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相关>> 文化教育>>正文内容

大学生心中不快挥刀弑母恩将仇报折射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5日
来源:新浪大视野 2012-02-08   作者:hongchengwa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严某,现年24岁2011届大学毕业生。2月3日晚饭后,严某与其哥哥等人,一起到某歌舞厅唱歌,约10分钟后,严某独自一人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认为自己活得很痛苦,是由其母亲造成的,顿生恶念,想要杀死母亲。严某一回到家,便抄起厨房里的一把菜刀,朝刚从卫生间出来的母亲连砍数刀,将生母活活砍死在家中,案发后,慑于法律的威力,在亲属的规劝下,拨打110报警电话投案自首。(2月7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此案不过是近日来笔者听见或是看到年轻人大开杀戒的黑色新闻的其中一件,也没觉得新、奇、特。而且国内外都有,有区别的是国外多用枪,国内善用刀,而且多半是杀爹妈、杀妻儿、杀女(男)友。笔者此番说法,绝非出自本人的冷漠或淡定,只因为这样的黑色新闻已经不比交通肇事少了,甚至比猪肉、蔬菜涨价曝光率还要高。好在人们对它还没到听评书看连续剧那么高的期待。

  胸中郁闷不敞亮,活得痛苦怨父母,挥刀行凶,无论如何都不合情理,毕竟刚毕业的大学生,自己又不是打家劫舍的强盗营生。即便是,江湖上又有多少靠刀子弑杀亲人来填冲私欲的呢?有,但是在过去实为少见,而现在却真实地发生,且再一、再二、再三的发生,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新生代成了这支没有人性弑杀如草菅的主体。由于年轻人存在着严重性格缺失,相当部分的人个性偏执极端,个人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公众安全之上,每当个人欲求无法满足期望,破坏性的冲动随即被长期压抑的内心愤怒激发出来了。

  不过笔者不想把笔墨多用在对严某的犯罪行径谴责声讨,此时在狱中的他一定在痛定思痛,一次次的忏悔,千百遍的要洗心革面。但是一切晚矣。夜间他会被老娘那双流着鲜血眼镜盯着浑身胆寒。他所能做的也是唯一的就是等待法律的审判。

  然而,我们更应深思的是在一桩桩血案的背后,反映出在他们实施暴力犯罪前,社会对其心理疏导心智培养的功能的低效运作有着必然关系。面对血的教训我们要承认如果一味追逐应试法则,而忽略年轻人性格塑造和人品校正,那么这些热血青年遇到挫折,他们便会把破坏力直接附加给社会。他们大多数或许手中无刀,却胸中暗藏利刃。些言有些言过其实,但绝非危言耸听。

  发生在严某和其他青年身上暴力犯罪,按其事件结果要交给法治的力量,但是我们不应把解决问题的希望,都放在事件的最终结果统统交给法制力量。因为本该由教育部门和教师完成的人格培养、心理辅导工作,交给司法、公安部门来弥补。这是用滞后的惩罚代替前瞻的引导,而滞后和被动的惩罚在严格、量刑在合理对于受害者或受害群体而言,当他们喊出要公正判决时还有多大的大现实意义。而该类案件通过媒体甚至会放大其悲剧效应。

  如果说个案如一面镜子,那么现在已经是多面镜,它从不同的角度映照并且拷问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除了知识的灌输,鼓励对成功的追求,我们是否对年轻的一代得以自立和发展的心灵世界缺乏足够重视?解决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当务之急,除了加强法制教育,还应开展有硬性要求的心理教育,比较现实的做法,就是心理辅导课程化。把心理教育排进课程表考核表,即便在一段时间只能解决学生普遍共同的心理问题,无法解决极端问题,但这样可以打下一种良好的心智培养基础,开创出有别于应试的模式,丰富并完善素质教育的内容。

  我们从严某和类似的案件中不难发现这些人或自卑或狂妄,毫无疑问他们的内心都被极端自私所充斥。当父母支付不起他的学费或其它开支费用时,当包括家人在内的周围人用奇异的眼光对视自己时,当父母衣衫不整或相貌让他们在众人面前丢人难堪时,他们的任性和暴戾并由内而发,失去了自己的双亲最起码的感恩,此时他们已经无法以平等、自然的姿态与他人相处,他们突然觉得自己处处不被信任、不被宽容,其结果是对社会底线失去敬畏,对生命失去了敬畏。

  说到教育自然离不开家庭教育,虽然在本案中严某的行为造成了家庭惨案和悲剧,但还是要“残忍”的提及家庭教育,时至今日中国家庭教育,依然在棍棒与宠溺的两端之间,苦苦做着平衡术,这样的家庭教育的“怪胎”必然会衍生出“虎妈”“狼爸”和“鹰爸”,虽然受到一些人追捧,但没有任何借鉴之处。于是人们开始另一极端,就是溺爱,而溺爱带给我们什么呢?一面是含辛茹苦,倍加呵护,另一面则是不知死活,心安理得。孩子一方面是爱的焦点,另一方面也有爱的盲点。其实在这个的“爱”温室中成长起来孩子的基础并不牢靠。一旦在未来受到精神和心理上的困扰,必然会出现了巨大裂痕并崩塌。大学生严某就是缺乏认识自己和社会所需的风雨冷暖、人情世故、生活挫折等成长元素。“怪胎”的家庭教育,要么出自棍棒,要么出自宠溺,别无选择。

  事实告诉我们把关爱化为溺爱,或用棍棒体现教育,其结果就是酿成悲剧。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物质的给予不能取代心灵的呵护,成功的光环源自人格精神的光芒,这可能就是通过大学生严某由于心中不快挥刀弑母恩将仇报带来应有的理性思考吧?!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