢望。他们毕业后就回到自己赖以生长的农村,对农村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非常熟悉,很快适应,完全能胜任农村小学教育。这一点,是大中城市的本科毕业生无法比拟的。由于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差别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望“农”生畏,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工作条件苦、生活待遇低、教学环境差,大专院校毕业生大多不愿到农村任教,即使勉强去了,也是把在农村小学任教作为一种过渡、一种跳板,一有机会就向城市流动。乡村教育圈子里的校长和老师们多持有相同看法,中师毕业的年轻教师确实有其特长,受到学生欢迎,“派出去参加比赛经常获奖,这些都是2000年以前过来的教师。”在采访过程中,多名乡村学校校长对过去的中师教育都充满留恋。

  “小学阶段的教育有它自己的特点,现在,来从事教学工作的人中掌握很多知识的人很多,但懂得如何教育好农村孩子方法的人不多,这是最重要的问题。”三都小学教师曹湘香说,她和3名同学都是从湖北浠水师范毕业的,这个小学组建的时候,她们都刚从这里毕业,后来又回到这里来当教师。

  在耒阳、衡阳的采访中,当地一些的老资格教育界人士甚至认为,国家的政策撤退得太快了,应马上恢复中师:“因为中国的现实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不能像他们一样把70%~90%的人口放到城市来。我们的根基仍然在农村。”“而翻开一个世纪的教育史,可以证明中等师范教育是一条适应当代中国农村社会需要,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途径。通过直接免费招收初中毕业生和包分配到农村学校的政策来服务农村教育工作,可以为农村教育撑起一片蓝天。”

来源:网易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