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图书连载>> 亲友书讲记>>正文内容

亲友书讲记(十三)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1日
来源:宁玛·嘉绒寺» 启迪智慧   作者:索达吉堪布传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十三节课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亲友书》正在讲人身难得,这分为三个方面:总说转生普通人生难得之理;别说具四轮之人身;思维远离违缘八无暇之理。第一个已经讲完了,现在讲第二个。

辰二(别说具四轮之人身)分二:一、总说四轮;二、分说善知识。

巳一、总说四轮:

人身难得时,有些讲义侧重的是十八暇满,这里是讲具有四轮的人身很难得。

身处随圣之境地,依于殊胜之正士,

己发宏愿积大福,此四大轮汝具足。

四轮人身是佛经中的一个比喻。打个比方,你要到很远的地方去,靠步行的话,很长时间才能到达,而依靠四个轮子的车,则可迅速抵达目的地。(古代没有飞机、自行车、摩托车,在地上,四个轮子的车是最快、最安全的。)同样,我们若想快速前往解脱之道,到达涅槃的彼岸,也必须依靠这种四轮人身。

所谓的四轮,是在修行中的四种顺缘:

一、身处随圣之境地:是指依止顺境,处于人间或天界中。有些讲义说,得到人身才有解脱的机会。兜率天、他化自在天等也可以解脱,但从别解脱戒所依的角度讲,不像人身有那么好的机缘,不过天人毕竟比三恶趣有福报,所以有些大德或成就者也有转生天界的现象。

或者解释为,我们应依止适合修行的寂静地方,远离容易生烦恼、嘈杂喧闹的恶劣环境。《俱舍论》中说,如果对境不清净、烦恼种子没有断,再加上有非理作意,这三种因缘聚合就会产生烦恼。我们作为一个凡夫人,依止顺境非常重要,自己的修行境界要想得以稳固,外在的环境有很大影响。古德先贤也特别重视环境的选择。孔子曾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特别杂乱的地方,他永远不会居住。有一个上师也讲过:我愿意居住的地方,是离婚率比较低、青少年犯罪现象比较少的地方。

现在有些城市特别乱,这样的环境不要说修行,就连自身的财物、性命都难以保障。所以比较清净的地方,尤其是莲花生大师等大成就者加持过的地方,非常适合修行人居住,哪怕在那里呆几天,也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月灯经》说过:若有人数劫中于一切佛前供养鲜花、薰香、涂香、神馐、舒适资具,有人以极大厌离心向静处仅迈七步,则此福德胜过前者无量倍。

因此,我们首先要选择适合修行的环境。有些人刚开始比较注意修行,希望自己不要退失道心,然而逐渐受恶劣环境的影响,不知不觉间,信心、悲心、菩提心等就悄然退失了,最后自己什么都没有,非常可惜。

二、“依于殊胜之正士”:指依止殊胜大德。一切解脱均依赖于上师和同行道友,所以,我们要依止有道心、有智慧、有悲心和利他心的正士。这个问题在下一颂词中有广说,我在此不详细阐述。

我们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想要修行圆满,有一定的困难。为什么我经常要求大家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就是因为共同学习的力量非常强。即使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将近二十年没有离开过闻思和上师,可是若单独一人学习修行,可能也会慢慢退失信心。因此,跟见修行果一致的大乘道友共同修行,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想一个人好好修行,其实你的修行功夫尚未得以稳固之前,这样做恐怕比较危险,如果离开了上师和道友,修行不一定会圆满成功。

三、己发宏愿:是指要发宏誓愿。我们行持任何一个善法,均应以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摄持,哪怕坐一座禅、念几分钟课诵,闻思修行、放生、转绕等,也要回向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快乐,为利益众生和成就佛果而默默发愿。

若没有这样发愿,就算做了很大的善事,善根也不会广大。我们学过许多大小乘经典,里面都说如果在佛前发誓愿,将来定会得以现前。所以,即使你在佛前供一盏灯、点一根香,心里也应该发善愿。我常看见很多男女老少在寺院里拜佛烧香,他们发的愿就是让我家庭平平安安让我生意兴隆,多赚一点钱,这种发愿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四、积大福:指往世中曾积累广大福德。我们今生能遇到大乘佛法,依止殊胜上师,有机会修持无上佛道,并不是平白无故、无因无缘的,而是多生累劫中积累过广大资粮所致。我们现在仍要不断地积累资粮,若没有资粮,获得究竟佛果是不现实的,这在《宝鬘论》等诸多经论中也讲得非常明白。

综上所述,这四轮是趋入解脱不可缺少的途径。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等论典中,均引用过《亲友书》这个教证宣说四轮的重要性。龙猛菩萨对乐行王说:你作为一国之君,理当全部具备这四轮。

其他的四轮马车有没有也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要依止顺境、亲近正士、发大宏愿、积累福报,这四大轮不可缺少。倘若少了其中一个,就如同车子少了一个轮子,修行是不可能圆满成就的。现在有些上师说:我需要四轮轿车,否则当不上活佛,你可不可以给我啊?这四个轮子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前辈大德没有轿车也能现前寂灭果位,你最需要的是四轮人身,看看自己是不是安住顺境?有没有依止善知识和善友?平时的修行有没有发愿和积累资粮?如果四个因缘都具足,那你应当生起欢喜心。

这四轮与不离空性、不舍众生也有很大关系,若能经常行持,一切邪魔外道无法加害你,因为对誓言坚定、常行善法之人,佛陀会时时加被。《般若摄颂》云:安住空性不舍悲,如说而行佛加持。本来,修行人有四大魔制造违缘,但有一种人不受内外魔的干扰,哪一种人呢?具有殊胜智慧,安住于空性境界中;以大悲心不舍一切众生;在诸佛菩萨面前承诺利益众生的誓愿永不退失,具足这三个条件的人,诸佛菩萨会日夜护念加持,任何魔也不能作祟。这个教言在《前行备忘录》中有详细的解释。

所以,具足四大轮的人,应该安住在智慧中,同时要不舍众生,不放弃菩提心。若能如此,诸佛菩萨、传承上师和护法空行会时刻加持,你不用经常胆战心惊,每天害怕有小偷来了、魔来了,走路时也是左看右看。如果安住在空性中,空性中哪有小偷、哪有魔啊?什么违缘都没有。其实利益众生时,这些违缘都是修行的顺缘。

《般若经》中说,如果有人用檀香供养你,有人用兵器把你割成一块一块的,倘若你能如如不动,对两个人同等对待,说明真正修到了平等观。我们口头上都会说诸法平等,但实际上,这个人赞叹我,我就非常高兴,要给他报恩;那个人不要说用兵器杀我,仅用恶言骂我几句,我也特别不高兴,这说明没有达到平等观。

我们作为修行人,无论出家还是在家,都应该把这些法语牢记于心。以前一听四轮就以为是四轮马车,现在学习了之后,应当明白四轮的含义。(以后考试时,我可能会问:什么叫四轮?请详细说明你具不具足这四轮。看大家能不能答得上来。)否则,你对佛法的术语一窍不通,世间乱七八糟、甚至是骂人的教证理证非常丰富,一开口就是从古至今的种种脏话,善法方面的教证一个也没有,这样不太好。应该要改过来,想想以前的大德和合格的修行人是怎么做的、怎么修行的,自己也不要有太大差距。

巳二、分说善知识:

依止真实善知识,梵行圆满能仁说,

是故当依诸大德,依佛多士得寂灭。

我们理当以三种承侍一心一意恭敬依止具法相的善知识,《华严经》云:若令善知识欢喜,则能获得一切佛菩提。依止善知识能使梵净行得以究竟,梵净是指涅槃,是指道或者修持。我们修解脱道而得涅槃的过程中,所有的功德均依善知识而产生,这不是凡夫人说的,而是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言。当时阿难说:善知识和善友在我们修梵净行时,能起到一半的作用。佛陀说:错了!不是一半,而是起到全部的作用。因此,凡入于佛法、想前往解脱的修行人,理当以恭敬心、恒常心依止具法相的善知识。古往今来的历史中可以看出,假如把善知识当作佛陀来依止,如理如实地修行,就可以获得无有烦恼障和所知障的寂灭果位。

所以,大家在修道的过程中,首先要依止一位合格如法的上师。如果没有上师,趋往菩提的漫长道路上,很可能会被违缘打败。有些上师用一个比喻说:譬如一个乞丐,他要去遥远的地方,路上捡到一大袋黄金,由于单枪匹马、势单力薄,不一定对付得了虎视眈眈的强盗。同样,我们凡夫人有一些信心、利他心、希求解脱的心,这些功德犹如宝贵的黄金,可在菩提路中若没有善知识的护持,很容易被烦恼的强盗抢劫一空,最终无法安然到达目的地。因此,依止殊胜上师相当有必要。若没有上师一一开示取舍之理,我们不会懂得轮回的过患、解脱的功德。现在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遇到善知识,妄执常、乐、我、净四种颠倒,不要说没有学佛的人,就算是学习多年的佛教徒,对哪怕人身难得的道理也没有通达。

当然,上师不能随随便便去依止,一定要寻找具法相的善知识。仁达瓦大师在《亲友书注疏》中引用《经庄严论》的教证讲了善知识的十种功德,如颂云:调静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觉真善说法,悲深离退减。这十种功德分别是:

一、调柔:与戒相应故,诸根调柔,言行举止等威仪非常如法。

二、寂静:与定相应故,内心安住寂静,不会很粗暴。

三、除惑:与慧相应故,具有智慧,能断除一切烦恼。

四、德增:上师的德行不能比弟子低劣,最好能超越弟子,或者与弟子平起平坐。否则,上师一点功德都没有,一部论典也不会背,而弟子的功德远远超过他,五部大论全部精通,末法时代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上师不应依止。

五、有勇:修行极为勇猛精进。如果上师很懒惰,一点都不精进,八点钟还在睡懒觉,弟子四点钟就起来了,那上师应该不好意思。作为上师,起码要超过弟子一个小时,弟子八点钟起来的话,上师则应七点钟就起来。

六、阿含福:指广闻多学、教授富足,不管显宗还是密宗的道理,都学得比较精通。不然,上师连一部论典都没有学过,弟子却对显密一切经论通达无碍,那上师有什么资格教弟子呢?

七、觉真:上师应该要现证真如,对法性有一定的证悟和觉受,这一点必须要具足。

八、善说法:上师要能传讲佛法,无论是教证也好、理证也好,都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自如。

九、悲深:对弟子的悲心深切。倘若弟子生病了,或者有特别大的困难,上师不闻不问、置若罔闻,而遇到自己的事情时,他就显得比较热心,这说明上师不具大悲心。华智仁波切、智悲光尊者、无垢光尊者都一致认为:上师若具足所有的功德当然最好,但若实在无法具足,至少也要具足大悲菩提心。尤其是大乘行人所依止的上师,若连大悲心都没有,要摄受弟子是非常困难的。

十、离退减:在修道的过程中,听闻再深的佛法、遇到再大的违缘,也不会怯弱而生退却。如果一个弟子稍微说他两句,他就要收拾行李离开,那是不行的。你要想真正摄受末法众生,就应该经得起一切违缘和邪行。每个弟子都如理如法是不可能的,假如他们像阿难、目犍连一样三门寂静,也没必要让你去度化了。正因为这些人无始以来善根微薄,没有遇到殊胜善知识,因此,所作所为都是颠倒而行、非法而行,需要你通过各种方式以大悲心摄持,对他们不应生厌倦心。包括学院的很多法师,也不要遇到一点小事就不想教了。我个人多年的经验是:凡夫人中不可能没有坏人,很多人忘恩负义,即使你对他非常好,把甚深佛法都传给他,以慈悲心关照他,他也不一定感恩图报,很多行为根本没有顾忌。但即便如此,我们仍要以大悲心对待一切众生,这一点尤为关键!

这里给大家简单讲了一下《经庄严论》的教证。上师如意宝经常引用它,记得我们去五台山时,我的书里就夹了这个教证,看书时拿它做书签。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但那些字仍时常浮现在我眼前,当时的情景也是记忆犹新……

总之,我们依止上师时,一定要先观察他是否具足法相?如果没有,那最好不要去依止。但如果你已经依止了,则应该如理如法地恭敬,这是很重要的。

辰三、思维远离违缘八无暇之理:

执持邪见转旁生,投生饿鬼堕地狱,

无有佛教于边地,转成痴哑野蛮人,

长寿天生任一处,此等即是八无暇,

远离此等得闲暇,为不转生当精进。

此处讲远离八无暇而精进修持。字面意思很好懂,有佛教基础、学过《前行》的人,一听就知道在讲什么,但是,你们有没有思维过其中的意思呢?

这里是说,有些人可能想:四轮所依的人身虽然难得,但要我修行的话,我没有空啊,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做,怎么有修行的时间呢?其实作者在这里说,真正没有修行机会的是八无暇,如果远离了这八种无暇,就算你平时再忙,也可以抽出时间修行。

那么是哪八种无暇呢?

一、持邪见者:对上师、三宝、因果、轮回、涅槃等不起信解,自相续被邪见染污,对佛陀正法生不起信心,或者是持常见、断见的各种外道派。我们有些人虽然不是外道,但内心的邪见很重,佛陀说的也不相信,菩萨说的也不相信,上师说的也不相信——“他们说得都不对,我的智慧应该超过他们!有了这种邪见,你相续中的善根不会增上,即使佛陀那样功德圆满的人来到你面前,你也不一定起恭敬心。例如善星比丘,他于二十五年中当佛陀侍者,但是对佛陀无有丝毫信心,唯生邪见,以至于最后堕为饿鬼。

你们很多人从小就接受不正确的教育,相续中的见解非常可怕,尤其是有些人喜欢看一些邪说、邪书,这对自己没有任何利益。对我个人而言,假如没有驳斥等其他必要,根本不想看这些非法的书。前段时间有一本书专门诽谤因果、诽谤佛法,我大概看了一下,简直是浪费时间,那个人完全是发疯了,看他的疯话而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太不值得了!不过,有些人可能以好奇心来翻阅,如果没有头脑、没有智慧,就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最终丧失修持正法的机会。

二、旁生:转为旁生的话,不管是水里、空中、地上的动物,都没有修行的机会。鱼儿天天忙着游来游去,鸟儿天天忙着飞来飞去,哪有修行的时间啊?就算我们想给乌鸦讲《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它也哇哇地乱飞乱叫,一直在说不要、不要

旁生有被役使的痛苦、愚痴的痛苦、互相啖食的痛苦,饱受各种痛苦折磨,绝不可能有修行的因缘。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动物的时候,应该想幸好我没有转生为这个动物。即使是名贵的大熊猫,其实也特别可怜,它们只是供人们观赏而已,但连一句观音心咒都念不来。这样的话,还不如变成一个乞丐,有福分的乞丐每天都念嗡嘛呢叭美吽……嗡阿吽班匝格热巴玛色德吽……阿弥陀佛……”,远远超过那些国宝

三、饿鬼:转生饿鬼的话,天天都饿着肚子,寻觅饮食而不可得,根本没有精力修行。有些道友饿着肚子听课时,法师讲什么都听不进去,一直想着美味佳肴,盼望着快点下课,可想而知,饿鬼更不可能有机会修法。

四、地狱众生:地狱有寒冷和酷热的剧苦,稍微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更不要说学习佛法了。

五、转生暗劫:无佛出世的年代,远离正法之光明,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根本没有修行的机会。

六、生于边地:即使转生人间,但若于边鄙之地投身为野蛮人,则不会了知善恶取舍,将不善业认作是善业,所作所为不如法,故也无有空闲修法。

七、喑哑:虽生于中土,但意根愚痴或者成为哑巴,这种人不堪为法器。

八、长寿天:此天界的众生认为没有善念恶念就是解脱,一直安住于无念的禅定中,寿命长达数劫。一旦业报穷尽,出定后就生起邪见,以此邪见之因而下堕恶趣,因此不具备修法的机会。

总而言之,这八种情况即是八无暇,人间有四种、非人间有四种,众生无论转生哪一处,皆无有机会修行佛法。曾有一个居士说:我现在工作特别忙,没有修行时间。本来佛经中说有八无暇,现在要再加一个,我应该是九无暇。其实你的工作再忙,也不会像八无暇那样不堪能。所谓的无暇,一方面是没有时间,一方面是无力修行。而你再怎么忙,也能抽出时间修法,比如在家里一边炒菜,一边背《亲友书》,这也没有特别大的困难。很多人只是以忙为借口,实际上根本没有那么无暇

概而言之,关于八种无暇,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云:吾者未生三恶趣,边鄙邪见长寿天,佛不出世及喑哑,远离一切八无暇。(很多道友以前背过,我担心你们已经忘了,没忘的话还可以。)大家应当反反复复地思维:我没有转生到这些无暇中,有时间听闻佛法、修学佛法,这是诸佛菩萨和善知识的加持,我不应以各种理由和借口随便放弃这种机会!这并非是口头上说的漂亮话,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想法。

丑二、(厌离一切轮回之方法——思维轮回过患)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寅一、略说:

智者于此求不得,病老死等众多苦,

根源轮回当生厌,亦应倾听彼过患。

龙猛菩萨把乐行国王称呼为智者。可能龙猛菩萨比较害怕,一会儿说国王是自在大王(自在),一会儿说是通晓世间正理的大王(知世法者),一会儿说是贤善明智的君主(贤明君主),用了各种赞美词。不然的话,担心国王一不高兴,即使是龙猛菩萨也可能——

此处是说:智者大国王啊,你应该要明白,人生的痛苦可谓诉之不尽,行苦、变苦、苦苦三大痛苦,以及生、老、病、死、求不得苦、爱别离苦等八支分苦,佛陀在经中讲得很清楚,每个众生于轮回中也经常感受到。《毗奈耶经》云:轮回具苦蕴,苦苦与变苦,行苦八分苦,终忍受具苦。轮回中的众生,尤其是人类,所感受的痛苦不离苦苦、行苦、变苦。《智者入门》也说,整个人类都被这三大痛苦所折磨,还要加上前面所讲的八支分苦。就算个别人有财富、有名声,表面上看来风光无限,但痛苦与他一刹那也没有分开过,他生活中的分分秒秒,其实都充满痛苦。

这并不是一种悲观主义,公正、客观地评价,痛苦在我们生活中俯仰即是、数不胜数。那么,痛苦的来源是什么呢?说简单一点,就是三界轮回。众生随着无明而流转轮回,上至有顶、下至地狱,全部都充满痛苦,犹如火宅、罗刹洲、宝剑锋,找不到少许快乐。所以,国王你应深刻认识到轮回的本性,对这所有苦难根源的轮回深恶痛绝,要生起一种出离心,发誓再也不愿转生到轮回中了。因为轮回中再有钱、有地位的人,包括国家主席、总统、总理,在没有得到圣果之前,永远也无法摆脱痛苦,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龙猛菩萨还说:我在下面的颂词中,详细讲述了轮回的部分过患,大王应当洗耳恭听,并依此类推轮回中的一切痛苦。对利根者而言,若知道了部分痛苦,即可推知所有的痛苦。比如,监狱里有种种无法言说的痛苦,去过那里的人只要把部分痛苦讲清楚——“监狱里没有东西吃,没有水喝,我特别饿、特别渴,晚上做梦都在喝水、吃饭……”就会知道监狱是很痛苦的。对于轮回,也是同样如此,大家一定要有所认识。

现在有些人不愿意听痛苦无常的字眼,可是一旦出现痛苦和无常,自己就手忙脚乱,连应对的功夫也没有。以前学院有个法师到西方国家弘法,回来之后跟我们说,他从来不敢给西方人讲出离心,一讲出离心,他们就讨厌听,为了赢得大家的尊重,他连提都不敢提。我当场反对说:佛法的基础就是出离心,如果他们没有出离心,觉得我的别墅非常好、我的轿车很舒服、我喜欢的人特别漂亮,一直把水泡般的虚幻误认为真实,那永远不能解脱。所以,不管别人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都应该讲出轮回的真相!

我现在给你们讲出离心,可能有些人也有各种想法,这是因为你对佛法了解不深,如果了解很深,不说其他的,只要闻思了《四百论》前四品[1],就会知道轮回的痛苦确实不虚。其实,你从生活中也能体会到:如果轮回的快乐很可靠,那为什么有钱人不能永远有钱?今年以来股市大跌,很多非常有钱的大老板跳楼自杀,因为他的财富一晚上就没有了。他死了以后,家人实在受不了,这个时候才认识苦谛,但已经太迟了。

所以,大家要认识到轮回的本性,不但要认识,平时也要发愿:从今以后,我不愿再转生到这个监狱般的轮回中了,我要想方设法从里面逃脱出来。轮回再怎么快乐,也毕竟是一个火宅,是一个火坑,所以我不愿再次转生。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在此基础上,修菩提心、无上密法才有开花结果的机会。否则,连最基本的出离心都没有,成就对你来讲可以说遥遥无期。

寅二(广说)分二:一、宣说现似快乐不可信赖之理;二、宣说痛苦巨大之理。

卯一(宣说现似快乐不可信赖之理)分二:一、不可信赖之理;二、知此而教诫修善。

辰一(不可信赖之理)分四:一、亲怨不定故不可信赖之理;二、无有满足故不可信赖之理;三、后际不定故不可信赖之理;四、高低不定故不可信赖之理。

巳一、亲怨不定故不可信赖之理:

亲人与怨敌是不定的:亲人不一定永远是亲人,到时候他也会欺骗你;怨敌也不一定永远是怨敌,过段时间也许成了你最好的朋友,即使今生没有变成你的朋友,来世也许会转生为你最可爱的孩子。

父转成子母成妻,怨敌复次成亲友,

是故流转轮回者,无有少许确定性。

前世的父亲转生为自己的儿子,母亲变成自己的妻子,(比如你的父母对你特别疼爱,临死时不愿放手,死后也一直惦记你,那很容易转生为你的孩子。)往日的冤家对头也会成为密切亲友,由此可见,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无有丝毫可以信赖的固定性。

有些道友也是这样:两人的关系原本不好,常常睚眦必报、怒目相向。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突然亲密得不得了,好像一个人不在,另一个人一刹那间也坐不住。可再过一段时间,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两人又反目成仇,对对方看都不想看、听都不想听。所以,亲怨没有丝毫可靠性,这就是轮回的本性。

《楞严经》云: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今生的亲怨均是前世业报所感,没有一个定理可循。藏传佛教中嘎达亚那尊者的故事[2],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了,其实汉传佛教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公案(我以前去汉地放生时讲过):梁武帝的国师志公禅师,有一次受邀去参加一个隆重的婚礼。禅师是观音菩萨的化现,有了不起的神通,能知人的前因后果。他去到那里一看,脱口说了一个偈子:古古怪!怪怪古!孙儿娶祖母;女食母之骨;子打父皮鼓;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众人来贺喜,我说:苦!苦!苦!

原来,新郎娶的是祖母的转世。因为祖母特别疼爱这个孙子,临终时还挂念他,一直拉着他的手,恋恋不舍地死了。死后投胎做个女孩子,长大后就给孙子做媳妇。所以志公禅师说: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那天有个人的亲人要死了,亲人准备拉他的手,他就特别害怕,担心死后一直缠着他,马上说:不要拉,不要拉!我给你阿弥陀佛的佛像。结果亲人不要佛像,一直要拉他的手。)

禅师到屋子里,见一个小女孩正在啃猪蹄,他就说:女食母之肉。这女孩的母亲造了很重的罪业,就投生为猪,现在办喜事被人宰杀,所以小女孩在吃她母亲的肉。

又看见院子里一个小伙子,正高兴地打驴皮鼓,禅师就说:子打父皮鼓。他父亲也是因为造罪,转生为驴,死后被人剥了皮做鼓,正是这个小伙子在打的鼓。

禅师又往炕上一望,全都是往昔被吃的猪羊,如今投生为人,互为亲戚。而在锅里炖的肉,却是前世的六亲眷属。所以禅师说: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众人来贺喜,我说:苦!苦!苦!你们大家到这里说大喜大喜,恭喜主人娶媳妇,其实我看轮回真是苦啊!

我们在轮回的长河中,以不同业力辗转漂流,相互为亲为怨无法决定。且不说生生世世,仅仅是今生的父母,死后变成什么也不清楚。所以上师如意宝到一些老乡家里时,经常劝他们说:你们不要杀门口的牲畜,它很可能就是你父母的转世。

有些人对父母特别执著,对怨敌特别痛恨,但是到了来世,怨敌也许会变成你的孩子。前不久有一个居士跟我说:我们家有四个孩子,父母永远对我们很恨,我们从没有感受过一丝温暖。而我们看见父母也特别恨。我当时就跟他开玩笑:你们往昔是不共戴天的冤家吧!所以,这个轮回没有任何可靠,大家一定要从中出离!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前四品分别断除在世俗谛中,将无常执著为常、痛苦执著为乐、不净执著为净、无我执著为我这四种颠倒。

[2] 从前,嘎达亚那尊者前去化缘,看到一位施主怀里抱着儿子,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鱼肉,并用石头击打正在啃骨头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观察,发现那条鱼原本是施主父亲的转世,那条母狗正是他母亲的转世,前世杀害自己的仇人转生为他的儿子来偿还宿债。如此洞晓之后,尊者说了这样的偈颂: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

思考题

52、什么叫四轮人身?请详细说明你具不具足这四轮。

53、善知识在修梵净行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什么样的善知识才应依止?请引用教证说明。

54、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没有修行佛法的机会?你是这样吗?

55、为什么说亲怨是不定的?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标签:亲友书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