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宗派法门>> 净土宗>>正文内容

慕印居士:净土教义篇 《净土答问》之四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0日
来源:   作者:慕印居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慕印居士:净土教义篇 《净土答问》之四

   问: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中说:“唯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一切俱非,一切俱是”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这两句话是蕅益大师赞叹极乐同居土,远胜过于十方同居土而发。接下去说明超胜之处: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为了说明极乐同居超胜十方佛土,必须将通途法门教理与极乐特别法门进行对比,方才明白。据通途教道,断惑位次,一点不得紊乱。若是未断见惑之凡夫,则不能妄称初果。若是仅断见思惑之二乘人,则不能妄称断尘沙惑,证道种智,可以涉俗度生之菩萨。若是未破无明,则是异生性,不能妄称我是已破无明之同生性。躐等(超越等级)而称,则成大妄语矣。故云“躐等则成大妄”。又,若破无明,证念不退,则舍异生性之故称。若破尘沙惑,证道种智之行不退,则舍须陀洹初果之故称。若断见惑,证位不退,则舍凡夫之故称。修行进歩,有了新证,则舍去从前之故称。故云“进歩则舍故称。”唯极乐同居士,则有些特殊,不能用通途教道来范围,而又不违教道断惑位次。所以说,“一切俱非、一切俱是。”一切俱非者,若谓是现在就是一生补处,却只可名凡夫,不可名为等觉菩萨。因为您是带业往生者身份,惑业全在故。一切俱是者,若谓您是凡夫,却不历异生,就是即此一生,必补佛职,与观音势至无二无别。何以有此?若不是心性本具无量光寿之极致,念念即佛之持名奇勋,和弥陀四十八大願摄受之力,怎么会有此,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之超胜呢。盖一般通途法门,只具二力,即本具不可思议佛性之力与所修法门力。而念佛法门则有三力,即不可思议佛性力,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持名力,更有弥陀四十八愿摄受之力,汇三力于一处,故能超出一切法门而独胜也。

返回目录

-------------------------------------------------------------------------------------------------------------------------------

更多慕印居士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