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发愿实修>> 烦恼对治>>正文内容

四念处:抉择法无我的最好方法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02日
来源:摘自《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记(171)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抉择法无我有几种方法,最好方法就是四念处[唐玄奘翻译为“念住”,实际上念住、念处都一样]。以四念处来分析诸法空性寂灭,就叫法无我,如《金光明经》云:“五蕴舍宅,观悉空寂,是名法无我。”法无我通过四念处来抉择,是佛陀最殊胜的教言。《大般涅槃经》中记载,佛陀近涅槃时答阿难四问,其中之一就是嘱咐阿难:佛灭度后,比丘们应依四念处严心而住。当然,“比丘”只是代表,每个修行人都应该修四念处。有些人问:“我现在已经出家了,到底该修什么法啊?”佛陀没有让你天天修房子,也没有让你天天化缘,而是说应该以四念处为师。

  《增一阿含经》、《大念处经》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了四念处法门,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四十八卷中也特别提到关于四念处的修学方法,并强调大乘行人应该修学四念处。这些教言极其殊胜,但是我担心现代人对生活很关心、对世间法很关心、对自己的身心很关心,而对佛陀的教言根本不关心,把这些统统放在书柜里、佛堂中,从来看也不看。我曾去过一个居士的家,他佛堂里有一套一套的书,我问:“你佛堂什么时候建的?”他说:“5年前年建的。”我说:“当时是不是就有这些书?”“是,我是把书和佛堂一起买的。”我看了一下,书上布满灰尘,肯定一本都没有动过。当然,把书作为供养对境也有功德,但是作为修行人,还是应该对里面的内容有兴趣,一定要看。

  四念处不仅是小乘的修道要门,同样也是大乘的修道要门。《集学论》十三品将四念处的教言诠释得很清楚,但汉地不大提倡这种修法,由于古文晦涩难懂,很多人不愿意动脑筋,于是这种修法乏人问津。

  四念处的修法,大乘和小乘是不相同的。麦彭仁波切讲过,小乘修持四念处,是为了自我解脱,而大乘是为了安住寂灭之后广利众生。至于大乘的具体修法,《集学论》中讲得非常细致,其中引用《宝髻经》等经典说,胜义中将四念处抉择为空性;而世俗中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对治四种颠倒分别。

  泰国等南传佛教国家虽有四念处的修法,但跟本品抉择空性的修法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他们修的只是世俗谛。也就是说,众生认为身体清净,他们通过身念处抉择为不净;众生认为感受是一种快乐,他们通过受念处抉择为苦性;众生认为心是常有,他们通过心念处抉择为无常;众生认为诸法有我,他们通过法念处抉择为无我。《俱舍论》中也以总相和别相的方式进行剖析,摧毁这四种颠倒相[《俱舍论》云:“即已成就寂止者,应当修持四念住,以自总相遍观察,一切身受心与法。”]。

  南传佛教有一位著名的上师阿姜念,她讲了许多四念处的修法,教导我们先从观察呼吸开始,然后才修观身不净等等,否则以散乱心来观修,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在汉传佛教中,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也写过一本《四念处》,以大乘思想来讲解四念处的修行,但自此以后,很少有人宣扬这种修法了,这是很可惜的。

  南传佛教的四念处修法,与本论所强调的四念处修法有本质上的区别。很多讲义中说,很多讲义中说,如果只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则无法从轮回中解脱,也无法完全根除我执。因为仅仅对身体观一个不净,但身体还是存在的,对去除我执起不到很大作用,故一定要将身体抉择为空性,按《大念处经》、《宝髻经》等大乘经典的观点,一一抉择身体、感受、心为空性,只有了达一切法如虚空,才不会有任何执著。

  这次寂天菩萨讲的窍诀,跟南传佛教的有点不同。原来我去泰国时,那里有很多四念处修法,每次开大法会,很多上师就弘扬四念处,尽管每个上师的讲法各异,但几乎都是围绕身体不净等宣讲的。当然,这种讲法在许多教典中也有,但我们要知道四念处的修法有两种——世俗中摧毁四种颠倒,胜义中将一切抉择为空性,若能如此修持,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修持四念处,可以趋入四圣谛,这种必要性在《辨中边论》中也已经讲过[《辨中边论》云:“为入四圣谛,修念住应知。”]。

  以上介绍了修四念处的必要性及其修行方法。

标签:空性|四念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