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西藏之感受 扎西德勒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15日
来源:千龙网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西藏用任何美好的词来形容都不为过,它是美丽的,因为它着实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它是苍凉的,因为它着实将苍凉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是五彩的,因为它着实让人们在这里看到了纯正的红黄蓝绿白;它是神秘的,因为许多现象着实让我们无法理解,无法想象;它是生机勃勃的,因为它着实将生存在这里的生灵们进化得与众不同……在西藏的原野上见到最多的是牦牛,它们身披长毛,体格强健,成群结队,很是壮观。特别是走近它们时,它们并不友善,圆目相视,打着响鼻,扎出一幅神圣不可侵犯的架势。观此如观人,它让我想起在八角街见到的藏族壮汉,他们鼻直口阔,面色黝黑,张口金牙闪闪,闭口犹如金刚,至于他们内心是什么样的情景,单从外表我们是无法辨别的,即便是一种友善,但这种友善也会让我们这些内地人生畏。的确,他们的喜怒哀乐界限分明,没有什么过渡,微笑在这里被省略,这是我们时常感到冷峻的真正原因。
  西藏的羊更有特点,犹如身穿棉袍的藏人,并不优雅,却有风度。它们一般怕人,狭路相遇,它们都会绕道而行。在山脚下的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在骑马牧人的看护下,安静地、快乐地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它们依草原而生存,草原因它们而美丽。西藏的生物链就是这样的简单,更是这样的明了,没有深奥的哲学问题,因为这里的一切皆按最原始的自然规律运行着。

  西藏的牧羊犬——藏獒,是藏民的最爱。它们体型硕大,头圆口方,眉弓上的两只似眼睛的白点更加增添了它的威猛。据当地人讲,一只好藏獒竟可斗败四五只土狼,我见到了不少的藏獒,但大多都在主人的看管下显得是那样的温顺,尽管如此,我深知它们的厉害,因为我曾在藏区见到过一只发怒的藏獒,尽管它被铁链拴着,但丝毫不减其凶悍,它口大如盆,声如打雷,站起足有人高,愤怒让它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们如天狮一般守护着人类的家园。

  西藏的苍鹰盘旋在蓝天上,它们俯视着这块神奇的地方,它们是藏民心中的神鸟,享受着与神一样的待遇。人们赞美它,人们也防范它,毕竟这种猛禽依然保留着野性。在拉萨周围,马已不多见,即便是沿着公路来到相对偏远的地方同样也很少见到,因为如今的马已被摩托替代,现代化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进入相对原始的疆域。我们为之高兴,同时也为之担忧,马儿会不会就这样渐渐消失?真若如此,这将为这里本不复杂的生物链带来怎样的变化?没有骏马的西藏,没有骏马的草原将是怎样一番景象?或许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或许我们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正像刚刚开通的西藏铁路一样,人们在高兴之余无不担心现代文明为这块圣土所带来的吉凶祸福。

  西藏的文化是辉煌灿烂的,五彩缤纷的,自成体系的,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说他神秘是因为人们太不了解它,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有着千年的积淀,说它壮美是因为这块土地本身就以壮美为其特色。

  西藏的语言文字唯西藏独有,这一点是这个民族最最了不起的事情,我记得有位学者说过:“失去语言文字的民族便是失去了文化,失去了文化的民族就等于失去了民族。”尽管我们来到西藏听不懂他们说什么,看不懂他们写什么,他们异样的发音和异样的文字却让我们肃然起敬,这是藏民族文化的精华,是藏人精神有声有色的传达。我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会了“扎西德勒”,我以为这已足够了,因为我们学会了西藏民族的至高境界与至高追求——幸福吉祥。

  西藏的歌声是动听的,它犹如天籁之音,浸人肺腑。高音处犹如朱穆拉玛峰,低音处则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在藏期间我们不少听西藏的歌曲,除参加当地风情音乐会,几乎整日听着我们所乘坐大巴播放的藏歌。在他们的歌声中表达最多的是对幸福美满的期盼和对西藏山水的赞美。在许多歌中常常唱到一种花叫格桑花,由于语言不通至今我还没明白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花,但从歌中可以感觉到它一定很美,以至于如今每每听到藏歌,我就会想起格桑花,隐约中我已在心中找到了它的模样,那就是西藏的民歌。

  西藏的舞蹈是我见过最美的舞蹈,宽衣长袖,飘若天仙,盛装登场,雍容华贵,珠光宝气,耀人眼目。无论是迎宾的牦牛舞,还是节日盛会的圆圈舞——“锅庄”,以及常见的大型团体舞——“谐饮”,无不体现了西藏民族人们的豪迈之情。他们的舞蹈并不复杂,就是那几个基本动作,然而跳动起来动作夸张,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运动,体能达不到一定的指数是很难完成看似简单却不易达到的舞姿,即便体力十足,但少了藏人与生俱来的节奏感和奔放的性情,同样也难达到藏人特有的舞姿。因此西藏的舞蹈永远是藏民族的,一切模仿永远是模仿。一切道理到了西藏就是这么的简单,就像这里的舞蹈一般,简单之中包含了无穷的内涵。

  西藏的宗教是神秘的,西藏的信徒是虔诚的,世界上恐怕再没有一个教派能使其信徒们如此五体投地,舍生忘死。我在藏期间最最强烈的印象就是这里的宗教色彩。我们在布达拉宫周围见到了磕着长头的信徒,据说每日这些信徒都要围绕布达拉宫磕一圈,其精神让人敬佩。我们又在大昭寺门前见到了磕头的人们,他们不知从何处来,身后放着一堆堆简单的行囊,全神贯注的磕头。由于信徒众多,场面甚是壮观,远远看去人潮涌动,时起时落,经声一片,嗡嗡作响……这种虔诚即便是铁石心肠也会为之感动;我们在途中常常可以看到一路磕头的信徒,他们与土一色,神情坚定,手持快要磨透的木板,胸前挂着耐磨的橡胶与皮革,一路磕来,风尘仆仆,让人感动,让人折服,更让人叹为观止。

  西藏民族信奉他们独有的藏传佛教。一切文化,一切习俗,无不与佛有关,在这里你会深切的感受到无处不有佛,无处不是佛。我们在山坡上看到了飘扬的经幡,每一片经幡上都写满了经文;我们在山顶看到了五彩的经旗,它们以网状的形式覆盖了山头;我们在沿途民居的屋顶上同样也能看到飘动的五彩小旗……凡有人居住的地方要么有寺,要么有塔,家家设佛堂,人人做佛事,就连这里的石头也常常被刻上经文,变成了“尼玛石”。对于我们这些内地人来讲,看到如此情景心中总会产生一些恐慌,生怕一不小心冲撞了这里的神灵。然而对于藏民而言,越是这样,他们越是心安理得,因为神灵无处不在地保佑着他们。

  西藏最为神圣最为辉煌的莫过于这里的寺庙建筑,因为是佛居之地,所以这里荟萃了人间一切美好的气象与伟大的心灵,走近它们,就像走进另一个世界。

  布达拉宫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宫殿,红白两色的建筑群共同构成了以政教合一为特色的天上宫阙。这里无以伦比的集中了西藏建筑、绘画、雕塑等宗教艺术的精华,所藏的大量历史文物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它神秘伟岸,傲立尘世,成为西藏民族历史的象征。

  在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无一例外的感受到了佛的伟大与人的虔诚。金色的宝顶闪耀着佛的光芒,五彩的壁画展示着人的功德,宽敞的大殿供奉着各类佛像,狭窄的通道来往着各类人群。这里不再是清静的地方,这里不再是神秘的地方,这里更像博物馆,把藏族的历史,藏族的文化以宗教的形式带着佛的祝福,带着酥油的幽香,散布在空气中,充满幸福,充满吉祥,浸润着每位来这里朝圣人们的心……  我们以自己的方式描写西藏,是为了珍藏这难得的记忆,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赞美西藏,是因为西藏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祝愿西藏,扎西德勒!

标签:西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