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印象中的西藏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20日
来源:资源网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西藏的印象无法用语言记录,那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色彩

到过西藏,色彩是让人无法忘怀的记忆。西藏的色彩是简洁的、强烈的。纯净的蓝,圣洁的白,活力的红,神圣的黄,默默的青,饱满的绿……都会令人陶醉到眩晕。 很多时候,湛蓝这个词是滥用的。西藏天空的湛蓝色,比平时看到的要更深、更匀、更静、更清,只有这样的蓝才该用“湛蓝”。蓝色,是西藏的底色。这样的蓝,是毫无瑕疵的蓝,有它做底色,云更白了,天更低了,人更渺小了,心胸更开阔了。走在西藏摄人心魄的蓝色天空下,人们通常会忘记自己,眼中的风景夺走了人们所有的心思,经它渲染的山水,无不闪烁着纯净明快的美。在西藏,雪山是人们崇拜的神,很多的雪山都有美丽传奇的故事,白色是雪山的颜色是最圣洁的色彩。藏族人自古就有崇尚白文化的传统, 认为洁白、无瑕最能表达和象征人的真诚、纯净的心愿,所以哈达一般都是白色的。在山间、在佛堂、在千年的老树身上、在藏族人家的房前屋后,我们都能看到洁白的哈达。哈达缭绕着大地,也飘舞在天空。那一朵朵盛开的云就如哈达在天空中织的如意网,她们有时如花朵,白得厚重而一尘不染;有时又如一条轻纱做的哈达环绕着群山。有蓝天就会有缭绕的白云,就会有飘动的哈达。你会被这种神圣的白色所包围,让你为这种纯净、真诚而感动。

红色在西藏是耀眼而神圣的,无论是僧人穿的绛红色的袈裟或是用圣柳垒成的布达拉宫红墙,还是藏族少女们以红色为主的藏袍,总让人感到有一种凝固的美,让人挥之不去。置身在雄伟、宁静、祥和的布达拉宫,脚踏着红色的木地板,手扶着红色的层层扶梯,满眼是身着红色袈裟的僧人,还有不灭的酥油灯。你会被这红色包裹着,耳边萦绕着如红色一样浑厚悦耳的梵音。站在宫顶的平台,抬眼望去,看到的就是红色白色的墙和蓝色的天,而红色在这里是那么充满着活力,那是一种只有生命才会有的活力,她像火焰把生命的热情在雪域高原尽情的燃烧。

金黄色在西藏应该是指阳光和佛的色彩,她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金色是一种敬意,也是一种寄托,更是一种光芒,这种光芒可以普照大地,可以普渡众生,她是神的色彩,也是人的色彩。 西藏的色彩,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总会使人感到神圣,总能把人变得神圣……

婚礼

在西藏东南部,有一片叫做"门隅"的地方.门隅地处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气候温和,树木葱笼,流泉飞瀑,江湖密布,终年鸟语花香,四季如春。在这块神奇而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我国兄弟民族的一员一一门巴族.在民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智慧的门巴族人民,以其民族的聪明睿智创造了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我们在门巴族地区考察时,目睹了饶有趣味的门巴族婚礼。

独特的"三道酒":门巴族婚礼,十分热闹而又别具特色。当婚期确定后,男家便酿酒做饼、杀猪宰牛,紧张地做婚礼的各种准备.结婚之日,男家早就派出了迎亲人z能说会道的"噶尔东"〈"媒人"〉、迎接新娘的“巴萨”〈意为"伴郎",由一未婚男青年充任〉和"朗朗"〈"伴娘",由一同新娘年龄相当的女青年充当〉,还有二名男家的亲戚,他俩一人迎请新娘的舅舅,一人迎请女方的其他客人.按门巴习俗,新郎是不亲自来迎新的.他们一行人到了女方家,一一向新娘父母及亲戚献哈达、敬酒、道吉祥,然后催促新娘启程。是日,新娘梳妆打扮,头扎五色彩辫,戴上巴尔嘎帽〈门巴人所戴的用红黑毯磕相间制作的缺边小帽〉,身着红磕磕袍p腰系白围裙,胸前佩戴"噶鸟"〈吉祥护身盒〉、珍珠、松石等饰品,背上披一张小牛皮〈这是门隅门巴族妇女持有的装束〉,显得十分端庄美丽,迎亲时,男方不仅派出了专人,还要在迎亲途中三次摆酒迎接新娘及女方客人,这便是颇具特色的"功羌松"一一"三道迎接酒"。为什么男家要如此周到接待女方家客人?原来,门巴族有一个古老的习俗:婚札期间,女家客人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常常借故滋事,挑剔男家,一旦有机可乘,就制造事端,搅乱婚礼,直到男家赔礼道歉,敬钱献物,方才罢手甘休。因而婚礼期间,男家必须小心侍候,才能平安无事。"三道酒",是婚札过程的第一关,能否顺利通过、经受住女家的刁难,直接关系到整个婚礼的成败。敬酒人都是经过挑选的能言善辩、精明能干之人,他们分三至四人一组在途中恭迎客人。第一道酒摆设在新娘家的村口。当迎亲队伍过来时,早已恭候在路旁的敬酒人赶忙迎上前去,笑容可掬地问候:"尊贵的客人,一路辛苦!"说着,便献上一碗甘甜的米酒。酒碗边抹有三块象征吉祥的酥油,酒壶上拴有洁白的哈达,可谓话语动昕,美酒醇香,接待热情,是无可挑剔的。可是女方客人却置之不理,黑沉着脸,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不肯接酒.这时,有经验的敬酒人不慌不忙,脸上挂满笑容,夸赞新娘的美丽和客人的富足与美德,另一人则唱起了优美的萨玛酒歌,捧酒献给客人。盛情之下,女方客人无话可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高兴地喝了所敬的酒,这一道酒便顺利通过。第二道酒是在半途摆设,由另一批专门选定的人恭迎敬献;第三道洒在新郎家的村边敬。若"三道酒"都顺利通过,婚礼则成功有望。

罕见的"换衣"习俗:新娘一行人到达新郎家时,等候在门边的几位姑娘忙将新娘和客人迎进新屋,入座后,酒女们立刻献酒,边敬酒边唱悠扬的萨玛酒歌。待新娘喝完一碗洗尘酒后,"朗朗"便带新娘入室,帮助新娘把从娘家穿戴来的衣服首饰全部脱去,从内衣到首饰里里外外换上婆家的一套东西.换衣可谓是干净彻底,大有使新娘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意味.这一习俗是奇特而罕见的,十分耐人寻味。我们知道,在人类婚姻发展史上,氏族外婚时期最初是男到女家的走访婚,实行"从妻居",母权占支配地位,世系从母系计算.随着在生产中的作用和社会上的地位的逐渐提高,男子便从妇女手中夺权,由此而发生了"人类所经历过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恩格斯语〉。“换衣”的目的十分明显:新娘进了婆家门,穿上婆家衣就是婆家人,正是历史上由"从妻居"向"从夫居"过渡时期男子所采取的方式的残留,是男子借换衣的方式来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地位。门巴族婚礼上的换衣习俗以及女家亲戚在婚礼期间的一系列活动,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历史上父权与母权激烈斗争的史实。 新娘换好衣服后重新入座,这时一直没露面的新郎才出场同新娘坐在一起,喝"东羌"〈交杯酒〉.媒人向一对新人敬酒祝福,人们唱起了《吉祥歌》:蓝蓝天空彩云飘荡/吉祥啊/灿烂的霞光/巍巍雪山银辉闪烁/吉祥啊/雄狮在欢唱/ 美丽山村喜气洋洋/吉祥啊/俊俏的新娘/ 酒烈情浓/歌舞飞扬/吉祥啊吉祥/人们载歌载舞,痛饮狂欢,通宵达旦。

新娘舅舅的"权威":在婚礼期间,女方客人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以新娘舅舅为甚。新娘的舅舅是婚礼上最尊贵的客人,是娘家人的代言人.在迎亲时,男家要派专人迎接s入座后,又四处寻隙滋事,百般挑剔,"无理取闹"。当喜庆的婚礼正在欢声笑语中进行时,新娘舅舅却挥舞拳头、厉声向男家发难了:你们看,这是什么酒,不甜,苦得很!难道是我家女儿心不好,才给我们这种酒喝!你看这肉切成什么样子,厚薄不匀,莫非是我家女儿伏得不正才给我们这种肉!酒女连个笑脸都没有,为什么这样怠慢我们!不管男家招待得多么周到,他也要鸡蛋里挑骨头,胡搅蛮缠,大闹婚礼。他发难时,不时将拳头捶击桌面,显得异常愤怒,其他客人则在一旁帮腔,有时甚至将酒泼向敬酒人,掀翻酒碗杯盘。面对娘家人的发难,男家要马上敬献哈达,重设好酒,赔?L道歉,想方设法使娘家人消气,特别是讨好新娘的舅舅。如果新娘舅舅不接酒,把酒碗打翻在地,使闹婚进一步升级,最后由媒人出面调解,男家又殷勤敬酒,舅舅才面露笑容,喝了酒,事情才平息。婚礼上,新娘的舅舅及女方客人耍尽了威风,虽然今天婚札上女方的发难闹婚已只留其象征意味,但它作为婚礼上固定化的程序被保留下来,无不透视出昔日舅舅的权威以及对女权衰落与父权确立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娘家闹"婚变": 婚礼期间,戏剧性的场面不断出现。在女方发难时,如果男家处理不当,便会演出一场"婚变"的闹剧,而一般人家都会顺利过这一关的.谁知,一波未平,又起风浪。婚礼进行到第三天,女方客人要回家了,这时新娘的父母,舅舅以及亲戚要向新娘告别。他们安慰新娘不要难过,好好在婆家过,孝敬公婆。最后同新娘话别的是母亲。她在开导完女儿后,厉声训导女婿:"你听着,你要好好待她,不能现在把她看作仙女,以后把她当作魔鬼,我们不依!"新娘眼看着亲人都要走了,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在婆家,痛哭不已。这时,戏剧性的场面又一次出现:只见新娘的母亲突然拉着新娘,边往外走边说道:"女儿呀,回去吧!"女家客人蜂涌而上,簇拥着新娘出门,他们打着呼哨,扬长而去,演出了一场"婚变"的闹剧。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婚变",一下把男家搞懵了,等反应过来,便急忙追上去抢夺,互不相让,乱成一团。最后,还得媒人出面调解,由男家再一次向女家赔礼敬酒,保证今后要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待新娘,女家客人才放手,任男家又把新娘拉回去。新娘虽竭力反抗不回夫家,但男家人多势众,反抗是徒劳的,最后被“拖”进室去,引来一阵阵欢声笑语。整个婚礼,高潮迭起,风趣多姿,令人目不暇接。

“哈达”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在西藏,大凡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据介绍,“哈达”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行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达,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奉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据说,藏民进了寺庙大门,先献一条哈达,然后参拜佛像,到各殿参观,随坐,到离别时,还在自己坐过的座位后边放一条哈达,表示人虽离去,但心还在。“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为料的。上品“哈达”织有莲花、宝瓶、伞盖、海螺等表示吉祥如意的各种隐花图案。哈达的质料,因经济条件不同而异,但人们并不计较质料的优劣,只要能表达主人的片良好祝愿就行了。哈达的长短不一,长者l至2丈,短者3至5尺。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般是白色的。此外,还有颜色为蓝、白、黄、绿、红的五彩哈达。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关于哈达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汉朝张骞出使两域路过西藏,向当地的部落首领献帛。古代汉族以帛为贽,象征纯洁无瑕的友谊,因此藏族部落就认为这是一种表示友好、祝福的礼节,而且是从中原兴盛之大邦传来的大礼节,所以就直沿用至今。还有—种说法是古代西藏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后,带回西藏一条有万里长城图案和“吉祥如意”字样的哈达。后来人们又对哈达的由来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献“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这表示对对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对方以恭敬的姿态用双手平接。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座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献哈达在西藏十分普遍,甚至人们互相通信时,也在信封内附上一条小哈达,以示祝福和问候。特别有趣的是,藏民出门时也随身带上几条哈达,以备在途中遇到久别的亲戚、朋友时使用。

标签:西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